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4章 魏王怪帥!

字數:6157   加入書籤

A+A-


    元海說完,便指向了身側的大理寺女少卿,慕容百合。
    慕容百合雖是女流,但精明幹練,乃是大理寺不可多得的人才,素來是皇室的左膀右臂。
    當日趙義匡被營救回宮時,便是她與鄭峰聯合前往。
    李宣與她有過一麵之緣,便看出此女不凡,私下倒是想拉攏過。
    但此女忠心可鑒,自知虎威軍對朝廷的態度仍未明朗,便也沒有受邀。
    此時,她輕眉微蹙,直言道:“大理寺辦案,素來嚴謹。既出手斬殺,自有鐵證在手。諸位大人若有存疑,可隨本官前往寺衙驗證。若有冤枉,百合自會負責。誰要看的,現在可以明說。”
    一眾武官卻莫敢應聲,低頭垂泣不已。
    畢竟跟了趙徹這麽多年,趙徹為人如何,他們心知肚明。
    若非真有實據,朝廷定然不會暗殺。
    而被殺的那些人都是他們府中親眷,或多或少也都會察覺到一絲詭異,隻是未曾實質懷疑罷了。
    不過,這些武官雖還沒有被趙亦凡腐化,但在刑法嚴苛的古代,單單是親眷染罪,就有可能讓他們身敗名裂,萬劫不複。
    這時候。
    趙徹回身,冷歎道:“爾等皆是隨朕起兵的將領,不無功勳。朕對你們信任有加,乃至將一方防務大權交予你們,你們卻....太讓朕失望了。連小家都管不住,朝廷如何還能對你們委以重任?”
    為首的祁州刺史伏地道:“臣等死罪,愧對皇恩,不察家眷與逆黨勾連,萬請陛下責罰。”
    趙徹又歎一聲,隨即扭頭看向元海,“擬旨傳令,十五部將官瀆職失察,有負聖恩,當革職查辦。然...念及過往功績,加上未受奸逆蠱惑,仍存三分忠心,便戴罪留職,留京察看!”
    “各地軍職兵權,由吏部遣人暫代,容後定奪。如若再有疏漏,定斬不饒。時值盛會將起,聖旨暗發,不作公布。”
    元海彎腰應了一聲“遵旨”。
    眾將官哀聲一片,卻也不得不謝恩,隨後望著自己親眷的頭顱流淚不止。
    趙徹掃過去一眼,沉聲:“還跪在這作甚?滾!朕雖幫你們除去了一些奸逆,同時也留了幾條小魚小蝦。爾等回去之後,當謹慎查驗,務必準確揪出。誰要是做不到,便不配再當其位!”
    “元海,讓他們走。”
    等到十餘將官退出禦書房後。
    原本滿臉威嚴正氣的趙徹,卻仿佛瞬間泄了氣,呆坐到龍椅上歎氣不止。
    令仍留在房中的幾人不禁對望一眼,卻不敢多說什麽。
    其中,就有駱春和崔玉陽這兩個前平洲的主官。
    二人昨日就被召進宮來,一夜未眠。
    但並非涉事的將官,因此不在處置之列,卻也不知皇帝叫他們來所為何事,就隻能幹等著。
    半晌後。
    趙徹這才緩過神,轉頭看向另一側始終沉默不語的大宗令趙無殤,道:“皇叔對此事怎麽看?前朝餘孽都把暗棋擺到朕的門口來了,朕若不作回應,豈非助長他們的氣焰?”
    “趙亦凡...哼,朕此前念及與他同宗同源,本是一脈,他敗退大漠,若能識時務,終老塞外也就罷了。此番,居然還敢暗謀不軌?那就莫怪朕不念同宗之情,斬盡殺絕了。他既已潛入了京都,那此處就作為他的埋骨地吧!”
    “當年讓他僥幸逃離,現在可沒這樣的機會了。”
    趙無殤隻掛著一個大宗令的名頭,原則上不問朝事,隻管皇室宗族事宜。
    但實際上大小軍機事務,都未曾缺席,可見皇帝對之看重。
    聽了這話,趙無殤看似渾濁的雙眼頓時清明,低頭拱手,沉吟了幾秒後,才道:“回陛下,老臣亦覺得前朝餘孽入朝一事,不容忽視。同時,也附議陛下心中所想之決策,並無異議。”
    趙徹眉目輕動,道:“哦?朕尚未說明心中如何決斷,皇叔就已然明了?”
    趙無殤笑了笑,“說起來,陛下幼年之時,老臣還曾帶過你一段時間,且入朝多年。若連陛下心中這點心思都看不透,豈非枉費陛下喊我一聲皇叔?逆賊趙亦凡已潛入軍中,但當年隨他逃竄大漠的數萬兵馬...卻仍在大梁北域關外。”
    “欲除去此人,當封禁京畿六縣,同時派出大軍聯合大梁直出北域關,一舉掃平蠻夷各部,剿殺趙亦凡叛軍,一絕永患。”
    趙徹眼中忽然閃過一絲鋒芒,不得不說的是,君主最忌諱被人看透心思。
    而趙無殤卻似乎準確點中了他心中所想,便是無形間觸及了他一絲逆鱗。
    站在皇帝的角度,是不會允許有太過聰明的臣子出現,尤其對方還是個皇族親王...
    但那道鋒芒轉身即逝,趙徹臉色緩和道:“還是皇叔了解朕啊,但辦法是有了,卻苦於無將可用。你也看到了,朕最倚重的十五大將官,一查之下...竟全部被趙亦凡的細作所滲透。”
    “若非朕及時發現,命大理寺暗中全力徹查。估計用不了多久,這十五人...也會淪為趙亦凡的內應、走狗,後果不堪設想。”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趙無殤道:“陛下是愁於不知選何人掛帥?可你將那十五人留職,不就是想在他們當中選擇其一嗎?”
