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章 荊襄大地起兵戈

字數:3543   加入書籤

A+A-


    自初平二年,孫堅為黃祖所害,至今日 建安五年,已經過去9年了。
    今日的天空,朝霞燦爛,仿佛被鮮血染紅一般,孫策望著那高懸於營門之上的黃祖人頭,眼中既有複仇的快意,又燃燒著新的戰火。
    “父親,今日我以黃祖之頭,祭您在天之靈!”他的聲音低沉卻有力,在空曠的營地上回蕩,將士們的呼喊聲如洶湧浪潮,直衝雲霄。
    孫堅戰死的仇恨,在這一刻有了短暫的慰藉,但孫策心中的壯誌,遠不止於此。
    割據江東隻是他的起點,爭衡天下才是他的誌向。
    他的目光越過江夏,望向襄陽的方向,那裏,南郡像一塊誘人的肥肉,等待著他去征服。
    南郡,荊州的核心,州治襄陽便坐落於此。
    一旦拿下南郡,荊州其餘郡縣便可不戰而定。而要攻克南郡,必先攻下江陵。
    江陵在襄陽之南,與江夏接壤,作為南郡的郡治,它是守護襄陽的最後一道防線,猶如一把鐵鎖,橫亙在孫策進軍的道路上。若不能攻克江陵,孫策的大軍便無法長驅直入攻打襄陽。
    此時,江陵城牆上,蒯越正眉頭緊鎖地站在城牆上,望著遠方隱隱可見的江東營帳。他不愧是荊州名士,劉表的首席謀主。早在昨日,他便料到了孫策的所有舉動,心中謀劃著應對之策。為此,他連夜從襄陽趕到江陵主持大局。
    然而,他千算萬算,卻少算了一個人——江東美周郎。
    周瑜,正與孫策在營帳中相對而坐。燭光搖曳,映照著兩人年輕卻堅毅的麵龐。“伯符,切不可貿然攻打江陵。”
    周瑜的聲音沉穩而懇切。孫策微微皺眉,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公瑾,如今我軍士氣正盛,黃祖已除,正是進軍的好時機,為何要暫且收兵?”
    周瑜站起身來,緩緩踱步,目光堅定:“其一,江東六郡剛剛平定,後方根基不穩。大軍若長時間在外征戰,恐被他人趁機而入。那些隱匿的勢力,說不定正蠢蠢欲動,隻等我們露出破綻,就要在背後捅我們一刀。”
    孫策微微點頭,心中雖有不甘,但也承認周瑜所言有理。
    “其二,我軍渡江征伐荊州,糧草全靠後方以船隻押運到前線。荊州水師實力不弱,必然會出兵襲擾,切斷我軍糧道。一旦糧草不濟,我軍便不戰自潰。”周瑜繼續分析道,語氣中透著憂慮。
    “其三,江陵城高池深,易守難攻。更是襄陽的最後一道防線,荊州必然調派精兵強將據城死守,若貿然攻打,萬一戰事不順,我軍頓兵堅城之下,師老兵疲,便容易被敵軍所乘。到時荊州水師再切斷我軍歸路,這江東數萬子弟,恐怕就要葬送在這荊襄之地。”周瑜說完,目光緊緊盯著孫策。
    營帳內陷入了短暫的沉默,隻有燭火燃燒的劈啪聲。孫策沉思良久,最終長歎一聲,“公瑾,你的建議,我豈會不聽。隻是這大好時機,實在難以割舍。”他站起身來,走到營帳門口,望著外麵的夜色,心中滿是糾結。
    周瑜走到他身邊,拍了拍他的肩膀,“伯符,我們暫且收兵,固守江夏,養精蓄銳。待後方穩固,糧草充足,再以江夏為進攻跳板,尋良機攻打南郡,那時定能一舉成功。”
    孫策轉過頭,看著周瑜,眼中的鬥誌漸漸平息,取而代之的是信任與理解:“好,就依公瑾所言。有你在我身邊,是我之幸。”
