第6章 內耗危害
字數:6146 加入書籤
曆史上,各大王朝滅亡的原因,無非就是兩種,一內鬥內耗,二外敵入侵。
說是兩種,其實百分之八十的王朝滅亡,都是內部鬥爭引起的。
有一句話叫攘外必先安內,還有一句話叫做,內憂大於外患。
曆史上,很多強盛一時的王朝,都是因為內鬥問題,轟然倒塌。
強如吞並六國的煌煌大秦,在最巔峰時,因為一場農民起義...
和朝堂上李斯與趙高的相互鬥法,乃至宗室之間的內耗,淪為曆史的反麵教材...
再如開曆史倒車的死馬晉,為了鞏固自家江山,在中原地區,大肆分封諸王。
到了司馬衷繼位,朝政大權落入賈南風手中,扶持黨羽,專權亂政。
趙王司馬倫,以賈南風謀害太子為由,起兵造反,掀起了八王亂政的序幕。
西晉宗室諸王,連年大戰,國力損耗嚴重,最後連洛陽都城,都被匈奴的劉漢政權攻破。
皇帝皇後,宗室權貴,被匈奴人一網打盡,衣冠南渡,西晉滅亡。
乃至後來的前秦、前燕、劉宋、北魏、北齊、北周、李唐、大遼、大元、豬明、南明等皆是因為,權利傾軋,上層內鬥,最終走向滅亡...
可以說,中原王朝的曆史上,農民起義並不可怕...
因為曆朝曆代,農民起義年年有,哪怕是英明神武的唐太宗李世民,洪武大帝豬扒扒在位期間,治下百姓起義者,也多如牛毛...
甚至就連好大喜功,窮兵黷武的隋煬帝在位時期,亦是底層沸反盈天,造反不斷...
但這些底層的造反,底層的反抗,根本不被這些上層的統治者,放在眼裏...
因為皇權大統,延續了上千年,早已有了一套,應對底層百姓起義造反的方法,和成熟的流程...
他們知道,底層百姓的造反,根本不能真正威脅到自身統治..
這些君主,最怕的不是百姓造反,他們最怕的是作為統治者的,上層階級的內鬥消耗...
統治階級的內耗,權利階層的傾軋,才是最能動搖統治根基,和自身安全的因素...
對於這些東西,李信看得雲裏霧裏,若有所悟,似懂非懂...
但有一點,他是明白的,那就是麾下將領之間的內鬥,絕對不能上升到戰場上,上升到夏軍的戰略上來,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他心中思慮著,並沒有把劉豹如何,目光在二人身上巡梭。
李信沉默半晌,冷聲道:“劉豹,汝擅自撤軍,棄友軍於不顧,導致石勒正黃旗,腹背受敵,全軍覆沒...”
“如今石勒當麵,汝還有何話說...”
“大汗,涼州之失,臣有罪,但說我軍不戰而逃,卻不敢苟同...”
劉豹先是老老實實的承認自己的失責,然後道:“涼州一戰,臣下雖有失責,但吾部正白旗軍將士,卻盡到了該有的責任...”
“臣與石勒,一同進軍西涼,石勒正黃旗進攻武威,臣下進軍安定...”
“彼時,我等所麵臨的敵人,隻有王國、宋建、馬騰、韓遂、句滇、李文候、北宮伯玉等涼州本土叛軍...”
“敵軍雖眾,但以八旗精銳,我軍還能應付...”
“然!”說道這裏,劉豹悄悄的向上瞥了一眼,繼續道:“然董卓和丁原兩位漢將,卻突然撕毀南北協議,兵出潼關...”
“致使我軍腹背受敵,正白旗一萬五千將士,戰死三千,傷殘五千,僅餘六千騎,退入北地...”
“此戰我部將士,傷亡近六成,各部建製幾乎被打散,將士們真的,已經盡力了...”
劉豹說著,伏地抽泣,涼州一戰,他確實有些小心思,和處理不當的責任...
但要說他劉豹不戰而逃,直接出賣隊友,他是萬萬不敢認的...
因為,他知道,李信對於文武之間的,明爭暗鬥,隻要不越線,向來是睜一隻眼閉一隻眼,不會太過苛責...
然一旦有人越線,將私下間的恩怨,牽扯到戰事上來,妨礙了夏軍整體戰略的施行,那必然是要殺雞儆猴的...
劉豹不想做那隻雞,是以隻能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的,為自己辯解...
而且,涼州之戰,誰都沒有想到,一向與涼州叛軍敵對的董卓丁原等漢軍,會突然出現在戰場上...
更沒想到,對方敢於置南北協議餘不顧,向劉豹和石勒等讓人,發起進攻...
這是預料之外的戰爭,是夏軍製定戰略時,綢繆不足的結果...
而且涼州之戰,劉豹雖有私心,但也確實盡到了,一名將領的責任...
畢竟正白旗,一萬五千騎,麵對的董卓丁原,和馬騰韓遂等,近三十萬大軍,東南兩麵的進攻...
死守三日,全員將士,戰損近六成,已經是盡職盡責的體現了...
試問,這個時代,有哪隻軍隊,能夠做到戰損六成,還死戰不退的?
