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1章 大明王朝的四大沉屙

字數:4114   加入書籤

A+A-


    旁白:看來我不太適合寫天幕文,這一部分的劇情,是我計劃了很久的內容,結果寫出來連我自己都不覺得滿意,接下來,我就把計劃裏麵的大綱給寫完之後,我就直接進入天幕文的精彩劇情,當古人知道雨羅姐弟倆是神明之後的強烈反應吧!
    正文:在接下來的天幕直播裏麵,凱雨把明朝滅亡始於朱元璋的四大沉屙給指了出來,氣得朱元璋是暴跳如雷地想要衝進天幕和未來裏麵,前去瘋狂地殺戮和砍人。
    第一個沉屙就是:朱元璋給予的官員俸祿實在太低,低到隻夠一個官員最基本的生活開支,官員就連娶個妾室的餘錢都沒有,低到大擺筵席的錢也沒有,低到家人生病看大夫的錢都沒有。
    為了能夠娶得起妾室、為了能夠在親戚朋友的麵前擺闊氣、為了讓家人們生病之時有錢看大夫,這些拿著史上最低俸祿的大明官員,就隻得不斷地貪錢,反正貪錢到達了六十兩銀子就是死罪,那還不如讓自己在死之前,多貪一點多享受一段時間才死,要來得更加劃算。
    麵對這第一個沉屙,朱元璋立刻就讓毛鑲帶著錦衣衛,挨家挨戶地前去查抄各個官員的府邸,隻要是發現有官員貪墨了錢財的情況,不管是因為什麽原因而貪錢的,先統統都給抓起來再說,然後再慢慢地審問具體的緣由。
    如果是因為家人生病無錢看大夫而貪錢的,將會酌情地進行輕判處理,但如果是為了納妾和講排場而貪錢的,隻要超過了規定的六十兩銀子,一律人頭落地毫不留情。
    第二個沉屙就是:朱元璋的戶籍製度實在是太沒有人情味了,父輩是從事什麽工作的,子孫輩就隻能夠從事什麽工作,導致不求上進的二代和三代們以及很多代們,明明毫無手藝可言,都可以子承父業地有一份穩定的工作保障。
    比如連藥方都看不懂的二代們,就因為自己的父親是郎中,那麽他自己就可以世襲郎中的職業,以至於整個大明王朝越到後期,各行各業濫竽充數的現象就越發地明顯,嚴重地阻礙了社會的正常發展。
    以上才隻是戶籍製度的第一個弊端,這項製度的第二個弊端就是,一些社會職業人的後代們在其他方麵有天賦,比如泥瓦匠的兒子有詩詞天賦,但也因為戶籍製度的限製,導致他不能夠隨意地進行轉行,當這樣的相似現象逐漸增多之後,就會白白地浪費大量的天賦型人才,無法做到真正的各司其職。
    大明王朝的後期和末期,之所以會出現大量的投靠大清的老百姓,有一大半的老百姓都是因為戶籍製度的限製,無法轉行的無奈之人,他們去清廷那邊是為了有口飯吃,他們並不是故意地想要出賣大明的利益。
    麵對這第二個沉屙,朱元璋照樣是在大罵那些未來的大明官員,簡直就是在屍位素餐,戶籍製度當中的子承父業,是讓這些人不需要經過檢驗,就可以直接地繼承父輩的職業的嗎?把一群目不識丁的人給放在郎中的位置上麵,這是想讓全天下出現多少無辜致死的病人啊?這些病死之人的家屬們,能不為此而記恨大明王朝的製度,才怪!
    至於戶籍製度限製在其他方麵有天賦的人不得轉行,朱元璋居然就真的改變了戶籍製度的這一弊端,如果確實有在其他方麵有天賦的人,可以適當地進行轉行從事其他的工作。
    第三個沉屙就是:大明寶鈔的奇葩製度,金銀珠寶可以兌換大明寶鈔,但是反過來,大明寶鈔卻不能夠兌換金銀珠寶,而這就是典型的與民爭利的行為,朱元璋這是在變相地掠奪民間的財富,而且一旦某地出現了重大災情,朱元璋立刻就會大肆地印刷寶鈔前去救災,並且在災情過後又不回收這些拿去賑災的大明寶鈔。
    而後麵的大明皇帝,全部都是有樣學樣地通過多印大明寶鈔的方式,拿去賑災的,當全天下流通的大明寶鈔,大大地超過了全天下的財富總額之後,百姓們的手中就會擠壓大量的大明寶鈔用不出去,一旦大明寶鈔製度在某一天發生全麵崩潰的現象,這些多出來的大明寶鈔就會徹底地淪為廢紙,到時候,不知道有多少百姓會因此而傾家蕩產和流離失所。
    麵對這第三個沉屙,還不等朱元璋想明白這其中的利害關係,朱標就率先地反應了過來,大明寶鈔的數量必須要和全天下的財富總額保持一致,才能夠及時有效地維護大明王朝的經濟市場,一旦出現了大明寶鈔大於財富總額的情況,整個經濟體係就會出大亂子的。
