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隴西規劃

字數:5838   加入書籤

A+A-


    銀礦的事情,是意外之喜,但暫時也不至於打亂劉平的節奏。畢竟銀礦的儲藏量還沒有確定,萬一是個貧礦,那就是空歡喜一場了。
    在劉平的記憶裏,國內白銀儲藏量最多的應該是贛省,占了全國百分之十五的銀儲藏量。
    武都這一塊,在後世應該算是隴省的地方。劉平對隆省沒有太多的了解,隻是因為本科的時候有一個同學是隆省的,他所在的地方被稱為隴上小江南。
    至於銀礦,劉平就不確定了。還得讓人去查探一下才行。
    眼麵前,他最重要的,還是接管隴西郡的政務。漢陽郡因為有耿鄙在,所以還得往後放一放。
    讓楊永去盯銀礦的事兒,劉平則去拜見了李參。
    李參和傅燮兩個人都住在附近,大家也都不是貪圖享樂的人,是以都安排到了劉平他們住的那一條街上。
    “等會兒,你不會又要跑吧?”劉平正正準備離開班房的時候,楊永攔住了他。
    劉平笑了一下道:“正事兒,正事兒。隴西和漢陽兩郡,如今也是主公治下,這是大事兒。”
    “等忙完了,讓某休息幾天。”楊永認真的說道。
    “嗯?怎麽了嘛?”劉平有些疑惑:“這可不像你的性格啊,平日裏你是恨不得住在班房的那一類的人才對啊。”
    楊永聞言沉默了一下,臉上竟然有些不好意思:“那什麽...某妻子過些日子要帶著孩子過來,某想帶她們四處逛逛。”
    “你都成親有孩子了?”劉平驚訝了:“沒聽你說過啊。”
    楊永一臉無奈的看著劉平:“莫非這種事情某還需要匯報嗎?”
    “那倒不需要。”劉平搖搖頭:“行,等你妻兒來了,某讓你休息三天。”
    “多謝。”
    “那某先走了啊。”
    說完,劉平直接離開班房,去尋李參。
    .....
    李參暫住的地方。
    他正坐在院子裏皺眉思索著。旁邊還站著一個身高八尺,身著長袍的中年人。
    “明公,在煩惱什麽?”那中年人倒了一杯茶遞給李參。
    李參歎了一口氣道:“如今涼州雖說還有六郡之地在朝廷手上,可是北邊三郡基本上是指望不上了。也就吾等隴西、漢陽還有這武都還有一戰之力。”
    “但是眼下,朝廷胡亂點將。刺史耿鄙已經在著手平叛之事,又點了劉備征西將軍。兩虎相爭必有一傷。”
    中年人聞言,又道:“您不是說,那耿鄙的辦法不行嗎?某也是這麽認為的。他剛來涼州,還不知道具體情況呢就想要整合六郡兵馬,還要施恩那些沒有反叛的羌人.....實在是異想天開。”
    “是啊,南容兄一直在苦勸耿鄙,可是他不聽啊。”
    “都怪那程球,瞎出主意,他算個球啊。”中年人忍不住說了髒話。
    李參不在意的擺擺手:“說這些沒有用。如今涼州的情況實在是混亂,耿鄙相信程球也是可以理解的。”
    “那眼下明公打算怎麽做?”中年人問了一句。
    李參沉吟了一下道:“武都的情況要比隴西和漢陽好的多。征西將軍當年也是打過黃巾的,是個知兵的。而且武都這兩年也的確繁榮了許多,倒是可以期待一下。”
    “最關鍵的是,劉備和劉平這兩個人做事有章法,且不輕敵冒進。漢陽郡如今在耿鄙治下,就算有南容兄從中斡旋恐怕也不可能全力配合征西將軍。”
    “吾等的態度就很重要了。如果某猜的不錯的話,最近那劉平就會來尋某家了。”
    “明公的意思是?支持征西將軍嗎?”
    李參點點頭:“隴西兵微將寡,但偏偏跟叛軍所在金城郡大麵積接壤。不管是叛軍打出來,還是吾等去平叛,隴西都是主戰場。”
    “僅靠吾等是守不住的,漢陽那邊耿鄙的方略某又覺得是取死之道。為今之計隻有兩條路可走了。”
    “一是跟武都報團取暖,第二個....”
    李參沒有說出來,但是中年人也明白他的意思。如果武都也靠不住的話,說不得李參也隻能跟著一起反了。
    事實上,曆史上的李參,也的確是這麽做的。耿鄙不聽勸諫,取道隴西攻打金城郡。但是當時叛軍內部動亂已經結束,擁兵十餘萬,直接南下。
    耿鄙在歡聲笑語中打出gg,李參無奈隻能被裹挾反叛。倒是傅燮,死守漢陽郡,最後力竭戰死。
    “博遠,你做好準備,如果那劉平過來,還需要你將隴西郡的兵力等介紹一下。”李參對中年人說道。
    這人名叫楊誌,表字博遠。官職是隴西郡督郵,但其實是隴西實際上的統軍大將。如今太守是軍政一把抓的,但大多數太守都會挑個人幫自己。
    有的太守主抓軍事,副手負責內政;有的主抓政務,副手負責軍事。
    主要看個人能力偏向。