夏軍中,除了最開始的四大精銳軍團,還有哪支軍隊能夠做到呢?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可以說,劉豹雖有私心,未盡全力,但身為一名匈奴將領,他該做的已經做的夠好了...
“戰損六成!”李信看著伏在地上的劉豹,眸光幽幽道:“涼州一戰,確實是兵部考慮不周,忽略了南漢,和董卓和丁原等漢軍變數...”
“然本汗現在所關心的,不是偽漢的出爾反爾,而是涼州一敗,吾夏伸向河西,轄製關中司隸等地區的臂膀被斬斷...”
“此嚴重幹擾我軍,打通河西走廊,和日後四路伐漢,的重要戰略,爾等可知道....”
“大汗!”下方石勒聞言,心頭一動,緊接著沉聲道:“大汗,涼州之失,乃臣之過,臣願意將功補過,為大夏拿下涼州...”
“懇請大汗在給臣下一個機會,隻要三萬,不,兩萬騎,隻要兩萬騎...”
“臣必為大汗攻下涼州,打通西域走廊...”
這一刻,石勒隱隱間若有所悟,對於此前戰敗之事,也逐漸放了下來...
那就是,戰場上勝敗乃兵家常事,很少有人能夠一直贏...
哪怕是身經百戰的李信,也有過野狐嶺被伏擊的慘痛經曆...
然失敗過後,最應該做的不是沉浸在懊悔之中,而是應該重整旗鼓,將失去的一切,重新找回來...
以大夏現在的體量,和軍力國力,隻要李信願意,隨時可以給他武裝起,三萬六萬乃至十萬的旗兵...
“汝有心便好!”李信眸光欣慰,對於石勒這員敢打敢拚的將領,還是很看重和欣賞的。
甚至有意讓石勒接管八旗統帥之職,奈何在關鍵時刻,兵敗涼州,吃了敗仗。
如今石勒心氣重拾,李信也願意再重新給他一個機會。
想到這裏,李信神色嚴肅:“涼州東側,潼關方向,有董卓和丁原的二十萬漢軍坐鎮...”
“境內還有韓遂馬騰等四十萬叛軍作亂,居於主場,汝新敗涼州,目前不宜與其交鋒...”
說道這裏,李信頓了頓道:“吾會抽調八旗精銳,再給你組建,三萬馬鐵具備的旗兵,和九千甲騎...”
“這一次,汝從朔方出兵,沿祁連山北麓,進軍西域,威服諸國,南向百羌,不知汝可敢應....”
“臣,謝大汗聖恩!”石勒麵色激動,當場俯首感激涕零:“此行,必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不破西域終不還...”
“汝有心就好,吾會讓陰山兵工廠,再調一批胸甲,和槍矛弓弩,予以裝備...”
“另外,吾會讓夏州軍府和西督王府、北督王府,各抽調兩萬後備騎兵,給汝湊夠十萬騎...”
“並且吾還會命,慕容度、拓跋榮、步度根等督王,各出十萬鐵騎,在北方與你應援...”
“這一次,不要讓吾失望,不要讓軍中兄弟失望,若不然就算吾法外開恩,軍事法庭那裏,可不會輕饒...”
“臣,必抱馬革裹屍之決心,以報大汗恩德....”
石勒再次俯首謝恩,本以為這次征伐西域,能有個三萬人就不錯了。
沒想到大汗對自己這麽看重,並沒有因為之前兵敗而有所苛責...
甚至從各地調取十萬騎為自己助力,欲要自己將功贖過,此恩不可謂不深重。
“嗯!”對於石勒的反應,李信不置可否。
他對屬下向來寬厚,隻要不犯下原則性的錯誤,一般都不會太過苛責,甚至言語安慰開導,給予他們進步改過的機會。
他給將領們的任務,向來是盡力便好,做到盡職盡責,在問心無愧便好。
戰事無常,常勝將軍有不少,百戰百勝的統帥亦是多如牛毛,然李信麾下還真沒多少。
自己都不能百戰百勝,何況用這個準則要求別人,他也不想用。
凶險的戰場上,有的將軍敗了一次,便再也沒有了重來的機會...
石勒能夠從涼州那種,重重阻截中逃回夏州,已經是不幸中的的萬幸了。
此次李信在撥給他四萬匈奴旗兵,六萬鮮卑從騎,同時要西北南三部鮮卑,各出十萬騎,在一旁協助支援。
為的就是確保石勒,能順利拿下西域諸國的同時,找回以前那種,英勇無畏的自信,和敢打敢拚的心氣。
遇事莫怕,勝敗莫怕,要敢於亮劍,萬事有自己這名主公兜底,大不了從頭再來,怕個球。
當然激勵麾下將領走出挫敗的困境是一方麵,拿下整個西域,進軍中亞...
乃至南下印度次大陸,才是重要的一方麵,甚至可以說是,李信隱藏在後麵的主要目的...
若是單純的攻掠西域,四萬匈奴旗兵,便已然足夠了...
但此番,李信動員的,可不僅僅是四萬旗兵,還有鮮卑的三大督王,三十萬鮮卑鐵騎...
如此大的陣仗,可不是單純的,拿下一個小小的西域,那麽簡單...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