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章 大漢的天真變了
字數:12631 加入書籤
正午時分,陽光透過雲層,灑在長安城每個角落。
甘泉宮正殿,此時卻被凝重哀傷的氛圍籠罩。
甘泉宮內外,素幡飄舞,白綾纏繞著宮殿的每一處簷角,宮門前的銅獅,威嚴莊重的靜靜蹲伏著。
宮殿之內,漢武帝的梓宮停放於大殿中央,四周燭光搖曳,光影在牆壁上晃動。
殿內香煙嫋嫋升騰,縈繞著靈柩,彌漫每一寸空間。
太子劉據身著素白的喪服,頭戴孝冠,麵容多少帶些憔悴,眼中多少有沉痛與不舍,步伐沉重而緩慢地走向先帝的靈柩。
往昔與漢武帝相處的畫麵如走馬燈般在腦海中閃現。
他記得漢武帝那威嚴的眼神中偶爾流露出的慈愛,記得漢武帝在朝堂之上縱橫捭闔、掌控全局的英姿,也記得父子倆在書房中探討國策時父皇的殷切期望。
而如今,這一切都化作了眼前這冰冷的靈柩,宣告著一個時代的終結。
“父皇啊!”劉據悲慟地呼喊,聲音顫抖:“您一生文治武功,威震四海,使我大漢揚眉吐氣。”
“兒臣自幼追隨著您的腳步,學習治國之道,本想在您的庇佑下繼續成長,為您分憂解難,可如今您卻驟然離去,留下這萬裏江山,兒臣怎能不肝腸寸斷!”
他伏地痛哭,身體因悲痛而劇烈顫抖。
周圍曾跟隨漢武帝的近臣、侍從和宮女們也紛紛垂淚,抽泣聲交織在一起。
司禮官緩緩走向前,朗聲道:“今大行皇帝龍禦歸天,然國不可一日無主。”
“有幸得上天垂憐,列祖列宗庇佑,皇太子劉據仁孝聰慧,德厚流光,當繼大統,承繼宗廟社稷之重任。”
“今良辰已至,吉時來臨,恭請皇太子殿下登基即位!”
新的大漢,新的時代,開啟了!
劉據在眾人的攙扶下,緩緩起身,然後在眾人的簇擁下,他一步一步走向那象征著至高無上權力的龍椅。
當新帝劉據坐上龍椅後,司禮官會接著高聲唱喏:
“皇太子殿下即皇帝位,禮成!新帝登基,上應天命,下順民心。”
“願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百官朝拜!”
緊接著,文武百官紛紛整齊跪地,動作整齊劃一,齊聲高呼:“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劉據俯視著腳下的群臣,從這一刻起,自己將接過漢武帝手中的重擔,引領大漢走向全新的未來。
“朕今日繼承大統,實乃父皇之遺命,萬民之期盼。”
劉據的聲音堅定有力,響徹整個大殿:“父皇一生殫精竭慮,為我大漢奠定了萬世不朽之基。”
隨後他拿出詔書,堅定有力道:“朕決定以‘乾元’為年號,將護佑我大漢子民,福澤綿延,再開盛世!”
群臣皆伏地高呼:“陛下聖明!乾元伊始,大漢永昌!”
隨即,劉據再次朗聲道:“縱觀父皇的一生,他雄才大略,文治武功皆有不凡成就。他開疆拓土,揚我大漢之威;推行儒術,興我華夏之禮,開創大漢盛世。”
“朕今日追諡父皇為孝武皇帝,願父皇在天之靈,繼續庇佑我大漢江山永固!”
劉據繼位登基的消息,如春日驚雷,傳遍了大漢王朝的每一寸土地。
長安城內,大街小巷,百姓們奔走相告。
長安晨報以頭版頭條刊載了新帝登基的喜訊,版麵莊重盛大的紙張上,詳細記錄著登基大典的盛況。
“新帝登基,這是我大漢之福啊!”“
“聽聞太子殿下仁厚善良,心係百姓,日後定能讓咱老百姓過上好日子。”
“先帝威服四海,新帝剛剛登基,怕是風雲再起啊。”
“齊王黨羽尚未清除,諸侯王也是虎視眈眈。”
“不知道新帝能否過了這道坎啊!”
