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通信公司布局
字數:6330 加入書籤
啟明科技在西柏林展覽會上可謂是大放異彩,每天都有大量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讓無數的參展商直流口水。
尤其是啟明科技推出的銳科手機,更是成為這次展會上當之無愧的焦點,吸引無數人的目光。
受到眾多電信公司的青睞。
許多小電信公司,紛紛與啟明科技達成合作協議,希望能夠借助這款手機的優勢,提升自身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這些合作的電信公司規模都相對較小,資金實力有限。
啟明科技跟這些公司的合作方式,和dtt公司一樣,采用專利入股的形式。
那些電信巨頭們顯得格外謹慎。
盡管啟明科技的銳科手機,在展會上引起了不小的轟動,但這些巨頭們卻始終按兵不動,隻是遠遠地觀望。
其中一個重要原因是,摩托羅拉手機在過去的三年裏,銷售業績並不理想,僅僅售出了幾十萬台。
這一數據讓其他電信巨頭,對手機市場的前景產生擔憂,不敢輕易涉足。
這些電信巨頭們,都在等待月底的香江移動通訊大會,希望能夠從張啟明那裏得到,如何解決手機價格過高問題的答案。
如果不能有效地控製成本,提高產品的性價比,那麽即使產品再好,也很可能步摩托羅拉手機的後塵,難以在市場上取得成功。
張啟明對於這些電信巨頭們的想法,其實早就心知肚明。
他此次前來柏林展會,真正的目標並非那些大型電信公司。
而是那些名不見經傳的小型電信公司。
正所謂“莫欺少年窮”,誰能保證這些小公司將來不會發展壯大,成為行業內的翹楚呢?
小公司有小公司的好處。
大公司有大公司的弊端。
移動電話通信領域,是一個全新的開端。
大公司往往船大難調頭,很難舍棄原有的有線通訊領域的利潤,大膽進入移動電話通信領域。
小公司反而更加靈活多變。
他們在有線電話通信領域,本身就競爭不過那些大企業,生存艱難。
移動電話通信反而給了他們新的希望。
在這個領域,他們和那些電信巨頭,都處在同一起跑線,唯一的差別就是資本不足。
但是他們更靈活,可以率先進入,取得先發優勢。
後世att就是這麽被逐步超越。
等到90年代反應過來時,已經為時已晚。
柯達相機自己人發明了數碼相機技術,最後為什麽被數碼相機打敗?
就是因為為了保持原有的利益,有技術不用,最後被別的公司使用,反過來打敗了他這個龍頭。
張啟明正是看中了這一點,與其費心費力的去勸說那些電信巨頭,還不如將將目光投向那些小公司身上。
為了實現自己的計劃,張啟明打算借助紅杉資本和菲斯特投資的力量,從全球範圍內募集資金,以此來扶持和培養這些電信公司。
要想讓這些小公司迅速崛起,需要大規模的搭建信號塔,占據市場,資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
歐洲國家眾多,而且其中大多數都是小國。
以紅杉資本和菲斯特投資這樣的華爾街資本的身份,這些小國即使將來對電信公司有所企圖,恐怕也得仔細權衡一下,惹怒華爾街所帶來的後果。
張啟明並不期望這些電信公司,能夠直接為他帶來巨額的利潤。
他的目的隻是將這些電信公司,打造成啟明科技通訊設備和手機的渠道商。
為即將到來的2g數字通信時代,做好充分的準備。
這個時期的歐洲,還沒有像後世那樣走向衰落,依然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在數字通信領域,已經布局很久。
未來2g 數字移動通信標準的時代,是歐洲通訊聯盟的天下。
在這個領域,歐洲人占據著絕對的主導地位,其他國家和地區的企業想要在其中分得一杯羹,就必須加入這個聯盟,否則就隻能被別人拿捏。
啟明科技也不例外,就算現在在數字通信技術方麵,有著很強的實力。
如果不加入歐洲的通訊聯盟,也很難在這個市場上立足。
標準才是這個行業的核心,技術再強也幹不過標準。
張啟明之前想過以啟明科技的名義,發起一個通信標準。
但經過深思熟慮之後,他最終還是放棄了這個想法。
因為他知道,如果隻是普通產品,要想讓一個新的標準被市場接受並廣泛應用,並不難。
但是通信領域,是每個國家都看的很重的一個領域。
沒有強大的國家作為後盾力量,也很難參與標準製定。< 標準,另外製定一套通信標準。
經過仔細分析之後,他發現這個方案。可能會使得米國在通信領域更加強大,這更不符合啟明科技的利益。
