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3章 敵之必救,亦為必守

字數:4182   加入書籤

A+A-


    彈跳式脈衝推進模式,是一種專門用於月表、或者說低重力環境下的移動模式。
    簡單來說,就是在月球車的底盤輪架上,加四組類似避震器的彈性蓄能單元,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完成壓縮蓄能到釋放的過程。
    蓄能單元平時處於縮緊的關閉狀態,啟動後彈性勢能釋放到月表,產生的反作用力會讓車輛短暫滯空,並在真空和低重力的月表環境中,獲得一段時間的“0摩擦力移動”。
    而在車輛重新落地的瞬間,蓄能單元再次壓縮蓄能、同時前轉的車輪與月壤摩擦,會給車輛提供一個整體向前的慣性,再隨著蓄能單元的釋放、讓車輛再次滯空並向前“飛行”。
    所謂的“脈衝推進”,便是在這一次次的彈跳中進行提速。
    車速越快、慣性越大,落地之後就能彈跳更高;彈跳更高就意味著滯空時間更長,進而使得車速和慣性繼續獲得提升,直至達到某種臨界點。
    當然,這隻是劉曉星給我們做的簡單解釋,實際的技術架構和工作原理要複雜的多,但我已經沒有學習的精力了。
    十幾、也可能是二十幾次彈跳之後,我們的車速就已經逼近峰值——具體車速我不清楚,因為在十幾次之後,我就感覺腦漿都快被搖勻了。
    那種感覺就像坐上了一台五倍速的跳樓機。
    雖然有安全帶的固定,不用擔心會撞到頭,可每次落地、起跳的慣性都非常大,尤其每次起跳的時候,我甚至感覺安全帶都快勒進肉裏去了!
    “她說的沒錯!這種駕駛模式確實要經過訓練才能使用!”
    孫文澤坐在副駕駛亢奮喊道,聽起來狀態比我好了不少:“隻有車輪落地的瞬間才能控製轉向,但每次轉向的有效時間太短,隻能產生很小的偏移!”
    “所以必須要在幾十、甚至上百米之前就發現障礙物,並提前進行轉向避障,沒經過訓練的人,很難在短時間內適應這種駕駛模式,到障礙物附近再躲避就來不及了!”
    “避障安全距離為90米,最低限度為65米。”
    劉曉星邊駕駛邊補充道:“還有節奏也是難點之一,車輪轉速需要與彈跳頻率相匹配,確保車輪在觸地時達到最大推進效率,以防止不必要的能量損耗。”
    “觸地點的選擇也很重要吧?!”
    孫文澤又想起什麽大聲問道:“普通月壤會緩衝車輛落地的慣性,降低彈性蓄能,想要獲得更大的彈跳動力,應該選擇相對堅硬的岩石做觸地點,沒錯吧?!”
    “沒錯。”
    劉曉星說完猛打方向,讓車輛往右偏了2°左右:“還有落地前的車身姿態也很重要,須確保各蓄能單元的受力基本一致,否則產生的彈跳動力不平均,可能會導致車輛發生翻滾。”
    “那要怎麽調整……”
    “有完沒完了!”
    我死死抓著座椅邊緣,努力和每次落地、起跳的慣性做對抗:“打仗呢!你們以為試駕來了?劉曉星!還要多久才能到發射基地?”
    “大約需要27小時13分鍾。”
    “27個小時?”
    我忽然感覺雙肩一陣幻痛:“我們還要這樣跳27個小時?!”
    “已經很快了!”
    坐在副駕駛的孫文澤轉頭喊道:“聽說發射基地在南極點附近,這已經節省差不多23的時間,說不定我們還能趕在敵人前麵!”
    “這是省時間的事嗎!27個小時我命都沒了!”
    我在心裏咬牙罵道,不過沒有真說出口,畢竟這次行動是我提出的,而且我們確實需要抓緊時間。
    可惜的是,即便我已經做好了心理準備,最終卻還是逃不過生理上的反應。
    巨大的慣性,讓我的血液在短時間內湧進大腦又快速抽離,我隻咬牙堅持了不到五分鍾,就在灰視和黑視的階段之後,徹底喪失意識昏死過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等我再醒過來的時候車已經停了——中間我似乎還醒過幾次,但我現在整個大腦都是木的,也記不清那是真醒還是做夢了。
    “醒了?”
    孫文澤的聲音在我身後響起,我回頭就發現他和劉曉星已經全副武裝。
    “我們到了。”
    孫文澤又往外指了指,我解開安全扣來到前排,剛看到觀察窗外就驚了一下——我們的車停在一座環形山的山脊上。
    我不知道這是哪座環形山,但它的麵積確實不小,從觀察窗裏甚至看不到完整的“環形”,隻能看到無數太陽能板的反光,在山脊上描出一道明亮的邊兒。
    在環形山外側,是一段百米左右的落差,山壁上隱約能看到人工開鑿的、盤山公路一樣的平整路麵,而內側的落差雖然更大,卻也開鑿了同樣的路麵,盤旋著通向環形山內部的深處。
    莫名其妙的,在看到環形山內側那條盤旋的“公路”時,我忽然想起在“夢境”的邊緣之外,見到“主”的那個血池深坑。
    同樣的下陷、同樣的盤旋路線,隻不過這裏沒有“主”和血池,而且“主”那個深坑是梭形的,眼前的環形山基本是圓形的。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所以隻是稍稍的錯愕了一下之後,我便把注意力放在了基地上。
    一道神奇的分割線,將環形山的內部分成明暗兩個部分——或許暗處還修建了什麽設施,但從我的角度,隻能看到亮區那片黑色的建築群。
    比起其他基地那種封閉式的整體結構,火箭發射基地的布局更鬆散,十幾棟大大小小的黑色方形建築星羅棋布,看起來就像一片大型的科技園區。
    建築頂部同樣反射著刺眼的陽光,應該也布設了太陽能板之類的東西,而在其中最大的建築周圍,還延伸出幾根金屬棍似的東西,斜插進地麵不知道有什麽用處。
    在比那棟建築更遠的、接近明暗分界線的地方,聳立著一排、共五座火箭發射塔。
    其實我不認識發射塔,但其中一座上固定著一架火箭,底下還有放射狀的尾焰導流槽,我很難把它認成別的東西。
    “我們來的還算及時,他們剛做完垂直總裝,正準備給火箭加注燃料。”
    孫文澤過來遞給我一隻頭盔,先指了山脊上那條明亮的“邊兒”:“這一片都屬於永久光照峰,平均每平方公裏能產生10兆瓦的電力。”
    “下麵最大的、周圍有管道的建築是燃料站,從陰影區開采水冰資源,再利用這些太陽能板的電力,將水冰電解成液氧和液氫,用來當做火箭燃料。”
    “……”
    我狐疑的轉頭看向孫文澤:“你怎麽知道的這麽清楚?”
    “我也是剛聽說的。”
    孫文澤指了指劉曉星,隨後又指了燃料站左側,一棟麵積、但看起來更高的建築:“那是發射指揮中心,隻要把它打下來,就一架火箭都出不去了。”
    “……”
    我遠遠看著那棟黑色建築沒說話。
    敵之必救,亦為必守。
    “發射指揮中心”是一個極具價值的戰略目標,而我們知道這一點,就意味著敵人也知道這一點。
    喜歡十一個瘋子請大家收藏:()十一個瘋子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