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0章 巡視工匠作坊上)

字數:6347   加入書籤

A+A-


    昆明府,城北的某一處宅院裏,寬敞的床榻上。
    “嗯、、”
    “水師戰艦,是船隊海商的根本”
    “誰的銀子都能短缺,他們的不行”
    “逢年過節,最好也要打點一下,交給廣東總督府”
    “將來啊,大明的艦隊,走到哪裏,你們的海商貿易,就能鋪到哪裏”
    “世界這麽大,遍地是黃金,金山銀山,不能太短視了、、、”
    專橫霸道的朱皇帝,就這麽大赤赤的躺著,一遍聆聽點評,一邊把玩著懷中的美少婦盧櫻。
    心中感歎不已,女人呐,還是25歲左右的時候,最是讓人喜歡,美貌圓潤,經驗豐富又放的開,玩的最盡興啊。
    這一點,還是得感謝尚綠帽,是他親手把美妾,送到朱皇帝的嘴邊,不吃的話,也對不起老殺胚的一片心意。
    國色天香,身材一流,又精通海貿商業運作,精明能幹的很,秀外慧中啊。
    沒錯的,這個年月,大航海時代,已經進入了尾聲,該發現的地方,都差不多知道了。
    未來的200年,是真正進入了弱肉強食,你爭我奪,海權發展的巔峰時期。
    大明帝國,要想在藍星,再分一杯肉羹,就必須打出去,不能拘泥於傳統的國界,更不能講究仁義道德。
    這時候,水師戰艦,就是先鋒軍,海貿船隊,就是利益收割機,兩手都要硬,缺一不可。
    “朕告訴你吧”
    “如今的歐洲,僅僅一個荷蘭國,他們的商船,武裝商船,就有幾萬艘”
    “如果,再加上英吉利,葡萄牙,西班牙,法蘭西人等等”
    “整個歐洲的商船規模,可能達到了10萬以上的規模,可環遊整個世界”
    “你們的船隊,現在隻走到了南海,舊港府,阿拉幹”
    “船隊的規模,僅僅兩三千艘,又要輪換,分批次航海行商,規模太小,遠遠不夠啊”
    “未來的幾十年,甚至是上百年,都要走出去的,跑的更遠,去中亞,歐洲,非洲,美洲、、”
    “朕說過了”
    “未來的幾年,至少是三年,甚至是五年,商行都別想著分紅,拿銀子”
    “一百萬,兩百萬,幾百萬的利潤,全部砸進去,至少要有大幾千,甚至是上萬艘的規模”
    “如此下來”
    “每一次出海,輪換的時候,才能有能力,一次性發送兩千艘以上的規模”
    “到時候,朕的水師和十三行,才有實力,去遠征遠航,去中亞歐洲做生意,賺更多的利潤”
    “朕也告訴你”
    “別以為,行商南海,跟那些南海猴子做幾個生意,賺個幾倍幾十倍的利潤,就覺的了不起,沾沾自喜”
    “那些中亞,歐洲的海商,他們的利潤,才是真正的豪橫,至少幾十倍,甚至是上百倍、、”
    、、、
    劈裏啪啦的,眯著眼的朱皇帝,手握雪白高聳,揉圓搓扁,目露寒光,喃喃自語中。
    是的,打雞血嘛,激勵女人的鬥誌嘛,來自後世的朱皇帝,見識長遠,最是拿手了。
    如今的大明,剛剛從死亡邊界,翻身過來,國力還遠遠不足,勢力有限。
    但是,這不妨礙朱皇帝的戰略規劃啊,五年計劃,十年計劃,還是能搞一搞的。
    藍星地球,人類幾千年的王朝文明,進入了帝國時代。
    但是,每一個帝國,崛起,興盛,衰弱,都有自身的局限性,不可避免走向滅亡。
    歸根結底,其實還是海權和陸權的爭鋒,製約因素太大了。
    大唐帝國,蒙古帝國,波斯帝國,馬其頓帝國,阿拉伯帝國,大陰帝國,俄羅斯帝國等等。
    大唐,大漢,蒙古帝國,其實也是受到了陸地的限製,望山跑死馬,地域太大了,管不過來。
    阿拉伯,波斯,大陰,馬其頓,這些帝國,有戰船海船,可更快的發兵,控製更大的國土。
    但是,這些帝國,也有自身的局限性,丁口太少了,或是本族的丁口太少了,無法做到真正的統治。
    唯有華夏漢族,既有足夠遼闊的國土,地大物博,人丁興盛,動輒過億的人口,又是統一的民族。
    地理位置,也是獨一無二的,得天獨厚啊。
    西麵是青藏高原,北麵是西伯利亞苦寒之地,東南麵又是靠海,有足夠的出海港口。
    所以說,華夏民族,是最適合擴張的帝國,有人有資源,也有極佳的戰略地理位置,進可攻退可守。
    所以說,來自後世的朱皇帝,就要給尚盧氏灌輸一些,後世的思維和理念。
    將來,大明的戰艦走到哪裏,大明的海商,就要跟著走到哪裏,攻城掠地,霸占國土,搶奪利益。
    君不見,整個歐洲列國,一戰二戰到21世紀,從歐大公混成了歐公子,妥妥的敗家子啊。
    但,即便是鷹醬,北極熊,東大,聯合收割幾十年,歐公子的日子,還是過的很不錯。
