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章 稅改討論
字數:5242 加入書籤
酌君酒的酒廠規模擴大,簡雍又在武都各縣都開了酒鋪,下辨縣城還開了一間酒樓。裏裏裏外外上上下下的,兩三百個契約工人。
與此同時,靠著酌君酒換來的牲畜、皮毛、藥材等也需要人來打理。劉平特地在下辨縣城裏劃了一塊地方當做貨棧。
貨棧的自然也有契約工人,貨棧幹活的、來回拉貨的、做苦力的等等不一而足。而這些人每日裏放工之後,總是要消費的。
所以貨棧的周邊又有百姓商人自發的形成了一個商圈,可以說是下辨縣,甚至是整個武都郡最熱鬧的地方。
而虞應也拉來了不少大商人跟武都郡合作。
劉平為了武都郡的均衡發展,分別在上祿、沮縣和河池縣都建設了類似的商業圈。與此同時,那黃大妮受到了劉平的啟發,也拉了一群女人結成了織社。
整個下辨縣會織布、紡絲的大姑娘小媳婦兒們都加入了織社。農閑的時候,大家一起開工織布。劉平為了表示對她們的支持,直接將武都衙門每年更換的冬裝夏裝需要的布料都交給她們來做。
手藝好速度快的,一年掙到的錢,不比家裏的老爺們少。
如今整個武都郡,幾乎有近半的人口在農閑的時候會進城打零工。尤其是年輕人,很多年輕人覺得家裏勞力過剩,便會進城找個活幹,一年下來也能掙不少錢。
以前大家都是地裏刨食,手裏沒有餘錢,自然消費能力就上不來。現在大家手裏有錢了,那麽消費能力也上來了。
錢這種東西,那是流通物,隻有流通起來了,才是真正的財富。
武都如今內部算是形成一個還算良性的循環式經濟,主要靠武都內需拉動經濟的發展。這在整個大漢,那是獨一份的。
不光如此,如今武都的熱鬧與繁榮,也讓不少周邊的商人看到了機會。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各路商人來武都做買賣。
對這些劉平那是非常的歡迎,各種優惠條件給到位。隻要來了,就別想走。
當然也有壞處。
一是治安的壓力越來越大,各色人等多了,三教九流魑魅魍魎的都冒了出來。君府衙門的日常工作變得越來越繁重,很多時候劉平都覺得忙不過來。
二是農業生產壓力也變大了。很多年輕人進城打工之後,就不想回去種地了。就算回去也就是農忙的時候回去幾天搭把手。這也讓不少上了年紀的百姓頗有微詞。
不光如此,因為出現了大量的脫產工人,墾荒的速度也慢了下來。現在還在墾荒的,大多數都是接納的流民。
這也是亟待解決的問題。
當然了,這些事兒劉平都有所預料,所以也提前做好了各種準備。眼下,當務之急還是稅改的事情。
“一條鞭法的內容吾也看了。”劉備沉吟了一下道:“倒也不是不行。隻不過這貿然改動稅法,百姓能否接受?”
劉平聞言回道:“總是要試試的。一條鞭法把所有征實的都取消了,征回來的都是銅錢,這樣幾乎沒有什麽損耗。您可以算一算,按照如今的稅法,一個成年人一年大概要繳上千錢。”
“如果征實的話,那麽這上千錢真正能到朝廷手裏的也不過六七百錢,如果是偏遠地區,比如西南那估計到朝廷手裏的還剩下五百錢左右。”
“可是現在改征銅錢,那一千錢就是一千錢,一分一毫都不會少。老百姓的負擔沒有加重,但是朝廷的賦稅最少也會增加三成。”
劉備點點頭:“道理吾都懂。可是你考慮過一個問題沒有?”
“什麽?”劉平有些疑惑。
“銅錢。”劉備道:“按照一條鞭法,武都百姓在冊的就有二十多萬,一人咱們算一千錢,那麽一共是兩萬萬餘錢。你覺得整個武都有兩萬萬錢嗎?”
“再說朝廷,如今整個大漢如今五千來萬人口,就算每人一年征一百錢,一年下來也要五十萬萬餘錢,你覺得大漢朝現有的銅錢數量,夠征幾回的?”
劉備頓了頓又道:“而且百姓稀罕銅,很多百姓哪怕是得了銅錢也會貯藏起來,更有甚至直接融掉,做成銅器、銅錠等。”
“征實變成征錢,的確可以減少很多消耗。但是征錢不是咱們一合計就能決定的。某上次沒同意,就是有這方麵的考量,如今還是擔心啊。”
劉平靜靜地聽完劉備的話,心裏不由得對劉備刮目相看。這個問題,他早在做計劃的時候就已經考慮到了,可他畢竟來自曆史下遊,眼光在那放著呢。
可劉備呢?