    在聽完了朱標的一係列分析之後,朱元璋也立馬意識到了,通過多印大明寶鈔去賑災的弊端所在,於是,他立馬就叫停了這項政策,並且他還讓毛鑲帶著錦衣衛,趕緊去收回那些多印的大明寶鈔。
    以上三點沉屙,其實都隻能讓大明王朝傷筋動骨而已,接下來的這第四點沉屙,才是導致大明亡國的頑固之疾,那就是大明王朝的宗室奉養製度,在大明,不管是男是女,隻要你身上流著朱元璋的血脈,你每年就都可以從朝廷的稅賦當中,領到一份俸祿,並且就連最低等級的宗室俸祿,都比一品大員的俸祿要高一點點。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更精彩!
    大明的宗室數量,堪稱是養豬式的迅速增長,而且站在宗室金字塔尖的親王和郡王們,為了能夠多揮霍一點多享受一點,他們也在拚了命地納妾和生孩子,因為他們可以從子孫們的奉養俸祿當中,拿一部分過來供自己進行揮霍和享受,換而言之,在這些大明親王和郡王們的眼中,孩子並不是孩子,是可以不斷為自己創造財富的賺錢工具。
    大明王朝的宗室數量,發展到最為龐大的時候,每年的大明王朝的賦稅的十分之一,都不足以養活這些宗室,從而就導致了後續的一係列問題。
    聽到自己的後代子孫們,把各自的孩子給當成了賺錢工具,從而就能夠不斷地靠著生孩子,來領取更多的奉養俸祿,朱元璋感覺自己的頭都被人給打了一棒子,到了大明後期,十分之一的稅賦收入,都不夠拿來養活自己的子孫後代,這樣的大明王朝焉有不亡之理啊?恐怕明末的百姓們,早就已經是盼星星盼月亮地盼望著,這樣的大明王朝能夠早點滅亡了吧!
    改,大明的宗室奉養製度必須得改,不止是朱元璋,後續的各位明朝皇帝都知道,這項製度必須得立刻進行修改,不然的話,就單是這一項政策就得讓大明王朝亡國啊!
    在看完了大明的這四項亡國政策之後,除了後麵的大清之外,大明之前的朝代都覺得,這朱元璋雖然是曆朝曆代,得國最正和起點最低的皇帝,但是他的這種小農思想,也是夠令人印象深刻的,他在開國之初就已經把亡國的基調,給大致地確定了下來,後麵的皇帝如果不改這些基調的話,大明王朝的滅亡就是必然的結局。
    就在曆朝曆代討論得是熱火朝天的時候,凱雨就又爆出來了有關大明王朝的一個重磅消息,在大明王朝的滅亡前夕,大明王朝的亡國之君崇禎帝曾經召集文武大臣,希望大家能夠捐點錢出來,給前線的士兵們發一點拖欠已久的軍餉,並且崇禎帝還當眾承諾,無論大臣們拿出來多少銀兩,他都不會進行事後清算的。
    但是所有的官員都表示自己兩袖清風,家裏麵就連一分多餘的錢都沒有,尤其是國丈周奎作為百官之首,他更是把自己給打造成身無分文的模樣,最後,作為女兒的周皇後實在是看不下去了,她就把自己的全部首飾給變賣了,湊了五千兩銀子給父親拿去上交給崇禎帝。
    麵對皇後女兒送來的五千年銀子,周奎居然還在私底下扣下來了兩千兩銀子,隻上交了三千兩銀子給崇禎帝,其他的官員都恨不得自己能夠有一個皇後女兒,可以給自己湊錢,這一下,他們也隻得象征性地上交了一點點銀子,最終,崇禎帝一共給自己募捐了二十萬兩銀子。
    結果,這好不容易募捐而來的二十萬兩銀子,還沒有被運出京城的地界範圍,就又被這群貪官們給重新地貪墨了回去。
    等李自成在滅亡了大明王朝之後,他就從這群隻捐了二十萬兩銀子的大臣的手中,通過嚴刑拷打的方式取得了七千萬兩銀子,僅周奎一個人就貢獻了六十萬兩銀子。
    皇帝募捐隻得到了二十萬兩銀子,李自成拷打官員卻得到了七千萬兩銀子,這兩個前後數字一對比,就讓大明王朝的十六位皇帝都集體懵圈了,尤其是朱元璋和朱由檢,他們倆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他們大明王朝的官員們,什麽時候變得這麽有錢了啊?
    要是大明王朝的皇帝們能夠有這麽多的錢,那還有什麽事情是辦不成的啊?一時之間,大明十六帝的眼神都變得毒辣了起來,十六朝的錦衣衛們也變得蠢蠢欲動了起來,至於十六朝的文武大臣們卻全部都在瑟瑟發抖!
    喜歡貝凱一行人的漫遊之旅!請大家收藏:()貝凱一行人的漫遊之旅!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