相比之下,後世注定在通信領域沒落的歐洲,反而更加合適。
等到歐洲沒落時,啟明科技或許已經足夠強大。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如果在他的影響下,讓大陸的通信技術更加先進,在3 g時代,就成為重要參與者。
啟明科技或許可以成為,全球通信領域的霸主企業之一。
而不是按照曆史走向那樣,要到5g時代,華夏的通訊企業才能真正崛起。
在後世,夏為公司的通訊設備,就在歐洲地區,與眾多電信公司建立了廣泛而深入的合作關係。
這種合作的成功並非偶然。
除了技術和價格因素外。
歐洲小國對米國的防備心理,也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夏為公司與歐洲電信公司的合作。
這些歐盟國家在政治上,與米國保持著緊密的聯係。
但在經濟和商業領域,它們對米國的態度卻並非完全信任。
在國際競爭中,國與國之間的利益博弈是不可避免的。
與夏為公司合作,那些歐洲國家不僅能夠獲得優質的通訊設備,還能避免過度依賴米國企業帶來的潛在風險。
在他們眼裏,夏為公司隻是一家來自華夏的公司,相對於米國公司,它在政治和經濟上的影響力相對較小。
歐洲國家在心理上有一種優越感,覺得自己在合作中更具主動權。
夏為公司作為一家發展中國家企業。
認為和他們這些發達國家合作,會更注重信譽和品牌形象。
不太可能在產品質量上弄虛作假。
事實上,歐洲國家的這種想法並非毫無根據。
華夏企業做出口產品,那質量標準都是優中選優。
相比之下,米國公司在一些情況下,坑他們的行為,可是沒少幹。
通訊設備和手機,以後會是啟明科技最核心產品。
電信行業又是一國基礎行業之一,涉及到很多的信息安全。
各國政府為了保障本國通信網絡的安全和穩定,會要求手機等通信設備符合一定的安全標準。
在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入網許可證是手機等通信設備,進入當地市場銷售的必要條件。
銳科手機要進入歐洲市場,需要獲得ce認證,這其中就包含對通信設備,符合歐洲通信標準的要求,相當於一種入網許可性質的認證。
在米國同樣如此。
米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會對進入米國市場的電子設備,包括手機進行監管,手機必須獲得f認證才能合法銷售。
不同國家和地區的通信網絡製式、頻段等也存在差異。
頻段的劃分在全球也不盡相同。
獲得當地入網許可證,意味著手機經過了相關測試,能夠與當地的通信網絡兼容,保障用戶可以正常使用語音通話、短信、數據上網等功能。
所以這個行業的準入門檻,相對其他行業來講要高的多。
除了技術以外,和當地的人情世故處理方麵,要求也非常高。
這些電信公司別看規模小,但是這些公司的老板,能夠進入這個行業,其背後的人脈關係絕對不差。
和這些公司合作,有他們為啟明科技疏通關係,啟明科技的產品想要進入當地市場,要省下很多精力。
要是再經過啟明科技多年的培養和合作,這期公司成長為大公司,啟明科技產品將在歐洲暢通無阻。
………
啟明科技在西柏林展會大放異彩時,身為公司董事長的張啟明,卻隻在展會的第一天,在會展上出現過。
第二天開始,他就已經離開了西柏林。
此時他正在西柏林一牆之隔的對麵東德。
二戰結束後,曾經勇猛德意誌戰敗。
國家被米、毛熊、英、高盧四國分區占領。
隨著冷戰的加劇,德意誌逐漸分裂。
1949年,在米、英、高盧三國占領區成立了西德。
在毛熊占領區成立東德國。
柏林牆的修建是德意誌分裂的標誌性事件。
柏林位於民主德意誌境內,但也被四國分區占領,同樣形成了東、西柏林的局麵。
由於東德經濟發展水平與西德存在差距等原因,大量東德居民逃往西德。
為了阻止這一情況,1961年8月13日,西德政府開始沿著東、西柏林分界線修築柏林牆。
柏林牆全長155公裏,由圍牆、了望塔、通電鐵絲網等組成,將柏林一分為二,也象征著德意誌的分裂。
柏林牆依然矗立,它成為了冷戰的象征。
“董事長,有一位叫瓦西裏想要見您!”秦超臉色凝的匯報道。
喜歡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請大家收藏:()香江1985之科技之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