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山雨欲來

字數:4276   加入書籤

A+A-


    公元一八九年,三月的帝都洛陽,未央宮。
    燈火通明的漢帝寢宮內,一眾禦醫郎中,小心翼翼的,在一旁侍候著。
    而大將軍何進、楊彪、盧植、劉焉、何苗、丁宮、崔烈、曹嵩、許相、董重、蹇碩、鮑鴻等朝中文武,則分列左側。
    常侍張讓、夏惲、郭勝、孫璋、畢嵐、栗嵩、段珪、高望、張恭、韓悝、宋典等宦官,則分列右側,神色緊張的看向龍榻。
    明黃色的龍床上,漢帝劉宏麵色慘白,嘴唇無血,精氣神極度衰落。
    劉宏半眯著眼睛,一會清醒,一會迷糊,意識也渾渾噩噩。
    哪怕是不通醫術的何進張讓等人,都看得出來,漢帝已經到油盡燈枯的邊緣了...
    “咳...咳咳...”劉宏稍微有些清醒之後,便喘著粗氣,看向周圍心腹:“諸位愛卿...以為辮兒和協兒...何人可繼承大統...”
    “何人…可保我大漢...四百年江山社稷傳承...”
    “這!”床榻近側,何進張讓,劉焉盧植等一眾心腹和老臣,麵色猶疑,不知該作何解釋。
    現在雖是權力交接的重要時刻,但他們卻不敢有絲毫表態...
    其一是,他們知道,漢帝偏愛劉協,想要立聰慧一些的皇子為太子,而劉協也很合適...
    但現階段,明顯年長一些的劉辯,更加得勢,也是太子的不二人選...
    因為劉辯的母親,是何皇後,劉辯的舅舅,是大將軍何進,大權在握...
    再加上東漢曆來便有外戚幹政的傳統,是以劉辯的優勢更加明顯...
    而這個時候,無論他們如何出言,都是吃力不討好...
    支持劉辯相當於,得罪了即將駕崩的皇帝,搞不好會弄幾個下去殉葬...
    支持劉協,日後劉辯登基,何進第一個清算的就是這些人...
    “咳咳...”漢帝似乎能洞悉眾人的心思,稍微喘息了口氣,再次道:“朕若去...屆時主少國疑....”
    “人心疑懼....大漢四百年...社稷存亡...何解...”
    “陛下...您莫置氣...且安心休養...會好起來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張讓夏惲等人,看著漢帝那慘白的麵容,心中不由揪了起來...
    他們關心的,從來不是江山社稷,也不是帝位傳承,而是漢帝的安危。
    如果說,此時在場的誰最不希望漢帝駕崩,那無疑是這些常侍宦官...
    因為他們的權利,他們榮華富貴,全部來自於漢帝的恩寵。
    但現在,漢帝的恩寵,隨時可能隨風飄散...
    “咳!咳咳!”劉宏頭疼腦熱,迷迷糊糊,卻強打精神看向近側的盧植。
    他出聲詢問道:“諸卿....以為武都侯丁健陽....前將軍董仲瀅...袁本初…曹孟德等人若何...”
    “陛下,武都候為人粗略,有武勇,善騎射,有警急,文武皆長....”
    “前將軍董仲瀅,若何?”
    “前將軍武略過人,能征善戰,勇猛無雙,治軍有方,百折不撓,然凶悍難治,當謹防之....”
    “沛國的曹操...袁紹等人若何?”
    “治世之能臣...當世之英雄....”
    “文武皆長...凶悍難治...當世英雄...”劉宏強打起精神,喃喃自語。
    他此時心神亦有些疲憊,縱使知道這些人的特性,也是難以抉擇,乃至迷茫。
    他知道董卓的凶暴,知道丁原的權力野心,更知道類似曹操袁紹,王匡鮑信這等地方諸侯的難治...
    但那又如何呢?他劉宏現階段,又哪有精力去整治呢?
    因為大漢目前的敵人,是北方的大夏,而不是內部的這些貳臣。
    對北方那個龐然大物的威壓,就算董卓丁原這些人有異心,也不敢肆意妄為。
    因為若是大漢這個正統倒了,他們那些地方諸侯,也別想好過。
    劉宏心中思慮著,也知道自己已經時日無多了,遂再問道:“諸卿以為...辮兒和協兒...何人可為儲君?”
    “陛下,此事,您自有聖論...”
    與第一次一樣,這次眾人還是沒敢給任何建議,隻希望漢帝自己拿主意...
    雖說在場的所有人,都已經參與到了儲君鬥爭之間的大勢中來,但關鍵時刻,還是不願多言...
    “咳咳...聖論...”劉宏眸光暗淡,自知時日無多,不能在此事上耽擱:“諸位愛卿…見證…讓父擬詔...吧…”
    “皇天承運,厚土澤被,今弘農王,聰慧過人,得天庇佑,為大漢社稷故....”
    這一刻,漢帝癱軟在龍榻上,似乎真的認命了,因為東漢自立國以來,一直命運多舛...
    他是幸運的,也是不幸的,幸運的是他當了皇帝,掌握了實權...
    並且安穩的活到了三十歲的壯年,與前幾位幼年夭折,英年早逝的皇帝相比,他真的很幸運....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因為在東漢,皇帝也是個高危職業,十幾個皇帝中能活到成年的,就已經算是高壽了,所以漢靈帝,還是很厲害的。
    他十一歲繼位,誅殺權宦,整頓吏治,新辟取士途徑,設立侍中寺,牽製尚書台。
    文化上刻印熹平石經,創辦鴻都門學,為寒門世子,開辟了一個新的上升途徑...
    後大修宮室,興起黨錮,賣官鬻爵,乃至黃巾起義爆發,又大膽放權,借地方之力平亂。
    不幸的是,在他任期間內,北方的遊牧民族,在鮮卑雄主檀石槐的帶領下,走向強盛...
    並三番五次的在邊郡寇掠,並在一場場的勝利中,將大漢壓得抬不起頭來...
    然劉宏好不容易,熬死了鮮卑雄主檀石槐,又碰上了規模浩大的黃巾起義...
    平定了黃巾起義,崛起了李屠夫,將大漢的正統,大漢的尊嚴,踩進糞坑中,肆意踐踏...
    有人說他是昏君,因為他在位時,大漢帝國,日薄西山,每況愈下...
    也有人說他是半昏半明,因為他從外戚權臣手中,奪回了皇帝流失百年的權利,更是平定了規模浩大的黃巾起義。
    尋常的守城之主,若是設身處地換到劉宏的位子,他能做的比劉宏更好嗎?
    甚至弄不好一個外戚幹政他們都擺平不了,更不要說黃巾這種宗教領導,且規模浩大的農民起義了...
    所以漢靈帝可以是昏君,也可以是半昏不明之君!
    因為他從前人手中接過的,就是大漢這艘四處漏風的破船,他隻是勉力的修修補補,維持破船繼續航行。
    他努力過,奮鬥過,然終究敵不過大勢洶洶,成不了中興之主...
    喜歡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請大家收藏:()三國,從黃巾起義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