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四十九回:江東評議會

字數:3328   加入書籤

A+A-


    在孫權繼承吳侯之位後,江東的發展,始終以文化為主。
    孫權非常年輕,他出生於公元182年,今年隻有21歲,他比呂布足足小了22歲。
    因為南方在春秋戰國時候,先後經曆了越國、吳國、楚國這幾個尚武的國家,所以江東子弟在勇武這方麵,並不輸給燕趙之地的男兒。
    如今南方物產豐饒、水網密集、交通便利,許多躲避戰亂的中原學子齊聚於此,使得江東文化達到了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加上對外出口貿易的興盛,進而帶動了軍需、政治等方麵的全麵發展。
    建安九年公元203年),一艘美輪美奐的官船,桅杆上掛著大漢朝廷的旗幟,從長江順流而下,這艘船上載著的是朝廷派遣的使者。
    這名使者叫程昱,原來是曹操的謀士,後來為呂布所用,現在擔任九卿之一的“大鴻臚”,專門負責外交事宜。
    程昱一行入住吳會的驛館後,進入了建業,向吳侯孫權傳達了安國公呂布的旨意。
    程昱道:“安國公聽聞吳侯有一子,十分聰慧,故請讓吳侯之子此次隨我前往洛陽,讓他在朝廷的太學裏接受教育。等成人以後根據實際情況給予官職,這是安國公對吳侯的一片關愛之心。”
    程昱的話,從字麵意思來看,似乎對於東吳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但是實際上,毋庸置疑隻有一個目的,就是讓孫權的兒子到洛陽當人質。
    孫權雖然年輕,但是他從小就比同齡人聰明,而且心機很重,他自然知道呂布這道旨意的意思,他在恭恭敬敬地表達了對呂布的感謝之後,答複道:“犬子年幼,這件事還得容我與家人們商議後,再做決定。”
    有時候,拖延戰術是很有用的手段。
    程昱離開後,半年裏,朝廷又多次來人,催促孫權把兒子送到洛陽去。
    如今的呂布權侵朝野,說話比皇帝可管用多了,如果不是要坐鎮鄴城,消化平定北方的戰果,他可沒有什麽耐心和孫權耗著。
    孫權知道拖著不是辦法,遲早會惹怒呂布和朝廷,於是他在建業展開了評議會。
    評議會是從春秋時期流傳下來的一種大規模的會議,用於諸侯國的國主與群臣商議重大事情的決策。分為:月度評議會、季度評議會、年度評議會。
    這次的評議會,江東的賢能之士幾乎齊聚一堂。
    有孫策時代的:張昭、張紘、周瑜、黃蓋、程普、韓當等人。
    也有孫權時代的:東城的魯肅、彭城的嚴畯、會稽的闞澤、沛縣的薛綜、汝南的程秉、吳郡的朱桓、廬江的陸績、烏程的吾粲、荊州的龐統、汝陽的呂蒙、吳郡的陸遜、琅琊的徐盛等人。
    一時間,群賢畢至,人數之多,堪稱江東版“群英會”。
    雖然他們來自天南地北,但是現在全部都在孫權手下效力,這也是孫權和孫策最大的不同。
    張昭作為江東大管家,第一個發言,說出了此次評議會的主題:
    “安國公呂布多次向主公提出了送人質前往洛陽的要求,如果選擇派遣人質,就要向呂布宣誓效忠,如果拒絕此事,就意味著和呂布宣戰。江東太平安穩了多年,如今處在極其重要的十字路口,究竟該如何應對這件事,還請各位暢所欲言,不必忌諱。”
    評議會開始後,眾人開始各抒己見,提出了許多不同的意見和看法。
    最後會議形成了兩派意見。
    一派主張應該送人質去洛陽。
    一派主張不應該送。
    討論了幾個時辰也沒有得出一個結果。
    最後周瑜拍案而起,打斷了眾人的爭論:“請安靜,讓我說幾句。”
    周瑜在江東眾臣中的地位很高,他和孫權的哥哥孫策是連襟關係,他的正室小喬,是孫策正室大喬的親妹妹。
    眾人停止了爭論,開始靜下來,傾聽周瑜的意見。
    周瑜侃侃而談道:“江東曾經存在一個強盛的國家,楚國。最初的時候,楚國位於荊山之旁,領地不到百裏,在春秋時期的諸侯國中是微不足道的存在。但是楚國聚集了一班賢能之士,終於打下了萬裏江山,奠定了九百年的基業。楚國發展的軌跡,和我們是如此的相似。主公繼承父兄基業,已曆三世,轄六郡八十一縣,兵精糧足,百姓安居樂業,將士奮勇殺敵,兵鋒所向之處,萬夫莫敵。我們為什麽要懼怕呂布呢?如果送人質到洛陽,那麽就等於承認主公是呂布的臣子,以後隻要呂布下令召見,主公就等前往洛陽侍奉。我江東男兒,豈能受製於人!坐擁長江天險,穩步發展,統一天下是我們的夢想。呂布現在雖然是權侵朝野,但是中原和北方還有很多不穩定的因素,並不是人人都願意效忠於他,等他展現暴虐的一麵之時,那就是我們順應天時,討伐呂布,實現偉大理想的時候!”
    周瑜的發言震撼全場,令人發聵,一時之間全場陷入了沉默。
    “說的好!”
    不知道是誰第一個鼓掌,然後就接二連三地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
    送人質到洛陽的問題,終於被否決。
    之後,呂布再也沒有派使者南下江東,他致力於推行新政和發展效忠於自己的新士族,無暇南顧。但是呂布在心裏,已經對孫氏一族判了死刑。
    雖然沒有正式的宣戰,但是呂布在長江北岸的城市都加派了兵馬,並且宣布和江東斷絕商業往來。
    滔滔長江之水,連接著相隔千裏的洛陽和建業,也成了東吳的巨大倚仗。
    建安九年公元203年)十月,為了發展江東勢力,孫權選擇對外擴張。
    荊州沃野千裏,人傑地靈,而且處於四通八達的要衝之地,南能獲得經營貿易之利,北可得到豐富的資源。實在是一個“天府之地”。而且荊州之主劉表優柔寡斷、老麥昏聵,他的兒子劉琦、劉琮都是才能平庸之輩,根本不是江東群豪的對手。
    孫權下令調集境內所有戰船,滿載水軍,溯江而上,進攻荊州的江夏郡。
    喜歡重生人皇呂奉先請大家收藏:()重生人皇呂奉先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