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理想主義

字數:7957   加入書籤

A+A-


    何進是個弱智嗎?
    這個事兒很難說,弱智是不可能成為大漢大將軍的。但是他幹的事兒吧....還真的不好說他有沒有腦子。
    就比如說現在,袁紹沒忽悠幾句呢,很近就決定親進到皇宮,誅殺宦官。
    我的老天鵝。
    就跟下象棋似的,人家當頭炮,何進當頭帥。
    那是相當的帥。
    而且他也接到了董卓的回信,按照時間來算董卓應該已經在來的路上了。
    “你們看看,這董仲穎給太後的上書。”何進一臉得意的將董卓上書遞給了袁紹。
    袁紹接過來,低頭隨意看了一眼,就傳給了下一個人,說道:“董仲穎還是心懷社稷的。”
    一圈圈傳下去,一個人皺起了眉頭。
    侍禦史鄭泰站了出來,朗聲說道:“董卓為人強悍,不講仁義,又貪得無厭。假如朝廷依靠他的支持,授以兵權,他將為所欲為,必然會威脅到朝廷的安全。您作為皇帝國戚,掌握國家大權,可以依照本意獨斷獨行,懲治那些罪人,實在不應該依靠董卓作為外援!而且事情拖得太久,就會起變化,先前竇武之事的教訓並不久遠,應該趕快決斷。”
    一旁的劉備也隨聲附和,力陳董卓無狀,非可托付之人。
    但是何進就是不聽。
    鄭泰見狀一扯官帽,扔在地上徑直走了出去。
    這已經是何進招來董卓之後,憤而辭職的第七個人了。
    劉平看著鄭泰笑了笑,接過了傳到他手裏的董卓的上書,仔細看了一眼。
    字寫的不錯,文采也很好,一看就知道是別人代筆的。
    “中常侍張讓等人,利用得到皇帝寵幸之機,擾亂天下。吾嚐聞,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瘡癰潰爛雖然疼痛,但勝於向內侵蝕髒腑。從前趙鞅統率晉陽的軍隊來清除君王身邊的惡人,如今我則敲響鍾鼓到洛陽來,請求逮捕張讓等人,以清除奸。”
    這奏折寫的,有理有據有節,不知道的還以為董卓是在世周公呢。
    但是劉平不在乎,反正此刻關羽、張飛兩人應該也已經在來的路上了。到時候,隻要能把他和劉備接走便是。至於洛陽如何,就留給這些人玩吧。
    正在他出神的時候,袁紹大概是怕何進反悔,又開始忽悠。
    劉平聽的覺得沒勁,想了想,直接溜了出去。畢竟不是正規的朝會,隨便尋了一個理由便出去了。
    出來之後,呼吸到了新鮮的空氣,整個人都覺得心曠神怡了許多。
    “唉,何進短視,誤國之人竊取高位....大漢啊大漢。”
    一聲歎息引起了劉平的注意。
    循著聲音看過去,就看到不遠處剛剛憤而辭職的鄭泰,正在跟一個人倒苦水。那人三十多歲,有些清瘦,但是身量很高,賣相頗佳。
    有一說一,大漢的這些官員們,各個都是老帥哥。就算是豬狗一樣愚蠢的何進,那在外表上也能稱的上一句偉丈夫。
    “某已經說了,何進已經入甕,你救不了他的。”鄭泰對麵那人一臉平靜的回道:“倒是你,讓大將軍下不來台,怕是要丟官了。”
    鄭泰聽到這裏,更是憤怒:“這官不做也罷。當初是覺得他何進要誅殺宦官,才會跟隨於他的。可是招來外軍入京,還不如讓宦官們繼續活著呢!何進這個人,太難輔佐了。”
    那人又道:“留存有用之身不是更好?若是那董卓等人真的禍亂京城,我們也能繼續幫著陛下。”
    “這....”鄭泰聞言沉默了一下,有些懊惱:“倒是某孟浪了。”
    “無妨。”那人又道:“以你的學識能力,做官還是很容易的。”
    “唉。”鄭泰搖搖頭。
    劉平聽了一會兒,上前走到兩人跟前,施了一禮:“劉平,見過兩位。”
    “鄭泰。”大概是心情不好,鄭泰有些敷衍。
    反而是跟他說話那人,上下打量了一下劉平,眼神之中露出了極為感興趣的神色。
    “荀攸。”
    “荀攸?”劉平一愣:“荀公達當麵?”