    “你我總角之交,何必多言。”
    孫策從不會猜測周瑜,周瑜也從不會讓孫策失望。
    因為他們一個是孫策,一個是周瑜!
    於是,在周瑜的諫言下,孫策下令暫且收兵,以大將太史慈率三萬大軍固守江夏,蔣欽周泰率領水師,駐紮在原本江夏水師的水寨之中,負責押運糧草輜重,並協助大軍守城。
    近日接到來報,因自己率大軍出征江夏,江東後方已經隱隱有不穩的跡象,需立刻率軍返回江東,安排好江夏城防,便與周瑜一起率軍回返江東。
    江夏就像是一根釘子,牢牢的紮進荊州的腹心,北可繞過江夏直達南陽,威脅襄陽,南可攻略荊南長沙、零陵等荊南四郡,向東直麵江陵,是荊州南方的門戶,隻要江夏在手,憑借荊州水軍之利,就能拒江東與長江之上。
    如此軍事重鎮,荊州如何肯讓孫策在江夏站穩腳跟?
    夜色如墨,江陵府衙內,氣氛凝重得仿若能擰出水來。蒯越負手站在窗前,眉頭緊鎖,案幾上的燭火跳躍不定,將他的身影在牆壁上拉得忽長忽短。
    “報——”一聲急切的呼喊打破了夜的寂靜,一名斥候渾身散發著征塵氣息,單膝跪地。蒯越猛地轉身,目光如炬:“講!”斥候喘著粗氣說道:“啟稟軍師,孫策並未如我等所料攻打江陵,而是留下大將太史慈固守江夏,蔣欽周泰率水軍策應,然後率軍回返江東了!”
    蒯越聽聞,心中一震,麵上卻依舊沉穩,他揮揮手讓斥候退下,而後緩緩踱步,腦海中思緒如潮。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不按常理出牌,孫策這是何意?”蒯越低聲自語。他細細回想孫策近來的舉動,以及各方傳來的消息,一個念頭在心中逐漸明晰——孫策討平江東六郡時,手段強硬,多有屠戮當地世家大族之舉,他此時放著南郡不圖,反而撤軍回返江東定然是有人看到江東後方不穩,所以才勸說孫策退兵的,既如此,誘敵深入之計已不可用。當另作他圖。
    蒯越深知,戰機稍縱即逝,當下必須立刻做出決斷。
    他快步走到案前,提筆蘸墨,連夜給劉表修書一封。“主公,”蒯越邊寫邊喃喃道,“此乃天賜良機,如若能操控的好,不但能奪回江夏,甚至還能打過江去。
    信中,蒯越言辭懇切地諫言:“孫策留大將太史慈守江夏,自己卻率軍回返江東,應是江東六郡不穩,有人建議孫策先回軍平定後方,而後再圖南郡。我等應該趁此良機,速速出兵攻打江夏。江夏乃戰略要地,若能拿下,進可攻,退可守。
    再者,需派遣使者聯絡江東的反抗勢力,擾亂江東,牽製孫策主力,使其不得回援江夏。如此一來,太史慈孤立無援,江夏可圖。同時,讓蔡瑁、張允二位將軍率荊州水軍沿江麵遊弋,一則攔截江東水師策應江夏守軍,二則堵住江夏守軍退路。如此水陸並進,不但荊州之危可解,亦能反攻江東也。”
    寫罷,蒯越吹幹墨跡,將信仔細封好,叫來親信,鄭重說道:“務必將此信連夜送至主公手中,不得有誤!”親信領命,懷揣著信件,消失在夜色之中。
    蒯越望著親信離去的方向,心中默默祈禱劉表能夠快速的采納他的計策,而不是像之前一樣,拖拖拉拉,爭吵不休。
    喜歡乘坐熱氣球去三國請大家收藏:()乘坐熱氣球去三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