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8章 團夥開會

字數:4157   加入書籤

A+A-


    荀彧,作為劉平極為認可的內政巨佬,在加入劉備集團之後,火速成了劉平之下內政第一人。
    甚至極為重要且最容易出政績的春耕的事情,劉平都直接交給了荀彧。要知道這些事情之前基本上都是劉平掛名,具體由糜竺帶著一部分劉平精挑細選的普通百姓出身的官員去做的。
    這一次交給荀彧,相當於把春耕這一個細水長流的功績讓給了世家派係出身的人。
    在荀彧看來,這就是劉平對世家的一種示好,一種修複關係的暗示。
    這是一個好兆頭。
    “文若這個人的能力是沒得說的。而且把這件事交給他來做,為了在我軍站穩腳跟,他一定會發動荀家、甚至是整個潁川世家大族的力量。看著吧,今年的春耕成果肯定要比去年的好很多。”
    劉平家裏的會客廳,坐著七八個人。
    劉平坐在上首,糜竺坐在左手第一位。除了他們兩個人之外,剩下的全都是劉平提拔上來的普通百姓出身的官員。
    這些人並非什麽寒門士子。要知道寒門士子也是世家的組成部分,隻不過這些人沒有那些大世家有錢罷了,從本質上來說是一樣的。打一個比方來說,荀家就相當於世界五百強,寒門士子可能就是個地方小公司。
    本質上一樣,都是剝削資本家,吊路燈的玩意。
    劉平提拔上來的這一部分官員,都是普通百姓出身,頂多算是富農。再直白一點來說,他們就是劉平想要培植出來跟世家打擂台的小地主階級。來自於曆史下遊的劉平很明白,能打敗一個階級的,隻能是另外一個階級。
    古今中外莫不如是。
    當然了如今這個小地主階級還是比較弱小和脆弱的。尤其是在文官方麵,隻有這麽幾個人,官位也不高。如果不是有劉平的力挺,早就被世家大族給吃幹抹淨了。
    軍方倒是好很多,畢竟大家都是窮鬼,敢打敢拚,隻要運氣不錯,上麵有人,就能得到升遷。
    這會兒劉平把他們喊過來其實就是為了讓這些稍安勿躁。重用荀彧這件事,跟劉平想要打擊世家是不衝突的。
    “如今我軍治下共有耕地七千八百萬畝,其中涼州四千五百萬畝,西域兩千萬畝,長安、漢中加一起一共一千三百萬畝。”糜竺開口說了一下如今劉備軍的耕地情況:“除此之外,還有兩百萬畝的軍屯。”
    “總耕地麵積八千萬畝。得益於格物司這幾年的技術和糧種的支持。我軍現在可以做到平均畝產三石半。主要是西域和涼州西北部的糧食畝產比較低,拉低了平均產量。我軍如今掌握的耕地,每年產糧大概在兩億八千萬石。”
    “產量雖然很高,但其實還需要進行糧食采買。”
    劉平點點頭。
    說實話,在如今這個時代,涼州的生產力還是不行。哪怕有劉平這個穿越眾,還有格物司技術扶持,生產力還是不行。說一個數據就知道了,如今劉備占據的地盤,對比整個天下的話,大概占比四分之一。
    但是耕地麵積呢?估摸著隻有天下耕地的十分之一了。這還是這幾年劉平等人嘔心瀝血發展之後的。就這,主要還是因為格物司的技術水平領先了一個時代帶來的生產效率的提高才辦到的。
    根據《後漢書·郡國誌》,公元146年的時候,大漢的耕地麵積達到七億畝,並且是逐年提高的。及至如今,就算戰亂、天災都加在一起,整個大漢的耕地麵積也不會低於七億畝。
    關鍵涼州的耕地質量也跟中原地區和南方沒法比啊。
    說實話,劉備軍能做到平均畝產三石半,真的是謝天謝地了。(東漢一石約合六十斤,宋朝一石約合六十公斤。所以雖然宋朝一畝地也是三石多四石的樣子,但是概念不一樣。)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人口太少了。涼州這麽大塊地方,總人口才多少?
    因為現在不是太平年景,所以劉平並沒有搞什麽人口普查,隻是讓各地自己統計人口數量之後上報。就目前掌握的數據來看,整個劉備集團控製範圍內包括西域在內,總人口數量大概在八百五十萬左右。
    而這裏麵,漢人隻占了不到一半.....
    整個大漢人口有多少呢?大概五千萬上下,這些人又是打仗又是天災人禍的,估摸著還剩下四千多萬吧。
    這樣一對比,劉備除了地盤大,科技水平高,其實沒啥其他的優勢。
    如今一年兩億多石糧食,看著多,真的不夠分。
    先說軍糧。
    劉備軍各種主戰部隊加上郡兵,一共在二十四萬人左右,每人每月基本上開支一石糧食,一年下來大概便需要三百萬石糧食。除此之外,還有工資呢。普通的士兵每月的月薪也是一石糧食。
    這樣算下來,光是基本開支,一年就是六百萬石。
    但是軍隊又不是光有大頭兵,還有各級將校也是需要月錢的。劉備軍缺銅,不可能都發銅錢的,大多數情況下都是半穀半錢。再加上預留的作戰軍糧、常備的軍用糧倉、犒賞用的。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這麽算下來,就這麽二十多人,每年都要用掉三千萬石的糧食。
    普通百姓呢?八百多人呢,每人每個月吃半石糧食不過分吧?一個月就是四百多萬石,一年就是六七千萬石。
    這樣一算下來,一年生產的糧食,有一半就沒了。
    好像還挺多的對吧?但是大漢施行的三十稅一,同時劉平又做了稅改,統一征稅。雖然因為缺銅,大多數時候還是征實了,可是真正征上來的糧食,大概也就是三四千萬石。
    去掉軍隊的開支,剩下的夠幹啥?隻能掏錢跟百姓買糧食。
    不過這兩年,劉平想要在治下儲備足夠多的糧食,所以哪怕是采買糧食,也是從外部購買。隻有治下糧價波動的時候才會出手穩定糧價。雖然老百姓的糧食沒辦法變現,但是存儲在家裏至少不會餓著不是?
    事實上,雖然劉備集團過的緊巴巴的,但是劉備治下的百姓可不比中原地區的百姓過的差,甚至還要富裕一些。
    “買吧。今年本初、公路和孟德都大豐收啊,糧價會便宜不少。咱們手裏的錢,該花花。”劉平笑著對糜竺說道。
    糜竺點點頭。
    劉平又道:“文若已經把春耕的計劃交給某看了一下。不得不說,這個人是真的厲害。他的方略某會拿給你們看看,好好學習一下,看看人家是怎麽做事的。”
    “喏!”
    眾人應喏。
    不過也有不服的。
    最下手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這時候忍不住說道:“春耕的事情吾等做了這麽多次,每一次也都做的不差。侯爺何必長他人誌氣,滅自己威風呢?”
    這年輕人是今年剛剛被劉平拉起來的。是漢中人,姓張名穩。不過雖然叫張穩,但卻有些年輕氣盛棱角分明。
    張穩是放牛娃出身,一身的學識主要靠偷學。
    他家村子上有一個大戶人家,在自家請了西席,平日裏就在院子裏教書。張穩每天就趴在院子旁的大樹上偷學。一來二去的,那教書先生見他如此好學,也就發了善心,默許他偷聽了。
    不光如此,張穩長大之後,他還資助了張穩,讓他四處求學。
    可以說是勵誌典範了。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