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你的人生不掌握在別人手中

字數:9468   加入書籤

A+A-


    在漫漫人生長河中,我們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航行者,駕駛著名為“自我”的船隻,在生活的汪洋大海裏破浪前行。
    然而,時常會有這樣的現象發生:許多人誤將人生的舵盤交予他人,任由外界的力量左右自己的航向,最終在隨波逐流中迷失了自我,陷入迷茫與困惑的泥沼。
    事實上,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你的人生,從來都不應掌握在別人手中。
    人生是一場隻屬於自己的獨特旅程,起點與終點之間的每一段路途,都應由我們自己去丈量、去探索。
    每個人都懷揣著獨一無二的夢想、天賦與價值觀,這些內在的特質如同璀璨星辰,本應照亮我們前行的道路,指引我們去繪製專屬自己的人生畫卷。
    倘若我們盲目地追隨他人的期許、按照別人設定的路線去生活,那無異於舍本逐末,將自己的人生劇本交由他人來撰寫,如此一來,我們便失去了生命最本真的意義,淪為他人意誌的附庸。
    在現實生活的諸多場景中,工作領域裏這樣的情況尤為凸顯。職場,本應是我們施展才華、實現自我價值的舞台,可往往卻成了不少人失去人生主導權的“重災區”。
    初入職場時,很多新人會麵臨來自上司或前輩基於過往經驗給出的職業規劃建議。
    比如,一位剛畢業進入廣告公司的年輕人,對創意策劃有著極高的熱情,腦子裏總是充滿各種新奇獨特的想法,一心想在這個領域深耕,通過一個個精彩的策劃案來展現自己的能力。
    然而,部門主管卻認為,對於新人來說,先從基礎的客戶對接工作做起更穩妥,積累人脈資源後再慢慢接觸策劃相關事務也不遲。
    盡管這位年輕人心裏有著不同的想法,但出於對主管權威的尊重以及擔心違背上司意願會影響自己的職業發展,便聽從了安排。
    從心理層麵來看,這位年輕人內心其實是十分糾結的。一方麵,自己對創意策劃的熱愛就像一團燃燒的火焰,時刻在心底躍動,渴望能有機會一展身手,實現自己的創意抱負。
    但另一方麵,初入職場的他,對職場規則還處於懵懂認知的階段,會本能地將上司視為權威,害怕因違背上司的意見而被貼上“不聽話”“難管理”的標簽,進而影響到自己未來的職業道路。
    這種對未知後果的恐懼心理,讓他選擇了壓抑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去迎合上司的安排。
    於是,他每天周旋於各種客戶之間,處理著繁瑣的溝通協調工作,原本用於構思創意的時間和精力被大量消耗。
    隨著時間的推移,他發現自己離最初熱愛的創意策劃工作越來越遠,曾經那些活躍的靈感也在日複一日的瑣碎事務中逐漸黯淡。
    雖然在客戶對接方麵積累了一定的經驗,也獲得了上司的認可,但每當看到同事們在創意項目上大展身手時,內心深處總會湧起一股失落感,那種無法從事自己真正熱愛之事的遺憾,如同陰霾般籠罩著他,讓他在工作中漸漸失去了曾經的熱情和衝勁。
    有時,為了完成客戶對接任務,他不得不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頻繁地出差去拜訪客戶,在不同城市間奔波。
    有一次,他好不容易有了一個初步的創意構思,正準備找時間細化完善,卻接到客戶臨時要求見麵溝通細節的電話,隻能匆忙放下手頭的想法趕去赴約。
