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9章 開講大明王朝
字數:3776 加入書籤
“感謝這位網友的長篇彈幕,為我們簡單地科普了一下,在龍夏曆史上麵,從大秦到大清的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史!”凱雨在直播間裏麵,麵帶微笑地如此說道。
彈幕1:從大秦到大清,秦和清,這兩個字的讀音很相近,莫非這就是一種輪回的宿命感嗎?
彈幕2:兩千多年的封建帝製史,一共出現了422位皇帝,平均五年就會出現一位皇帝!
彈幕3:樓上的賬可不能這麽算,有很多皇帝都是同時出現的,比如五胡十六國、南北朝和五代十國,同時存在著很多皇帝並存於世。
彈幕4:樓上的好像還漏了三國時代,三國時代也是一群皇帝紮堆出現的年代。
彈幕5678......接二連三地出現,這些彈幕的出現,可是好好地給各個時空的古人們,又提供了不少有價值的有效信息。
“好了,龍夏曆史上,一共有422位皇帝,王朝的數量也多如牛毛,但是有一個詞語,卻是很多皇帝都想要達成的目標,那就是大一統王朝!自從秦始皇統一六國之後,天下一統這個概念就已經深入了人心,自此之後,隻要是天下大亂,所有站起來爭奪皇位的人,無一不想著一統天下,建立一個全新的大一統王朝!”凱雨在直播間裏麵如此說道。
“那麽什麽又是大一統王朝呢?自然就是要在秦國的基本盤上麵,保持這個基本盤或者是超過這個基本盤,那才算得是一個大一統王朝,在過去的曆學界當中,北宋也曾一度被評為大一統王朝,但是隨著秦朝基本盤這個概念的引入,終其一生都沒有收複燕雲十六州的北宋王朝,就被史學界給踢出了大一統王朝的序列!”凱雨繼續侃侃而談地如此說道。
彈幕1:燕雲十六州都在異族的手中,那就是連萬裏長城都在異族的手中,這樣的王朝也配被稱之為大一統王朝,過去的史學家難道都是吃素的嗎?
彈幕2:其實北宋的疆域麵積,還是要比秦朝的疆域麵積大一點的,隻是這個燕雲十六州都沒有收複,確實是讓北宋王朝減分不少。
彈幕3:我從來都不認可北宋是大一統王朝,那些所謂的史學家還沒有我厲害呢!
彈幕......又是接二連三地不斷出現,絕大多數的網友都比較讚成,北宋並非是大一統王朝的觀點。
聽到凱雨如此說道,以及看到彈幕之後,最破防的自然就是北宋的所有皇帝,這簡直就是被後世之人給指著他們的脊梁骨在破口大罵啊!
尤其是趙匡胤,他的臉色都已經被漲成了豬肝色,大一統王朝的含金量,他可是太清楚不過了,畢竟這可是與割據政權之間的最大區別,沒想到就因為大宋沒有收複燕雲十六州的緣故,導致大宋王朝就淪落到了和割據政權一樣的行列之中。
在和大宋的各大同時空裏麵,大遼、西夏和大金甚至是大理與吐蕃的皇帝們都在沾沾自喜,就是因為他們這些皇帝的共同努力,才會讓大宋沒能成為大一統王朝的,另外,他們甚至還誌得意滿地認為,你大宋憑什麽能夠和我們相提並論啊?
