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年後打算

字數:3889   加入書籤

A+A-


    想了想,李梟直接把太陽能熱水器的優先級,放到了最後。
    在他查的資料中,太陽能熱水器的一些技術,在50年代都有了突破,但是製造成本太高了,像是夏普在1955年就推出過一款太陽能熱水器,但因為成本原因,在最後並沒有普及。
    到了1958年佛羅裏達州也推廣過太陽能熱水器,但依舊受限於高成本,沒能普及開。
    倒是電熱水器的技術,在這個年代很多都出現了,玻璃內襯水箱,1950年就被設計了出來,這樣的設計能有效防止水鏽。
    溫控技術,在1952年也被弄了出來,隻不過不是電子控製,而是機械恒溫器,一經推出,就成為了電熱水器的標配。
    安全閥與壓力控製是在1955年出現,它的作用就是為了防止因高溫高壓導致的爆炸。
    高效電阻絲材料則是在50年代末,它的出現使加熱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過這些雖然還沒研究出來,但研究的難度並不大,主要體現在材料配方研發上,這個他是最不怕的。幾十年前的技術,網上查一查就能查到。
    就憑借加熱效率能提高30以上,就能在市場上具有一定的競爭力。
    熱得快也是如此。
    在1951年英國公司,就推出了首款自動斷電電熱水壺,能避免燒幹,陶瓷絕緣材料在1954年之前也已經出現了,還有一些其他技術,就算沒有也不難製造出來。
    不過熱得快在國外市場李梟並不看好,在他查找的資料中,這一時期國外的市場,已經被自動斷電電熱水壺取代。
    但也不一定,熱得快沒推廣開的原因除了被電熱水壺取代,那就是安全問題,但他有信心設計出更安全的熱得快。
    像是結構方麵的改變,增加接地裝置等手段。
    達到90年代左右的水平還是可以的。
    至於能不能像七八十年代一樣,能在國外風靡,這就要試了才知道。
    還是查到最後,看到首款自動斷電電熱水壺後,李梟這才想到他忘了熱水壺這件事了。
    但既然首款自動斷電電熱水壺,早就在國外推廣開了,那麽就好說到了,至少各種技術已經出現了。
    不用他再去研究。
    “要不要也設計一款試試水?”,李梟心中琢磨道。
    下意識就想到了後世的電熱水壺,他剛剛查了查資料,這個年代國外的熱水壺價格並不便宜,當然各方麵設計的也都很精致。
    但如果是後世那種熱水壺製造成本應該會下來,給他們打一個價格戰。
    “優勢在我,那就試試,萬一要成了呢!”。李梟想著。
    雖然研究的這幾項東西比較多,但其實並不複雜,這個年就能設計弄完。
    把能用的材料都記下來,李梟打算明天在跑一趟一機部,讓相關的同誌幫忙收集材料。
    爭取年後就能製作出來,然後進行小範圍生產實驗。
    再把他們交給外貿部,進行試水,這個流程李梟倒是不陌生。
    至於年後的工作。
    李梟也在琢磨如何安排,事情有些多,他都有些不知道該先忙哪些,這必須要安排好了。
    想了想,李梟心中也有了一個想法。
    旋翼機已經製作完畢,441b晶體管計算機也製作完成,年後除了去教人計算機以外。
    計算機的研究倒是可以先放一放。
    想從晶體管計算機升級到集成電路計算機,沒個十來年的時間肯定不成,至於讓晶體管計算機性能更進一步。
    這個倒是可以。
    畢竟晶體管計算機少說也要用個10來年,不過這等到其他人把441b晶體管計算機技術吃透了,在進行更進一步的優化也不遲。
    這個他也早有了打算。
    像是109乙型計算機,這款計算機它研究於1965年,運算速度能達到每秒5萬次。119型計算機它的運算速度,同樣也能達到5萬次。
    還有757 型計算機,這個要說起來並不是完全的晶體管計算機,而是晶體管和集成電路混合起來的計算機。
    它平均每秒運行的速度就高了,能達到1000萬次每秒,這個可以說是純晶體管向集成電路過渡的一個產品。
    相同的還有djs130,采用的是tt集成電路與晶體管混合技術,運行雖然到不了1000萬次,但也能50萬次。
    還有像是113 型計算機、107型計算機、長城203計算機,第一個是用於水文計算和工程設計的。
    107型計算機則是為了高校教學。
    長城203側重的是服務於銀行和統計部門。
    可以說各有各的側重點。
    李梟就打算,到時候也如此過渡一下,757 把計算機弄出來,不過這個至少也要等到60年之後了。
    其它不太難的晶體管計算機,倒是可以等其他人把晶體管計算機摸透了,讓他們去試著研究研究。
    他隻負責方向把控,這樣也能培養人才,這都不用急。
    至於等到年後,旋翼機製造廠就會建造完畢,研究所也會成立,到時候還會加入很多新的研究人員。
    這都是黃部長提前告訴他的。
    這麽多人他必須安排好工作,和研究方向,和原來的想法一樣,獵鷹旋翼機的製造放在後麵,固定式旋翼機要提上日程了。
    前麵幾個月他肯定要去教計算機,肯定沒時間。
    李梟打算先設計出外觀來,然後給他們一個方向,讓他們自己研究,對於這一點李梟相信她們。
    這一點從小燕旋翼機的研究就能看出來。
    而有了研究小燕旋翼機的經驗,固定式旋翼機的難度無非有三個,一個是飛機整體結構的設計。
    第二個是飛機的操控係統。
    最後一個就是發動機了。
    結構的問題最好解決,他有現成的,直接抄就成,畢竟那是已經驗證過的,發動機李梟想的是用初教5上麵的發動機。
    這個可以和那邊聯係一下。
    唯一麻煩點的就是飛機的操控係統,但有那麽多專家在,不可能連這個都研究不出來。
    喜歡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請大家收藏:()四合院:我一心科研,重工強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