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章 聞太師搬師回朝
字數:5905 加入書籤
北海迅速平定,西方教與妖師察覺到有其他神秘勢力暗中插手,一時間投鼠忌器,再不敢輕舉妄動。
聞仲得知此訊,心中再無顧慮,果斷下令班師回朝。
北海的物資他全然看不上,隻將麾下所有兵馬盡數帶走。
他一心隻想著趕回朝歌,輔佐大王,重振大商輝煌,在他心中,自己與青靈子師叔理念相悖,並非同路人。
把這飽經戰火摧殘、破敗不堪的北海留給青靈子,他覺得並無不妥,但若要他動用大商的資源與士兵,為青靈子的理念而戰,那是萬萬做不到的。
而青靈子對此毫不在意,在他眼中,這一片看似荒蕪的北海,實則宛如一張未經雕琢的璞玉,正適合他大展宏圖。
聞仲率領大軍日夜兼程,向著朝歌一路疾馳。漫漫征途上,他心潮澎湃,滿心憂慮著朝歌如今的動蕩局勢,卻也更加堅定了自己匡扶社稷的決心。
每一步前行,都承載著他對大商的忠誠與期望。
與此同時,留在北海的青靈子迅速行動起來,有條不紊地開始了對這片土地的規劃與建設。
他將自己的徒弟們以及六耳等人召集在一起,共同商議發展大計。
“這片土地雖曆經戰火洗禮,千瘡百孔,但恰恰也蘊藏著無限的發展可能 。”
青靈子目光堅定,對著眾人侃侃而談。他的話語如同一束光,照亮了眾人心中對未來的憧憬,眾人紛紛點頭,眼神中滿是對未來的期待與信心。
尤其是精衛,親眼目睹師傅廢除奴隸製、分土地這兩項舉措,如同神奇的魔法,讓原本被戰爭破壞得滿目瘡痍的北方大地,迅速煥發出勃勃生機,變得欣欣向榮。
這一切讓她對師傅的敬佩與信任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心中滿是對師傅無邊的信心。
青靈子深知農業乃國之根本,於是首先下令整治農田,鼓勵百姓積極耕種。
他親自深入田間地頭,指導百姓改良種植方法,同時大力興修水利,組織人力挖掘溝渠、建造堤壩,確保農田灌溉水源充足,為農業豐收奠定堅實基礎。
為了大商的長遠發展,他又高瞻遠矚地設立學堂。
在學堂中,他延請各方賢能之士擔任教師,教授百姓子弟知識與技藝,為北海培養源源不斷的人才,儲備雄厚的發展力量。
兵馬未動,糧草先行,軍事力量同樣不可或缺。
青靈子安排楊戩、楊蛟、真武等人負責練兵。
在資源匱乏的情況下,他果斷決策,讓他們去討伐更北邊的妖族,以戰養戰。
一時間,北海妖族苦不堪言,那些有能力逃竄的,紛紛遠走他鄉;而跑不掉的,無奈之下也隻能選擇投降。
曾經在北海興風作浪的袁福通等人,更是被妖族無情拋棄,淪為棄子,最終被青靈子的人抓住,送給了聞仲處置。
隨著時間的緩緩推移,在青靈子的精心治理與眾人的共同努力下,北海逐漸舊貌換新顏,呈現出一片繁榮昌盛、欣欣向榮的景象。
百姓們安居樂業,生活富足,對青靈子及他的徒弟們充滿了無盡的感激與敬意,尤其是精衛,因其在各項事務中積極奔走、全心為民,更是成為百姓心中的英雄。
另一邊,聞仲終於抵達了朝歌城外。他望著那熟悉而又承載著無數回憶的城池,心中感慨萬千,多年征戰的疲憊與對大商的責任交織在一起。
“大王,老臣回來了,此番定要讓這朝綱重振,還天下一個太平清明。”他在心中暗暗發誓,目光中透露出堅定與決絕。
