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章 建安七年過去了

字數:10708   加入書籤

A+A-


    建安七年,十一月初七
    長安城,三十七坊,韓記糧鋪。整個糧鋪門麵就有三十多米寬,往後一直延伸到三十八坊的後街。也就是說,整個鋪子橫在了三十七坊街和三十八坊街之間,全長一百米。
    不過這鋪子在三十七坊最裏麵,沒有堵住坊與坊之間的小路和巷道。
    糧鋪後麵,是倉庫,倉庫再往後麵是韓盛在長安的居所。三進的院子,此時中院正廳裏麵韓盛召集了糧鋪幾個重要管事的齊聚一堂。
    主管糧食的韓利、主管其他貿易的韓文、以及主管車隊的王詠,還有韓盛的大兒子,韓悠。
    “爹今天怎麽把我也喊來了?不是說了嗎家裏的生意我不感興趣。”韓悠有些不耐煩,他一向不過問家裏的生意。
    韓盛看向自己的大兒子,一臉和藹的說道:“老大啊,你爹我啊,前兩天跟鄭主事見了一麵,跟他好好聊了聊。”
    聽到這話,韓悠來了興趣:“鄭主事?是商業司的那位?”
    “對咯。”韓盛笑道:“那可是咱們長安商業司的主事,擱以前那也得是個千石官。也就是現在漢王仁慈,不然的話就咱們這種人家怎麽可能搭上這種大人物。”
    “爹,您好好說,鄭主事找您什麽事兒?”韓悠坐到了韓盛的跟前。
    韓盛哈哈大笑起來,說起了跟鄭通商議官府支持他們韓家開設麵粉工廠的事情。他對自己大兒子很了解,有點兒官迷,夢想就是當大官。
    最崇拜的人,是糜竺。
    他覺得當商人就該當糜竺這種的,富而為官。隻可惜他們家發家太晚了,而且規模也太小了,想要學糜竺都學不來。
    不過韓悠也沒有死磕這條路,在知道自己家不能靠錢財入仕之後,他就開始發奮讀書,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了長安大學。
    在長安大學裏廣交好友,後來還去成都參加了科舉,並且考中了進士。當然了隻是個同進士出身。
    但是也足夠了。
    因為有著豪商背景,所以一入仕就加入到了戶部觀政,曆練了半年之後被送到了成都商業司衙門。今年被調到了長安商業司,仕途剛剛起步。而鄭通則是他上司的上司。
    倒不是他官小兒,畢竟是同進士出身,出來就帶個從七品的官銜呢。隻不過剛觀政結束沒多久,不可能讓他當什麽多大的官,得先磨練磨練,至少得三十歲左右的時候,才能到鄭通這個級別。
    “建麵粉廠?”韓悠有些不理解:“怎麽說?之前您不是一直要說建麵粉廠嗎?不是擔心這,擔心那的。現在鄭主事的意思是,朝廷會支持咱們?”
    “對,咱們家這一次可露臉了。鄭主事特意在丞相跟前提了咱們家呢。”韓盛笑著說道。
    “真的啊?”韓悠這一下更激動:“那這麵粉廠得建啊!必須建!明天就建!”
