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指定規則,改新製!
字數:4489 加入書籤
……
三年後——
大秦初立,國祚尚未穩定,但隨著越來越多的人,定居於大秦國內,各種問題也隨之而至……
曾經的春霞島,隨著大秦的建立,便廢除舊名,正式更名為:秦島!
此刻——
秦島——阿房仙宮內。
一座巍峨大殿內,一張由四階金晶打造的龍座之上,秦孝端坐於此,麵見百官朝拜……
而龍座側下方,則設立了一處桌案……
秦明異,身為三代族長,理應聽政協助,也算是為秦孝,分憂解難,一同處理朝政。
秦孝氣息內斂,一股霸道無比的威勢……
隱隱作現,這就是帝王威儀!
也就是秦孝的道途,秦二代中,唯有秦孝走上了這獨一無二的王道,當大秦建立的那一天……
秦孝便領悟了自身之道!
他所求的,便是這王之大道,修其道則為:王元道則!
可謂是一朝悟道,領悟道韻,不超過一年,便已是領悟透徹,一朝登頂,破境道基!
而眼下——
帝王之威,浩蕩無邊,一板一眼,便是來自王的藐視……
秦孝掃過百官,眼中無悲無喜,道:
“還是這些老麵孔,難道我大秦,坐擁三海之地,就沒有一個派的上用場的大臣?”
隻此一言——
便震懾百官,眾人頓感亞曆山大,一個個麵色蒼白,滴落豆大的汗珠,沒有一人敢言……
直到片刻,六位大學士之一的李斯諫言道:
“還請陛下息怒,大秦新立,朝堂各方尚未安穩,自是需要些時日,以求陛下定奪……”
“故而百官為動,一切都是為了大秦的穩定。”
“待朝堂安穩,四海賓服,法律法規嚴明之後,這才徐徐接納四海賢才,納其為己用……”
“大秦根基尚穩,還需一步一個腳印,任重而道遠。”
聞言——
秦孝紋絲不動,但又怎麽會聽不懂李斯的言外之意,如今大秦建立,老勢力們……
已經等不及要分得,屬於他們的利益了!
故有此言,這李斯是在暗示,以免日後君臣離心離德,李斯倒也是個能說會道的……
說的話,倒也滴水不漏。
秦孝想了想,大秦已經建立三年,拖下去,也毫無意義,既然他們要封,那就趁此機會……
將大秦的基本框架,一次性敲定下來。
“李斯說的在理。”
“如今大秦剛立,也是時候,定下製度,分封諸多功臣良家,以求更好的治理大秦……”
“以諸位來看,大秦新立,該用那種製度?”
說到這——
台下諸多大臣,便紛紛躁動起來,最後由六學士之一,商鞅提出草案,畢竟論改革製度……
商鞅也算是把老手,自商鞅變法開始。
商鞅便一直主持秦氏的土地改革,而如今大秦建立,論製定製度的完善,商鞅自是當仁不讓,道:
“分封乃大商國的舊製,雖包含郡縣之分,但本質上,仍然走的是分封的路徑……”
“此法雖簡,但卻弊處極多!”
“而完全郡縣製,則容易致使地方做大,危害朝綱,權利一旦分散,便容易形成亂象……”
“故而。”
“老臣提議,或可延續九品仙族製度,延承北境時期的政策,但國家非一地可言……”
“可適當融入郡縣製度,以朝堂為核心,設立六部,為:吏部、戶部、禮部、工部、刑部、兵部!”
“以此對應:官員選拔任用、人口戶籍管轄、科舉教育事物、水利修建器械、執掌司法事物、掌管軍事調動……”
“以六部維持國家的基礎運轉,從而上傳下達。”
“而眾多官員,隸屬於六部,六部之上,便是六大學士,以此輔政,為陛下分憂解難……”
“此乃為核心之所。”
“而往下,則設州府、都護府、郡府、縣府……”
“雖然架構增多,或許凡人覺得繁雜,但於修士而言,層層機構,可更好的治理一方。”
“而九品仙族製度,可為國提供優質人才,但官員,也並非非得仙族人士擔任……”
“九品仙族製,限製各大世家,以防她們出工不出力,而九品官員製,則是朝廷的犬牙,以此製衡監督各地仙族。”
“另外,臣建議施行仙凡分隔。”
“進一步削弱,各個世家所掌控的領地……”
“並定下規定,凡入九品仙錄的勢力,都需按照規定,圈禁領地,不可過多兼並。”
“且全國上下,各處洞天福地,皆需上報鑄冊,定時定量上供國庫,同時每年還需繳納靈稅……”
“並於全國上下,收攏仙苗,開設道院。”
“後全國禁止宗門存在,可聚收人才,壯大國家,且能登記九品先錄的家族……”
“還需嚴查審核,需獲得大秦,建族令,方可建立仙族,記入九品仙錄,為我大秦正統勢力。”
飄飄灑灑——
商鞅,便總結了一整套治國的體係……
雖然許多條例,極其嚴苛,但對於大秦而言,全是百利而無一害,不管是限製世家大族圈地發展……
又或是仙凡分離,互不幹涉。
直至最後,壟斷人才通道,人才隻能依托國家成長,最終取得國家準許,開辟仙族……
而仙族發展,又必須源源不斷為大秦立下功勳。
幾乎從源頭上,斷絕了反叛的可能!
就算日後某個家族做大,但最終,也不可能強大過大秦,這套邏輯的背後,就是壟斷人才……
這才是真正的釜底抽薪!
隨之——
秦孝也就順水推舟,接受了商鞅的諫言,後麵雖然有不同的聲音,但最終已然拍板……
直至最後,便是各方勢力的分封!
而分封的本質,是割裂部分土地人口給某個勢力……
但在商鞅的新政係統中,分封的危害,降到了最低,對於那些門派勢力,最為致命!
因為在此新政之下——
如雲夢山鬼穀先生一脈,又或是秦氏直係的四大門派,恐怕也要隨之改製,或是解散……
而秦孝的做法,也很簡單,四大宗門,包括一些其他大小勢力,要麽從宗門……
改變為道院!
要麽就融入六部體係中,成為六部中的一環……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