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章 飛龍在天
字數:5046 加入書籤
蘇潤的回應擲地有聲,看不出絲毫心虛之色,又身姿挺拔,滿目坦然。
宋修齊隻看了一眼,就知道自己先前決定無錯。
因此,隻笑著安撫了兩句,讓他不要受方才之事影響,好好考試。
羅永已經被拿下,譚明鬆想來很快也會被抓回來,學政大人這裏也順利過關,蘇潤心情大好。
聞聲,他規規矩矩道謝。
然後領了試卷、草稿等物就退下了,隻等著放開手腳,好好考一場。
因是府試案首,所以蘇潤這一次又被提坐堂號。
清掃完號舍,熹微的晨光已經柔柔灑下。
見時辰不早,估計很快就會發考題,蘇潤倚牆望向泛著魚肚白的天空,默默背誦四書五經找狀態。
不多時。
提著考題貼板的衙役,走到蘇潤的號舍外,展示考題。
蘇潤抬頭看去,隻見第一道的四書文題目乃是【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此語出《孟子·梁惠王上》。
雖然蘇潤對於四書文沒出論語有些驚訝,但也很快將注意力放在解題上。
這句完整的話是: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於掌。】
意思為:
尊敬自己的老人,進而推廣到尊敬別人家的老人;愛護自己的孩子,進而推廣到愛護別人家的孩子。照此理去做,要統一天下,就如同在手掌上轉動東西那麽容易了。
題目這句話,雖然看起來是引導百姓向善。
但實際上,結合此段全文。
就知道這話是在齊宣王問孟子,他該如何統一天下時說出的。
此題真正想問的,應該是後麵那句:天下可運於掌。
至於答案?
應是孟子最後所說的:‘製民之產’和‘謹庠序之教’。
使百姓有恒產,足以飽身養家,然後再對他們施以禮義道德的教育。
如此,百姓歸附便如江河歸大海,形成‘孰能禦之’之勢。
所以此題的解答,應是: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而天下之民歸心焉。
有了方向,蘇潤趁著下道題沒發下來,抓緊時間打草稿,然後提筆修修改改。
隻是他剛改完,還沒來得及細看文章怎麽樣,經義題的題目就下來了。
題目隻有四個字:
【飛龍在天】
蘇潤將題目抄下來後,很快就鎖定了來源:
這四個字出自《易經·乾卦》中的第五爻的爻辭。
原句是: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蘇潤往常所做的經義題,很少出自易經。
此時,看著這四個字,一時間,倒真是愣住了。
而他周邊號舍中,也傳出唉聲歎氣之音。
蘇潤心知此題都難,反倒放平了心態,開始解題。
九五:是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最好的一爻。
飛龍在天:因仲夏的龍星飛躍於正南中天,故有此稱。
而這裏的龍,則是對蒼龍群星一年四時運行情況的闡發。
飛龍在天喻事物處於最鼎盛時期,也喻帝王在位。
利見大人:有利於出現或遇到大德之人。
所以蘇潤認為,主考官出飛龍在天,利見大人的意思應該是:
熙和帝正處盛年,應出現賢臣能臣相輔佐。
解出題目意思後,蘇潤鬆了口氣。
其實這題有拍馬屁之嫌,但因為委婉,反而是很高明的馬屁。
既然主考官都這麽明示了,那答題方向還用說嗎?
拍就完了!
蘇潤筆走龍蛇,動筆開始打草稿。
隻是因為前麵思考,耽擱了些時間。
草稿才打到一半,五言六韻詩的題目就下來了。
寫過文章的都知道,思緒一打斷,就算能再接上,也不是那個味道了。
所以衙役來的時候,蘇潤還是隻顧寫文章,頭都沒抬一下。
衙役對此也司空見慣。
他數了幾個數,到點就去下一個號舍了。
反正他要拿著考題貼板在考場裏轉悠,有的是後麵抄題目的學子。
蘇潤打完草稿,趁著思維活躍,又改了一遍。
考場裏陸陸續續傳來考生要火、要水的聲音。
但蘇潤始終專心致誌,不受打擾。
直到把文章修改完,確認沒有問題,他放下筆,抬頭看天時,就發現太陽已經懸在頭頂了。
正是午時。
蘇潤雖然很想照例出去吃午飯,但肚子已經餓得咕咕叫了。
“算了,先湊合一頓,回去再吃頓好的補補!”
抱著這樣的想法,蘇潤也招手要了熱水和碳盆。
炒飯已經放好了鹽,加點水煮成粥,喝著也是有滋有味。
趁著做飯的時間,蘇潤順手把試帖詩的題目也抄下來了:
【賦得潦潮流人得憂字】
流人既指被流放的人,也指離開家鄉、流浪外地的人,又指浪子。
光看流人,指向不明,但結合潦潮的含義就知道了。
潦潮:雨後大水。
如此,這五言六韻試帖詩的題目就很明白了: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以清河大水後的流民為題目,以憂為韻腳,寫詩。
蘇潤不用猜就知道,此次院試題目肯定會有跟清河水災相關的,所以早有準備。
當然,這也是此次院試所有考生的共識。
隻是蘇潤相比其他考生,自然更真情實感一些。
而且這些日子,經過程介等幾位秀才共同指點,學問也大有長進。
區區試帖詩而已,自然難不倒蘇潤。
他慢條斯理喝粥的功夫,腦子裏就浮現出了自己這段日子親眼看到的景象。
等喝完粥,蘇潤便將腦中的畫麵,寫在了草稿紙上。
修修改改之後,一篇寫實的試帖詩就有了:
洪水漫九州,黎民失所愁。
旦夕家何在?飄零淚滿眸。
餓殍麵黃瘦,窮途鬻子憂。
絕望躺泥濘,長歎命如漚。
竊惡為饑餐,道喪意難收。
天恩施廣野,歲安樂悠悠。
蘇潤將兩篇文章一首詩寫完,最後檢查了一遍。
確認不能改的更好,就將號板上雜物清理下去,開始小心的將內容謄抄在試卷上。
檢查沒有問題後,搖鈴、糊名、交卷,然後熟練的被衙役帶到龍門處。
能一路過關斬將到院試的,無一不學識出眾。
蘇潤到龍門的時候,就發現那裏已經有十多個考生了。
見他們多蓄須,其中還有幾個頭發微白的老童生,蘇潤就知道肯定有代溝。
反正不熟,蘇潤便提著號籃站在了一邊。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