劉備完全是憑借自己的能力或者說本能發現的問題。
這就很了不起了。
“兄長考慮的對。”劉平道:“這銅錢的數量,的確是吾等征錢的最大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問題。”
“吾是這樣想的,兄長可以聽聽看,對不對。”劉平姿態擺得很低。
劉備愣了一下,笑著說道:“你跟我還來這一套?咱們兄弟二人,你無需如此,直接說吧。”
“這是職場生存之道。”劉平小聲嘀咕了一句。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都如今流通的銅錢,可以大概推算出來。您看一下某給你的卷宗上麵,有寫過,大概是兩千萬錢。”劉平認真的說道:“但這隻是暫時的。”
“如今武都商業繁榮,各地商人不斷過來,銅錢也是一直流入武都。而且銅錢的流通次數也在穩步增加。”
“武都去年的g....那什麽所有產業的總價值大概是四十萬萬錢左右。銅錢的流通次數大概是四十次左右。按照這個來計算,武都的銅錢存量應該是有一萬萬錢的。”
“當然這是理想狀態下,因為大多數的產業都是糧食、牲畜之類的。尤其是大宗交易,結算的時候要麽是以物易物,要麽就是用金銀結算。去掉這一部分,武都的銅錢存糧也有三千萬錢左右。”
“其實這就足夠了。”
劉平說到這裏,看向劉備道:“因為吾等征稅又不是一下子把一年的稅全征了,按月征稅即可。那麽每月其實也就征收十二分之一,五六百萬錢。”
“吾等隻需要把這些錢再花在武都上,那麽這錢就又回到了百姓手上。如此循環往複,生生不息即可。”
“這說的也是。”劉備覺得有道理,不過他還是有些擔心:“但你說的都是最理想的狀態,這可不是小事,若是出了岔子,那武都可就要錢沒錢,要糧食沒糧食,連役夫都沒有了。”
“你不是打算今年花錢把全郡的官道整修拓寬嗎?還要給氐人和羌人修一條官道,甚至打算往山裏修,這都是花錢的地方。某雖然沒有計算過,但是沒有十幾億錢,十數萬人是不可能明年一年完成的。”
“另外雲長那邊也說,需要擴軍。如今這五千郡兵去年幾乎都在軍屯,訓練就少了,雲長擔心他們的戰鬥力。所以來信問了一下,今年是不是多征招點士卒,某已經答應了。這又是一筆開支。”
“最關鍵的是,銅錢不當吃不當喝的,萬一出現什麽天災人禍的,那就得出大問題。”
劉平聽得頻頻點頭,不過關羽要擴軍這個事兒,他還是剛知道。
“二哥要擴軍?”
劉備點點頭:“是啊。某也覺得需要擴軍,所以打算擴軍三千人。”
這一點劉平倒是不反對,如今武都實際上的人口有四十餘萬,這些人養活八千個脫產的士兵還是沒問題的。
“三千.....”劉平想了一下建議道:“不如這三千人全用氐人和羌人呢?吾等身在涼州,不管從哪方麵考慮,都需要一支騎兵。氐人和羌人從小在馬背上生活,都是絕佳的兵源。”
“騎兵?”劉備皺了皺眉頭,道:“你確定嗎?武都哪裏養得起三千個騎兵?一個騎兵的花銷至少是步兵的三十倍。”
“在武都沒有那麽費錢。”劉平道:“一來馬匹便宜;二來羌人和氐人不需要多少訓練就能作戰,耗時短成本也就低了。某估計頂多也就是步兵十五倍的開銷。”
“你說的可真輕鬆。”劉備笑了起來:“組建騎兵自然是極好的,你可要想清楚。這要是真這麽幹了,今年咱們的財政壓力比去年可大多了。”
劉平心裏快速計算著,然後道:“有七八成把握。”
“幹了!”
劉備一拍桌子,道:“吾本來打算隻要你有五成把握,這事兒就能幹。七八成把握,那肯定是要幹的。就三千騎兵!這件事.....讓翼德和盧文去辦,你帶人協助。”
“喏!”劉平抱拳:“那稅改的事兒?”
“某相信你。”劉備鄭重的說道。
......
二月初一,評定會。
因為是要決定接下來一年大小事情的評定會,所以劉備麾下的重要人物全都到場,連在上祿布防的關羽都已經回來了。
劉備做完開場白之後,劉平便施施然的站了起來。
第一件事就是告知了眾人去年一年的工作成果,當然一些隱秘的數據之類的,都是含混而過。光是這件事,就折騰了一上午。
中午休息了一會兒之後,下午則是聽劉平介紹來年武都的計劃詳情。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