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章 謀士們的意見

字數:4306   加入書籤

A+A-


    蜀軍援軍隔著數十裏地紮下營寨,卻沒有主動進攻的意思,龍武衛自然也就安心休整,連續作戰一個多月,還都是攻堅戰,自然也是有些疲勞了,正好借著這個機會休整休整。
    每日保持一個基本的操練即可,剩下的時間都是用好吃好喝的供養著,在後勤這方麵,葉白可是相當大方,半點都不吝嗇,營養均衡的飲食,有效保證了士卒們的身體素質。
    士兵卡強化的隻是身體素質、戰鬥技巧還有作戰經驗,可若是沒有日常的操練還有維持,時間一長也是同樣會倒退的,反正葉白財大氣粗,完全不在乎這方麵的消耗。
    而且沒有戰鬥爆發,西興郡和康寧郡也重新恢複到了平靜狀態,大批的府軍進駐,大量的官員們接管了政務工作,安撫百姓,製定針對性的政策,讓兩個新近被占據下來的郡漸漸地恢複了安寧。
    對於普通老百姓而言,國仇的確是存在,不缺乏寧死不當亡國奴的血性勇者,可更多的人還是要首先考慮基礎生存問題,一般而言,隻要占領者不大肆屠殺,燒殺淫掠,將占領地的百姓當成奴隸一樣對待,幾乎很少發生什麽太大的亂子。
    而且杜如晦、荀攸等人可都是曆史上鼎鼎有名的文臣,擅長政務,他們對於安撫百姓有著足夠的經驗,製定出來的政策也是相當符合現實情況的。
    有他們掌控大局,再有大量被官員卡強化後的合格地方官員們輔助,兩郡的政務很快就被理順了,免除了原本蜀國製定的很多苛捐雜稅,大大減輕了底層百姓的負擔,更是有多種福利,很好地提升了百姓們的生活水平和質量。
    多管齊下之下,西興郡、康寧郡的百姓們,雖然依舊對如今統治他們的秦國人有些複雜情緒,但卻是少有動亂發生,這就是一個極大的進步。
    畢竟是占據他人國土,治理他國的百姓,就算政策再好,能力再強,也不能短短一個月就將民心收攏過來,那是需要長時間地同化才能夠做到。
    起碼在短時間內,葉白沒有想著得到兩郡百姓們的全力支持,隻要他們不拖後腿、不搗亂即可,就連各地府軍的建設,也沒有選擇從當地百姓中大規模征兵,而是從武安郡、石門郡、錦淩郡抽調。
    當然了,為了加強兩郡百姓的認同感,葉白也在當地百姓中征召了一批新兵,編入府軍部隊之中,這也是讓兩郡百姓知曉,葉白對他們這些蜀國人是一視同仁的,沒有搞什麽區別對待。
    反正有著兵將卡牌係統在,新征召的士兵也能夠被迅速掌控,還可以通過他們影響到更多的蜀國百姓,增強他們的認同感,至少這些府軍士兵的家人是會被首先影響到的。
    依托這些府軍士兵還有他們的家人,輻射影響到周邊的更多的蜀國百姓,作為典型範例,再加上各種利民的政策、製度,未來將會有越來越多的蜀國百姓放棄國家概念,投入葉白的懷抱。
    反正在太始大陸,很多百姓,尤其是兩國邊境地區的百姓,其實沒有太過明確的國家概念,因為戰爭太過頻繁,一旦開戰,他們往往是最先受到影響的,變換“國籍”也是經常發生的事情。
    太過頻繁之下,他們甚至已經不在乎自己到底是哪國人,頭上的統治者是誰,隻要能夠給他們帶來更好的生活,他們就會安心接受統治,就這麽簡單。
    蜀軍一直不動手,對於葉白而言,自然是好事一件,這可以讓他有更多的時間安撫兩郡百姓,漸漸地讓他們歸心,真正意義上地將這兩郡之地作為自己的根基。
    葉白此刻身在邊界,自然不需要考慮後勤供給問題,沒有兩郡百姓的支持,他也半點不慌,可這種事情不可能永遠如此,駐守在邊境的大軍,始終還是要依靠兩郡百姓養活的,這才是正途。
    蜀軍不動,龍武衛也是省事了,他們也沒有主動進攻的想法,葉白倒是想趁著這個機會,繼續消滅蜀國的有生力量,削弱蜀國的軍事力量,不過卻是被劉伯溫等人勸阻了下來。
    龍武衛的戰鬥力的確強大,但是底蘊其實並不強,真正的根基之地不過是西北三郡,但是這三郡的百姓雖然對葉白的支持度極高,相當服從,但很多人的心裏還是記掛著秦國朝廷。
    換句話來說,葉白有著秦國武安侯的身份在,他們是願意全心全意的支持,可若是葉白沒有了這個身份,甚至與朝廷鬧翻,乃至與秦國開戰,西北三郡的百姓會如何選擇,還不得而知。
