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0章 偷雞不成蝕把米
字數:4210 加入書籤
婦人打開門見是自家兒子,忙上前檢查兒子,“三娃子,你可算是回來了!”
“娘,兒子無事,咱們家的牛昨兒個是不是回來了?”
婦人重重地點了點頭,“是啊,它有靈性,昨晚自個兒就回來了。”
趙術朝張澤和袁思偉行禮道:“多謝大人幫草民找回了草民家丟失的牛。”
張澤轉頭看向側邊站著的王剛,“王剛,你可還有不服?”
王剛蒼白著臉,跪下求饒,“大人,草民知錯,求大人網開一麵。
那頭牛是自個兒跑到草民家的田裏,草民見沒人來找,這才,這才動了心思。”
“紙是包不住火的,你說了一個謊就要用無數個謊來圓,總有被人戳穿的時候。
此事因你而起,鬧到了公堂之上,不罰便是視大周律於無物。
念你是初犯,依照《大周律》便罰你鞭笞五十杖,以儆效尤。”
張澤快速做出判決,“袁大人,你以為如此可妥當?”
袁思偉拱手道:“大人思慮周全,下官拜服。”
周圍看熱鬧的百姓,其中有不少人認出了袁思偉,還有個別百姓認出了張澤。
“袁大人旁邊站著的是哪位大人啊,瞧著這般年輕,袁大人卻對他畢恭畢敬的?”
“噓,你小聲些,袁大人身邊站著的是通判大人。”
那婦人聞言,聲音立馬小了下去,又看了一眼不遠處。
緊張地咽了咽口水,“翠,翠蓮,我剛說了通判大人不要緊吧?”
婦人蹙眉道:“這我哪知道啊,你要是怕就趕緊離開。”
衙役將王剛押回縣衙行刑,張澤見這邊的事情解決了,遂提出離開。
“大人,再留一日吧,您來這兩日都沒好好休息休息。”
張澤擺手,“不必了,常陵那邊本官也要親自去瞧瞧。幹苜蓿的事,袁大人你多上點兒心。”
吩咐完所有的事,張澤直接帶著人轉道去常陵。
大陽村人看了一出熱鬧,聽完趙術講述整個過程,不少人忍不住嘀咕。
“通判大人真是聰明啊,這樣的法子都能想出來。”
“你懂什麽,這叫有常識,老馬識途,那是人人都知道的道理,老牛識途還是頭一次聽說。”
“王剛這次是偷雞不成蝕把米,牛沒撈著,還要被打五十板子。”
“該,趙術都報官了,他還不實話實說,落得現在這個下場都是他應得的。”
百姓們平時沒什麽事,通判大人巧判案的消息,不出幾日就傳遍了合鳳縣,就連合鳳縣旁邊的陽石縣都有些村子知曉了此事。
被打了五十板子的王剛是被家裏人用板車拉回去的,“哎呦,你們慢些,慢些。”
“老大,你走慢點兒。”
王剛大哥不耐煩道:“娘,已經是最慢了,路不好走,難免有磕碰。”
……
常陵縣縣衙
“大人,德慶班的李班主讓人帶了口信回來,說再過幾日德慶班要回常陵一趟。”
經過幾個月不停地轉場,李德帶著德慶班眾人將源柔府各處都走了一個遍。
戲班子內眾人都有些吃不消了,李德明白其中的利害,果斷提出回常陵休息一陣子再繼續接活。
常陵縣是德慶班紮根的地方,李德等人都有些思鄉心切。
“等李班主回來了,你讓他親自來一趟縣衙,本官想和他說說話。”
劉嘉這幾個月除了處理常陵縣的各項事務外,還負責德慶班外出唱戲一事。
德慶班每唱一場戲都會有收益,一場又一場戲的收益累計下來,是一個龐大的數字,這遠遠超出了劉嘉一開始的預期。
“通判大人真是深思熟慮啊。”
“大人,通判大人到了。”
“什麽。快把通判大人迎進來,不,本官親自去。”
劉嘉騰一下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一邊走一邊整理著官袍。
“下官劉嘉拜見通判大人。”
“起吧,本官這次前來是有一件要事同你說。”
張澤開門見山道:“常陵縣境內的田地裏種的苜蓿能收獲了,本官要你下一道公文。
告訴境內的百姓,將苜蓿收割、曬幹,全部送到縣衙來,縣衙按照一定價格收幹苜蓿。”
劉嘉恭敬問道:“幹苜蓿,這東西不是用來喂牛羊的嗎?大人怎麽要把它們曬幹?”
“是啊,將苜蓿曬幹了,依舊可以喂牛羊,源柔府冬日漫長,牛羊一到冬日就會瘦不少。
其中的原因,便是冬日裏牛羊吃不到新鮮的草料,就連幹草都少,如何能不瘦。”
劉嘉認真點了點頭,“大人說的對,下官之前從未想過此事。”
“此事,下官定會好生辦妥。”劉嘉恭敬道。
隨即,從一旁的桌案上,拿出一本厚厚的賬本,“大人,這是德慶班這幾個月外出唱戲賺的銀錢的賬本,還請大人過目。”
張澤喝了一口茶,一邊喝茶,一邊快速翻看著賬本。
“劉大人的賬目做得不錯,清晰明了。”張我不吝嗇地誇獎道。
“還有一事和大人匯報,李班主找人帶了口信給下官,言:過幾日,他會帶著德慶班回常陵休養些日子,再繼續外出。”
“你替本官和李班主說句話:錢是掙不完的,要勞逸結合,別累垮了自個兒的身子骨。”
劉嘉拱手行禮,“是,下官一定帶到。”
張澤擺手,又問道:“今年常陵縣的糧食收成如何?”
“目前,常陵縣境內的各種糧食還未收完,下官暫時還無法統計出準確的數字。
不過依照目前,下麵人報上來的消息,今年常陵縣的糧食約莫比往年多上一成到兩成。
說來,今年糧食有這麽好的收成,多虧了大人,要不是大人提前派人準備的優質糧種,怕是不會有這樣的好收成。”
“等所有糧食都收上來後,將總數統計出來,呈給本官。
本官好根據各縣的情況,確定是否是因為換了糧種而增產。”
“是,請大人放心。”
“另外,還有一事,秋收後,你親自帶衙役到常陵各處走走,看看哪些地方的水渠需要重新修築。”
“水渠?不瞞大人,常陵縣境內大多數的水渠都是用了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
年代久遠,排查起來要費一番功夫不說,若是要重修水渠,要花不少的銀錢。”劉嘉點到為止。
喜歡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請大家收藏:()穿成農家子的漫漫科舉路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