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9章 六親不認大多是被逼的
字數:3474 加入書籤
村口的老槐樹底下,總有人指著青磚瓦房說閑話:\"他現在是發達了,可忘了當年是誰把他拉扯大的。\"屋裏的人聽見了,隻是捏緊手裏的茶杯,杯沿的熱氣模糊了眼睛。
沒人知道,他去年給親戚擔保的三十萬至今沒還,催債電話打到他這裏時,親戚的電話永遠占線;也沒人知道,他想把老房子翻新,叔伯們卻為了宅基地邊界吵到村委會,說他\"忘了本\"。
所謂的\"六親不認\",往往是從一次次寒心開始的,像牆上的裂縫,起初隻是一道細紋,後來慢慢蔓延成無法修補的鴻溝。
最開始,誰都想做個念舊情的人。剛進城打工時,有人把工資寄回家,讓哥嫂給父母買補品,自己在工地上啃饅頭;創業初期賺到第一筆錢,有人請親戚吃飯,酒桌上拍著胸脯說\"以後有事盡管找我\";甚至發了家,有人還特意把老家的親戚接到城裏,安排工作,給孩子找學校。那時候的親情,像冬天的炭盆,哪怕隔著千裏,也覺得能暖到心裏。
可日子久了才發現,炭盆燒得太旺,會把自己灼傷,有人借錢時說得懇切,還錢時卻躲躲閃閃;有人仗著親戚的名義偷懶耍滑,出了問題還要別人兜底;有人見不得你過得好,背後搬弄是非,把你的幫助說成\"應該的\"。
被逼到六親不認的人,多半經曆過\"幫急變成填坑\"的絕望。有人的弟弟賭錢輸了,第一次來借錢,他想著\"救急不救窮\",湊了五萬;沒過三個月,弟弟又來借,說\"最後一次\",他咬咬牙又給了三萬;直到催債的人找上門,他才知道弟弟已經欠了幾十萬,而自己的名字,早就被弟弟寫成了\"緊急聯係人\"。
他去質問,弟弟的媳婦卻叉著腰罵:\"你現在有錢了就不管親戚死活?良心被狗吃了!\"
那一刻他才明白,有些親戚不是在借,而是在搶,你的善良在他們眼裏,不過是可以隨意拿捏的軟肋。從那天起,他換了手機號,逢年過節隻給父母寄錢,再也不接老家親戚的電話,不是心狠,是怕了,怕自己這輩子都填不滿那個無底洞。
更寒心的是\"理所當然\"的索取。有人在城裏開了家小超市,老家的親戚來買東西,從不付錢,說\"都是自家人,還談什麽錢\";有人當了醫生,親戚半夜打電話讓去給孩子看感冒,說\"你順便來一趟\",卻不知他剛做完一台八小時的手術;有人考上公務員,七大姑八大姨就找上門,要他托關係給孩子安排工作,辦不成就是\"沒本事忘恩負義\"。
這些人從沒想過,你的\"方便\"是用多少辛苦換來的,你的\"能力\"不是為他們量身定做的工具。就像有人種了棵果樹,親戚們天天來摘果子,不僅自己吃,還拿去送人,等樹快枯死了,反而怪你\"不會種樹\"。終於有一天,果樹的主人豎起了籬笆,卻被罵成\"小氣鬼\",沒人問他曾為這棵樹澆了多少水,施了多少肥。
親情裏的道德綁架,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有人的父母重男輕女,從小把好吃的好穿的都給弟弟,卻讓她初中畢業就去打工,工資全部上交;等她在城裏站穩腳跟,父母帶著弟弟找上門,說\"你必須給弟弟買套房,不然就是不孝\";她不願意,父母就在她公司樓下哭鬧,說她\"翅膀硬了,不認爹媽\"。
這樣的親情,早就變成了枷鎖,一邊吸著你的血,一邊罵你\"不夠孝順\"。還有人被叔伯逼著幫襯堂兄弟,理由是\"你家條件好,就該多擔待\",可當他生意失敗需要周轉時,那些被幫過的人卻集體沉默,說\"我們也不容易\"。
