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1章 弘化破局策
字數:4554 加入書籤
上郡的風帶著凜冽的寒意,卷起枯草碎屑拍打著飛虎軍的營帳。
裴元慶身披銀甲,立於臨時搭建的了望台上。
望著遠處的落日餘暉,指節無意識地叩擊著腰間的虎頭腰帶。
帳外的風旗獵獵作響,繡著的飛虎圖騰在暮色中若隱若現。
“將軍,洛陽來的急件。”
親兵捧著銅盒快步上前,甲葉碰撞聲在寂靜中格外清晰。
裴元慶接過銅盒,拇指推開鎖扣,裏麵的明黃詔書帶著淡淡的墨香,卻讓他越看眉頭皺得越緊。
“晉陽侯王猛……”
他將詔書拍在了望台的木案上,“這才多久,王猛那小子居然封了侯!”
尉遲恭一身玄甲從帳外走來,手裏提著剛巡營回來的馬鞭。
聞言笑道:“將軍稍安勿躁,王都督拿下晉陽,那是實打實的戰功。”
他接過詔書瀏覽片刻,指尖在 “九級爵位”、“實封食邑” 字樣上停頓。
“大帥這次是動真格的了,連男爵都要憑實打實的軍功來掙。”
裴元慶轉過身,披風下擺掃過案上的輿圖。
“憑什麽他王猛能封爵?咱們飛虎軍在上郡啃了一個月的黃沙,難道就不算功勞?”
尉遲恭俯身將輿圖重新撫平,指著上郡與延安郡之間的洛河河穀。
“將軍不要心急,咱們不是才剛拿下上郡嘛,也算是卡住了梁洛仁東進的口子。”
“咱們首要任務是穩住朔方防線,摸清梁洛仁的虛實,順便尋找嶽飛的蹤跡。”
“滅梁洛仁是長遠之計,急不得。”
帳外傳來沉穩的腳步聲,周亞夫身披素色披風走進來,手裏捧著厚厚的賬冊。
“將軍,剛清點完糧草,咱們隨軍攜帶的糧草隻夠支撐兩個月。”
“後方補給線因為風雪天氣受阻,至少還要半月才能到。”
他目光掃過案上的詔書,眉頭微蹙,
“將軍,恕末將直言,朝廷新定的爵位製度雖好,但咱們現在不宜分心。”
“亞夫這話說的就不對了。”
裴元慶抓起詔書在手裏晃了晃,銀甲反射的光讓他眼神愈發熾熱。
“正因為爵位難得,咱們才更該抓緊立功!”
“王猛能拿晉陽,咱們就能滅了梁洛仁!”
“到時候別說男爵,我直接向大帥請封你為朔方侯!”
馬雲祿掀簾而入時,頭盔上的雪沫還未消融。
她摘下頭盔露出束起的青絲,“將軍,斥候回報,梁洛仁在延安郡的洛河渡口增兵了。”
“五千騎兵守著冰麵,看陣型是要斷咱們西渡的路。”
她瞥見案上的詔書,嘴角勾起一抹了然的笑。
“王都督封侯,是把將軍的好勝心勾起來了?”
“不過您說得對,延安郡的洛河渡口確實是要害 —— 那是梁洛仁從雕陰郡調兵支援朔方的必經之路。”
“還是馬將軍懂我!”
裴元慶用槍尖點在延安郡的洛河渡口,“梁洛仁所轄五郡看著唬人,實則內部混亂不堪。”
“咱們飛虎軍五萬精銳,難道還怕了梁洛仁那十萬烏合之眾不成?”
“眼下我們在上郡紮住了腳,下一步就要看看對哪一郡動手了。”
常遇春一身短打裝束,腰間兩柄短斧泛著寒光,剛從校場回來的額上冒著熱氣。
“將軍說得對!末將早看河對岸的守將不順眼了!”
他猛地一拍胸脯,甲葉震得嗡嗡響。
“聽說那小子原是梁師都的親衛統領,昨天還派人在洛河對岸罵陣,說咱們飛虎軍是‘洛陽來的軟腳蝦’!”
“末將願帶三千精騎強渡洛河,把他的人頭拿下!”
周亞夫按住激動的常遇春,“常將軍稍安。”
“河對岸就是延安郡,算上剛來的五千援兵,那就已然有了三萬守軍。”
“這些守軍多是跟著梁師都打了五六年仗的,不好對付。”
“更要緊的是,眼下快開春了,洛河冰層白日消融夜裏凍,騎兵踏上去稍不留意就會陷進冰窟窿。”
他點了點輿圖上南岸的開闊地,“咱們若主動出擊,隻能走南側的戈壁灘,那裏地勢開闊,正好給梁洛仁的弓兵當靶子。”
馬雲祿接過話頭,也道:“周將軍說得不錯。”
她走到輿圖旁,指尖輕輕點在洛河的彎道處。
“今早斥候回報,守軍在河對岸每隔百丈就鑿了個冰洞,洞口插著尖木,冰麵下還藏了鐵鏈。”
“ 這哪是防咱們渡河,分明是早就盼著咱們強攻,好借地勢耗死咱們。”
她抬眼看向裴元慶,目光裏帶著幾分審慎。
“咱們剛拿下上郡,兵力已有損耗,若是執意死磕,怕是正中梁洛仁的下懷。”
“強攻是不好打,但梁洛仁這顆釘子必須拔!”
裴元慶也走到輿圖前,手指在上郡、延安、弘化三郡間劃出一道利落的弧線。
“這樣 —— 周亞夫帶一萬兵馬沿洛河佯攻渡口,多備旌旗鑼鼓,白天擂鼓呐喊,夜裏點火造勢,把守軍的注意力全吸在河對岸。”
他猛地將手指轉向西南,重重戳在“弘化郡”三個字上。
“其餘兵馬,隨我轉攻弘化郡!”
尉遲恭聞言一怔,隨即俯身細看輿圖,指尖順著上郡到弘化的山道輕輕劃過。
“打弘化郡......舍近求遠啊,但倒真是步險棋。”
他抬頭看向裴元慶,眼底閃過一絲了然。
“弘化郡在延安郡西側,是梁洛仁五郡的‘軟肋’。”
“那裏多是山地,地形崎嶇,不好布防。而梁洛仁的主力又被延安郡的戰事牽扯,防禦定然薄弱。”
“不止如此。”
裴元慶用手指點著弘化郡與鹽川郡的交界線,“弘化郡是梁洛仁向鹽川郡運糧的必經之路。”
咱們拿下弘化,就能斷了鹽川郡的糧道,定能打個梁洛仁首尾不能相顧。”
周亞夫卻微微蹙眉,指關節在弘化郡的山道上敲了敲。
“將軍,弘化郡雖弱,可從這裏過去要翻三座山。”
“其中青眉山的棧道年久失修,極為狹窄,大軍通行都很是困難,更何況還要運糧?”
“糧草的事我早想過。”
裴元慶打斷他的話,目光轉向輿圖角落的“青牛鎮”。
“青牛鎮有處老舊糧倉,咱們打上郡時,老吏說那糧倉裏還藏著些陳糧。”
“我們過了棧道,便可去此處取糧。”
他抬頭,看向眼前的四員副將,“怎麽樣,打不打,給個意見?”
四人互相看了一眼,幾乎異口同聲。
“打!”
“這一招雖有有些冒險,但走都到這一步了,沒有退縮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