“……”
翌日。
祭天儀式結束後,劉據身披龍袍,頭戴旒冕,身姿挺拔地端坐在禦輦之上,緩緩返回皇宮大殿。
未央宮,宣室殿。
氣氛莊重,文武百官早已整齊排列,身著朝服,神色恭敬肅穆。
劉據緩步下禦輦,走上台階,然後一甩龍袍,轉身在龍椅上坐定,目光威嚴的看著眾公卿。
文武百官的有敬畏、有期待、有忠誠,還有對新帝登基後的政局走向抱有疑慮。
劉據堅定的說道:“朕既承天命,當為大漢之興盛,為萬民之福祉,竭盡心力!”
眾人再次高呼皇帝聖明。
劉據深知這些繁文縟節不過是走個過場罷了。
他輕輕拂手,麵色一轉,沉聲道:“齊王謀反已被平定,劉屈髦當場伏誅,朕是時候要算一筆賬了。”
劉據對新上任的禦史大夫張湯道:“固君,取消齊王封國,其名下食邑盡數收回,所有財產皆充入國庫。對其進行全國通緝,有提供線索者,必有重賞。”
”至於他的直係親屬,無論男女老幼,皆貶為庶人,關禁在新設立的宗人府內,非朕親自允許,不得外出。”
張湯沉聲道:“陛下,臣覺得您太過仁慈,應將他們流放嶺南煙瘴之地,永生不得回中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劉據擺了擺手,繼續說道:“至於劉屈氂,家中老幼也一概關押宗人府,將其宅邸查抄,所有參與謀反的幕僚、門客、家奴,一個都不許放過,皆以同謀論處,斬首示眾,曝屍三日,以儆效尤!”
此時有一位大臣朗聲道:“陛下開恩,劉屈氂無論如何也是皇族宗親,也僅僅是此次謀反案從犯,其家人和門客是無辜的啊。”
劉據瞥了一眼此人,看向張湯道:“張湯!”
張湯冷笑一聲,道:“稟陛下,此人乃劉屈氂妻舅,齊王謀反時,錢財甲胄皆有資助,也同罪當誅。”
劉據冷哼了一聲,沉聲道:“羽林衛何在?“
”喏!”
隻見數百羽林衛齊聲應諾。
劉據威嚴道:“現在開始,清算朝堂上與齊王有勾結的逆臣賊子,立斬不赦!”
他話音剛落,便有人悲呼道:“陛下,您新登大寶,應大赦天下以求蒼天保佑,而不是血濺朝堂,恐有不祥之兆啊。”
“暴君,暴君啊!”
羽林衛湧入殿內,張湯上前挨個點名,那些被點到名的大臣們,有的瞬間麵如死灰,癱倒在地;
有的則強裝鎮定,還在狡辯高呼著“冤枉”。
“陛下,臣隻是曾與齊王有過公務往來,絕無謀反之心啊!”
劉據麵無表情,張湯絲毫不為所動,每念出一個名字,羽林衛便上前將對應的大臣拖出隊列。
隨著一個個逆臣被拖走,朝堂上彌漫著血腥與恐懼的氣息。
眾公卿無不麵帶惶惶然之色,宣室殿內一片死寂。
劉據深吸一口氣,緩緩說道:“朕並非喜好殺戮之人,但對於謀反叛逆之徒,絕不容情。”
“今日之事,是為了給天下一個交代,也是為了我大漢的江山社稷。朕將重新整頓朝綱,望諸位愛卿以此為戒,若再有二心,這便是下場!”
劉據見朝堂上的齊王黨羽已經被肅清,轉而道:”為確保我大漢江山永固,朕決定,即日起廢除封國製,列位諸侯王即刻遷出封地,此後便長居宗人府,當個太平王爺吧。”
他語剛落,殿內頓時如炸開了鍋一般。
一位曾深受封邑之利的老侯爺,顫抖地說道:“這封國製度乃祖宗之法,傳承已久,怎能說廢就廢?我等家族世代受封,為大漢立下汗馬功勞,如今這……這可如何是好?”
張湯上前,冷笑道:“楚王劉延壽,你仗著身為宗室,盡享榮華富貴,卻不思報國恩,反而橫禍鄉裏,欺壓百姓。”
“還在封地內私自擴充軍備,囤積糧草,召集江湖亡命之徒,訓練死士,這些行徑,樁樁件件皆有據可查,你還敢抵賴?”
“貶為庶民,永禁宗人府!”