所謂的六親不認,不過是掙脫枷鎖的無奈,既然你的付出永遠填不滿他們的欲望,既然你的委屈從來得不到體諒,那不如關上心門,至少能保住自己不被拖垮。
六親不認的背後,往往藏著\"一碗水端不平\"的失望。大家庭裏,總有人會哭的孩子有奶吃,會鬧的親戚占便宜。你懂事,所以父母的養老錢你多拿;你能幹,所以親戚的麻煩事你多擔;你沉默,所以好處永遠輪不到你,鍋卻總要你背。
有人的姑姑總在奶奶麵前說他\"不孝順\",因為他沒像堂哥那樣給奶奶買金鐲子,可姑姑不知道,他每個月給奶奶的生活費是堂哥的三倍,隻是沒聲張;有人的舅舅總誇表姐\"貼心\",因為表姐會說好聽的話,可舅舅生病住院,熬夜陪護的是他,墊付醫藥費的也是他。
時間久了,誰都會累,不是不願意付出,而是不願意自己的付出像扔進水裏的石頭,連點響聲都沒有,還要被說\"做得不夠\"。於是他學會了拒絕,學會了把精力放在值得的人身上,卻被貼上冷血的標簽。
還有些六親不認,是為了保護自己的小家庭。有人的嫂子總來家裏借錢,今天給侄子買玩具,明天給哥哥買酒,妻子忍了三年,終於提出\"再這樣就離婚\";有人的父母偏心小叔子,總想讓他把攢的錢拿出來給小叔子創業,可他自己的孩子還等著錢交學費。在大家庭和小家庭之間,他必須做出選擇,不是不愛親人,而是不能用自己小家庭的安穩,去滿足別人的貪婪。
就像有人劃了條界限,說\"這是我的底線\",可親戚們總覺得\"一家人哪有什麽界限\",非要跨過線來搶東西。最後他隻能把線劃得更清,甚至築起高牆,卻被罵成\"娶了媳婦忘了娘胳膊肘往外拐\"。
當然,也有人是真的發達了就忘了本,但更多時候,六親不認是被逼出來的自保。就像刺蝟豎起尖刺,不是想傷害誰,而是怕被傷害;就像蝸牛縮進殼裏,不是不願出來,而是外麵的風雨太烈。
那些被罵冷血的人,或許也曾在深夜裏輾轉反側,想起小時候親戚給的一塊糖,想起困難時親戚幫的一把忙,心裏像被針紮一樣疼。可轉過頭看看現實,那些糖早就化了,那些忙變成了無休止的索取,再念舊情,隻會讓自己和身邊的人一起掉進泥潭。
村裏的老人們常說\"親不親,一家人\",可現實裏的親情,往往沒那麽純粹。它會摻雜著嫉妒、貪婪、偏心,會在利益麵前露出難看的嘴臉。
有人把\"幫親不幫理\"掛在嘴邊,卻在你需要幫理的時候消失不見;有人把\"血濃於水\"喊得響亮,卻在你落難時踩上一腳。所謂的\"六親不認\",不過是看清了這些真相後的清醒,不是不需要親情,而是不需要那種隻懂索取、不懂感恩的親情;不是不想認親,而是不想認那些把你當工具、當提款機的\"親人\"。
後來,那個被罵六親不認的人,還是會給父母寄錢,隻是再也不接那些借錢的電話;還是會回老家過年,隻是吃飯時不再參與親戚的閑聊,吃完就回自己家。他的生活清靜了許多,雖然偶爾還會聽到閑話,但心裏的石頭落了地。他知道,真正的親情不是靠\"認\"來維持的,而是靠互相尊重、彼此體諒。那些需要你委屈自己才能維係的親情,丟了也不可惜。
這世間沒有人生來就願意做孤家寡人,誰不想被親情溫暖著過完一輩子?可當親情變成了負擔,變成了傷害,六親不認就成了最後的盾牌。這盾牌或許冰冷,卻能擋住那些射向你的冷箭;或許難看,卻能護住你想守護的人。
說到底,不是不認親,是認不起那些消耗你、拖累你的\"親\";不是心狠,是被傷透了心之後,不得不做出的選擇。就像老話說的\"事不過三\",再熱的心,被澆三次冷水,也會涼透;再深的情,被傷三次,也會斷幹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