朝歌城中自然早早得到了太師北海大勝、班師回朝的消息。
連帝辛也不敢有絲毫怠慢,親自率領一眾大臣出城百裏相迎。
聞仲整頓好兵馬,邁著堅定有力的步伐,大步流星地朝著朝歌城內走去。
剛踏入朝堂,便感覺殿內氣氛壓抑沉悶,如同烏雲壓頂。大臣們神色各異,有的麵露欣喜,期待著聞仲歸來能帶來轉機;
有的則神色慌張,似乎在擔憂著什麽。紂王高坐於龍椅之上,卻沒了往昔的威嚴與霸氣,麵容憔悴,盡顯疲憊。
“臣聞仲,拜見大王!”聞仲跪地行禮,聲音洪亮而堅定,如同一道驚雷,瞬間打破了朝堂的寂靜。
紂王看到聞仲,眼中閃過一絲驚喜與欣慰,仿佛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曙光:“太師,你可算回來了!如今朝歌內外憂患重重,孤正愁得不知如何是好。”
聞仲起身,目光如炬,環顧四周,隻見費仲、尤渾等佞臣依舊位列朝堂,心中不禁一沉。
他深知,要想重振朝綱,必先除去這些奸佞之臣。
“大王,老臣此次回朝,定當竭盡全力輔佐。隻是如今朝堂風氣汙濁不堪,亟待整頓。這些奸佞之臣長期蠱惑君心,擾亂朝綱,禍國殃民,望大王明察。”
費仲、尤渾二人聽聞,臉色驟變,如同被踩到尾巴的狐狸,急忙上前辯駁:“太師,您可不要血口噴人,我等對大王忠心耿耿,一心隻為大商社稷著想。”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聞仲怒目而視,眼中燃燒著憤怒的火焰:“哼,你們平日裏結黨營私,狼狽為奸,肆意搜刮民脂民膏,所作所為天怒人怨,天下人皆知。如今大商局勢如此艱難,你們不思報國,還在這裏巧言令色,妄圖蒙混過關!”
紂王麵露猶豫之色,他雖心知費仲、尤渾有諸多過錯,但多年來早已習慣了他們的阿諛奉承,一時間難以割舍這份虛榮。
就在紂王猶豫不決、左右為難之時,黃飛虎挺身而出:“太師所言極是,大王,若不除去這些奸佞,大商恐難有複興之日。他們的存在,就如同一顆顆毒瘤,侵蝕著大商的根基。”
眾大臣中,也有不少正義之士紛紛附和,他們的聲音匯聚在一起,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力量。
紂王見狀,迫於無奈,隻好說道:“既然如此,那就將費仲、尤渾二人革職查辦,打入大牢,以儆效尤。”
隨著費仲、尤渾被革職查辦,朝堂上眾人的神色各異。有的大臣暗自鬆了一口氣,仿佛心中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而有的則麵露戚戚然之色,顯然這二人平日黨羽眾多,其倒台牽扯甚廣,許多與之相關的人都開始擔心自己會受到牽連。
聞仲見狀,趁熱打鐵,向前一步,神色凝重地說道:“大王,整頓朝堂固然重要,然而後宮之亂也不容忽視。妖妃蘇妲己,魅惑君心,殘害忠良,禍亂後宮,實乃大商的一大隱患。”
還不待聞仲繼續說下去,帝辛臉色微變,急忙打斷道:“太師,這些都是子虛烏有之事,毫無根據。太師遠征北海,鞍馬勞頓,多有辛勞,還是先回去好好休息吧。”
聞仲見帝辛維護之意如此堅定,心中暗自歎息,知道此事不可操之過急,隻能徐徐圖之,慢慢謀劃。