劉據擺了擺手,繼而沉聲道:“廢除封國之事,朕意已決,就這麽辦吧。”
眾公卿懾於剛剛的血雨腥風,此時都在祈求不要牽連自身,哪裏還敢反對?況且這也算劉據家事,順其自然吧。
劉據轉而又對田千秋道:“田相,開始公布新政吧。”
“新政?”
聽到劉據開口,眾公卿頓時又困惑不已,漢武帝時期可是開創了不少革新之舉。
其實最重要的目的還是如何鞏固統治,增加國庫收入,然後集中全國之力抗擊匈奴。
早些年因為文景二帝休養生息,國家尚且有些積蓄,再加上前線不斷傳來捷報,方才有之前的盛世。
但隨著漢武帝近些年好大喜功,窮兵黷武,其實民眾的已然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隻是礙於漢武帝的高壓統治,並沒有暴露出來而已。
無論是大漢黔首,抑或是王公貴族,相較於之前,都不好過。
如今劉據提起新的改革措施,倒是勾起眾人的好奇心來。
眾公卿紛紛看向田千秋。
田千秋正了正衣冠,向前一步,高聲道:“陛下聖明,決意消除鹽鐵官營之弊。”
石慶上前激動的說道:“陛下,取消鹽鐵官營,此舉或許能使民間商業得以發展,但先帝在位時,連年征戰,國庫空虛,即將入不敷出,望陛下三思啊。”
他話音剛落,便有人上前勸諫。
作為鹽鐵官營的主持者,桑弘羊勸諫道:“陛下,自我朝推行鹽鐵官營以來,成效斐然。”
“鹽鐵之利,悉歸國庫,方使我朝有充足財賦,得以支撐邊疆之征伐、水利之興修、災荒之賑濟。”
“若此時廢止此策,無異於自斷臂膀,如何保我大漢之疆土安寧、百姓安居?”
桑弘羊的話,自然有說服力,眾公卿無不讚同。
劉據靜靜的聽眾人討論完,然後才緩緩說道:“宣蘇武覲見。”
不多時,一襲布衣,麵上還帶著塵土的蘇武闊步走進大殿,他跪地叩首,高聲道:“陛下,草民有喜訊稟報!”
劉據微微前傾身子,問道:“蘇愛卿,快快說來,是何喜訊?”
蘇武麵帶興奮的說道:“陛下,經過臣與諸多農戶的不懈努力,已於上月種出土豆,今日地瓜已然試種成功!”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此二者可畝產十五石,且耐旱耐瘠,極易存活,日後若能廣泛種植,必可使我大漢糧食充盈,百姓再無饑餒之虞!”
此語一出,大殿內頓時一片嘩然。
大臣們交頭接耳,臉上滿是驚訝與狐疑之色。
蘇武,從容不迫地從懷中掏出土豆和地瓜的樣本,呈遞給一旁的侍從,讓其轉交給劉據。
眾公卿聽聞,紛紛圍攏過來,仔細端詳著這兩樣新奇的作物。
“此物,當真有如此高產?”
“我大漢子民,真的要不再忍受饑餓之苦了麽?”
“若如此,我大漢將再無荒年。”
劉據麵帶笑容的看著眾公卿,雖然朝堂上紛爭不斷,但他們仍舊懷著讓天下安定,子民衣服富足的初心。
他朗聲道:“蘇愛卿之言,句句屬實,朕可以擔保。這土豆和紅薯之事,也是朕全程把控,絕無差錯!”
“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立刻有臣子立刻哭嚎跪地,頓時有人紛紛效仿。
田千秋麵帶喜色的高聲道:“陛下,蘇武此番功勞甚大,有了這土豆和番薯,我大漢既可以人人吃飽穿暖,國庫也可日益充盈,當重賞。”
石慶也道:“我大漢若能糧食豐足,何愁民生不興,江山不穩!”
桑弘羊激動的說道:“陛下,此舉,比鹽鐵官營更有裨益啊,真乃天下萬民之福,陛下之福啊!”
同時其他對取消鹽鐵官營有微詞的公卿,也紛紛恭賀劉據,恭賀蘇武。
劉據點頭道:“本次蘇武立下不世之功,實乃大漢之興,朕之興,擬旨封蘇武為關內侯,食邑萬戶,擢升為戶部尚書,以彰其高節!”
