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丁憂風起:守孝與與廣東局勢的驚濤駭浪

字數:2845   加入書籤

A+A-


    七七四十九日的守靈期如白駒過隙,匆匆而過。李準身著素服,麵容悲戚,在靈堂中緩緩踱步,他的目光始終停留在父親李鐵船的靈柩之上,滿心渴盼著能將其安然送回四川鄰水老家,使其得以入土為安,魂歸故裏。然而,陶總督卻對此事強硬否決,不但不準他辭官歸鄉,就連繼續休假的訴求也一概駁回。這究竟是何緣故?難不成真要將李準逼入絕境,使他淪為一個罔顧孝道、遭世人詬病的不孝子嗎?
    依照朝廷舊製,李準理當丁憂三年二十七個月,在此期間嚴禁涉足官場政務。這丁憂之製,恰似一把雙刃劍,利弊分明。從積極意義來講,它大力弘揚了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孝道傳統,讓子女在父母辭世後,能有充裕的時光與心力盡孝守喪,以全人子之情。但從消極方麵看,它也可能催生一些無端的罷官情形。畢竟這些官員皆是曆經重重選拔、精挑細選而來,正值仕途順遂、大展身手之際,卻因丁憂戛然而止,這對國家公事的推進以及官員個人的前程發展,都會造成極大的阻礙與損失。所幸吏部有龐大的候補官員隊伍,可及時遞補空缺。對於文職官位而言,或許尚可勉力支撐;但對於那些身處戰場、浴血奮戰的高級軍官來說,臨陣易將無疑是兵家大忌,極有可能致使戰局急轉直下,陷入萬劫不複之地。
    李準若卸任官職,家庭收入固然會受到一定波及,但好在老家鄰水的紙廠等實業收益頗為豐厚,再加上捐納之事仍在持續,尚有不少進項,故而全家的生活品質並未出現大幅下滑。
    隻是,李準的丁憂休假,對廣東厘金局而言,卻不啻一場猝不及防的變相罷工。他此前的諸多努力與斐然佳績,極有可能付諸東流,給漸有起色的厘金征收工作帶來滅頂之災。
    藩司丁方伯將這一切盡收眼底,心急如焚,匆忙間腳步急促,衣擺隨風而動,直奔總督府。一路上,豆大的汗珠從他額頭滾落,順著臉頰不停淌下,神色間滿是憂慮與焦急。見到總督後,他趕忙雙手抱拳,深深作揖,腰身彎折極低,幾近觸地,以示敬重與惶恐,身體微微顫抖,似在極力壓抑內心的不安。
    繼而,他挺直身軀,胸脯劇烈起伏,深吸一口氣後高聲懇請道:“總督大人啊,自李準大人執掌廣東厘金局總辦以來,其雷厲風行之態,大刀闊斧地破除陳規陋習,大膽起用那些誠信可靠、德才兼備之士,令整個厘金局氣象一新,仿若枯木逢春,重煥生機。再者,內河巡航的武裝保衛事宜,在他的精心擘畫與卓越指揮下,亦是成效斐然。如今這廣東厘金收入亦如那冉冉升起的旭日,呈現出穩步攀升的良好態勢,形勢一片大好呐。”
    陶總督聽聞此言,原本正襟危坐的身軀微微放鬆,臉上微微浮現出些許欣慰之色,輕輕頷首,手指不自覺地在座椅扶手上輕輕敲擊,緩緩說道:“厘金之功,我皆看在眼中,待至年終,我自會為爾等向朝廷請功,使其得到應有的褒獎與認可。”
    藩司丁方伯正要再言,突然,總督府的一位幕僚匆匆闖入,神色慌張,“總督大人,不好了,聽聞那些因李準大人厘金改革而失勢的官員們,暗中勾結了當地的一些富商大賈,他們正謀劃著聯名上書朝廷,彈劾李準大人,稱其在厘金事務中獨斷專行,濫用職權,還說他的改革措施擾亂了廣東的商業秩序,致使民怨沸騰。”
    陶總督臉色驟變,“竟有此事?他們可有證據?” 幕僚搖搖頭,“並無實據,隻是空口白話,但如今流言蜚語已在城中傳開,若不加以製止,恐怕會愈演愈烈。”
    藩司丁方伯連忙說道:“總督大人,這定是那些心懷鬼胎之人的陰謀,想借李準大人丁憂之際,將他徹底扳倒,好恢複往日的利益格局。若朝廷輕信了他們的讒言,不僅李準大人名譽受損,廣東厘金局的改革成果也將毀於一旦啊。”
    陶總督站起身來,來回踱步,眉頭緊皺,“本督自是知曉其中利害,可如今這局麵,一邊是朝廷丁憂之製,一邊是這莫須有的彈劾風波,實在是棘手。”
    藩司丁方伯急道:“大人,當務之急是先安撫住厘金局內部,莫要讓那些官員們亂了陣腳,同時派人去調查流言的源頭,盡量控製事態發展。而李準大人,他在厘金事務上的經驗與威望無人能及,若能讓他在守孝期間以某種形式繼續指點厘金事務,或許可解燃眉之急。”
    陶總督停下腳步,沉思片刻,“此計雖有違常理,但似乎也別無他法。隻是不知李準會否答應,畢竟他此刻正深陷孝道與官場的兩難境地。”
    藩司丁方伯忙道:“大人不妨我去與李準大人商議,曉以利害,相信他會以大局為重。”
    陶總督微微點頭,“也隻能如此了,你且先去安排,本督隨後再派人前去。”
    藩司丁方伯領命而去,心中卻忐忑不安,不知這一番波折最終會走向何方,而李準又會如何抉擇,廣東厘金局的命運仿佛被一層迷霧所籠罩,前途未卜。
    就在這時,廣東巡防營內部也發生了動蕩。一些保守派將領,一直對李準在,推行的新式訓練和裝備改革心懷不滿。他們趁著李準丁憂,開始散布謠言,說李準的改革是離經叛道之舉,破壞了多年的傳統,導致軍心不穩。甚至有部分激進的將領,想要聯合起來抵製李準之前製定的發展計劃,重新恢複舊有的訓練模式和管理體製。
    而在民間,那些與舊有厘金利益集團勾結的勢力,不僅在城中散布謠言,還煽動一些不明真相的百姓,在厘金局門前聚眾鬧事,要求廢除李準的改革措施,恢複以往的厘金征收方式。他們聲稱李準的改革讓普通百姓的生活更加艱難,物價飛漲,商業凋敝。一時間,廣東城內人心惶惶,局勢愈發緊張。
    李準得知這些消息後,內心陷入了極度的掙紮。一方麵,他深知父親的喪事和孝道的重要性,他不想違背朝廷丁憂之製,也不忍讓家族蒙羞;另一方麵,他又不忍心看到自己辛苦打拚出來的廣東水師和厘金局毀於一旦,更不想看到廣東的局勢陷入混亂,讓百姓受苦。他在靈堂中來回踱步,徹夜未眠,思考著該如何應對這一係列的危機。
    喜歡鐵血書生之南海風雲請大家收藏:()鐵血書生之南海風雲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