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2章 嶽陽樓

字數:3295   加入書籤

A+A-


    作為豐厚曆史文化的載體,嶽陽樓在世人心目中的價值已經遠遠超過一座普通的古代樓閣建築。
    自東漢末年橫江將軍魯肅始建“閱軍樓”開始,嶽陽樓至今一共重修了五十多次。李白、杜甫、白居易、孟浩然、李商隱、韓愈、劉禹錫、張九齡等名人都曾紛至遝來,把酒臨風,留下無數氣勢磅礴、名垂千古的佳作。
    滕子京雲:“山水非有樓觀登覽者不為顯,樓觀非有文字稱記者不為久,文字非出於雄才巨卿者不成著”。唐詩、宋文、清聯是嶽陽樓三座文化藝術高峰,曆史人文的意蘊內涵為嶽陽樓增添了神韻和靈魂,雄才巨卿的文學作品給曆史悠久的嶽陽樓注入了一絲難得的靈氣。文以樓傳,樓以文名,彼此相互成就,在華夏文化史上形成了內涵豐富且獨特的嶽陽樓文化。
    洞庭湖是嶽陽樓的風景,嶽陽樓卻是洞庭湖的標誌。嶽陽樓依山傍湖,背靠古老的巴陵城,麵臨一碧萬頃的洞庭湖,在背景上開闊又不覺空蕩,豁達又不失沉穩。置身於湖光山色、煙波浩渺的水域及巴陵城的建築背景裏,給人以“四麵湖山歸眼底”之感,這便是因地構築,借景而生,渾然天成,乃嶽陽樓修建者獨具匠心之所在。
    古代畫論雲:“樓台殿宇乃山水之眉目,當在開麵處為之。”嶽陽樓正好占據了山水的“開麵”部位,能夠看得遠,看得盡。洞庭湖碧波如鏡,輝映著青翠的君山島和金碧輝煌的嶽陽樓,湖光山影,風光萬裏,極富詩情畫意。
    從氣勢來看,洞庭湖的陽剛之美與君山的陰柔之美相得益彰,實現了總體和諧;從色彩來看,嶽陽樓的金碧輝和洞庭湖的銀光璀璨以及君山的蒼翠蔥蘢得到統一;從情韻來看,洞庭湖騷動不安的野性,和君山靜若處子的甜美以及嶽陽樓富麗華美的貴族氣息實現了統一。
    置身嶽陽樓,眼前的一切都令人神搖意奪,逸興遄飛。難怪自古以來,名人都愛至此登臨,且佳作頻出。
    嶽陽樓之美,美在洞庭湖。洞庭湖乃古雲夢澤的一部分,昔日曾號稱“八百裏洞庭”,內納湘、資、沅、澧四水,外接萬裏長江,氣魄宏大。坐落於洞庭湖畔的嶽陽樓,無論是選址、布局、還是建築藝術,都達到了人文與自然的完美結合,堪稱樓湖一體。沒有洞庭湖,嶽陽樓不成其為嶽陽樓;同樣的,沒有嶽陽樓,洞庭湖也就不成其為洞庭湖了。
    林孝媛拉著夏沫非要在嶽陽樓前合影留念,李恩貞再三叮囑後才勉強同意。林孝媛眉開眼笑地和夏沫站到一起,主動拉起了夏沫的手。開始還隻是拉拉手,後麵便開始放飛自我,從一起站變成了一起坐,最後變成了一起躺……李恩貞用林孝媛的手機留下了很多合影,三人玩夠了才一起步入主樓。
    主樓一樓正中是一幅《嶽陽樓記》的雕屏,雕屏兩側為晚清著名文學家竇垿的著名長聯——“一樓何奇?杜少陵五言絕唱,範希文兩字關情,滕子京百廢俱興,呂純陽三過必醉。詩耶?儒耶?吏耶?仙耶?前不見古人,使我愴然涕下;諸君試看,洞庭湖南極瀟湘,揚子江北通巫峽,巴陵山西來爽氣,嶽州城東道岩疆。瀦者,流者,峙者,鎮者,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
    此聯的名氣極大,其顯著的特點便是用典多。上聯介紹了與嶽陽樓相關的曆史典故,下聯則續寫嶽陽樓的奇和美,最後一句“此中有真意,問誰領會得來”更是言雖盡而意無窮!
    雖然天資聰穎,可畢竟是外國人,林孝媛對華夏的傳統文化了解得並不完整,對於長聯中提到的的杜少陵、範希文、滕子京、呂純陽等人,有的她知道,能說出個一二三來,有的卻是她知識的盲區,需要夏沫向她仔細講解才能弄明白。