    換言之,葉白真正意義上掌控的地盤和百姓其實並不算很多,一口氣占據了西興郡和康寧郡之後,將地盤擴張了三分之一,人口也增加了將近一半,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很大精力才能夠徹底消化下來。
    在此之前,始終都會存在後方不穩的情況,若是繼續進攻蜀國,占據更多的地盤,極容易出現消化不良,導致陷入泥潭之中,畢竟占領他國領土,軍事手段始終隻是第一步,也是相對而言最簡單的,最重要的還是後期的安撫和治理,這才是核心。
    劉伯溫等多名謀士,經過綜合衡量,眼下西興郡和康寧郡雖然大體安寧,但並不算絕對的穩定,一些小的叛亂還有騷擾一直存在,駐紮各地的府軍經常需要投入到戰鬥之中。
    就這還是有著30多萬龍武衛大軍駐紮邊界,形成了強大威懾力的情況下,若是沒有了龍武衛大軍,很多人說不定就會跳出來,兩郡之地的局勢將會更加混亂。
    在徹底收複兩郡之前,已經不適合繼續進攻,占據太多的地盤也無法有效治理,不但無法作為臂助,反倒成為了拖累,沒有太大意義,有些得不償失了。
    在劉伯溫等人看來,如今葉白最需要的不是繼續征戰,而是停止下來,將精力放在內政方麵,苦修內功,將如今的5郡之地徹底、完全地掌控,成真正的根基和臂助。
    5郡之地,哪怕其中包含了西北三郡這種地廣人稀、物資匱乏的貧困之地,可這麽大的地盤,這麽多的人口,已經可以在太始大陸上算得上最小的國家了,君不見大陸上有幾個最弱小的國家也不過就這等規模而已。
    隻要將5郡之地完全掌控,獲得百姓的衷心擁戴,一切走上正軌,再加上手中數十萬曆經戰火考驗、未嚐敗績的精銳大軍的支持,葉白甚至能夠脫離秦國自立,能夠真正意義上的在太始大陸占據一席之地。
    既然不再繼續攻城掠地,那主動進攻蜀軍主力部隊也就沒有了什麽意義,就算將蜀國主力大軍重創,乃至消滅掉,軍事力量嚴重受損的蜀國,也將會成為他國嘴邊的肥肉。
    丟失了西興郡和康寧郡之後,蜀國的國力已經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削弱,根據從蜀國內部錦衣衛探子們傳來的消息,周邊國家已經有些蠢蠢欲動了。
    他們雖然還沒有入侵蜀國,可已經有了調動兵力、調集糧草輜重的跡象,說不定什麽時候就要對蜀國展開進攻,若是葉白繼續與蜀國開戰,無疑是便宜了其他人,幫助他們拖住了蜀軍主力,為別人做了嫁衣裳。
    因此劉伯溫等人才會極力勸阻葉白,不要繼續開戰,就這般對峙下去,以防禦為主,哪怕蜀軍部隊主動進攻,他們也隻需要擊退蜀軍進攻即可。
    此外,杜如晦、荀攸等人還提到了另外一個問題,那就是軍隊的問題,他們認為現在的軍隊規模太過龐大了。
    不算維護地方治安的各地府軍,光是主力衛軍部隊,就有龍武衛30多萬大軍、羽林衛20多萬大軍以及左武衛20多萬大軍,足足70餘萬人。
    這個數字已經相當恐怖了,不說和大陸各國相比,西北三郡加上剛剛占領的西興郡、康寧郡,總共還不到1千萬人口。
    1千萬百姓要供養70多萬主力衛軍還有規模不小的府軍,這個壓力之大,可想而知,10民養1兵的比例都有些不足以形容了,完全夠得上窮兵黷武的標準。
    也就是葉白有著兵將卡牌係統的支撐,係統倉庫中存放著大量的錢糧物資,哪怕沒有百姓的供養,他憑借一己之力也足以維持這支龐大的軍隊數年時間,若不然早就已經徹底崩潰了,哪裏還會有如今的威勢。
    依照眾位謀士們的意見,維持如此龐大的軍隊,不是如今的五郡百姓能夠做到的,最合理的比例其實應該是兵民比例維持在120才是較為合理的。
    所以他們提出了一個建議,那就是精簡部隊,對目前的主力衛軍部隊進行一番縮減,將其中的老兵全部淘汰出去,隻留下精銳,人數雖然下降了,但戰鬥力卻是變相提升了。
    淘汰出去的老兵們,也不會讓他們直接放下武器拿起鋤頭回歸普通百姓的生活,而是編入府軍之中,一來作為骨幹力量,更好地訓練、調教新兵,二來是作為預備隊,一旦戰事爆發,可以直接將府軍改編為衛軍,大規模擴軍也不會影響戰鬥力,同時還能夠減輕負擔和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