“願蘇卿之風範,激勵我朝萬千子民,共保我大漢之昌盛繁榮!”
萬戶侯?
戶部尚書,又是什麽職位?
眾公卿無不訝然出聲,自漢以來,能封萬戶侯這無不是軍功拙著者,而蘇武僅憑種植土豆、番薯便可受寵之此,可見天子的魄力。
至於新的“戶部尚書”職位,天子是要改革官製?
蘇武跪伏在地,顫顫巍巍的哽咽道:“陛下,臣何德何能?蒙陛下厚恩,必當肝腦塗地,以報陛下,此生此世,唯願我大漢再無餓殍矣!”
劉據輕輕的將這位民族英雄、漢人節表扶起,溫聲道:“子卿,有你在,大漢子民無憂了。”
蘇武再次哽咽出聲,眾公卿也無不動容。
劉據再環視眾公卿,繼續道:“田千秋,曆年來追隨朕左右,操持一眾事宜,且不戰而屈人之兵,以最小代價平定齊王謀反,有勇有智,封富民侯,食邑萬戶。”
“張湯,愛民如子,身懷赤子之心;忠勇無雙,朕之左膀右臂,封昭武侯,食邑千戶。統領羽林衛,即刻起歸化整改期門軍,共同管轄。”
劉據話音剛落,田千秋和張湯無不應聲跪倒謝恩,張湯更是涕泗橫流,不斷叩首,額頭已見斑斑血跡。
“陛下……”
張湯哽咽著,聲音因激動而顫抖得厲害,難以成言。
往昔種種湧上心頭。
在漢武帝時期,他身為酷吏,雖秉持著律法的公正行事,卻因手段嚴苛,被眾人側目,遭世人不齒。
那無數個日夜,他行走在朝堂之上,背後是滿朝文武的指指點點和竊竊私語,心中的孤獨與苦澀無人能解。
那時他心想,別人的眼光他可以置之不理,隻要能得到天子的信任就足矣,但不想最後漢武帝也將他無情拋棄。
他曾以為自己會在這條孤獨而艱難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背負著罵名直至終老。
直到遇見了劉據。
這個秉公執法,對天子任勞任怨,又愛民如子,蔑視權貴的酷吏,終於守得雲開見月明!
大殿上的群臣也被張湯感染,無不對劉據的氣魄和人品折服!
劉據扶起田千秋和張湯,笑道:“固卿,不要在作婦人狀,晚上朕要去討杯喜酒喝。”
然後又對田千秋道:“田相,繼續宣布新政吧。”
田千秋收拾情緒,正色道:“即日起將設立科舉製,以廣納天下賢才,共興我大漢之邦!”
轟!
朝堂上頓時炸開了鍋,群臣再一次議論紛紛起來。
一直奉劉徹命,在朝堂上暗中觀察的董仲舒再也坐不住了,站出來問道:“陛下,臣鬥膽,敢問這科舉製又是什麽?先帝不是已經推行了察舉製麽?”
石慶也是察舉製的受益者,道:“察舉製為我大漢推選出無數能人誌士,如今陛下想推倒重來,怕是困難重重,動搖我大漢根基啊!”
其他人也紛紛附和,其中多數都是察舉製的受益者。
“諸位愛卿。”劉據的聲音沉穩而有力,在大殿中回響。
“察舉製誠然為我大漢發掘了不少賢才,然而其弊端亦日益凸顯。舉薦之權往往操於少數權貴之手,使得有才學卻出身低微之人難以嶄露頭角。”
“長此以往,我大漢朝堂之上豈不成了權貴們的私屬?又何談廣納天下賢才?”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說到此處,劉據微微一頓,目光中閃過一絲沉痛:“朕自登基以來,便深知天下蒼生之期許,亦明白我大漢欲長治久安,必須革新求變。”
“這科舉製,便是要打破門第之見,讓天下有才學者,無論出身貴賤,皆有機會憑借真才實學入仕為官,為朝廷效力,為百姓謀福。”
殿內有思想較為開明的年輕官員,聽到劉據的話,不禁微微點頭,眼神中透露出思索。
那些察舉製的既得利益者們,臉上依舊寫滿了不滿與擔憂。
田千秋見狀,上前一步,恭敬地說道:“陛下所言極是。臣以為,科舉製以考試為選拔之法,可考儒家經典、治國方略、詩賦文采等。”
“如此一來,能選拔出真正有學識、有能力之人。而且,這也能激勵天下士子勤勉向學,於我大漢之學風、政風,皆有益處。”
劉據微微仰頭,目光透過殿頂,望向遠方,道:“朕既決心推行此製,便已做好萬全準備。”
“朕會命專人製定詳細章程,從考場規製到考官選拔,從考試科目到評判標準,皆會謹慎考量,確保公平公正。”
“隻要我等君臣一心,定能讓科舉製成為我大漢選拔人才的利器,為我大漢開創一個人才輩出、繁榮昌盛的新局麵!”
