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 這是怎麽回事?
字數:4069 加入書籤
熙和帝剛下早朝,還沒喘口氣,就開始聽八人讀卷。
雖說前十的最終排名是要皇帝欽定,但大多時候都是小調整,整體還是以八名讀卷官的排序為準。
因此,當禮部侍郎喬方,滿意的將暫排第一的文章念出時,上首父子倆的表情就不對了。
熙和帝當日下去巡視,看過蕭均的答卷,此時倒也對上了號:
文章的確不錯。
但……不是他女婿的答卷啊!
時常收到玉泉六子策論的趙叡,同樣頗感錯愕:
他妹夫的文章不是第一?
怎麽可能?
雖有些驚訝,但兩人都沒太當回事。
畢竟狀元最後能花落誰家,還是得聽皇帝的。
兩人麵上不動聲色,繼續往下聽。
但第一篇、第二篇、第三篇……直到第五篇文章讀完,兩人都沒聽到想聽的內容時,還是忍不住沉了臉。
熙和帝昨天看完蘇潤的答卷,心下激動,連夜就跟兒子商議了如何依據蘇潤的策論,改進大炎吏治。
結果,今日讀卷的十篇文章都過半了,連溜須拍馬的文章都被放在第六個念,可他真正該聽到的文章,卻一個字沒聽到。
看著正讀卷的吏部尚書易和光,饒是治國以仁的熙和帝,這時候,都不禁陷入了深深的懷疑:
他挑選官吏的眼光真的這麽差麽?
一個個丟了西瓜撿芝麻?
司彥的文章排在第五,趙叡聽出來了,但他依舊不滿:
無他!
隻因前六篇文章中,策論有實際意義的,除了第一、第五篇外,其他的,全都不切實際!
要是文章寫得花裏胡哨,就能為官,那他這太子學什麽治國安邦之道?
他去吟詩作對寫賦不就行了?
因此,相比於熙和帝自省,趙叡甚至懷疑地想:
有沒有可能,前朝的科舉取士之法,如今已經不適用於大炎了?
再或者,有沒有可能……外邦奸細做到高位的,不隻範興文一個?
不然,現在這是怎麽回事?
抱著這個想法,趙叡一雙淩厲的眸子,在八名讀卷官身上快速掃了一遍。
掃的易和光心生警惕,讀著卷都差點跑神,險些念錯字。
喬方、鄭英豪等人也是一頭霧水。
隻有宋修齊和秦鑲兩個猜出緣由的,一臉坦然。
滿朝文武都知道玉泉六子自去歲秋入京都後,便居於太子別院,潛心研究火器,還改進了造紙術。
但他們可不知道,這半年來,朝中所有的新鮮玩意兒,以及頻頻引得朝野震驚的治國之策,大多都出自六人之手。
連範興文倒台,都跟他們分不開關係。
隻是熙和帝和太子擔心影響他們科舉,才暫時將這些瞞了下來,隻秘密命他、柳玉成和宋修齊教授課業,就等著時機成熟,一並封賞。
雖說易和光這些人不知內情,但太子殿下可不管這麽多。
蘇潤可是他下了心血護著的,好不容易等到蘇潤考完殿試,距離入朝為官,報效家國就一步之遙了,結果,臨了臨了,卻因為文章太過大膽,不讓進前十?
這要是成真了,隻怕太子殿下就不是剜他們兩眼這麽簡單了。
思及此,秦鑲看著自己手裏,被迫排到第十的文章,老臉笑成了花:
哼!
易和光和喬方這兩個有眼不識泰山的東西!
還有那刑部尚書張明哲,真是人如其名,遇事就明哲保身,連個屁都不敢放,隻會跟崔毅那個老滑頭在旁看戲!
小老頭撇撇嘴,看著喬方四人,惋惜地直搖頭:
可惜了!
他們還不知道自己做錯了什麽呢!
等日後陛下公開蘇潤功績的時候,老夫看你們這幾張老臉往哪兒放?
而後,僅剩的翰林院學士古策和兵部尚書鄭英豪,也沒逃脫秦鑲的吐槽,先後喜提‘翰林院小古板’和‘兵部沒頭腦’的評價。
小老頭暗暗吐槽了除宋修齊之外,所有的讀卷官後,終於輪到了他讀卷。
此時,熙和帝和太子的臉色已經難看到不行。
連鄭英豪這個稍有些粗枝大葉的人,都覺得熙和帝看他們的眼神格外涼涼。
秦鑲不急不緩打開答卷,滄桑沙啞的聲音緩緩飄蕩在宮殿中:
“臣對,臣聞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秦掃六合,漢擊匈奴,唐拓疆土,古之聖王,皆以武安邦,德化天下……”
聽到這熟悉的風格,趙叡心頭怒氣終於消散了些。
他靜下心來,慢慢欣賞文章。
熙和帝沒看過蘇潤第一篇文章,但此文所言,很合他的心意,故臉色也好看了不少。
等再聽到第二篇那熟悉而大膽的吏治之法時,更是連連點頭。
見蘇潤的文章被選到前十,熙和帝也不那麽懷疑自己挑選官吏的眼光了。
上頭,父子倆臉色一陰雨轉晴,原先保持中立的工部尚書崔毅,立刻就看出了風向。
與此同時。
在會試裏,因為聽到些風聲,還給蘇潤六人放過水的禮部尚書喬方,看著泰然自若的宋修齊,再看看透露出與有榮焉之色的秦鑲,心中冒出一個大膽而離譜的想法:
這試卷,莫不是蘇潤的吧?
他把別人的文章當成蘇潤的,推到第一,結果導致他本想拍太子馬屁,卻錯拍到馬腿上了?
但轉念一想,喬方也覺得冤枉:
他也沒想到蘇潤膽子這麽大,居然要推翻大炎吏治!
論起來,這也不能怪他吧?
其餘人也陸續猜出端倪。
等秦鑲一念完,崔毅最先開口挽尊:
“陛下、太子殿下,臣等奉命閱卷,得見此文文辭雄健,立論高遠,實乃佳作。”
“然此子之實策甚是大膽,改革吏治之舉更是聞所未聞。”
“臣等不敢妄加評定,又恐明主蒙塵,埋沒大才,故暫列其於末,望陛下欽定!”
喜歡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請大家收藏:()退親發家科舉路,六元及第娶公主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