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教師的師德何在

字數:3469   加入書籤

A+A-


    在人們的認知中,教師是守護知識殿堂的燈塔,是塑造靈魂的引路人,“師德”二字承載著大眾對教育者的崇敬。
    然而,當曾經的校園霸淩者披上教師的外衣,將權力化作欺淩的工具,專以家境貧寒的學生為對象實施傷害時,這不僅刺痛了受害者的心靈,更撕開了光鮮外表下令人痛心的傷口。
    深秋的清晨,初二3)班的教室裏,李雪攥著皺巴巴的作業本,在班主任張老師的辦公桌前渾身發抖。
    \"這作業本皺得像醃菜葉子,你家連個文件夾都買不起?\"張老師扯著作業本嗤笑,\"成績差就算了,連基本的學習態度都沒有,以後隻能去掃大街!\"
    \"老師,我……\"李雪剛開口,就被拍桌聲打斷。
    \"閉嘴!窮不可怕,沒誌氣才丟人!\"張老師的聲音在教室裏回蕩,後排幾個學生跟著哄笑。李雪咬著嘴唇退回到座位上,眼中飽含了淚水。
    這樣的場景在張老師的班級裏早已是家常便飯。午休時,他常和其他老師炫耀:\"你看王浩那身衣服,補丁摞補丁,我問他是不是從垃圾桶撿的,他臉都白了。\"他晃著保溫杯,\"這些窮孩子就是玻璃心,說兩句就受不了,以後到社會上不得被捶死?\"
    年輕的實習老師小林心中有些不滿,他忍不住開口反駁道:“張老師,教育局最近強調要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這可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啊。”
    然而,張老師卻絲毫不為所動,他猛地將手中的教案甩在桌上,發出“砰”的一聲巨響,然後瞪著小林說道:“少拿那些文件來壓我!你才剛剛開始工作,還太年輕,根本不了解實際情況。等你帶過幾屆學生之後,你就會明白,對於這些底層的孩子,心軟就是害了他們!”
    張老師還變本加厲了,一次英語課上,他突然讓家境貧寒的周明站起來用英語回答問題,周明因為緊張支支吾吾,張老師嘲諷道:\"連這麽簡單的問題都答不上來,你家是連英語磁帶都買不起嗎?\"說完還讓全班同學一起嘲笑他。
    與張老師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同校的語文老師陳敏。當她發現李雪總躲在角落發呆,便在放學後攔住她:\"陪我去買杯奶茶好不好?新開的店,第二杯半價哦。\"
    操場上,陳敏撕開奶茶吸管遞給李雪:\"最近是不是遇到什麽事?願意的話,把我當樹洞?\"
    李雪盯著奶茶杯上的水珠,聲音發顫:\"張老師說……說我家窮,不配學習。\"
    陳敏輕輕摟住她:\"他錯了。你上次作文裏寫媽媽擺攤的片段,讓我看哭了。能把生活寫成詩的人,比誰都珍貴。\"
    第二天,陳敏帶著李雪寫的作文走進教師辦公室:\"張老師,這篇文章被區裏選中了,我想推薦李雪參加作文比賽。\"
    張老師斜睨著作文本:\"僥幸罷了,窮人哪有這天賦?倒是你,別浪費時間在差生身上。\"
    \"教育不該分三六九等。\"陳敏攥緊作文本,\"我會用事實證明。\"
    陳敏還主動聯係其他科目的老師,為貧困學生爭取學習資源。她找到數學老師老吳:\"咱們班幾個孩子基礎差,但很努力,能不能課後抽點時間給他們補補課?\"老吳被她的真誠打動,答應每周抽出兩個晚上義務輔導。
    家長會上,張老師指著趙強的父親破舊的工裝,語氣刻薄:\"你送外賣再辛苦,能比培養孩子重要?看看你兒子,成績全班墊底,以後能有什麽出息?\"
    趙強父親攥著安全帽,額頭青筋暴起:\"老師,我們確實沒文化……\"
    \"沒文化還不配合學校?\"張老師打斷他,\"回去好好反省!\"
    隔壁教室,陳敏正握著趙強母親粗糙的手:\"趙強這次數學進步了15分,他特別有解題思路。\"她拿出一疊資料,\"這是我整理的輔導題,周末我在辦公室等他,免費補課。\"
    趙強母親紅著眼眶:\"陳老師,您比我們當父母的還上心……\"
    \"孩子有潛力,不能因為家庭條件被耽誤。\"陳敏翻開趙強的錯題本,\"您看,他整理的錯題比很多同學都認真。\"
    最令人心碎的是陳小雨的遭遇。一次課堂上,她因緊張回答錯誤,張老師猛地把課本砸在她桌上:\"豬腦子!你家連補習班都報不起,還想考高中?做夢吧!\"
    當晚,陳小雨縮在被子裏給陳敏發消息:\"老師,我不想活了。\"
    陳敏連夜趕到陳小雨家,看到孩子手臂上的淤青,眼眶瞬間紅了:\"是老師來晚了。\"她輕輕抱住顫抖的女孩,\"你知道嗎?你上次畫的黑板報,校長誇是全校最有創意的。你的未來有無數種可能,不要被別人的惡意定義。\"
    此後每天放學後,陳敏都會帶著零食和習題來到陳小雨家。\"今天我們玩個遊戲,解對一道題,就畫一筆彩虹。\"她笑著擦掉陳小雨的眼淚,\"你看,彩虹已經有三種顏色了。\"
    事情的轉機發生在某天傍晚。李雪的母親舉著女兒自殘的照片衝進校長室:\"我女兒說,張老師天天在班上羞辱她!\"
    與此同時,趙強父親帶著錄音設備出現,裏麵清晰錄著張老師在辦公室的言論:\"窮學生就該打壓,我當年霸淩同學都沒這麽容易拿捏……\"
    陳敏整理出全班學生的匿名信,字字泣血:\"我不敢上學\"、\"好想逃離\"、\"老師像魔鬼\"。她找到校長:\"這些孩子需要公道,更需要安全的教育環境。\"
    教育局介入調查後,張老師學生時代霸淩同學、篡改處分記錄的事被曝光。當他灰溜溜收拾東西離開學校時,陳小雨在作文裏寫道:\"原來不是所有老師都像寒冬,有的老師,本身就是春天。\"
    而陳敏依然在辦公室為學生們輔導功課,窗台上,學生們送的向日葵開得正豔,象征著希望與重生。
    回溯曆史長河,唐代韓愈在《師說》中便提出\"師者,所以傳道受業解惑也\",將\"傳道\"置於師者職責首位,強調德行的重要性 。
    北宋教育家胡瑗創立\"蘇湖教法\",不僅傳授知識,更注重\"明體達用\",要求學生德才兼備,他以身作則,關愛寒門學子,常自掏腰包資助求學困難的學生。
    近代陶行知先生提出\"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教育理念,放棄優渥生活,深入鄉村創辦曉莊師範,讓無數貧苦孩子獲得受教育的機會。
    這些先賢用行動詮釋了教育者應有的風骨,也提醒著當代教育工作者:師德是千年的精神傳承,唯有守住這份初心,方能讓教育的火炬代代相傳,照亮每個孩子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