劉據的話擲地有聲,回蕩在大殿之中。
董仲舒一直在思索天子要推行的科舉製,那句“可考儒家經典、治國方略”,直接讓他心神俱震,像是被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
他忽然激動的走向禦座之下,道:“陛下,老臣鬥膽,再請個一官半職,希望能幫到陛下推行新政。”
“老臣以為,當先在部分郡縣試行,總結經驗後再全國推廣。”
來之前劉徹交代他的跟劉據唱反調,順便觀察公卿反應伺機策反的那些話,早就被忘記的一幹二淨。
大殿內很多公卿聞言紛紛點頭稱是。
劉據想不到“老神棍”今天這麽積極,之前他一直故意忽略董仲舒的存在,就是怕他起什麽幺蛾子,卻不想他竟然如此開明?
劉據笑道:“先生莫急,還請田相繼續講該如何推行!”
田千秋朗聲道:“陛下早在元封元年初時,便在鹹陽推行了科舉製,如今已篩選出無數棟梁之材,收到百姓的諸多好評,可見此舉是治國良策!”
“鹹陽?”
“陛下在當太子的時候就上請先帝去了鹹陽,果然在那裏韜光養晦,一展抱負麽?”
“我去過鹹陽,其繁盛遠超長安。”
“我家那豎子每日吵著要去鹹陽勾欄聽曲,樂不思長安啊。”
“聽聞那裏馬路都是什麽水泥製成,不懼雨水侵蝕,異常平整。”
“那邊的火鍋特別好吃。”
“想不到如此繁盛,竟賴陛下恩德。”
“……”
諸如此類,眾公卿顯然也聽過鹹陽的變化。
田千秋看著眾公卿的反應,心頭喜悅,暗說這還是道聽途說,如要親自去一趟,怕是這長安你們都不想回了。
懷念在鹹陽的日子啊。
田千秋也感慨萬千,隨即道:“諸位,聽我說。”
等眾人安靜下來,他繼續說道:“在推行科舉製之前,你們所擔心的問題,陛下早就有所某斷,定然不會辜負有功之臣,但屍位素餐者也絕不姑息。”
看著眾公卿鄭重其事,他到:“即日起,我大漢將在科舉製推行之前,實行三省六部製,將現行官職分成吏部、工部……”
眾公卿頓時感覺長在頭上幾十年的腦袋不夠用了,滿眼困惑的看著田千秋和老神在在像是看熱鬧版坐在龍椅上的劉據。
陛下這是想搞什麽啊?
離譜!
田千秋道:“等今日頒布各種公職後,自然會有專門的人員輔佐各位熟悉工作流程,也要對爾等進行專門的kpi考核,如果不合格者要進行官員編製考試。”
“同時為了彌補科舉製不足,將頒行落榜者官員編製考試,以期發現特殊人才。”
田千秋說完,下麵的眾公卿更加懵逼了,已經放棄了思考。
劉據打了個哈欠。道:“自然會有專門的人員輔助各位,退朝!”
劉據轉身欲走時突然又走回龍椅前,道:“即日起,諸位愛卿巳時上朝即可,早到的也無需殿外等待,右側辦公室有茶水伺候,明天見。”
劉據說完不待眾人反應,直接溜之大吉,留下一臉癡呆的眾人。
“巳時上朝?我沒聽錯吧!”
良久才有人驚喜出聲。
“那豈不是要多睡幾個時辰?”
“來早的也不用殿外候著?我這老寒腿有救了啊!”
“陛下聖明!”
“……”
雖然劉據已經走了,但群臣仍舊齊齊的朝空蕩蕩的龍椅跪拜。
喜歡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請大家收藏:()大漢:隱忍二十年,漢武帝被架空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