    “哪有這麽快。”韓盛笑了笑,道:“這不是喊你們商量呢嗎?選址、規模、前期投入多少都得商量明白。”
    “還得研究研究怎麽打通銷路,這裏麵的事情多著呢。”
    韓悠這個時候卻說道:“咱們得盡快,既要做得好還要做的早。你們不理解,咱們這位丞相既然提到咱們家,那擺明了是要樹典型。隻要咱們幹好了,賺錢還是其次,以後咱們家可就真的入了丞相的眼了。”
    “哦?真的嗎?”韓盛沒想到還有這麽一說。
    韓悠立刻解釋了起來。
    韓家在商量的時候,一號坊裏,一家新鋪子開張了,一個年輕人掛上了陳記布裝的牌匾。幾個年輕人招呼著看熱鬧的人進鋪子裏看看。甭管買不買,先進來看看,湊湊人氣。
    長安畢竟是此時最發達的城市之一,又在劉備勢力手中多年,城內已經出現了大量無地的工人,雖然沒有耕地但是掙的其實不少,消費能力也是可以的。
    不少人進去之後,發現這陳記布莊不光東西,價格還便宜,便直接消費了一波。讓陳家人高興不得了。
    陳記布莊對麵,一個茶攤上。穿著便服的劉平正在喝茶,他對麵則坐著五大三粗的王銅棍。
    “棍兒,你說你要不要整個產業啊?天天光跟著某,能賺多少錢啊?”劉平一邊喝茶,一邊跟王銅棍聊著閑篇兒。
    “俺哪來的錢置辦產業?”王銅棍兩手一攤:“每月的月錢都用來喝酒了。”
    “話說,你月錢多少啊?”劉平有些好奇。
    王銅棍這些人的月錢都是劉備的王府支出的。也就是說,劉備是用自己的小金庫給劉平等人養保鏢呢。
    “每月一千大子兒。”王銅棍笑著說了一句。
    一千個銅板,這工資在如今的劉備勢力算是高薪了。這薪水,不說置辦產業,至少喝酒就給喝光,多少有些離譜了。
    “你幾乎十二時辰都跟著某,哪來的時間喝酒?”劉平有些疑惑:“你不會是工作的時候喝酒了吧?”
    “沒有!”王銅棍連忙擺擺手道:“其實每次您回宅子之後,某就跟其他幾位兄弟輪班守著就行。誰能一天十二個時辰都不睡覺啊。”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置辦點產業吧,你跟了多少年了,還能廝殺多少年啊?”劉平看著王銅棍,老哥們也已經有白發了。
    “老王我啊,一輩子就會兩件事,一是打架,二是喝酒。置辦什麽產業啊?”王銅棍無所謂的搖搖頭。
    劉平笑了笑道:“都沒怎麽問你的事情,你成婚了嗎?”
    “當年剛護著您的時候就成婚了,兒子都有了。現在兒子都二十出頭了。”王銅棍笑著說道。
    “你兒子現在也跟你一樣?”劉平好奇的問道。
    王銅棍連忙搖頭:“哪兒能讓他跟我一樣啊。這小子爭氣,雖然考了幾年才考上武都大學,但也給老王家長臉了。”
    “還沒畢業?”
    “畢業了啊,說是要等著科舉呢。”王銅棍說到自己兒子的時候,臉上都是笑容,眼神之中也滿是光芒。
    劉平笑了笑,道:“若是考中了,某做主了,讓他來丞相班房。”
    王銅棍聞言大喜,道:“俺可不跟您客氣了啊!”
    “說的什麽話。”劉平說著笑起來,又看向了陳記布莊。門口陳家兩兄弟的媳婦兒親自出馬,招呼著客人,臉上洋溢著笑容。
    “那是陳棱的妻子吧?”劉平皺眉問道。
    “是的。”王銅棍天天跟著劉平,自然也是見過的。
    “回去得跟陳棱說說,這買賣,他已經做官了就不能參與。”劉平說了一句。
    王銅棍沒接話,這話也不是說給聽的。
    “結賬!”劉平扔下一個銅板,起身帶著王銅棍離開。
    回到丞相班房,司馬懿直接找了過來。
    “荊州方向消息。”司馬懿見到劉平之後沒有任何耽擱,直奔主題:“左都督主力如今已經到了許昌!曹操並沒有據城死守,而是出陣迎擊左都督。”
    “消息發出的當天,兩軍已經交戰。”
    劉平接過戰報,看了一眼,道:“八萬對五萬啊。”
    “我軍有裝備優勢,同時士卒雄壯,雖然人數是劣勢,但是打起來肯定是勢均力敵的。”司馬懿對關羽還是很有信心的:“而且關將軍乃是當世名將,臨陣指揮不會比曹操差。”
    劉平笑了笑道:“某就是隨便說說。左都督那邊隻要能夠拖住曹操軍主力即可,等右都督拿下洛陽。”
    “曹操麾下總兵力大概十八九萬,如果是不顧一切征兵的話,總兵力能達到二十五萬,屬下擔心他這八萬人馬跟咱們的計劃是一樣的,拖住關將軍,然後剩下的人馬北上救援洛陽。”
    “你的擔心是有道理的,有什麽跡象嗎?”劉平認可了司馬懿的推測。
    “暫時還沒有,各個情報係統正在調查。”司馬懿回道。
    劉平點點頭:“對了,今天怎麽是你,季常呢?還有孔明呢?你倆不是天天在一起嗎?”