    等忙完客戶那邊的事,回到公司,之前的靈感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看著同事們圍坐在一起熱烈討論創意方案,他隻能在一旁默默地羨慕,心中滿是無奈與苦澀。
    更糟糕的是,在一次重要的項目競標中,團隊需要拿出極具創意的方案來脫穎而出。同事們都積極參與創意構思,而他由於長時間脫離創意工作,感覺力不從心,提出的想法也顯得有些平庸。
    最終,公司沒能拿下這個項目,團隊士氣低落,他也陷入了深深的自責之中。
    此時,他的內心充斥著懊悔與自我懷疑,懊悔當初沒有堅持自己的想法,選擇了更契合自己興趣的創意道路;懷疑自己是否真的有能力在創意策劃領域有所建樹,畢竟長時間的脫離讓他在這方麵顯得生疏了許多。
    可事已至此,後悔也無濟於事,隻能繼續在客戶對接的工作中掙紮,內心對自己原本熱愛的創意工作的渴望卻愈發強烈,仿佛有一團火在心底燃燒,卻又找不到釋放的出口。
    還有些職場人,容易受到公司內部既定的晉升標準和評價體係的影響,而放棄了自己原本擅長和喜歡的工作方式。
    在一家大型互聯網企業,技術部門有位經驗豐富的程序員,他一直秉持著嚴謹且注重代碼質量的編程風格,雖然開發速度可能相對不是最快的,但他所負責的項目後期維護成本低,很少出現漏洞。
    然而,公司為了追求項目快速上線,更看重短期內的開發效率,設立了以完成項目數量和速度為主要考核指標的晉升標準。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為了能在這個評價體係中脫穎而出,獲得晉升機會,這位程序員不得不改變自己的工作節奏,開始追求速度至上,犧牲了部分代碼質量。
    從心理角度分析,他陷入了一種矛盾且焦慮的狀態。一方麵,他深知自己堅守的編程理念對於項目長期穩定運行的重要性,內心深處是認可並珍視自己一直以來的工作方式的。
    但另一方麵,職場晉升所帶來的成就感、認同感以及可能帶來的更好發展機會,對他有著極大的吸引力,讓他害怕因不順應公司標準而被邊緣化,失去在職業道路上更進一步的可能。
    這種對職業發展的擔憂和對既有理念堅守的衝突,使他在兩難境地下做出了違背本心的選擇。
    盡管他最終憑借完成的項目數量達到了晉升的要求,可內心卻十分糾結和痛苦。
    他深知這樣的做法違背了自己一直堅守的專業理念,也擔心長此以往會影響自己的職業聲譽,但又害怕不順應公司的標準就會被埋沒,失去發展的機會。
    在這種兩難的境地下,他雖獲得了職位上的提升,卻在工作中丟失了那份純粹的熱愛和成就感,仿佛隻是為了滿足外界的標準而機械地工作著。
    在趕項目進度的過程中,他經常加班到深夜,身心俱疲。曾經,他會為了優化幾行代碼,反複測試、調試,確保萬無一失,可現在隻能匆匆寫完就提交,心裏總是忐忑不安。
    有一回,因為代碼質量問題,項目上線後出現了一些小故障,雖然及時修複了,但他還是遭到了領導的批評,這讓他越發懷疑自己的選擇,陷入了深深的自我否定之中。
    此時,他內心的挫敗感達到了頂峰,覺得自己不僅背離了自己的專業原則,還沒能在新的工作節奏下做好工作,開始質疑自己的能力和職業選擇,工作的積極性也愈發低落。
    而且,隨著職位的提升,他需要管理一個小團隊,可他習慣了獨自專注於代碼編寫,對於管理工作並不擅長。
    但公司的晉升路徑就是這樣要求,他隻能硬著頭皮去做,每天花費大量時間在團隊協調、人員安排等事務上,自己寫代碼的時間越來越少,技術能力也開始有所退步。
