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0章 編年史
字數:4856 加入書籤
“此龜乃是澹台師姐贈送給我的”
沈清晏想也沒想便說道
“哦,原來是那白蓮宗的宗主送給你的呀”
楊威應了聲點點頭
“怎麽,是小龜出了什麽問題嗎?”
沈清晏見他這副模樣,不由有些擔憂地問道
“沒有,我就隨便問問,不知咱們宗裏是否有記錄七星蓮曆史的書籍?在下想要研讀一二,日後與那些兄弟宗門打交道,也免得鬧出笑話”
楊威這話可謂滴水不漏
聽聞他這麽說,沈清晏的臉上露出了一抹笑意:“這個自然是有的,我們淨芙宗就有本《七星蓮編年史》,隻是這書籍資料浩繁,皓陽道友若要翻看,恐怕得花些時間”
“嗬嗬,那就有勞沈宗主替在下找來此書了”
果然如楊威所料,七星蓮這般的宗門,即便如今式微,至少曾經也算有規模,還是有正規編年史的,而且其中內容自然是越詳細越好
“好,那皓陽道友,咱們這便去藏書閣閱讀吧”
沈清晏帶著楊威,一路來到一座古色古香的閣樓前
這座閣樓規模不大,僅有兩層,門外也沒有高人把守,修士們甚至能自由出入
閣內僅有一名女弟子坐在門口,負責記錄書籍的借閱與歸還
楊威見狀,不禁眉頭微皺,要知道一般宗門對於功法大殿,都會設置最為嚴苛的守衛
通常除非突破大境界,或是對宗門有重大功勞,才會獎勵允許進入其中借閱功法
而且高階的核心功法,更是有著天道誓言的約束,絕不允許私自傳閱
能夠參悟這些功法的,也絕非泛泛之輩,因為功法殿幾乎就是整個宗門除了高階修士外真正的底蘊所在
其功法的深度與廣度,決定了整個宗門修士的發展
就像楊威當年在青雲宗,為了換取核心功法“紫霞神功”的下冊,可是花費了數十年的心血,用自己的無數個日夜苦勞貢獻換來的
當時若不是看在他年事已高,且確實對青雲宗作用不小,那些老家夥還不一定會把這功法傳授給他
而淨芙宗的功法殿竟是這般模樣,沒有嚴密守護,便說明沒有什麽高深的法門秘訣在其中
也難怪如今的淨芙宗,哪怕放在整個七星蓮裏也是墊底的存在
他們已經嚴重走偏了,雖說發展些旁門左道也是一種選擇,然而若是都去發展這些東西,將宗門的核心武學功法淡忘,那便是本末倒置,待到真有危機之時,想要自保都困難
淨芙宗如今顯然就遇到了這種問題,嚴重的青黃不接,除了掌門,楊威在宗內再未見到過一個金丹修士,就連所謂的大師姐鳳銀雪也隻是築基中期,也難怪這次燕河大會,淨芙宗要抱上他這條大腿
“皓陽道友,這本便是宗門的編年史了”
沈清晏很快便替楊威取來了一本有著足足四指頭厚度的黃皮大書,拿在手中約莫都有十多斤重
楊威不禁汗顏,這七星蓮在這編年史中究竟寫了些什麽,竟然能寫這麽多
當下他立即找了一座書桌坐下,安靜地翻閱起來
《七星蓮編年史》
翻開書頁的第一章,第一個序章,便讓楊威震驚了
隻見其上隻有短短的八個字:
“成敗有時,不可喪誌”
旁邊還有著“武蓮”二字落款,這幾個大字用的還是草書的筆法,寫得極為靈動飄逸,瞬間便讓人有一種無以複加的震撼與豁達之感
光是看著這八個字,楊威便不禁回味起自己的人生
“成敗有時,不可喪誌”多麽豁達明亮的人生觀,不愧是曾經燕國第一大宗星火門的創建者,楊威還沒觀看其生平事跡,便已從這寥寥數字中看出這武蓮至尊絕非泛泛之輩
這部編年史雖不是他自己撰寫的,但其上這幾個字絕對是後世依照他生前的筆法所書
僅從書冊的第一頁,由此也可看出武蓮至尊對七星蓮來說究竟是怎樣的一代宗師。
隨後楊威翻開了第一頁正文,其上描述的果然是武蓮至尊的生平事跡
