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9章 雜交小麥

字數:3172   加入書籤

A+A-


    何大清討厭賈張氏,更是鄙視閻埠貴,現在來看,閻家的孩子都已經養殘,竟然為了一點兒肉就動見不得人的算計,估計以後難有出息了。
    但事情確實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何大清決定快刀斬亂麻:“行了,大家都不是傻子,事情的來龍去脈大家也都清楚了。這件事劉家兄弟沒錯,棒梗年紀太小又被刻意引導,可以原諒。閻家賠給賈家兩隻麻雀,這件事就算了。如果你們不同意,我就不管了,你們找居委會調解。”
    幾句話等於一錘定音,就是賈張氏和閻埠貴都沒意見。
    楊瑞華歎了口氣,默默的回家拿了兩隻麻雀交給了賈張氏,這事確實是自家兒子做差了,如果再堅持,那自家的名聲可就要臭了。
    五六十年代的人情世故和後世可不一樣。
    這個年代,一個人有錯你隻要不打死他,那就都是活該的,大家都講理,講究個因果關係,不像後世的人情世故,最後吃虧的都是沒本事的一方。
    調解完畢,何大清背著手回了家,閻家人和賈家人今天沒臉,也都回去了,隻有劉海中心情不好。
    今天雖然沒賠償,但自家兩個兒子竟然在外麵吃獨食,如果隻拿兩個到外麵烤也不算什麽,但是拿出去的竟然比家裏的多,這就不能原諒了。
    所以,不出意外的,劉光天兩兄弟晚上回到家,大院裏又傳出一陣鬼哭狼嚎的聲音,算是給大家睡前增加了一點兒話題。
    至於說第二天,劉光天兩兄弟捉麻雀時找借口與閻解成打了一架,並沒有出乎院裏人的意料。所以,當何雨柱兩口子提著一袋麻雀走進四合院時,又看到了院裏開大會的場麵,心裏頓時有點兒厭煩。
    楊明豔看到了,立刻拉著老娘迎上去,將人接到家中,等到處理結束何大清回來時,何雨柱說:“你們煩不煩呀,多大點兒事,找兩個人調解一下就行了,幹嘛折騰一個院裏的人呐?”
    何大清愣了一下:“也是呀,唉,犯傻了,我也是按院裏以前的辦法做的。”
    “那是易中海想在大院裏樹立威信想到的辦法,你根本用不著呀。”
    “嗯,知道了。”
    想到下半年困難時期就要開始,以後肯定有更多的麻煩事,不過,今年下半年,聯絡員製度就會撤銷,到時讓何大清卸任聯絡員,就是有煩心事也麻煩不到。
    歲豐農場裏一片忙碌,到了套種花生的時候。
    場裏的工人們兩兩結對,一個拿著鋤頭站在兩蘢麥稈中間先刨出一個坑,另一人就往坑裏扔兩粒花生米,第一個人再向前15厘米處刨出一個坑,刨出的土填入扔有花生米的坑中,腳步向前一挪就踩在了坑上麵把坑土壓實,就這樣持續向前。
    5000畝的土地,光靠農場的工人,根本忙不過來,所以農場還聘請了附近的村民,除了中午和晚上兩頓飯外,還給工錢,把村民給樂得不輕。
    司林軍教授和何雨柱走在綠油油的麥田裏,望著沉甸甸的麥穗,臉上是抑製不住的笑容。
    他欣喜的說:“何廠長,按你建議實行的那個堆肥之法保證了肥力,今年的小麥絕對是大豐收。而且,你看,有些麥穗明顯又長又大,麥粒也更為飽滿,如果田裏都是這樣的麥穗,那今年的收成絕對會翻是兩番。”
    何雨柱微微一笑,還翻上兩番?
    也太保守了。
    按現在的小麥產量,就是翻上兩番也不過是畝產三百斤,而我給出的麥種,產量少於七百斤那都是因為土地沒有侍弄好,按自己的判斷,今年平均畝產五百斤肯定沒問題。
    司教授是個四十二歲的高瘦男子,皮膚很黑,穿著一身得體的灰布中山裝,兩個肩膀瘦塌塌的,不注意的還以為是個經常下地的農民。
    “司教授,你注意過這樣的麥穗占比多少?”
    “估計能有一半。我建議收割之後把這些麥穗專門找出來,放在一起全部留作種子,明年的收成肯定會更好。”
    “嗯,這個建議很好,其實我也注意到了。分開曬場是對的,不過就是稍微麻煩一點兒。”
    何雨柱心說,有一半這樣的就對了,因為我隻換了一半的種子。
    “是的,但為了明年,這都不算什麽。今年收成豐收,還有一個原因,整個麥田我可是全部走了一遍,發現沒有感染條鏽病,看來,肥力足了麥稈兒的抗病能力都能增強。唉,你應該沒見過感染條鏽病的麥苗,我以前在冀州考察時,在麥田裏走一趟,黑色的褲子就變成了黃色,不少農民在地頭抱頭痛哭。”
    條鏽病是個新名詞,何雨柱以前沒聽說過,於是問道:“條鏽病很影響收成嗎?”
    “是呀,一旦感染條鏽病,就會減產30到50,甚至絕產。我曾經將外來抗病小麥和本地小麥雜交。可是,培育抗病新品種需要8年時間,而小麥條鏽病讓這些新品種失去抗性平均隻要5年半,育種速度都趕不上病菌變異速度。唉,這個難題不解決,就解決不了條鏽病。”
    何雨柱雖然沒聽說過條鏽病,但是他知道雜交水稻和雜交小麥,於是試探著給出建議:
    “司教授,野草抗病性強,你有沒有想過將野草和小麥雜交?”
    司林軍隨口說道:“怎麽可能呢?那都不是同……”
    他的聲音戛然而止,然後就開始了思考,一直過了五分鍾,他才又說道:“小麥經過數千年人工栽培,現在就像是溫室裏的花朵,抗病基因逐漸喪失。野草確實是個不錯的選擇,你這個建議,倒是給我提供了一個新思路。隻是,野草如何選擇,也是個難題,遠緣雜交研究一般要解決三道難關。”
    “什麽難關?”
    “第一個是雜交不親和,很難實現雜交;第二個是雜交出的種子像騾子一樣,沒有生育能力;第三個是後代瘋狂分離,抗病性很難保持。”
    何雨柱說:“科學研究需要大膽設想,小心求證。我再給你個建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