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璟瑟(完)
字數:3298 加入書籤
她剛開始以為真的跟父親所說的一樣,隻要自己登基,就能讓父親母皇在一起好好的,可是那年父親救了她之後一切都變了。
哦,好像是她聽到母皇要處死父親然後鬧了起來吧,當時不懂,直到她差點失了性命之後她才知道了所有。
剛登基總有些不長眼的總是喜歡跟她對著幹,也是那時候她遇到了第一個喜歡的人,幾次接觸之後她下聘迎娶那人為皇夫,記得婚禮時母皇還回來過,隻是那時候母皇說什麽?人生的選擇有對有錯,既然選擇就不要後悔。
後悔,後悔什麽?大婚的時候找晦氣來了?
再往後,,她沉迷過一段時間,懷子,生子,若非母皇留的人手,她怕是早就死在了產子的過程中,也是那時候她見到了被折磨的生不如死的父親。
她的皇夫、父親都是蒙人,那些人從未放棄,當年,現在,不過都是想扶持幼帝罷了,嗬,她跟個傻子一樣一頭紮了進去。
自那之後她開始更加勤奮的學習如何治理國家,皇夫一家人被驅逐出境,至於那個孩子,她實在喜歡不起來,若非是黎國皇位隻能傳給第一個名正言順的孩子,她甚至想將孩子也驅逐。
後麵,,後麵又怎樣了呢?她又納了幾個妃子,在舅爺爺和舅父的幫助下將黎國握在手裏,至於之前的蒙古國的那些探子,其實驗證起來也很簡單,舅爺爺喜歡打仗,讓他多打幾次就行了。
大戰時,國內都有誰動過手很輕易就能查出來,探子一點一點往出拔,所有人都被驅逐出境,不必殺,從黎國趕出去的蒙古人,猜都能猜出是個什麽情況。
而且兩國情況如此惡劣,奸細回到蒙古真的能高枕無憂嗎?
惶惶一生,在她三十六歲時,她革除了長子的所有爵位,以前任皇夫通敵為由不承認他的身份,將其貶為私生子。
順理成章的,她和妃子的長女成為皇太女,當時大臣一片嘩然,隻因為他們以為皇位終於要回到男子的手中卻被突如其來的一道旨意給改變了。
說什麽男女對立,作為一個皇帝真想對立那些大臣還有說話的機會?
後麵她曾經傳信給母皇認錯,她將近期發生的事情都一一說明,就是想試探母皇的態度,畢竟,這黎國真要有人能更改她的決定,僅此一人而已。
隻不過母皇的回信隻有三個字,朱砂紅筆寫的“知道了”,她惶恐了幾天,隻是打聽再多傳回來的隻有各處讚揚母皇的功績折子,嗬,真是一個好君主。
傅恒。
傅恒記事的時候父親就死了,家中哥哥早已成年,要是按著別家,該是長子撐起一個家,可是富察家卻不是這樣。
額娘一邊壓著哥哥們,一邊期望姐姐嫁入高門,他想保護姐姐,可是卻又不得不利用姐姐。
從選秀的時候姐姐就在退,一退再退,直到永璉永琮都被算計致死,皇宮那麽多皇子,偏偏就死了兩個嫡子。
富察家不是不能查,可是皇帝悲痛下給富察家偏了更多的東西,這下子哪怕有心也默默按下了。
嫡子值錢,可是已經死了的嫡子就不值錢了,他們又退了一步。
可惜了,早知道兔子也能生出老鷹的話他們肯定會向前一步,左右都是利益分割,自己要回來的話肯定比別人憐憫時給的多。
後麵璟瑟提出她有一塊無主之地的時候整個富察家都震驚了,大多數人是懷疑,可是再懷疑又如何?謀劃的好了,他們人帶足了,出去打下一片又如何。
隻是可惜,璟瑟有才,心卻不在富察家,當初他已經把後路都準備好了,他們出去要是無主之地不存在的話就將璟瑟送回蒙古。
他們就以發現一撥反賊擔心出事為由圓過去,反正,反賊確實存在,是他們在大清時故意透露公主出嫁讓他們混進來的。
哪成想璟瑟直接燒了科爾沁所有糧草,他們再無退路,連富察氏都受了牽連,之所以想一直努力救出家族中人一半是他決策失誤讓家族陷入這樣的境地。
另一方麵是他知道,他不動手,璟瑟巴不得那些人直接被磋磨死在大清,日後再以此為由發兵大清。
隻不過來來回回,璟瑟竟然對他動了殺心,那個時候他真的想過一死了之,但是科爾沁的首領讓那些人放過了他。
縱使如此回去也休養了不少時間,好在那之後他們成了普通的君臣,雖說不算親近,但是對比之前已經好了很多。
後麵璟瑟和太女的事情他是知道的,因為和蒙古那邊牽扯太深,他隻是漠視全程,還以為璟瑟會護著太女呢,結果她倒好,一走了之。
他覺得不太對,對他們冷淡還情有可原,可是孩子不是她親生的嗎?轉頭就找那些人弄來了幾個之前在皇宮根深蒂固的幾個家族,一番了解他才徹底放下。
父母權衡太重,從小慧貴妃陪伴她的時間都比生母多,後麵慧貴妃的婢女又弄死了她的弟弟,這孩子能這麽優秀還真是,,老天賞飯吃。
他旁觀小女皇前前後後在感情裏掙紮,一邊感慨女子就是這樣,一邊又期望這孩子能像她母親一樣。
等女皇將那個蠢貨趕走之後,他在女皇身上終於看到了他想看到的東西,果然,女皇發兵蒙古,幾年謀劃來來回回,他終於除去了自己曾經的汙點,後期蒙古放出來的東西不管是女皇還是黎國人都覺得那是蒙古潑的汙水。
後世
黎國是曆史上最令人津津樂道的一個國家,也是改編成電視劇最多的國家,他們的創始人元和女皇是後世被黎國第四位君主滅掉的清國的公主。
隻是元和女皇身為嫡公主卻在後宮中舉步維艱,兩個兄弟和生母都被奸人妃陷害致死,自己也被逼遠嫁蒙古。
隻不過女皇生來就非常人,哪怕去了蒙古也能聯合舅族反叛大清自己建國,臨走前還火燒前蒙古國的糧草,弄得大清和蒙古國一直不睦,而後分別被一一吞並。
黎國後世的幾位君主也都不忘先祖遺誌,不斷開疆擴土,為黎國百姓的生活而努力。
喜歡普通人的綜影視請大家收藏:()普通人的綜影視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