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2章 農村就是是非之地
字數:2870 加入書籤
村口的大槐樹總在傍晚搖起細碎的風,風裏裹著的不隻是麥秸稈的氣息,還有東家長西家短的唾沫星子。誰家的媳婦晚歸半小時,第二天就會傳出\"在鎮上跟男人勾肩搭背\"的閑話;誰家的孩子考試沒及格,立刻有人說\"根裏就不是讀書的料,跟他爹一樣窩囊\"。這些話像地裏的雜草,不用施肥也能瘋長,纏得人心頭發緊。
最顯眼的是村頭的曬穀場,那裏的水泥地被太陽曬得發燙,也曬著赤裸裸的嫌貧愛富。有戶人家買了輛二手轎車,車剛停穩就有一群人圍上去誇\"有出息\",遞煙的手差點伸進車窗;另有戶人家的老牛下了崽,男人牽著牛往家走,路過的人要麽低頭裝沒看見,要麽撇嘴說\"養這玩意兒能發財?\"同樣是添丁進口,轎車旁的笑聲比牛欄邊的吆喝聲脆亮得多。
蓋房子的事最能攪起村裏的渾水。有錢人家起三層小樓,打地基時村委幹部帶著施工隊上門指導,說\"這位置風水好,得往高了蓋\";沒錢人家想翻新漏雨的土坯房,剛把牆拆了一半就有人來說\"占了公共地界\",其實是嫉妒他家宅基地挨著路邊。
更陰的是暗地裏使壞,有人趁夜往新砌的牆根潑髒水,說\"讓他地基不穩\";有人偷換工匠的卷尺,讓窗戶尺寸差了兩寸,笑著說\"這手藝還敢出來混\"。同樣是蓋房,有人一路綠燈,有人步步碰壁,鋼筋水泥裏摻著的,全是看不見的偏心眼。
紅白喜事的酒席上,這種分別更像紮眼的刺。條件好的人家擺酒,村委幹部親自幫忙寫禮單,坐主桌的都是鎮上有頭有臉的人物,席間討論的是承包水庫的生意;條件差的人家辦事,借了三戶的桌椅才湊夠場麵,來的多是些沾親帶故的窮親戚,喝的散裝白酒辣得嗓子疼,話題永遠繞著\"今年的化肥又漲價了\"。
收禮時更明顯,給富人的紅包要當眾拆開喊數,給窮人的紅包則被塞進褲兜,生怕別人看見裏麵的十塊二十塊。
田埂上的糾紛從來不是簡單的你輸我贏。有人的地挨著水渠,就故意把閘門關小,讓下遊的田旱得裂開口子,被發現了就說\"水管自己壞的\";有人看見別家的菜長得好,夜裏偷偷把菜苗連根拔起,再撒上一把除草劑,第二天還假意去慰問\"咋種的菜都枯了?\"這些陰損的招數不用教,就像地裏的蟲子天生會啃莊稼,總有人擅長在暗處使絆子。
村裏的低保名單像塊燙手的山芋。該領的人家未必能領到,村幹部的遠房親戚明明蓋了二層小樓,卻年年拿著低保補助;真正住著土坯房的老人,跑了三趟村委會,得到的答複都是\"名額滿了\"。
有次鎮上派人來核查,村幹部提前給關係戶通風報信,讓他們把新買的彩電藏進地窖,再穿上打補丁的衣服坐在門檻上曬太陽,核查的人走後,地窖裏的彩電又被搬出來,屏幕亮得晃眼。
孩子們在學堂門口也學得快。穿名牌球鞋的孩子總能當小組長,哪怕作業寫得一塌糊塗;穿布鞋的孩子哪怕考了第一,老師也會說\"別驕傲,小心摔下來\"。
放學路上,一群孩子追打嬉鬧,被追的永遠是那個爹娘在外打工的留守兒童,他們喊著\"沒爹教的野種\",石頭子砸在背上比冰雹還疼。大人們看見了要麽笑要麽罵\"小孩子打鬧別當真\",沒人肯拉一把那個縮在牆角哭的孩子。
誰家有難時,最能看清人心。有人得了重病,借遍全村也湊不齊手術費,平時稱兄道弟的人要麽鎖門要麽躲著走,背後還說\"這病就是無底洞,填進去就打水漂\"!
可要是誰家突然得了拆遷款,哪怕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也會找上門,拎著幾斤水果就想分杯羹,說\"都是一個祖宗下來的,富了不能忘了本\"。這\"本\"字說得多好聽,其實就是看你兜裏有沒有錢。
拉幫結派的事更是家常便飯。村裏分宅基地,同姓氏的幾戶湊在一起商量,把靠路邊的好地都劃給自己人,剩下的邊角料留給外姓;選舉村主任時更熱鬧,有家族勢力的人家挨家挨戶打招呼,說\"不選我們家的人,以後別想走村裏的路\",嚇得獨居老人哆哆嗦嗦在選票上畫圈。這些小團體像結在樹上的毒瘤,看著不起眼,卻能慢慢蛀空整棵樹。
造謠生事的本事更是刻在某些人的骨子裏。有個寡婦辛苦供女兒上大學,就有人說\"她男人是被她克死的,現在肯定靠別的男人養著\";有個退伍軍人回村種地,總被人背後指指點點\"在部隊肯定犯了錯才被開除\"。這些話沒根沒據,卻傳得比廣播還快,說的人唾沫橫飛,聽的人津津有味,沒人在乎當事人夜裏是不是蒙著被子哭。
村頭的小賣部是是非的集散地。有人買袋鹽也要賒賬,老板娘就站在櫃台後大聲嚷嚷\"這年頭還有人吃不起鹽\";有人買高檔煙酒,老板娘立刻笑臉相迎,把包裝擦了又擦,還特意送個塑料袋\"您這身份得用最好的袋子\"。櫃台前的玻璃罐裏裝著水果糖,給富人的孩子抓一把,給窮人家的孩子就假裝沒看見,糖紙在罐子裏閃著光,像一串串勢利的眼睛。
農忙時的互助更見人心。家境好的人家請人割麥子,每天管三頓飯還發工錢,來幫忙的人能排到地頭;家境差的人家要收玉米,求了半天隻來兩個老人,年輕人都說\"他家的地太偏,收割機開不進去\",其實是嫌給的工錢少。同樣是金黃的莊稼,收割時的熱鬧程度,早被口袋裏的錢分了三六九等。
但村口的風也不全是涼的。有戶窮人家的孩子考上大學,湊不齊學費,平時沉默寡言的老木匠悄悄送來一個木匣子,裏麵是他打了半輩子家具攢下的錢,錢上還帶著刨花的香味。
有個傻子總被孩子們欺負,擺攤賣菜的女人每次都會多給傻子一把青菜,說\"吃了有力氣,別總讓人欺負\"。這些事像埋在土裏的種子,平時看不見,開春了總能冒出點綠芽。
其實村裏的日子就像那口老井,水麵上漂著的是油花和草屑,底下藏著的是清冽的水。嫌貧愛富的人不少,但肯幫襯鄰裏的也大有人在;拉幫結派的事常有,但關鍵時刻能站出來說句公道話的也不算少。隻是那些不好的事總像炸雷,響得人耳朵疼,而那些好的事卻像春雨,悄悄落在地裏,不聲不響就潤了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