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二回:臥龍之名

字數:2616   加入書籤

A+A-


    第三百二十二回:臥龍之名
    黃昏時分,一望無際的天空逐漸由澄澈轉為晦暗,此情此景,不由得讓人產生一種“蒼穹豪邁”的感覺。
    劉表默默地走在廣袤的原野上,隻有銀色的繁星和淡淡的月影相隨。
    這次拜訪臥龍之行,很顯然是失敗的,劉表不得不憂心起荊州的未來,他突然勒住馬,茫然地環視著曠野的氤氳,身處那條連接著過去和未來的道路,他想起了自己十多年前單騎入荊州的場景,不禁連聲歎息。
    穎川有位著名的大儒,叫做石韜、字廣元,他去過天下很多州郡遊曆,最後選擇在荊州的南陽郡落腳。
    從桓帝的時候開始,荊州南陽郡的好學之風就開始盛行,當時流行著一種與眾不同的政治學說,試圖對儒學進行新的闡釋,以解答當下政治、軍事、文化等多方麵的問題。
    所謂的林泉之地,必有百鳥聚集,自然有許多名士因為仰慕荊襄的學風,齊聚於此,其中的佼佼者就有穎川的石韜、石廣元,汝南的孟建、孟公威,博陵的崔鈞、崔州平。
    臥龍剛到荊州的時候,隻有十七歲劉協生於公元181年),這幾年他跟著王越在天下各州遊曆,嚐盡了世道的艱辛,他為了完成心中的大業,選擇拜石廣元為師,在他的門下學習。
    第二年,石廣元就帶著一眾弟子外出遊學,當時跟著他出行的,就有胸懷一劍治天下的劉協,雖然這個時候的劉協隻有十八歲,但是石廣元從來不輕視他,因為他從劉協的身上感覺到了一種帝王之氣。
    兩年的遊學生活,讓劉協的見識增長了不少,他選擇離開石廣元創辦的學府,前往當年劉表送給自己的隆中隱居,並把自己隱居的地方,命名為“臥龍崗”。
    一日,孟公威來拜訪臥龍。
    “我想近日返回故鄉,今天是特意來和你告別的。”
    孟公威道。
    “公威兄為何突然要回故鄉?”
    劉協默默地凝視著孟公威,不解地問。
    “現在的襄陽太平靜了,學子們每天就是研究學問,批評當下的時政,過著愜意舒適的生活,但是我總感覺這是山雨欲來風滿樓的前兆。我故鄉汝南郡的黃巾之亂已經被平定了,聽說是朝廷的安國公所為,我想回去看看,這個安國公是如何治理汝南的。”
    孟公威口中的安國公就是呂布,這個時間段正是呂布平定中原三州的時候。
    劉協平靜地搖了搖頭,道:“人生五十年,在短暫的一生中,你還沒有走到半途,怎麽能輕易後退呢?現在的北方,門閥世家眾多,像你這樣沒有背景的年輕人,如果要求官入仕,隻會四處碰壁。北方天地雖大,但是卻沒有可以容納你的地方,我看你還是留在南方這片新天新地裏麵慢慢地等待時機吧。”
    孟公威雖然比劉協年長幾歲,而且在學問上還是劉協的前輩,但是他在聽完劉協的話以後,大受啟發。
    “還是你說得對,我決定打消回家的念頭了。”
    孟公威回去之後,大肆宣揚今天發生的事,荊州的名士們都知道了臥龍的存在。
    這也是劉協的計劃之一,他現在雖然隱居,但是仍然有爭霸天下的心,所以他必須要收服一批名士,為自己所用。
    所謂的名士,就是一群知識階層精英。如崔州平、孟公威、石廣元這些都屬於名士。還有幾個德高望重的老前輩,如司馬徽、龐德公、黃承彥。
    其中,黃承彥就對這個叫臥龍的年輕人推崇備至,他不止一次說過:“我的女兒如果以後可以嫁給臥龍,那就好了。”
    黃承彥的女兒黃月英,是個很有才華的女子,但是因為她的生母是西域人,所以長相和漢人有很大的不同:她的眼眸顏色是那種深褐色的,鼻梁高挺,鼻翼寬闊,皮膚是小麥色。
    就是因為這與尋常漢家女子不一樣的長相,導致她到現在還沒有婆家。
    劉協知道黃家是荊州四大家族之一,如果可以和黃承彥成為翁婿,對自己今後是大有幫助的,於是他果斷同意了這門親事。
    成親之後的劉協,時常登上草堂後的樂山,眺望著廣袤無垠的大地。
    北方的天空一片陰霾無晴,一切都如劉協預料的那樣,呂布已經滅了袁家的勢力,威震河北。但是河北士族對於呂布的統治,卻都不是心悅誠服,這些大漢帝國的蛀蟲打心眼裏看不起呂布這樣出身行伍的人。
    西北的益州,被茫茫的密雲所封鎖,始終處於風暴的外圍,長江之水就是來自神秘的巴山蜀峽,這樣的水源之地,雖然現在還是平安無事,但是劉協很清楚,貪吃的魚兒終有一天會溯流而上,而這樣的日子顯然已經不會很遠了。
    這一年是建安八年,劉協二十三歲。
    喜歡重生人皇呂奉先請大家收藏:()重生人皇呂奉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