    歸根結底,還是他們的祖上,搶奪了太多的利益,足夠他們的後代,奢靡浪費幾百年。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鐺鐺鐺、、”
    “嘿喲、嘿喲、嘿喲嘿、、”
    二月初七,下午,昆明城南,工部工匠營,一處工匠作坊裏。
    整個工坊裏,彌漫著一股刺鼻的味道,混合著燒焦的鐵味,工匠們的汗水鹹味,刺鼻直衝腦門。
    大幾百的熟練工匠,學徒工,喊著號子,揮動大鐵錘,風箱一拉一推,呼呼作響,熱火朝天啊。
    “呼哧、、”
    工部左侍郎王文簡,古銅色的臉頰,被作坊裏的高溫空氣,熏烘的潮紅,汗流浹背啊。
    站立不安的他,待了一會,環顧四周,還是忍不住大的走上前,對著一動不動的朱皇帝,大聲提醒道:
    “啟稟陛下”
    “此間的工匠較多,人員密集,喧囂吵雜,味道也不大好”
    “要不,咱們到外麵去吧,空氣好一點、、、”
    沒錯的,古代的兵械作坊,生鐵熟鐵,鍛造兵械,都是用黑煤或木炭,高溫自然就少不了。
    他這個工部左侍郎,內心急切啊,朱皇帝突然巡視到這個工坊。
    沒看到嘛,朱皇帝的隨從,都是上千人的規模,進入工匠作坊的人,也有上百個。
    侍衛,錦衣衛,東廠蕃子,侍從室文官,隨侍的太監,還有不少其他文官等等,一個個臉紅耳赤,汗流浹背的。
    大明皇帝,九五之尊,來這種肮髒嘈雜的鬼地方,萬一被禦史發現了,肯定又要參工部了。
    “無妨”
    站在前麵的朱皇帝,一身的便服常服,身高八尺,猶如一座鐵塔似的,矗立在人群最前麵。
    看著揮灑汗水的工匠們,專心致誌的打造兵械,朱皇帝頭也不回,擺了擺手,僅僅吐出兩個字。
    開玩笑,這種環境算個屁啊,又不是沒待過,工匠們越是勤勞流汗,朱皇帝晚上睡的就越踏實。
    如今,現在的工部,有一兩萬工匠,大小工坊,幾十上百個,主要分布在城西南區域。
    一心北伐的朱皇帝,回師幾個月,哪裏都沒去,就待在昆明。
    早上和上午,主要是朝會,中午休息睡妃子,下午就出去閑逛,巡視軍隊和工匠營。
    晚上,吃飯過後,大部分也是奏章和廷議,深夜過後,才會去各個後宮,睡自己的女人。
    今天下午,他就是這樣,帶著一大幫子人,來到工部其中的一處作坊,巡視兵械的生產。
    “嗯、、”
    看了一會,感覺差不多了,朱皇帝才慢慢收回目光,點頭嗯了一聲,臉上盡是滿意之色。
    再環顧周邊的一眾文臣,一個個表情嚴肅,最後把目光看向工部的新首腦,大聲說道:
    “盧尚書”
    “你是新官上任”
    “朕今天,跟你說幾個要點吧”
    沒錯的,這個盧老頭,剛剛入朝,一步登天,就做了工部的一把手,算是祖墳冒青煙了。
    當然了,朱皇帝之所以給這個位置,甚至不惜下掉老叔公的尚書職位。
    主要還是看在江浙義軍,舊港侯張蒼水的麵子上,拉攏江南人的一種手段而已。
    反正,這個盧老頭,做過崇禎皇帝兵部從事,又做過隆武朝的兵部尚書。
    資曆深厚,為人忠誠,從政經驗豐富,即插即用吧。
    但是,有一些話,肯定要提醒一下,先小人後君子嘛,不能犯了錯,再說再罰,那什麽都遲了。
    當然了,朱皇帝也相信,老叔公在交接工作的時候,肯定也會提點盧若騰,該注意哪些事項。
    唯一的重點,就是朱皇帝自己說的,跟老叔公說的,效果肯定不一樣。
    朱皇帝很是擔心,這個盧若騰,會把江浙那邊,或是崇禎年間的壞毛病,帶到自己的工部裏麵。
    說實在的,旁邊的王文簡,就挺適合做工部尚書。
    但是,不行啊,資曆太淺了,威望不足,又不是進士出身,以後有點難搞的,少不了一番爭鬥。
    “陛下萬歲”
    “老臣謹遵聖俞”
    站在王文簡旁邊的盧老頭,汗流浹背,滿臉燒紅,跟南海猴子屁股似的。
    被點名後,不敢有一絲的怠慢,立馬躬身行禮,老老實實的,躬著身等候朱皇帝的吩咐。
    沒錯的,他是新官上任,啥都不清楚,隻能做一個陪襯,大部分的回話,都是王文簡代替。
    所以說,盧老頭的這個新官三把火,愣是沒燒起來,自己今天倒是被猛火烤焦了。
    他怎麽也想不到,朱皇帝如此勤勉,竟然親自下場子,點驗查驗工部的小作坊,聞所未聞啊。
    但是,工部的所有官員,朱皇帝的隨從,即便是工匠營的老工匠,也都習慣了,習以為常的。
    喜歡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請大家收藏:()中興大明,從絞殺吳三桂開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