    拾階而上,二樓正中竟然同樣懸掛著一幅《嶽陽樓記》的紫檀雕屏。林孝媛問夏沫為何一樓掛兩屏?夏沫是巴陵土著,從小就在這嶽陽樓裏廝混,當然知道答案。
    他指著雕屏上“歌”“互”兩字極為明顯的修補痕跡對林孝媛解釋:二樓為真跡,一樓是仿品。此雕屏為清乾隆年間的大書法家刑部尚書張照留存的手跡,張字雕屏文即絕美,書亦工麗,材質珍貴,遂成精品,為四方歎賞驚羨……夏沫還繪聲繪色地講出了一段發生在清鹹豐年間撲朔迷離的“雕屏盜竊案”,讓林孝媛和李恩貞都聽入迷了。
    二樓也有楹聯兩幅,一幅是巴陵人李榮丙的“每眼前望吳楚東南,輒憂防海;祗胸中吞雲夢八九,未許回瀾”,李榮丙由眼前的洞庭水想到了甲午戰爭後華夏東南的海防問題,“輒憂防海”、“未許回瀾”之言擲地有聲,愛國憂時之心貫穿聯語。此聯情真意切、意境深遠、胸懷闊達,發人深省。另一幅則是“湖景依然,誰為長醉呂仙,理亂不聞唯把酒;昔人往矣,安得憂時範相,瘡痍滿目一登樓”,這是清末翰林鄭家溉所撰,當時他麵對扶桑大舉侵華,國亂當頭,鄭家溉的聯文看似消極,實為悲憤,愛國之情與文人風骨躍然紙上。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夏沫一路走來,且走且說,認真地為林孝媛和李恩貞介紹著嶽陽樓的曆史和文化。嶽陽樓一共三層,站上嶽陽樓的最高處,憑欄極目,煙波浩渺,水鳥翩躚,一抹縹緲的霧紗籠罩著青黛色的君山,水波不興的湖水顯示著與世無爭的寧靜,往來穿行的船隻傳遞著人間的煙火。
    夏沫遙指君山道:“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裏一青螺。你們覺得這句詩形象麽?”
    林孝媛以手撫胸:“你們華夏人真是了不起,很多時候我隻是覺得很好看,卻不知道該怎麽去形容那種感覺。可你們卻總能用簡短的詩句或者詞語來把我內心的感受給準確地表達出來!”
    “華夏五千年的文明史,又豈是說說而已!”夏沫站上這最高的樓層,湖風拂麵,忍不住豪情滿懷,“我知道,林小姐你在華夏接觸到的很多東西和你在高麗受到的教育不一樣,但你已經是個成年人了,你不能被狹隘的民族情感所綁架,完全可以自己分辨到底孰是孰非!”
    林孝媛低頭不語。有些東西她自己早就意識到了,但潛意識裏卻一直在逃避這些,直到此時被夏沫當麵指出,或許以後才有可能試著去麵對。
    三樓也有兩副楹聯,最著名的當為詩仙李白所作,僅僅“水天一色,風月無邊”這寥寥八字,便將洞庭湖的萬千氣象概括無遺。還有清人黃道撰寫的“杜詩範記高千古,山色湖光共此樓”。此聯妙在把嶽陽樓的自然風光和人文景觀融為一體,匠心獨運。
    站在三樓淩空俯瞰,懷甫亭、三醉亭、仙梅亭,仿佛是三位美麗的仙子,依偎在主樓的身邊。嶽陽樓後側有一墓塚,青碑藍天,綠樹環繞,卻是三國有名的美女小喬之墓,傾國傾城的絕世美女,如今亦化作黃土一抔,讓人怎不感慨萬古長空,一朝風月。
    陸續有遊人到小喬的銅像前鞠躬致禮,去小喬墓前獻上一捧鮮花,為厚重悲愴的曆史添加了一抹柔情和亮色。
    喜歡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請大家收藏:()差生文具多啊的新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