    “想是這麽想,但他們的家眷已被滲透,雖查不到他們有變節的證據。卻也不得不防,畢竟那是一軍主帥,若臨陣倒戈,則朝野必亂。”
    “若是如此的話,老臣便建議陛下疑人不用!而主帥人選...有現成之人可斟酌。”
    “哦?皇叔屬於誰人?”
    “魏王李宣!”
    趙無殤果斷道。
    頓時讓旁聽的慕容百合與元海為之一驚,駱春和崔玉陽也是滿臉驚訝。
    大宗令居然建議讓李宣掛帥出征大漠?
    要知道...李宣可是明擺著要為虎威軍伸冤而來,對朝廷的態度仍有待商榷,且還涉嫌綁架太子,要挾公主。
    這樣的“反賊”,豈能掛帥代表朝廷出征?
    大宗令是不是老糊塗了?
    這樣的話,也敢在陛下麵前說出?
    旁聽四人不禁為他捏了一把汗,趙徹表麵雖看起來隨和,但一冷下來,那也是極為暴戾的。
    就算是皇叔,犯了逆鱗,怕也不會請繞。
    果不其然!
    聽到這個答案,趙徹立馬黑臉,冷聲道:“皇叔這是何意?這幾日朕召見各部將領,籌謀調集十五萬大軍,並傳書大梁皇帝出兵策應,聯軍三十萬踏平蠻夷諸部。既除去趙亦凡的叛軍,也算解了大梁北境的匪患,各取所需。”
    “而這三十萬大軍,乃兩國精銳,舉足輕重。你讓朕把大權交給一介...”
    “反賊”二字,他並沒有說出口,但意思已經很明確。
    頓了頓後,才接道:“皇叔難道老糊塗了,不知道虎威軍此次重返京都是為了什麽?就目前而言,就算李宣還未明說,但其實心裏是把朕當成了他的殺父仇人。無可厚非,當年的李仕泯確實是死在朝廷大軍之手。”
    “你讓朕如何放心把大權交給他?他若得了兵權,一出關外,反與蠻夷南下,該怎麽辦?”
    他小有微怒的樣子。
    若是其他人這樣建議,估計早就被痛斥。
    趙無殤卻微笑,不緊不慢道:“陛下息怒,請容許老臣把話說完。”
    “說!”
    “由李宣掛帥,陛下不外乎是擔心他會舉兵倒戈,那隻要不給他兵權,豈非就可安心了?”
    聽此一說。
    趙徹眉頭更深,恍如聽不明白趙無殤的意思,接道:“什麽意思?既讓他掛帥,又不給他兵權,那他拿什麽跟蠻夷人開戰?”
    趙無殤臉上驀然泛起一抹雞賊的神色,淺笑道:“魏王掛帥,虎威軍必定跟隨。陛下不是忌憚此時的平洲正在招兵買馬嗎?那就正好了,可直接下令讓李宣擔任主帥,虎威軍全部開拔,前往大漠配合梁軍出戰蠻夷。”
    “而朝廷的二十萬大軍作為後援,稍後才到,兵權便不會落入李宣手中。屆時,虎威軍與蠻夷交戰,最好都折損在戰場上。如此一來,陛下既拔了虎威軍這枚眼中釘,又可對付前朝餘孽,百利無害。”
    “就算虎威軍沒有被蠻夷人打光,也會實力大損,回朝也再無法掀起什麽風浪。此乃一石二鳥,既消耗了李宣的實力,又可剿滅前朝餘孽。嗬嗬,前朝天策上將之子,平洲秋神山的鬼麵山魈,如雷貫耳。難道陛下就不想看看他究竟是名不副實,還是有真材實料?”
    話剛說完。
    趙徹猛然深吸一口氣,兩眼開始發亮起來。
    趙無殤所說,好像還真是個錦囊妙計!
    下旨讓李宣掛帥,卻不給他朝廷的兵,反讓他麾下的虎威軍開赴前線,與蠻夷人鬥個你死我活。
    勝了,虎威軍必定元氣大傷,再無能力割據平洲。
    敗了也無妨,就當是變相削藩,還能趁勢收回平洲的自治之權,橫豎都虧不了朝廷。
    而虎威軍開拔之後,朝廷的二十萬大軍在後邊跟著,不怕他不去。
    他若不去,二十萬大軍就先滅虎威軍,再攘蠻夷,也未嚐不可!
    敢情就是上佳的妙計啊。
    趙徹遲疑了片刻後,心動起來:“皇叔所言,倒是妙計。隻是...李宣並非愚笨,他會接受這個將命嗎?”
    趙無殤道:“聖旨之下,豈容任何人說不願意?他拒絕便是抗旨,抗旨便斬殺!以虎威軍今時今日的實力,尚無法與朝廷對抗。李宣若有自知之明,便不敢拒絕。”
    “即便他能看出此乃陛下對他的削藩之計,為求生存,他也不得不答應。不是嗎?再者,他貴為駙馬,更加應該為君分憂,為國而戰!他若拒絕怯戰,朝中再無他立足之地!”
    趙徹沉默。
    冷靜思考些許後,臉色一凝間,似乎將要做出什麽決定。
    無可厚非的是,趙無殤這個計策無疑是完美的解決方案。
    既找到了掛帥出征的主帥,又間接消除了朝廷的一大隱患,站在帝君的角度,儼然無法拒絕。
    就在趙徹即將拍板之時。
    門外卻傳來太監的喊聲:“駕到!”
    喜歡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請大家收藏:()我是反賊,娶個公主很合理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