    看著曾經熟悉的代碼變得有些陌生,他心中滿是失落,覺得自己仿佛陷入了一個怪圈,離自己真正熱愛的技術工作越來越遠,卻又不知道該如何掙脫出來,隻能在這種矛盾和痛苦中繼續前行。
    在心理上,他對自己的身份認同產生了混亂,不知道自己到底是應該做回那個專注代碼的技術高手,還是努力去適應管理者的角色,這種迷茫進一步加重了他內心的痛苦和對工作的無力感。
    另外,職場中的人際關係也常常成為影響人們掌控自己人生的因素。有些員工過於在意同事的看法和評價,在團隊合作中不敢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總是隨聲附和多數人的意見。
    例如,在一次重要的項目討論會上,團隊成員們在討論項目的推廣方案,一位員工經過深思熟慮,認為采用小眾但精準的營銷渠道會更契合項目的目標受眾,能達到更好的效果。
    然而,當他看到大部分同事都傾向於選擇大眾熟知的傳統推廣渠道時,擔心自己提出不同意見會被視為異類,影響與同事之間的關係,便把到嘴邊的話又咽了回去,默默地選擇了跟隨大家的想法。
    從心理層麵剖析,這類員工往往有著較強的社交歸屬需求,渴望融入集體,被同事們認可和接納。他們害怕因提出不同意見而引發衝突,破壞與同事之間和諧的關係,擔心自己會被孤立,成為團隊中的“另類”。
    這種對社交排斥的恐懼心理,遠遠超過了他們對堅持正確觀點、展現個人專業能力的渴望,所以寧願放棄自己的想法,也要維護表麵上的和諧氛圍。
    結果,項目在按照大眾渠道推廣後,效果並不理想,投入產出比遠低於預期。
    這位員工雖然不用承擔提出不同意見可能帶來的社交壓力,但看著項目不盡如人意的成果,內心滿是自責和懊悔。
    他意識到,自己因為過分在意他人的看法,而放棄了對項目負責、對自己專業判斷負責的機會,將本應掌握在自己手中的項目決策權交給了他人,最終導致了不理想的結果。
    事後,團隊複盤時,大家都在分析問題出在哪裏,這位員工心裏很不是滋味,想說出自己當時的想法,又怕被同事埋怨,隻能繼續沉默。
    而其他同事也因為這次失敗,對他的態度有了些微妙的變化,覺得他在項目中沒什麽主見,這讓他更加懊惱,感覺自己在工作中的處境愈發尷尬,愈發不敢輕易表達自己的立場了。
    此時,他內心陷入了惡性循環,一方麵為之前的沉默後悔,另一方麵又因害怕再次被負麵評價而繼續壓抑自己,自信心也受到了極大的打擊,在團隊中的存在感越來越低,重要的任務也很少分配到他頭上,他隻能做一些邊緣性的工作,內心的挫敗感不斷累積,對工作的熱情也幾乎消磨殆盡,越發難以掌控自己在職場中的發展方向了。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而在婚姻這件人生大事上,同樣存在不少人失去自主掌控權的情況。在傳統觀念的影響下,有些年輕人常常麵臨著被迫相親的壓力。
    比如,有一位性格獨立且有著自己生活節奏的姑娘,她熱愛自己的工作,閑暇時喜歡沉浸在閱讀和旅行中,對未來伴侶有著自己的憧憬和標準,希望能在自然而然的相處中遇到那個契合的人。
    然而,她的父母卻覺得女孩子到了一定年齡就該成家,便頻繁地給她安排相親,介紹的對象大多是基於他們認為的門當戶對、工作穩定等外在條件篩選出來的。
    每次麵對父母安排的相親,姑娘心裏都很抵觸,但又不忍心違背父母的意願,害怕傷了他們的心,讓他們失望。