    “正是在下。”荀攸對劉平聽說過自己,並沒有多少驚訝。
    畢竟荀攸如今,說一句名滿天下不為過。
    當初何進做大將軍的時候,征招天下名士,也是那個時候荀攸入了朝廷做官,如今為黃門侍郎。
    鄭泰跟他一樣,也是何進征招來的,兩人關係非常不錯。
    畢竟都是世家子,能夠混到一塊去。
    劉平眼前的這兩個人,都不是一般人。荀攸自不必說,不管是正史上還是演義中,那都是一頂一的頂尖謀臣。而鄭泰後世並不怎麽出名,但實際能力卻也不差。
    在謀略上,他肯定不如荀攸。但是鄭泰這個人長於內政,且有先見之明,不光如此還是個文化雙全之輩,好結交豪俠。
    家裏四百多頃的地,還常常吃不飽,都讓他招攬豪傑之輩了。
    按照劉平的想法,這兩個人要是都能跟劉備混就好了。但是眼下並不現實,至於之後就要看荀家怎麽選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說起來有些可悲,不管是曹操還是劉備又或者孫權,一個個看似很厲害,但其實呢?不過是漢末這些世家眼裏的棋子罷了。
    就像荀攸這種人才,劉平自然想要,但並不是想要就能要的。
    靠劉備的魅力?那也不現實。
    說句不好聽的話,荀家這一代的精英,肯定是要送往不同陣營的。
    多邊下注,是世家管用的手段了。劉平能做的就是讓劉備足夠強大,強大到荀家願意在劉備身上下注,然後才能獲得荀家真正頂尖的人才。
    比方說眼前的荀攸,他叔叔荀彧、荀諶等人。
    至於劉備麾下如今的荀封,那在荀家就是個小透明,能力雖然不錯,但是跟荀家的頂尖人才相比,差的不是一點兒半點。
    至於鄭泰,劉平就更不用想了,這位是袁家的馬仔。雖然現在好像跟袁紹對著幹,但實際上這是因為現在的鄭泰階層太低,壓根就不了解內情,隻是出於忠於漢室這個角度,才出言反對的。
    日後他與荀攸等人謀殺董卓失敗,逃離洛陽,最後的結果是什麽呢?
    給袁術當揚州刺史去了。
    大漢就這個鬼樣子,統治階級盤根錯節,看似不相幹的兩個人很可能就是親戚。
    三人在一起,就是隨便聊聊。荀攸出仕在哪一家得看家裏的意思,鄭泰則是袁家的鐵杆馬仔,眼下朝廷還在,劉平也不會提什麽招攬的話。就是閑聊,認識一下,看以後有沒有機會了。
    .....
    晚上,劉備又是氣呼呼的回來。
    劉平都已經習慣了,勸了幾句之後,就由著他去了。
    在洛陽的日子其實並不好過,忙活了幾年的劉平,猛然間閑下來,多少有些不適應。實在閑得無聊的他,突發奇想打算寫點東西出來。
    也不是今天才開始的,而是已經寫了幾天了。
    按照一般的思路,劉平作為一個穿越眾,怎麽著也得抄一些名著才對。奈何他穿越來的時候,研究生都畢業了,能記住的都是一些專業內的東西。至於以前背誦的一些古代散文、詩詞之類的,隻能記起來一小部分 。
    仔細想了想,又覺得都不合適寫出來。
    舉個例子,李白杜甫的詩歌牛批吧?但是他不能抄啊,寫詩這種東西是情感激蕩,是生活體驗的藝術升華。他天天窩在班房裏處理政務,要不就是在涼州的風沙裏四處跑,哪有這個生活體驗啊?
    那你說寫邊塞詩行不行?也不是不行,但是他就記住高中學的那幾首,現在寫出來,以後咋辦?
    而且邊塞詩也不怎麽應景。
    那就寫文章?劉平表示自己能背出來的那幾篇文章,寫出來也沒啥意思。
    自己琢磨了幾天之後,打算老老實實的原創。
    四六駢文,詩詞歌賦咱是不行,但是咱寫了一輩子的議論文、說明文、記敘文啊。
    如今劉平寫的東西是什麽呢?
