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張掖張掖

字數:4220   加入書籤

A+A-


    張掖郡,原匈奴昆邪王地,漢武帝元鼎六年,分酒泉郡東部。
    置張掖郡,並設都尉,領十縣,取張國臂掖,以通西域之意。
    作為河西走廊三巨頭之一,張掖郡內水土肥沃,流水爭道,阡陌縱橫,林木蔚茂。
    水草綠洲宜畜牧,牛羊成群,駿馬結隊,儼然天下饒。
    且田產米麥,又多熟荒,足有餘裕,又有塞北江南之稱。
    除了水土肥沃之外,其地理位置亦非常優越,為關中通往西域各地的重要門戶。
    官道上商旅結伴,馬隊成群,往來行商,絡繹不絕,有金張掖之美稱。
    更有甚者,還能遇到一車車的商隊,運送著各式各樣的貨物,在大軍沿途補給...
    這一幕幕,都讓隨行的大夏文武,發出感慨,涼州的價值,確實不菲。
    因為近兩年來,西胡過境,騷羌叛亂,漢人豪酋煽風點火。
    可以說,整個河西走廊,是三天一小戰,五天一大戰...
    但就是在這種兵荒馬亂的情況下,河西走廊境內武威、張掖、玉門、九泉等沿途官道...
    車水馬龍,商隊連綿,而且這些沿途商旅,也是見縫插針,膽色過人之輩...
    他們見到李夏大軍過境,不但不怕,有的甚至還主動湊上來,推銷自家產品...
    這些人來自天南地北,貨物也是五花八門,有與產自西域和中亞地區的胡粉、青金、瓜棗、白駝、寶馬等。
    也有羅馬的金花、銀盞、珊瑚、珍珠,更有波斯的琉璃、瑪瑙、琥珀、及香料等奢侈品。
    長長的人龍中,李信望著官道兩側,駐足的商旅車隊:“不愧是河西走廊,不愧是傳承千年的絲綢之路...”
    “其中商貿發展,比之當初的幽州薊縣府城,還要來的繁榮...”
    “是啊!”一旁的魏延,難得隨行觀光,目光中露出些許振奮道:“這河西之地,經曆戰亂之後,尚且如此繁榮,若是和平時期,又是何等盛景...”
    “我軍拿下此地,打通河西走廊,諸夏的崛起之路,便再也不可阻擋...”
    “見識不錯!”李信不吝讚揚,對於魏延的見識,給予了高度的肯定。
    河西走廊之地,不但是土地肥沃,可耕可牧的高質量產馬地,更是東南西北個文明的交流通道。
    這裏吸引匯聚了來自東方大漢、南方申闍、北方鮮卑、西方波斯、地中海羅馬等地區的大量商旅往來,互通有無,商貿活動極為頻繁...
    中世紀時期的西夏王朝,占據河西走廊後,其依靠著這條商道的稅收便利,實力迅速提升。
    一躍成為了,與遼宋兩大強國並駕齊驅的勢力,呈現三足鼎立之勢...
    僅此一條,便足以說明,河西走廊的,地理和戰略價值...
    張既見狀,適時拍馬恭維道:“恭喜主上,賀喜主上...”
    “有了河西商道的刺激,諸夏的稅製改革,革新大業,亦能提前兩年完成...”
    “如此開天辟地之偉業,足以保諸夏萬世無憂...”
    “是及是及,有此地在手,諸夏無憂,國主無憂...”
    此時此刻,一眾文武,競相拍嗎奉承,發自肺腑...
    因為李信此番親自帶兵出證,可不隻是單純的征服一州一域那麽簡單。
    河西走廊,除去其中的人口資糧,和優越的地理環境之外...
    更重要的事,大夏想要借著絲綢之路,這條世界級商道,推進治下疆域的變法與革新...
    大夏治下的北方四郡,現階段已經初步免除了百姓的口貢、丁稅、田賦、租調、絹納乃至無償勞役...
    轉而大規模推行,以商稅代農賦,以工籌代勞役的,新型可持續發展的剝削模式...
    一直以來,李信都感覺,秦漢那種祖傳的徭役技能,雖然好用,但剝削的太過直接,也太過殘酷...
    很容易激起,底層百姓的反抗,也很容易引發百姓的暴動。
    雖然李信不怕百姓造反,不怕百姓暴動,但若是能夠改變,李信還是想改變一下的。
    因為李信也是從底層爬上來的,也體驗過奴隸的生活,體驗過被人肆意踐踏的苦果。
    但這些都是在大漢朝經曆的,作為曾經的盛世牛馬,李信弓腰耷背給人跑個腿,還能賺兩個跑路費,混上一頓飽飯...
    然而而來到了這個惶惶的大漢朝,這個四百年的黑暗亂世,已經不是簡單的卑躬屈膝那麽簡單了...
    而是那些高高在上的權貴老爺,拿著充滿倒刺的鞭子,在後麵抽人幹活,免費幹活,還不給飯吃的那一種...
    以前的李信,迫於形勢,迫於自身處境,不得不咬牙吃人...
    不得不,將西漢將先秦的老一套,搬出來,死命的壓榨百姓的骨血...
    因為若自己不那樣做,不那樣吃人,最終的下場,就是被別人啃食...
    但如今李信已經擺脫了,初來乍到,和危險的境地,已經建立了諸夏的雛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他已經不用再像以前那樣,將百姓苦苦壓榨,也不用像以前那樣,絞盡腦汁弄什麽極限出油率...
    李信已經堂堂正正的,站起來做了人,活出了個人樣...
    如此,他自然可以,有條不紊肆,無忌憚的,將心中富國強民的那一套東西,搬出來...
    這是一種,擺脫了傳統的吃人方式,轉而換成了,一種即能富國,又能強民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而各地區物產版圖的規劃,個州郡工坊的建立,便是給予了百姓們,開辟了除種田以外的,另一條謀生的出路...
    物資生產出來,自然需要流通,想要以商稅代農稅,自然需要商業繁榮...
    想要將農民從千百年來的,田畝稅賦壓迫中,解脫出來。
    而想要完成這種轉變,商業流通,工坊崗位,這些東西,必不可少。
    至少繁榮的商業,豐富的物資流通,能給百姓提供除了除了種地之外,更多的選擇...
    而且,廢除農稅,減輕農民負擔,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曆代頻繁爆發的農民起義...
    減少戰亂給民眾帶來的痛苦和災難,如此李信也算是給,後代積德了...
    至少李信自我感覺,若是真能實現以商代農,以業代稅,製定權利雙軌並行運行的體製...
    自己建立的李夏帝國,撐個三五百年,應該不是問題...
    至於三百年之後的事,誰又能知道呢,誰又說的準呢...
    套用一句話就是,我死後管他洪水滔天...
    ............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