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5章 新聞報道(2)
字數:3149 加入書籤
基層治理創新:從“獨角戲”到“大合唱”
5月18日,調研組深入京州市最北端的青龍縣石橋鎮。這個曾因宗族矛盾頻發被列為"治安重點鎮"的山區鄉鎮,如今掛著"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的金字牌匾。在古榕樹下的"村民議事堂",周誌和翻開一本厚達263頁的《石橋村規民約修訂實錄》,裏麵詳細記載著村民代表大會37次修改條款的過程,從紅白事酒席標準到山林糾紛調解程序,每項條款都按有村民紅手印。
"以前鎮政府大包大攬反而激化矛盾,現在讓村民自己定規矩,執行效率提升三倍。"石橋鎮黨委書記張慧娟指著牆上的"三色預警圖"解釋:係統根據熱線、民警走訪等數據,將矛盾糾紛按紅黃藍三色分級處置,藍色事件由鄉賢理事會調解,黃色事件引入法律顧問,紅色事件啟動"政法專班"。近兩年該鎮越級上訪量從年均56件降至3件。
李達康現場算起"治理成本賬":京州通過培育2.3萬個社區社會組織,將行政調解案件量壓縮42,"把群眾從治理對象轉變為治理主體,才是可持續的現代化路徑"。這番論述引發臨江省司法廳長吳文峰的深思:"我們有些地方還在搞運動式治理,京州的參與式治理值得係統研究。"
法治教育浸潤:讓正義看得見摸得著
19日上午,京州青少年法治教育館迎來特殊訪客。在vr電信詐騙模擬區,周誌和戴上設備後,眼前立即浮現出冒充"疾控中心"的詐騙全息影像。"太有衝擊力了!"他體驗後當即指示隨行人員:"臨江的反詐教育館必須引入這種沉浸式技術,特別是針對老年群體要開發方言版。"
趙東來介紹,這座占地1.2萬平方米的場館暗藏玄機:地下是全省首個"涉罪未成年人觀護基地",通過法治教育、心理疏導、技能培訓的"三位一體"幫教模式,使涉罪少年再犯率從35降至6。玻璃幕牆後的實時畫麵顯示,二十餘名少年正在學習汽車維修技術,其中有人已獲得職業技能證書。
"這些孩子曾經差點毀掉別人家庭,現在有機會重建自己的人生。"臨江省高院少年庭庭長陳敏在觀護基地駐留超預定時間半小時,詳細記錄下"社會調查—分級處遇—跟蹤回訪"全流程。她與京州中院達成初步意向:年內互派10名少年司法專員交流學習。
生態法治實踐:守護一江碧水
調研最後一站來到長江京州段生態修複示範區。無人機傳回的畫麵上,昔日砂石碼頭密布的江岸已變成連綿十裏的濱江濕地公園,江豚監測係統實時捕捉到3頭江豚戲水的珍貴影像。
"這裏曾發生震驚全國的非法采砂案,現在成了生態司法修複示範基地。"京州環境資源法庭庭長林悅指著江畔的電子公示牌介紹,法院責令涉案企業賠償的2.3億元生態修複資金,已轉化為97萬平方米濕地和6公裏生態護坡。更令調研組驚歎的是"補種複綠"數字監管係統——每棵補種樹木都配有二維碼,掃描即可查看養護責任人、成活率等信息。
周誌和站在江邊召開的現場會上,回憶起臨江某化工企業汙染事件的處置困境:"我們當時隻做到罰款停產,對比京州的‘生態修複+產業轉型’組合拳,確實存在理念差距。"李達康趁機推介京州首創的"生態檢察官"製度:檢察機關在重點生態區設立17個工作站,三年來督促修複受損土地麵積相當於23個西湖。
“解剖麻雀”式研討:把經驗轉化為製度
5月20日的閉門研討會充滿"火藥味"。雙方圍繞"網約車司機權益保障"這一共性難題展開激辯。京州政法委副書記王磊播放了一段暗訪視頻:某平台通過算法將司機接單量與社保繳納脫鉤,導致維權陷入困境。"我們推動成立全國首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中心,但平台總部在臨江,跨省監管存在盲區。"
臨江省人社廳副廳長劉振宇額頭滲出細汗。他沒想到京州調研組暗訪得如此深入,更沒想到問題根源涉及本省企業。周誌和當即拍板:"明天就成立聯合工作組,對相關平台開展跨省協同監管試點。"這場持續五小時的研討最終形成17項合作清單,包括共建新業態大數據監管平台、統一工傷認定標準等。
“帶土移植”與“改良育種”
總結會上,周誌和用農業術語比喻學習心得:"京州經驗不能簡單‘帶土移植’,而要‘改良育種’。比如網格化管理要避免行政化傾向,可以探索引入物業、快遞員等社會力量作為‘流動網格員’。"他當場宣布三項決定:臨江將選派100名政法幹部到京州跟崗學習;設立5億元社會治理創新基金;在邊界縣市複製京州"平安微網格"模式。
李達康則展現出"借勢登高"的智慧。他透露京州正在申報全國市域社會治理現代化試點,特別邀請臨江專家參與創建方案論證:"比如貴省‘智慧矯正’係統與我市‘雪亮工程’對接,就能實現特殊人群監管全覆蓋。"這番表態讓兩省政法委秘書長當場交換了加密聯絡方式。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民心所向即改革所往
離京前夜,周誌和臨時改變行程,獨自來到京州市中心醫院。在急診科"醫安通"一鍵報警裝置前,他目睹護士演練:按下按鈕後,醫院安保力量53秒到達現場,民警5分12秒完成取證處置。這個由趙東來推動建設的係統,使涉醫警情處置時間縮短70。
"上周臨江有醫生被患者家屬打傷,如果早點學習這個機製……"周誌和深夜給調研組布置"作業":返程後首站調研省人民醫院,三個月內全省三級醫院完成"醫安通"全覆蓋。月光灑在警銀亭的藍白燈箱上,映照出牆上"警民同心"的標語,仿佛為這場跨越千裏的調研寫下注腳。
記者手記
跟隨調研組的十二天,見證的不僅是治理技術的迭代,更是執政邏輯的升華。當周誌和蹲在田間地頭與村民算收成賬,當李達康為優化一個政務app界麵與工程師辯論三小時,當趙東來在城中村改造現場被大媽拉住話家常,這些細節詮釋著社會治理現代化的真諦——所有的技術賦能、製度創新,最終都要化作百姓嘴角的笑意、眼裏的安心。或許正如京州地鐵站裏滾動播放的那句宣傳語:"善治,讓城市學會呼吸。"
注:根據要求,完整報道可通過分章節刊發或專題形式呈現,以上內容保持敘事連貫性同時控製單篇篇幅。
喜歡紅色家庭的我,在漢東巔峰對決請大家收藏:()紅色家庭的我,在漢東巔峰對決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