    《涼州郡縣考》
    聽起來像是地方誌,其實不是。
    劉平以涼州南部四郡為落腳點,充分介紹了涼州南部四郡每一個郡、每一個縣的地理條件、資源情況、以及優缺點。
    同時又介紹了一下自己這些年在涼州四郡的施政經驗與得失。
    最後則給出了每一個縣的具體發展思路,以及整個南部四郡如何發展的整體思路與大概規劃。
    再以南部四郡輻射到整個涼州。
    說白了,這玩意就是一份涼州發展規劃以及使用說明書,隻要你認識字兒,拿著劉平寫的這玩意去涼州,就能幹的不錯。
    當然了,內容很多,劉平剛剛寫了一個開頭而已。隻是把武都的大概情況理了一下。
    讀書人追求三不朽,立言立德立功。
    劉平自認為自己在立功上應該沒有多大問題,那立言這件事提上日程也不是不可。
    至於立德?
    劉平表示隻要我沒有道德,誰也不能拿道德綁架我。
    正寫的出神呢,劉備又冒了出來,看他在奮筆疾書,臉上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德安,你在寫什麽?”問著話的功夫,劉備拿起來劉平之前寫完的書稿看了起來:“涼州郡縣考?這是什麽?”
    “隨手寫的。”劉平頭也不抬的回道。
    劉備也不在意,而是在一旁看了起來。
    素來不愛學習的劉備,看起劉平的文章卻很是認真,一個字一個字的看著,過了一會兒抬頭問道:“這些是什麽?”
    劉平看了一眼,劉備指的是書稿上的標點符號。
    “標點符號,用來斷句、停頓用的。”劉平解釋道:“方便人閱讀,同時也不會造成歧義。”
    “這個好啊。”劉備眼睛一亮:“當年要是有這東西,某也不會這麽不愛讀書了。太難讀了。”
    “覺得好就推廣出去吧。”劉平隨意的回道。
    “嗯,聽你的。”
    劉平繼續寫,劉備繼續看。
    看著看著,劉備臉上露出凝重的神色。如今劉平隻寫了武都的自然環境與資源狀況,但僅僅是這些部分,就讓劉備很是驚訝。他自己都沒想到山川樹林、河流湖泊都可以算成資源。如果這些是看得見摸得著的話,那像什麽漢胡文化交融這等奇怪的東西,劉備是真的看不懂了,但是劉平也把這些當做了資源。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當然最讓劉備看重的是,字裏行間流露出的劉平的施政理念。
    以人為本,實事求是。
    “為政者,當以人為本,做什麽不做什麽出發點都是為治下百姓服務的。如果與百姓無益,那就不做,如果對百姓有益,那便去做。”
    “施政,最忌空談,當實事求是。一個縣城,一個郡,一州之地,如何施政,不是靠在班房裏想出來的,而是實地考察研究之後製定出來的。”
    “不同問題不同對待,為政者麵臨的是千頭萬緒的事情,要把握住主要矛盾,解決掉主要矛盾。”
    一句一句的都是大白話,劉備有些看不明白,但是卻也能理解個七七八八。
    “德安,你這是?”劉備打斷了劉平的創作。
    劉平停筆,問道:“怎麽了?寫的不好嗎?某的文采不行,你是知道的。”
    他倒是想寫的文采憤然,四六並行,但是沒那個能力啊。大白話還能湊合一下,文言文是真的不太行。
    “不是。”劉備搖搖頭:“某一直以為你是上天賜給某的人才,現在看來不是,你是上天賜給大漢的。”
    劉平沉默了一下,然後問道:“你是不是有什麽事兒求我?有事兒你說話,沒必要這樣硬捧。”
    劉備本來激動地心情一下子就破防了,笑罵道:“你啊,慣會插科打諢。這東西你打算都寫出來?”
    “有始有終。”劉平點點頭:“不光是涼州,以後有機會的話,大漢十三州,每一州都要寫出來。”
    劉備眼中精光四溢:“吾會助你。”
    劉平笑了:“那就多謝大兄了。”
    “那你繼續寫。”劉備轉身走了出去。
    劉平看著劉備的背影搖了搖頭:“都三十歲的人了,還是個浪漫的無可救藥的家夥。漂亮話誰都能說誰都能寫,但是真要玩理想主義那一套,死都不知道怎麽死的。”
    他知道劉備為什麽激動,他字裏行間的那種為民請命為民做主的施政思路肯定能夠打動理想主義者劉備。
    但!
    劉平作為涼州四郡的行政一把手,太清楚這些都不過是漂亮話罷了 ,也隻能忽悠一下普通百姓,和劉備這種理想主義者了。
    然而劉平沒想到的是,劉備這個理想主義者,接下來幹了一件讓他對理想主義者改觀的事情。
    如果現實世界是地獄,那麽理想主義者是唯一的光。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