    “季常去跟司馬家交接了,孔明則被大王叫走了。”
    “這樣啊。”劉平點點頭:“既然如此,你就多盯著這件事吧。”
    “喏!”
    建安七年十一月初十,關羽主力五萬大軍在許昌南郊與曹操八萬大軍交戰,血戰五天,最後關羽在損失超過一萬的情況下,將曹操打回許昌。
    是役曹操大軍損兵折將,八萬大軍僅僅有五萬人馬撤回許昌。
    十一月十六,許昌城內,議事廳。
    整個曹操勢力高層都很沉默,議事廳的氣壓很低,沒有人想要先開口說話。
    實在是不知道說什麽好了。八萬打五萬,打成這個樣,大家都不想說話。如果是指揮出了問題,思想出了問題還好,可現實是他們並沒有犯錯,純粹就是打不過。
    甚至可以這麽說,如果不是指揮得當,他們都不一定能夠全須全尾的撤回來。
    甲胄、兵器、兵員素質,全都跟不上。
    甚至於靠著甲胄兵器的優勢,劉備麾下的將領也一個個猛地不像話。許褚和典韋兩個人聯手,打不贏關羽麾下劉璝、劉磐、王威三人。
    不是武藝不如他們,實在是這三人仗著甲胄強力,全都是以命搏命的打法,許褚和典韋兩個人根本沒法打。
    “這都是怎麽了?”曹操忽然開口,打破了議事廳內的沉默。
    所有人都看向了曹操,此時曹操臉上卻掛著笑容。
    “這是好事兒,讓吾等認清了差距。”曹操臉上笑容不減:“至少咱們知道差距在哪裏了,就知道該如何彌補。同時也給咱們提了個醒,之後的作戰盡量避免跟劉備軍野地浪戰。”
    這話說得雖然漂亮,但在場都不是傻子,知道曹操是為了提振士氣才這麽說的。
    就這一戰的情況來看,至少要彌補裝備上的差距之後,才能在肉搏戰中跟劉備軍較量一二。隻能說能打,但還是輸多贏少的局麵。
    這就造成了一個結果,短時間內曹操軍是沒有辦法攻打劉備勢力的。隻能被動防守,這樣在戰略上,直接就陷入了被動。
    劉備想打就打,想停就停。而他們隻能被動防守,而且這個狀況不知道要持續多久。若是三年兩年還說,可若是拖得久了,那還防守的住嗎?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曹操深吸一口氣道:“咱們的軍備生產,在數量上是沒有問題,就是質量上不如劉備軍,諸君可有什麽好的辦法?”
