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穀畸亭的騷操作
字數:4012 加入書籤
一簇純白色的火焰憑空自現,不過隻是眨眼之間,就已經蔓延到穀畸亭的整個全身之上。
若換做以前,他現在唯一的做法就是想著怎麽盡快脫身。
可是從張若塵的時間線裏麵看見的那些內容,多少對他現在還是有些影響。
穀畸亭狀若瘋狂,絲毫不顧陽神上灼熱的疼痛,大叫著衝著張若塵道:“告訴我,我看見的是真的嗎?”
“告訴我,你究竟是誰?”
張若塵聞言一愣,隨後看著穀畸亭的樣子,知曉他這是哀莫大於心死。
但敵人死,總比自己死要強吧。
張若塵嘴角微翹,像是在笑,隻聽他冷冷道:“穀前輩,您的心裏已經有了答案,不是嗎?”
“何況,這個世界的真實與虛假又有何妨呢?”
“存在即合理。”
“既然我來到這裏,經曆這裏,改變這裏,融入這裏。”
“我見即所見,我聞即所聞!”
“我是一個有著獨立思考能力的人,那麽我所見之、視之、聽之、聞之,一切都是真實發生過的。”
“或許於這個世界而言,世界是虛假的,但本我是真實的。”
“以虛假看待本我,那麽我即是真,亦即是假!”
“我認為真,便是真的!”
“我認為假,便是假的!”
“又何苦糾結於眼前之所見,何而不從心呢?”
話落,許是看著穀畸亭的狀態,抗不了多久了,張若塵又沉吟一聲,接著輕笑一聲,隨後才道:“說句大逆不道的話。”
“佛說: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
“敢問穀前輩,可曾聽聞所謂三千大世界的說法?”
穀畸亭扛著張若塵的三昧真火,眼神之中似乎恢複了一些清明。
“三千大世界:宏觀的世界層次,是“整體的秩序””
“另,“三千大世界”在佛教中常指廣闊無邊的宇宙體係,包含無數相互關聯又各自獨立的世界維度。”
“每個大世界如同一個宏大的框架,有其運行的規律、眾生的境遇和因果的脈絡。”
“是“宏觀層麵的多樣性與整體性”的體現——就像宇宙中無數星係,各有其軌道,卻又同屬一個更大的宇宙係統。”
張若塵打了一個響指,“沒錯,正所謂一花一世界,不正是萬千小世界——微觀的個體映射,是“一花一世界”的具象嗎?”
“萬千小世界”並非僅指空間上的“小”,更暗含“每個個體皆是一個完整世界”的深意。
“此時,“一花”便是一個小世界,它有自己的生長規律、生命周期、與環境的聯結,花瓣的紋理、露珠的折射,皆是這個小世界的“秩序與奧秘”;”
“而“一葉”也是一個小世界,葉脈的走向、光影的變化,藏著生命的韌性與自然的智慧。”
“萬千小世界散布於三千大世界中,如同星辰點綴宇宙。”
“每個小世界雖微小,卻完整自足,是宏觀世界在微觀層麵的“濃縮投影””
“三千大世界的規律,早已隱含在每一朵花、每一片葉的小世界裏。”
說到這兒,張若塵清了清嗓子又道:“一葉一菩提——微觀本質與宏觀覺悟的貫通”
“ “菩提”代表覺悟與智慧,是超越表象的本質真相。”
“在萬千小世界中,“一葉”的生長、榮枯,不僅是一個小世界的興衰,更折射出“諸行無常、諸法空相”的普遍真理;”
“而這種真理並非僅存在於某一片葉中,而是貫穿於所有小世界,最終指向三千大世界的本質”
“覺悟不在遠方的“大世界”,而在眼前的“一葉”裏。”
“正如三千大世界的終極智慧,其實早已蘊藏在每一個小世界的細微之處。”
“看懂了一朵花的生長,便懂得了世界循環的規律;”
“悟透了一片葉的本質,便觸達了菩提覺悟的核心。”
“而我以上說的所有一切,亦可總結為:從微觀見宏觀,從本質通全體。”
“三千大世界是“量的廣闊”,萬千小世界是“質的完整”。”
“而“一花一世界,一葉一菩提”則是連接二者的橋梁。”
“它告訴我們:不必執著於“大世界”的遙遠或“小世界”的微小。”
“因為宏觀的規律藏於微觀的細節,終極的覺悟顯於眼前的具象。”
“三千大世界的奧秘,在一朵花的綻放中舒展;”
“萬千小世界的本質,在一片葉的菩提中通明。”
“二者相互印證,最終指向“大小不二、本質歸一”的究竟真理。”
“所以穀前輩還覺得,這裏是真實,還是虛假?”
穀畸亭愣了一下,臉上痛苦的表情一抹而不見,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輕鬆愜意,和他現在這個狀態,形成了極具強烈的對比。
“這裏既是真實,也是虛假!”
隨著穀畸亭的聲音落下,幾乎同時,他整個人由頭到腳,便猶如柳絮飄散一般徹底瓦解。
見穀畸亭就這麽輕而易舉的沒了,如果不是張若塵幾次三番探查,都沒覺得任何不對,以他的個性來說,是絕對不會輕易相信的。
隻是有些事情是真當經不起任何念想。
前腳張若塵剛鬆了口氣,後腳卻感覺到身後有人拍了拍自己的肩膀。
下意識想到了什麽的他,連忙轉過頭去。
果不其然,伸手拍他肩膀的人不是別人,正是剛才本該消散瓦解的穀畸亭。
哪怕張若塵心裏在如何強大,承受力再強,也是有些破防了。
完全沒了,先前兩人剛見麵時,那種隱而不發的火藥味。
“張若塵,說實話,你真的太讓我驚喜了。”
“如果不是我的大羅洞觀,能夠修改自身的時間線,將一個過去的我,放在了剛才的我的位置上。”
“然後剛才的我,也就是現在的我,躲到了未來的我的時間線上。”
“恐怕剛才所發生的一切,都會是真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