    從心理角度來說,她處於一種親情與自我追求的拉扯之中。一方麵,她對父母有著深厚的敬愛之情,父母的期望在她心中有著很重的分量,她不想因為拒絕相親而讓父母難過,覺得那是一種不孝的表現。
    另一方麵,她內心對理想伴侶和自主選擇愛情的渴望也十分強烈,相親這種看似功利且缺乏感情基礎的方式,與她內心所期待的浪漫、契合的愛情觀念背道而馳。
    這種情感上的衝突讓她陷入了兩難的境地,每次去相親都帶著無奈和抗拒的複雜情緒。
    於是,她隻能硬著頭皮去赴約,可在相親過程中,往往與對方很難找到共同話題,因為彼此的興趣愛好、生活理念等諸多方麵都存在差異。她感覺自己就像是在完成一項任務,而不是在尋找能相伴一生的愛人。
    有一次,父母給她介紹了一位在事業單位工作的男士,見麵時,男士一直在談論自己工作上的瑣事和對未來安穩生活的規劃,而姑娘想聊聊自己最近讀過的一本好書或者去過的有意思的地方,卻總是被打斷。
    整個相親過程十分尷尬,姑娘心裏滿是無奈,結束後隻想趕緊逃離。回到家,父母還急切地詢問情況,她隻能含糊其辭,可父母卻一個勁兒地勸她多接觸,說對方條件多好,這讓她愈發煩悶,原本對美好婚姻的期待也在一次次不情願的相親中被消磨殆盡。
    後來,父母又安排了幾次相親,姑娘實在不想去了,便找借口推脫,結果父母很生氣,覺得她不懂事,不珍惜他們的苦心,還說了一些重話,這讓姑娘心裏特別委屈,和父母之間也產生了隔閡。
    此時,她的內心充滿了委屈、無助和矛盾。委屈的是自己的感受沒有被父母理解,明明相親讓她很痛苦,卻還被父母指責;無助的是不知道該如何在不傷害父母感情的前提下,堅持自己的愛情觀和生活方式;矛盾的是既不想違背自己的內心去迎合相親,又不想和父母鬧僵,每天都為此心煩意亂,連工作和生活中的其他樂趣都被影響了,感覺自己的生活完全被相親這件事攪得一團糟,失去了原本的輕鬆和自在。
    還有些人,會因為周圍朋友或親戚的看法,而對自己的感情選擇產生動搖。
    比如一對情侶,兩人感情一直很好,雖然生活中偶爾也會有小摩擦,但都能相互包容、攜手解決。
    然而,身邊的朋友卻覺得男方的工作不夠體麵,收入也不算高,擔心女方以後跟著會吃苦,便時不時地在女方耳邊說些類似“你這麽好的條件,應該找個更好的”這樣的話。
    女方一開始並沒有在意,可聽得多了,心裏也漸漸泛起了嘀咕,開始審視自己的感情。
    從心理層麵分析,這是因為他人的話語在她心中埋下了懷疑的種子,不斷地影響著她的潛意識。
    她原本對這段感情充滿了堅定的信念,基於兩人相處時的點點滴滴、情感共鳴以及相互的付出。
    但朋友的反複提醒,讓她不自覺地將物質條件納入了考量範圍,開始用外界的標準去衡量自己的感情,這種外界評價與內心感受的衝突,使對男友的態度也在不知不覺中發生了變化。
    原本兩人一起去看電影、逛街是最開心的時光,可現在女方總是心不在焉,有時還會不自覺地拿男友和別人比較,覺得男友在物質方麵確實不如別人。
    男友察覺到了女方的變化,心裏很委屈,兩人之間為此發生了幾次爭吵,原本溫馨甜蜜的相處氛圍變得緊張又壓抑。
    有一回,兩人計劃一起出去旅遊,本來都已經選好了目的地、訂好了酒店,可女方又猶豫了,想著朋友說的那些話,覺得這次旅遊花錢太多,還不如把錢攢著,以後找個條件更好的對象再去享受。
    男友得知後非常失望,覺得女方變得太物質了,兩人大吵一架,差點就分手了。這次風波讓他們的感情陷入了深深的危機,曾經的信任和親密感仿佛一下子變得遙不可及。
    此後,女方雖然也意識到自己的問題,想要挽回這段感情,但心裏的那道坎兒卻總是過不去,兩人相處時總是有些別扭,再也找不回當初那種純粹的快樂了。