    這問的所有人都有些麵麵相覷,在場的都沒有精通此道的人。最後曹操把目光投向了劉曄。
    劉曄注意到曹操的目光,有些無奈,開口說道:“應該是冶煉配方的問題,其實單就質量來說,咱們也能做到。問題是成都那邊的產量太高了。同樣的質量,咱們的大匠也能做出來,可是想要給士卒們用,那太難了。”
    “屬下在戰場上觀察了一下,劉備軍幾乎個個披甲,雖然大量的都是布甲、棉甲、但是鐵甲的披甲率也超過了三成。”
    “從產量來講,咱們也能勉強做到,可是質量根本跟不上。除非能搞清楚,成都那邊到底是怎麽做到的。”
    其實自從劉備崛起之後,劉曄在曹操實力已經有些邊緣化了。平日裏基本上跟個吉祥物差不多,開會的時候就是旁聽,回去了就是完成分內的工作。
    今天若不是提到了技術問題,恐怕曹操也不會問劉曄。
    也因此,劉曄雖然有些想法但是並沒有明說,而是建議曹操從成都想辦法。之前不是有情報顯示,劉備軍的兵裝生產中心是在成都嗎?讓死士去看看能不能偷回來一些技術資料。
    曹操聽完劉曄的話之後,又看向程昱。
    程昱皺眉說道:“成都的兵裝生產中心,咱們一直在想辦法滲透,但是一點兒機會都沒有,審查的很是嚴格。別說是進去接觸到核心機密了,就是進去當力工都要審查三代。”
    “是否可以收買?”曹操又問道。
    程昱搖搖頭:“還沒有試過,主要是怕暴露了在成都的探子。要不然專門派人過去,接觸試試看?”
    “利誘不行,還能威逼,隻要拿到東西就行。”
    程昱說完,田豐開口加入了討論:“有一句話說得對,打鐵還需自身硬。除了從成都想辦法之外,咱們還得自己努努力。以屬下看,咱們不如也學那劉德安,抬高匠人的地位。”
    “經過這一戰恐怕不光是咱們,全天下都會開始重視匠人的作用了。”沮授在一旁幽幽開口。
    這話讓曹操下定了決心,做兩手準備,一是去成都看看能不能搞到技術資料,另外則是提高匠人地位,加大對技術發展的投入。
    遠在洛陽的楊彪此時跟曹操產生了類似的想法,那就是重視匠人的作用,重視匠人的能力。
    跟曹操不一樣的是,洛陽並沒有出城跟張飛野戰,而是依托洛陽高大的城牆死守。一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從昨天開始一切都不一樣了。
    張飛整整派出來了一百五十架投石機,僅僅投射了三輪,就把洛陽守軍給砸蒙了,要不是朱睿反應的快,城門差點兒都被關索和馬超兩人給拿下來了。
    倒不是不想繼續投射,而是石塊不夠了。張飛見到了投石機的巨大作用之後,立刻要求搜集石頭,下一次至少要能支撐十輪的投射才行。
    軍中負責後勤的輔兵不是在整石頭,就是在搓麻繩。
    洛陽城牆上,朱睿和盧韜兩個人正在四處巡視,朱睿的目光一直留在城下的投石機上。
    “這些投石機,必須要破壞,這一次張飛是準備不足,下一次若是十輪齊射,咱們還能守住嗎?”朱睿說的很是認真。
    盧韜聽到這話,立刻道:“你該不會是想說讓某夜裏出城去破壞這些投石機吧?”
    朱睿揉了揉眉心,他覺得奇怪,盧韜最近怎麽越來越聰明了。
    “怎麽可能,隻是說一說某得看法而已。”朱睿擺擺手。
    盧韜卻沉吟了一下說道:“其實某去也是合適的。”
    朱睿站定,有些好奇的看著盧韜:“你願意?”
    “不破壞的話,洛陽城堅持不了幾天的。”盧韜聳聳肩。
    朱睿像是第一次認識盧韜一樣,注視著盧韜,久久不言。
    盧韜一攤手道:“你別這麽看老子啊,不管怎麽說,老子是大漢將軍!”