    “某省的。”楊誌點點頭。
    話還沒說完呢,劉平就到了門口。
    楊誌看了一眼李參,後者笑了笑道:“去開門吧,咱們這位劉功曹可真是個雷厲風行的人呢。某還以為他會過幾日再來呢。”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再過幾日,咱們也回去了。”楊誌也笑了,然後道:“某去開門。”
    劉平站在李參的門口,其實他這樣登門有些不禮貌。怎麽著也得先讓人來送個拜帖,確定一下日期才行。不過眼下也顧不得這麽多了。
    李參畢竟是一郡太守,不可能一直待在武都。
    門打開。
    劉平看了一眼,也是認識的,李參帶來的一個武將,名叫楊誌的。
    “博遠兄,冒昧來訪,李太守在嗎?”劉平拱了拱手問道。
    “原來是劉功曹來了。”李參的聲音傳出來:“快快請進。”
    ......
    李參書房,三人分主客落座。
    “不知道劉功曹前來所為何事?”李參笑著問道。
    劉平沒有跟他打太極,而是直接說明了來意:“如今朝廷命我主節製三郡,某今日過來,便是想跟李太守商議一下,這隴西郡的事情。”
    李參點點頭:“還請明言,某定然配合。”
    “既然如此,那某就明說了。”劉平頓了頓,開始將自己對隴西的規劃,一點一點告訴了李參。
    劉平的規劃,很有分寸。人事、財政他是一點兒都沒有碰,隻是圍繞軍事和部分政務上給了李參建議。
    概括的說可以分為七條。
    第一條,隴西的部隊要接受劉備的統一指揮,這一點肯定是必須的。不光隴西,漢陽的也是如此,這是劉備作為征西將軍最基本的權力。耿鄙都沒有辦法在這上麵說什麽。
    具體來說,李參需要將隴西郡兵,派到最北邊,提前修建好營寨,好為後麵北上平叛做好準備;還要將軍中花名冊抄送一份送到武都,各級將領也需要跟劉備見個麵;最後作為日後北上平叛的大本營,李參還需要從先開始就保證糧道暢通。
    該修的路必須得修了,沒有路的也要把路修整出來。
    第二條,武都建武軍和揚威軍也會北上。不過不會直接開赴前線,而是到在隴西兵後方,再建立一道防線。這樣如果金城叛軍南下,有兩道防線的話,可以給劉備足夠的反應時間。
    與此同時,建武軍和揚威軍也會修築營寨,同時在周邊軍屯。打仗這兩軍可能差點意思,但是軍屯絕對是一把好手。
    劉平這麽幹的意思也很明確,隻要建武和揚威兩軍在隴西郡紮了根,這隴西郡以後不管誰來做這個太守,都得姓劉。
    劉備的劉。
    第三條,徹底打開隴西和武都兩郡的商路。武都這邊會派人去隴西,建立一個貨棧。運作模式跟武都貨棧一樣,但是開設地點有所改變。
    放在隴西最西邊,主要跟羌人做生意。利用貨棧來運轉羌人的財富,從而提高隴西和武都兩郡的經濟實力。
    同時也借助貨棧,將隴西和武都兩郡打造成一個經濟共同體。到時候,劉平會推動武都、隴西兩郡的漢人發展手工業。
    手工業加上本就強勢的畜牧業,可以更好的促進兩郡的經濟循環,以及對外貿易。
    第四條,由武都出錢糧裝備,李參負責在隴西招募羌人,再組建一支五千人的騎兵隊伍。這支騎兵隊伍,將由劉備直接統帥。
    同時這支騎兵會駐紮在武都和隴西交界處,作為戰略支援點,不管任何一個地方發生了戰爭,都可以快速反應投入戰場。
    第五條,在隴西開設一個榷場,作為跟西北胡人交易的主要場所。貨棧畢竟都是大宗交易,或者說是官方生意。榷場卻並非如此,隻要交了入場費,誰都可以在這裏做生意。
    武都因為四周多山,開設榷場有所不便,所以劉平一直沒有做,眼下有了隴西,這事兒就可以做了。
    第六條,武都提供工具和錢糧,讓隴西也進行墾荒政策。出於安全考慮,應該先從隴西最南邊跟武都接壤的部分開始墾荒。
    第七條,為了便於雙方交流,劉備會在下辨單獨空出來一個班房,到時候隴西和漢陽兩郡都需要派人長期駐紮在班房裏。
    當然了,裏麵各種細節問題,也是需要商談的。劉平和李參一直聊到了後半夜,才達成了共識。
    “不知道劉功曹對漢陽郡是什麽規劃?”說完了隴西郡的事情,李參很好奇劉備軍對漢陽的態度,所以便問了起來。
    劉平聞言笑了笑道:“自然也是差不多的規劃。”
    李參點點頭:“倒也是合適的。不過漢陽跟隴西的情況有所不同,功曹還是要下功夫的。”
    劉平知道他的意思,漢陽和隴西最大的不同就是,漢陽有個涼州刺史耿鄙。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