    男方也變得小心翼翼,害怕說錯話做錯事又引發矛盾,兩人的感情就像蒙了一層陰影,在他人看法的影響下,變得搖搖欲墜,他們對這段感情的掌控感也越來越弱,仿佛隨時都可能失去彼此。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在這種情況下,雙方內心都充滿了焦慮、不安和對這段感情未來走向的迷茫,不知道該如何修複關係,重新找回曾經的美好,又擔心繼續相處下去會再次出現矛盾,陷入了一種痛苦又無奈的情感困境之中。
    甚至在一些家庭中,長輩們對於婚後生活的安排也會讓年輕人失去對自己婚姻生活的掌控權。
    有一對新婚夫妻,雙方都是有自己想法和追求的人,原本計劃婚後先過幾年二人世界,一起打拚事業,等經濟條件更穩定些再考慮要孩子。
    可是雙方的父母卻覺得結婚了就應該盡快要個孩子,這樣家庭才算完整,一直催促他們備孕。
    小兩口剛開始還耐心地跟父母解釋自己的想法,可父母們卻不以為然,總是拿別人家的孩子來舉例,說早點生孩子有多好,還時不時地給他們送一些備孕的用品,搞得兩人壓力很大。
    從心理角度來看,這對夫妻一方麵有著對自己未來生活的清晰規劃,希望在事業上有所建樹,為孩子創造更好的物質和生活條件。
    另一方麵,麵對父母的強勢介入和不斷施壓,他們又有著尊重長輩的傳統觀念,不忍心直接拒絕父母,害怕被認為是不孝順、不懂事。
    這種傳統孝道觀念與自主生活規劃的碰撞,讓他們陷入了內心的掙紮之中。
    在父母的不斷施壓下,他們的生活節奏全被打亂了,原本計劃好的職業發展計劃也隻能擱置,每天都因為要不要孩子這件事鬧得心煩意亂,夫妻之間也因為這些外界壓力產生了不少矛盾,曾經對婚姻生活的美好憧憬也變得黯淡無光。
    有一次,妻子好不容易爭取到了一個重要的項目機會,本想全力以赴做出成績,可那段時間父母又催得緊,她一邊要應對工作上的壓力,一邊又要安撫父母的情緒,身心俱疲,結果項目沒做好,還被領導批評了,心情特別低落。
    丈夫看到妻子這樣也很心疼,但又沒辦法說服父母,兩人之間的矛盾也因為這件事又加深了一些,開始互相埋怨,覺得都是對方沒有處理好和父母的關係,原本和諧的夫妻關係出現了裂痕,他們對自己婚姻生活的主導權仿佛一點點被剝奪,陷入了無奈和痛苦之中。
    此時,他們內心充滿了委屈、自責、對彼此的不滿以及對未來婚姻生活的擔憂,不知道該如何平衡父母的期望、自己的事業發展和婚姻生活的和諧,感覺仿佛被夾在了幾方壓力之中,難以掙脫,對婚姻生活的掌控感越來越弱,陷入了一種惡性循環之中。
    我們需要明白,每個人都有權利也有能力去主宰自己的人生。尊重他人的意見固然重要,但那絕不意味著要將自己人生的決定權交付出去。
    我們應當學會傾聽內心的聲音,那是來自靈魂深處最真實的呼喚,它會告訴我們真正熱愛什麽、追求什麽,指引我們走向屬於自己的人生彼岸。
    同時,我們也要擁有敢於堅持自我的勇氣,不懼外界的質疑與壓力,在麵對紛繁複雜的外界影響時,能夠保持清醒的頭腦,用理智去甄別哪些是有益的建議,哪些是會幹擾我們人生軌跡的雜音。
    就如羅曼·羅蘭所說:“世上隻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她的內心產生了動搖。”
    喜歡直擊人性請大家收藏:()直擊人性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