    “也對。”
    十一月二十,盧韜率領三千精銳騎兵,趁著夜色突襲了宛城下的投石機。但是被巡視的關索、關興二人發現,帶人前往狙擊。
    最終盧韜隻破壞了三成投石機,帶著不到八百人逃回了洛陽。
    關索、關興二人銜尾追擊,但是被接應盧韜的朱睿,用箭雨逼了回去。
    二十一日,長安頒布《關於鼓勵民間資本投資實業的若幹建議》,並且明發天下。
    為此,劉平專門在丞相府下麵新設了一個衙門,民投所。全稱民間資本投資實業研究管理所。
    第一任所長就是鄭通。從品級上來說,這個所長跟鄭通之前的長安商業司主事是一樣的,但明眼人都清楚,這是入了丞相府的編製,到了外麵天然就會高一級。
    鄭通自然是極為滿意的,因此做事也很是勤懇。陳家要開的紡織作坊、韓家要開的麵粉廠,以及九十七坊幾個小商人要聯合一起開陶瓷廠的事兒,他都是親自盯著的。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此他還寫了條子申請把老王頭也拉進了民投所。
    老王頭從一個九品的末流小官,直接連升三級,成了從七品的民投所員外郎,那更是非常積極。
    十一月底,成都的賑災事務接近尾聲。劉德然匯報了地震造成的的損失,幾乎相當於把成都一年的產出給賠進去了。
    好在賑災幹得不錯,沒有產生什麽次生災害。
    十二月初一,劉平在長安鴻臚寺見到了頓遜來的代表,也就是公孫越的代表。
    是一個年輕人,公孫越的二兒子,公孫尋。
    公孫尋這一次過來,一是為了向劉備臣服,願意成為大漢的附屬國,二是作為質子留在長安。
    如今長安已經有不少質子了。
    武國王家的老三、秦國段家的老二,還有更南邊,頓遜還往南的一些海上小國都為了表示臣服,送來了質子。
    加上公孫尋,已經達到了八名。
    劉平其實有些惡趣味,想讓劉備收這些人為義子。但是劉備覺得太離譜了,並不願意,這讓劉平多少有些遺憾。
    沒能在大漢搞出一個質子團出來。
    將公孫尋扔給劉備去處理,劉平專門派了一個人去頓遜。主要是告訴公孫越,頓遜可以成為大漢附屬國,但是大漢要在頓遜建港口,港口屬於大漢租借的頓遜土地,租期是九十九年,到期之後大漢可以無條件續租。
    同時劉平還玩了一個小花招,用“中國”兩個字替代了大漢。在這個時候,“中國”就是跟大漢指代的都是一個地方,倒也沒人覺得有什麽奇怪的。
    事實上,南邊那些蕞爾小國、島國,跟大漢的往來文書上,基本上劉平都用中國指代的。
    就為了日後我華夏可以拿著史書跟全世界說上一句,自古以來。
    搞定了頓遜的事情之後,今年基本上就沒有什麽大事情了。這個月還會有地方的各種數據匯總過來,但基本上都是看一下,然後對各地政策、目標進行一些調整就行。
    工作量不大,也不值得說道。
    時間流逝,建安七年,走到了尾聲。
    就在建安八年的第一天,劉平在長安城遇到了一個有意思的年輕人。
    正是大雪紛飛的時候,劉平在家裏閑著沒事兒,出來隨便找了一個酒樓消磨時光,結果就看到徐幹領著一個年輕人走了進來。
    那年輕人操著汝南的口音,應該是第一次來長安。看兩人相談甚歡的模樣,應該是關係不錯的樣子。
    劉平也不是故意偷聽,主要是兩桌就隔著一個屏風,他想聽不見都不行。跟徐幹一起來的年輕人,表字是德璉,具體叫什麽就不知道了。
    但是這“德璉”的話引起了劉平的注意。這德璉在寫一本書,是關於曆代名物製度、風俗、傳聞考證為主的書籍。
    聽了兩人聊了一會兒之後,劉平對這位“德璉”很是欣賞,才學不比徐幹差,而且見識廣博,很是優秀,適合拿來給自己當差。
    喜歡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請大家收藏:()人在漢末,我堂兄是劉備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