“除去北宋,被後世普遍認可的大一統王朝,總共就隻有:大秦、西漢、新朝、東漢、西晉、大隋、大唐、大元、大明和大清十個朝代,現在我就來講講16個皇帝,代代都是奇葩的大明王朝,也就是龍夏史上的最後一個大一統的漢人王朝!”凱雨終於開始進入正題了。
“我大明果真是被異族給取代的嗎?還有,為什麽我大明王朝的皇帝,代代都是奇葩啊?”聽到凱雨的此言之後,洪武時空的朱元璋和永樂時空的朱棣,竟然都不約而同地破防了。
“至於為什麽大明王朝的皇帝,代代都是奇葩,這個我先按下不表,我先來說說最近很流行的一句話,叫做大明始亡於朱元璋!好令人震驚的言論啊!這是開國即滅國的節奏嗎?但是仔細地一分析,好像還真的有幾分道理,接下來,我就來和大家好好地說一說,為什麽會有這樣的震驚言論!”凱雨語出驚人地如此說道。
“什麽?我朱元璋開國即滅國,這後世之人還真是膽大妄為啊!你要是不給我說個清楚,我直接命人射穿天幕!”此時此刻的朱元璋真的是要破大防了,就連馬秀英在一旁不斷地勸他都沒有什麽大用,而朱標則更是連開口勸一勸父皇他都不敢開口。
“如果朱元璋真的聽到了這句話,他估計就會當場暴跳如雷的吧!”正在窺屏洪武時空的凱雨,沒來由地加上了這一句話。
“你這後世女子說得對,我已經暴跳如雷啦!我正等著你給我好好地說清楚,為什麽大明會始亡於我朱元璋啊?”朱元璋指著天幕裏麵的凱雨,咬牙切齒地如此說道。
“如果把一個朝代給比作一棟樓房的話,那麽朱元璋在建國初期所製定的一些政策,就是在這棟大樓裏麵埋下了幾顆大雷,在洪武朝和大明的前一百年,這些大雷都不會爆炸,但是伴隨著時間的逐漸推移,當這些政策不再適用於大明的國情,並且又不作出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調整之時,大雷一爆,你們說這大樓究竟是塌還是不塌啊?”凱雨非常貼心地一邊講述一邊在直播間裏麵,用一張在大樓裏麵埋雷的動態圖來進行輔助說明。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什麽?這是哪個不孝子孫幹的混賬事啊?如果我製定出來的政策,不再適用於大明的國情之後,就得及時地做出相應的調整才行,繼續地墨守成規不出事才怪呢!”朱元璋頭上的怒火都快形成實質性的火焰了,這一次,他不再是氣天幕當中的凱雨,而是在氣自己的某些不孝子孫不思進取。
“為什麽大明的後代皇帝們,寧願墨守成規地坐視大明滅亡,也不及時地做出調整呢?根源還是出在朱元璋的身上,因為朱元璋寫了一本《皇明祖訓》,當有皇帝想要做出改變和調整的時候,就會有大臣拿著《皇明祖訓》前去質問皇帝:陛下,你難道是想要違背太祖皇帝的祖訓嗎?當任何皇帝被臣子這麽一問之後,他就算是再有雄心壯誌地想要改變現狀,也得當場歇菜!”凱雨看熱鬧不嫌事大地繼續說道。
“什麽?我大明的臣子竟敢拿著我寫的《皇明祖訓》前去質問皇帝,我寫的《皇明祖訓》是讓後代們墨守成規的嗎?我明明是要讓他們不忘初心,要他們永遠記得我們老朱家的布衣傳統,我...”說到這裏,朱元璋在突然之間就啞火了,因為他發現自己所寫的《皇明祖訓》,如果讓人給誤讀和曲解一番的話,還真的會變成大臣們用來質問皇帝的一件利器。
“父皇無需介懷,想來一定是在未來,皇帝的某些政策,會觸及到某些人的利益,所以他們就會拿著《皇明祖訓》前去質問皇帝,而且他們所選取的祖訓段落,肯定是已經經過斷章取義的曲解之意!”朱標慧眼識珠地看破了一切。
“標兒說得有道理,這些未來的臣子,是嫌我朱家的皇帝提不動刀了,是嗎?敢拿我寫的祖訓去威脅我的子孫,最好別讓我知道這些臣子的祖宗是誰,否則的話,我一定會從源頭上解決這個問題的!”朱元璋咬牙切齒地如此說道,嚇得大殿下方的文武大臣們,全部都是噤若寒蟬的戰栗模樣。
“父皇,既然我們現在知道了《皇明祖訓》有漏洞可以鑽,那要不要做出適當的修改啊?”朱標更進一步地問向了朱元璋。
“《皇明祖訓》不能改,但是我可以改變一些政策,不讓未來的子孫們墨守成規,這位後世女子還真是為我大明提了一個醒!”朱元璋終於又恢複了平常的麵相。
當正在窺屏的凱雨看到,朱元璋已經恢複了往常的麵相之後,她就決定再來加一把火,讓朱元璋再次變得暴跳如雷起來,可是就在她準備這樣做的時候,凱羅卻發來消息提醒她,他們姐弟倆該去吃飯啦!
喜歡貝凱一行人的漫遊之旅!請大家收藏:()貝凱一行人的漫遊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