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各方反應

字數:3564   加入書籤

A+A-


    出人意料的是,戰火先燒起來的,居然是益州。
    漢中的張魯雖然與劉璋有仇,可多年來也隻是騷擾為主,並不敢傾盡全力攻打益州,對益州來說,這些都是疥蘚之患,所以益州可謂是承平多年。
    誰也想不到,往日暗弱無能的劉璋,這次居然會先下手為強,一口氣就派出三路大軍,合共十萬精兵,圍攻漢中。
    十萬大軍兵分三路,如同三條巨龍一般,張牙舞爪的向著漢中撲去。
    中路大軍由都督張任統領,將兵六萬直逼陽平關。
    張任是誰?那可是劉璋的心腹愛將,西川的都督,趙雲的大師兄,讓鳳雛折翼落鳳坡的男人。
    陽平關作為漢中的咽喉要地,地勢險要,易守難攻,是真正意義上的一夫當關萬夫莫開。號稱派條狗都能守住的天下險要關隘。
    張魯深知陽平關的重要性,派自己的親弟弟張衛率精兵五千,親自鎮守。
    張衛雖然跟張任一樣都姓張,可人和人的差距,真的比人和狗的差距都大。
    在張任身先士卒的猛攻下,張衛根本無濟於事。盡管占據地利,卻依舊被打得節節敗退,隻是一日,便接連三封求援信,發往漢中太守府。
    另一路由老將嚴顏率領,統兵三萬,為西路軍,借道武都郡,經下辨,試圖從隴右方向繞後進攻漢中。嚴顏也是益州的老將,行軍素來穩重,一路上步步為營,穩打穩紮,向著漢中後方腹心之地直插而去。
    最後一路東路軍,是吳懿領兵一萬,充作偏師,經馬鳴閣道進攻。馬鳴閣道山路崎嶇,地勢複雜,但吳懿還是憑借出色的指揮,帶領士兵克服艱難險阻,一步步逼近漢中腹地。
    漢中隻不過是一郡之地,張魯雖然推行政教合一,但人口終究有限,多年來也隻養兵三萬有餘。
    與兵多將廣、兵精糧足的益州相比,實力懸殊太大了。以往劉璋胸無大誌,隻圖偏安一隅,對漢中不夠重視。
    可這次一旦發力,便是雷霆萬鈞之勢。誓要一舉掃平張魯,將漢中這個益州的咽喉之地徹底的納入自己的掌控之中,好以此抗衡日益強大起來的長安朝廷。
    要麽都說不要欺負老實人,這老實人發起怒來,是真能要人命的。
    此時的張魯在漢中城內是如坐針氈,臉上早已沒有了接到聖旨時的狂喜,像隻熱鍋上的螞蟻一般轉來轉去。他做夢也沒想到,平日裏老實的軟柿子,發起怒來,會這麽可怕。
    張魯也不是個笨人,他知道朝廷之所以冊封他為益州刺史,目的就是為了牽製劉璋。本來還打算憑借這點,跟朝廷討多討要些好處,可如今在益州三路大軍的夾擊之下,漢中的防線已經搖搖欲墜,眼看劉璋的刀鋒馬上就要架在他張魯的脖子上了,無奈之下,張魯也隻得向長安求援。
    使者快馬加鞭,日夜兼程,將漢中的危急情況呈到劉浪案前。
    與此同時,益州的朝堂之上,劉璋也一改往日的怯懦,誌得意滿。他在宮殿中來回踱步,對左右官吏說道:“此次出征,定要拿下漢中,一雪前恥!”
    眾人紛紛附和,稱讚劉璋英明。唯獨王累卻憂心忡忡,進諫道:“主公,雖然我軍目前占據上風,但張魯必定會向長安求援。朝廷一旦插手,局勢將變得複雜,我軍不可掉以輕心。”
    劉璋卻不以為然,大笑道:“怕什麽!我益州十萬大軍,難道還怕他長安來的援兵不成?再說,長安剛剛跟西涼大戰一場,隻怕損失不小,眼前自顧尚且不暇,怎麽會為了小小的漢中張魯,就出兵我益州。”
    王累依舊勸道:“主公,那朝中的太師劉浪,善於用兵,又詭計多端,兼且徐庶多智有謀,此次朝廷下旨申飭,想必定是這二人主意,其意就是挑起我益州與漢中的爭端,所以不可不防啊。”
    劉璋終究隻是個二世祖,對這些彎彎繞繞的事情渾然不在意,大袖一揮,對王累說道:“子貞多慮了,此不過朝廷削弱諸侯之策,我豈不知?待我攻下漢中,則蜀中門戶緊閉,縱是朝廷發兵來攻,能奈我何?”
    王累苦勸無果,隻得告退。
    長安這邊,劉浪看著漢中的求援信,陷入沉思。一旁的劉備見狀,問道:“伯濤,如今漢中告急,我們該如何應對?”
    劉浪目光深邃,緩緩說道:“這正是我們圖謀漢中的好時機。隻是我原本以為還得些日子,才能逼的張魯求援,想不到這才過了兩天,張魯就支持不住了,看來劉璋非是我等想象的那般無能,關於益州的謀劃,還得再做計較。”
    劉備接著問道: “那此時我等該如何答複張魯?是在拖些時日,還是立刻發兵?”
    劉浪斬釘截鐵的回答:“立刻發兵,若是遲了,恐怕張魯真的頂不住了。”說完,轉頭看向旁邊的徐庶:“元直,漢中的局勢十分複雜,恐怕隻得要你親自出馬了。”
    徐庶抱拳拱手:“太師隻管吩咐,赴湯蹈火在所不辭。”
    不是劉浪不想派別人去,而是漢中關乎到朝廷接下來的戰略布局,而且此時的局勢又很複雜。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說是派兵支援張魯,其實主要目的還是為了謀劃漢中,派出的大軍,就是孤軍深入。這其中的凶險,不亞於在懸崖邊上走鋼絲,稍有不慎,就會跌個粉身碎骨。
    劉浪數遍了府中所有人,發現自己除徐庶,竟然無人可派。
    漢末亂世到了這個地步,那些有名有姓有本事的人,早就為自己謀得了安身之所,不可能放著自己的前途,來投靠前途未卜的朝廷。
    太師府中,根本沒有能夠獨當一麵的人物,好不容易綁來一個徐庶,劉浪也隻好拿他往死裏用了。
    劉浪點點頭:“好,元直,你從軍中挑選一員上將,隨你入漢中,幫張魯抵擋益州的進攻,隻不知需要多少兵馬?”
    徐庶伸出一根手指頭:“川蜀多山,騎兵無大用,隻需給我一萬步卒足矣。”
    “好”劉浪輕喝一聲:“既然如此,我調趙雲給你。隻是有一條,元直需得謹記,朝廷家底薄弱,經不得損失,所以必要的時候,漢中可以不要,張魯可以不救,萬事以全師為上。”
    “庶謹記在心。”
    “還有”劉浪接著道:“此去漢中,從長安多帶些糧草輜重。所謂三軍未動,糧草先行。糧草乃是大軍的命脈所在,絕不可托付與他人。否則大軍孤軍深入,張魯一旦過河拆橋,有全軍覆沒的危險。”
    徐庶點點頭:“太師放心,庶心中有數。”
    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