武蓮至尊原是大晉武氏世家子弟,在千年前舉族遷徙到了燕地
武蓮自幼天資聰穎,根骨絕佳,乃是百年難遇的震雷道體,自十四歲築基伊始,不惑之年踏入真君之境,未達古稀便勘破化神,接著開創了星火門,自創功法《九劫青蓮雷典》,縱橫修行界二百餘載,最終成就靈君之境
在離開天行九州之前,將自身所學、所悟毫無保留地傳授給七位弟子
對於這位武蓮至尊的記錄,哪怕是在這編年史中,也僅僅隻有一頁的篇幅
那般人物所習所悟,不是後輩之人可以隨意揣摩的,並且記載需符合一定事實,胡編亂造便是對先祖的不敬
而在武蓮至尊走後,七星蓮也並未衰退下去,反而更加興盛起來
七位各宗的開山祖師,無一不是人中龍鳳,後世之人將他們合稱為“燕地七聖”
在師尊走後原本星火門分成了七個宗門,然而即便如此這七個宗門依舊穩穩把持著燕國第一大宗的地位,是每個宗門單拎出來,都能吊打其他宗門的地步
七位祖師暗中發展勢力、壯大宗門、鞏固修為,並且積極地搜羅與開發各類功法
每個人都在自身擅長的領域成為了宗師級的人物
除去修為成就而言,甚至不比武蓮至尊要差
比如火蓮宗的開派祖師赤鬆子,一手青陽天火,便已傲視群雄,傳聞他手中的青蓮天火施展起來,猶如天降暴雨一般,其覆蓋寬度甚至可以籠罩整個國家,將萬事萬物燃燒殆盡
白蓮宗的玉浸娘娘以一千八百朵蓮花為寶器,直接祭煉出了一件玄天靈寶,乃是一代傳說養寶人
而淨芙宗那位掌教就更了不起,其乃是上古惡鬼道的傳承者,並根據大量流傳下來的惡鬼道法門,開創出了一個全新的分支——饕餮道
此道講究的便是食補,顧名思義,便是可以根據所攝入的食物改變自身的形態
這是什麽概念?無需透支生命,也不會產生所謂的耐藥性,並且修行者可以根據吃下去的東西改變自身的體質,簡直是將“吃什麽補什麽”發揮到了淋漓盡致,隻要有吃食的情況下便可立於不敗之地
所以當這七位祖師在世時,整個七星蓮依舊是燕國毫無爭議的第一大宗
傳承到第二代,他們弟子這一輩,雖比開派祖師們差了些,卻也依然發揚著前輩們的探索精神
一直延續到第三四代時,宗門的發展才徹底放緩,並且出現了矛盾
其中一場波及到整個七星蓮的黨派大戰更是將各宗從燕國第一大宗的位置上打了下來
對於那場爭鬥的起因,編年史中隻以“理念不合”寥寥帶過
而最終的結果,卻是觸目驚心的,整個七星蓮因為這場混戰,足足損失了七成核心修士
讓這個原本屹立在頂端的宗門瞬間一落千丈,從此便開始了無盡的下坡路
楊威也在這其中看到了第四代白蓮宗掌門陶若森的名字,他還有一個別名正是筱夢真君
這筱夢真君也算年少有為了,年紀輕輕不到花甲之年便成就真君,還迎娶了當時號稱燕國第一美女的淨芙宗掌門,好一個意氣風發
在他的帶領下兩宗這才不至於在那場混亂中被滅門
既然找到了筱夢真君的名字,楊威便要好好地對其研究一番
翻到他的個人簡介頁麵,楊威看到筱夢真君的生平過往,可謂也是一個天才的崛起曆程
年少成名也曾有過在修行界縱橫馳騁的歲月,然而最終卻也難逃晚年被人嫌棄,徒弟白須子聯合道侶背叛了他,最終共同計劃襲殺了他
原來並非是徒弟不認他這個師父,而是他這個徒弟早就欺師滅祖了
也難怪這筱夢真君知道他的徒弟白須子尚在之時,也不願與之相見
然而很快一個疑問又湧上了楊威的心頭,哪怕是那白須子,也是幾百年前的人物了
而且比起他這個師父,白須子更慘,竟是被魔道妖女擄了去,最終被采補而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