“還有一事,”聞仲頓了頓,接著說道,“我有一個師叔,名叫薑子牙。此人上通天文,下曉地理,兵書戰策、民生刑法、陰陽五行,無一不通,無一不精,實乃當世大賢。我今欲將他引薦給大王,望大王能予以重用。”
帝辛聽他說是師門長輩,心中大吃一驚。作為人皇,他也知曉一些修行界的秘事。
比如聞仲出身截教,乃是截教一代弟子,金靈聖母的高徒。既然是聞仲的師叔,那肯定與金靈聖母同輩,也就是說,薑子牙乃是聖人弟子。
如此高人,帝辛豈敢怠慢,當即親自率領眾臣迎了出去。
當看到薑子牙的那一刻,帝辛眼前一亮。
隻見薑子牙白發蒼蒼卻精神矍鑠,一襲道袍隨風飄動,周身散發著一種超凡脫俗的氣質,果然是仙風道骨,好一個在世真仙。
帝辛滿臉堆笑,親自將薑子牙迎入大殿。
薑子牙氣定神閑,對著帝辛行了一禮,舉止優雅,不卑不亢。
“久聞薑先生大名,今日得見,實乃孤之榮幸。”帝辛笑著說道,眼神裏滿是好奇與期待,仿佛在探尋著這位神秘高人的智慧寶藏。
薑子牙微微欠身,謙遜地說道:“草民不過是略通些門道,承蒙大王厚愛,實在愧不敢當。”
聞仲在一旁補充道:“大王,我這師叔胸藏錦繡,腹有良謀,滿腹經綸。如今大商正值多事之秋,內憂外患不斷,若得師叔相助,必定能重振雄風,再創輝煌。”
帝辛點頭稱是,緊接著詢問:“先生既通民生刑法,依先生之見,如今大商賦稅一事,積弊已久,該如何調整,才能讓百姓安居樂業,國家繁榮昌盛呢?”
薑子牙捋了捋胡須,略作思索,緩緩說道:“當務之急,是減輕百姓賦稅。百姓乃國家之根基,根基不穩,大廈將傾。
如今民生困苦,過重的賦稅隻會讓民怨沸騰,動搖國之根本。可大幅降低農稅,鼓勵百姓積極耕種,提高農民的生產積極性。
同時,對商業進行合理征稅,製定完善的商業法規,促進商貿流通,如此一來,不僅能讓百姓生活富足,還能充盈國庫,一舉兩得。”
帝辛若有所思,微微頷首,又問:“那兵事方麵呢?如今各方勢力蠢蠢欲動,對我大商虎視眈眈,我大商軍隊該如何應對,才能保家衛國,揚我國威?”
薑子牙目光如炬,眼神中透露出堅定與自信:“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如今我大商軍隊需全麵重新整頓,首先要嚴明軍紀,做到令行禁止,賞罰分明。
加強士兵的日常訓練,提高他們的戰鬥技能與身體素質。
可選拔軍中精銳之士,組建一支精銳部隊,作為軍中的核心力量,以應對突發戰事。
同時,廣納天下兵法奇人,不論出身貴賤,隻要有真才實學,皆可收入軍中,充實軍中之策,為我大商打造一支戰無不勝、攻無不克的強軍。”
帝辛聽得頻頻點頭,對薑子牙的才學與見識頗為讚賞,心中暗自驚歎。如此大才,若能為己所用,何愁大商不興?
當即封薑子牙為丞相,掌管文事,與聞仲一文一武,共同輔佐朝政,期望他們能相得益彰,重振大商的輝煌。
然而,帝辛自己卻並未因此而更加勤勉治國。
相反,他覺得有了這兩位得力助手,自己便可以高枕無憂。
此後,他天天躲在後宮,沉迷於聲色犬馬,不理朝政,將國家大事拋諸腦後。
卻不知,這看似平靜的商朝,實則暗流湧動,一場更大的危機正在悄然逼近……
喜歡洪荒之我怎麽成聖了請大家收藏:()洪荒之我怎麽成聖了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