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太子伴讀多紈絝,明爭暗鬥初顯露
字數:5309 加入書籤
太安城初春的朝陽,驅不散籠罩於皇城之上的沉沉暮氣。
東宮崇文館,朱門巍峨,琉璃瓦在晨光下泛著冷冽的光澤,
與學館朗朗書聲的期許,格格不入。徐鋒乘坐的素雅馬車,
停在崇文館側門,他撩起車簾,映入眼簾的是一派肅穆景象,
門前侍衛甲胄鮮明,眼神銳利,哪裏像是讀書求學之地,分明是森嚴的衙署。
下了馬車,陳漁欲上前攙扶,徐鋒擺了擺手,示意不必。
他依舊維持著那副弱不禁風的模樣,步履緩慢,麵色蒼白,仿佛一陣風就能吹倒。
在引路太監略帶輕蔑的目光注視下,徐鋒咳嗽兩聲,方才踏入崇文館。
館內回廊曲折,亭台樓閣掩映於翠竹之間,倒也清幽雅致。隻是這份雅致,
被空氣中彌漫的隱隱壓迫感衝淡。還未至學堂,便已能聽到朗朗讀書聲,
間或夾雜著幾聲嬉笑喧鬧,卻都刻意壓低了聲調,透著一股虛假的表麵功夫。
引路太監將徐鋒領至一處寬敞明亮的學堂,堂內已聚集了不少少年,
皆是錦衣華服,氣度不凡,正是太安城中勳貴高官的子弟。
他們三五成群,低聲交談,目光不時掃過門口,帶著審視與好奇。
學堂正中,一位身穿太子袞服的少年端坐於書案之後,麵容俊秀,
眉目清朗,正是當朝太子趙篆。他見徐鋒到來,麵露溫和笑容,
起身相迎,姿態謙恭,令人頓生好感。
“這位想必就是北涼王府三公子,徐鋒徐公子吧?孤可是期盼已久。”
太子聲音溫潤如玉,舉止得體,仿佛一位謙謙君子。若是不知內情者,
定會被其表象所迷惑。徐鋒心中冷笑,麵上卻是不動聲色,
拱手施禮,姿態恭敬道“臣徐鋒,拜見太子殿下。”
趙篆親自扶起徐鋒,關切道“三公子身子虛弱,不必多禮。
父皇與母後皆對三公子關懷備至,孤亦是如此。往後在崇文館,你我同窗共讀,當如兄弟一般。”
這番話語,情真意切,若是旁人,怕是早已感激涕零。
徐鋒卻隻是微微一笑,心中如同明鏡。他能清晰地感受到,
太子看似溫和的目光中,隱藏著一絲不易察覺的探究與審視。
那並非是單純的好奇,而是一種上位者特有的、洞悉人心的目光。
徐鋒順勢應和道“殿下仁厚,臣感激不盡。臣定當盡心竭力,與諸位同窗好好學習。”
趙篆滿意地點點頭,引著徐鋒入座。徐鋒目光掃過學堂內的眾人,
心中已是了然。這哪裏是讀書之地,分明是一處小型朝堂。
這些勳貴子弟,個個背景深厚,代表著不同的家族勢力,彼此之間,暗流湧動,派係林立。
他很快便注意到,學堂內的少年們,隱隱分成了數個圈子。
以太子為中心,自然形成了一個核心圈層,周圍簇擁著幾位身份最為顯赫的勳貴子弟,
他們言談舉止間,都帶著一股與生俱來的傲氣。
另有幾個小圈子,各自抱團,涇渭分明。有的神情倨傲,
目空一切,顯然是權勢熏天的將門之後;有的則故作清高,
談吐文縐縐,多半是清流官宦子弟;還有些則神情陰鬱,沉默寡言,不知是何方勢力。
徐鋒心知,自己這個北涼來的“病弱質子”,在這群京城紈絝眼中,
不過是個可有可無的角色。但他並不在意,反而正中下懷。
他要的,正是這種被人忽視的邊緣地位,方便他暗中觀察,收集情報。
他刻意選擇了一個角落的位置,與那些核心圈子保持距離,
反而更容易引起一些邊緣人物的注意。果不其然,他剛落座不久,
便有幾位同樣顯得有些落寞的少年,主動上前搭話。
“這位可是北涼來的徐三公子?”一位麵容白淨,略顯文弱的少年,
拱手問道,語氣頗為客氣,但眼底卻帶著一絲好奇與探究。
徐鋒微微一笑,拱手回禮道“正是在下,敢問兄台是?”
“在下乃是太常寺少卿之子,名為李弘。”少年自報家門,
態度愈發熱情,“久聞北涼風土人情與京城迥異,今日得見徐公子,果然氣度不凡。”
徐鋒心中暗笑,這“氣度不凡”四字,怕是反話居多。他麵上卻是不動聲色,
謙虛道“李兄過譽了,北涼苦寒之地,哪比得上京城繁華。在下初來乍到,還望諸位兄台多多關照。”
李弘聞言,態度愈發親近,又引薦了身旁幾位少年,皆是一些官職不高,
或者在家族中不受重視的子弟。他們對徐鋒這個來自北涼的“土包子”,
似乎頗感興趣,言談間,不時打探北涼的風土人情,以及北涼王府的秘辛。
徐鋒心中了然,這些人接近自己,並非出於真心結交,多半是好奇,
亦或是想從他身上探聽些什麽。但他並不排斥,反而樂於與他們周旋,
通過閑聊,不動聲色地套取信息。
他故意裝作對京城的一切都充滿好奇,對朝堂之事一竅不通,隻談些風月趣事,
以及北涼的奇聞異事。偶爾,他也會“不經意”地流露出對京城權貴的豔羨,
以及對自身“質子”身份的無奈與自嘲。
這種“人畜無害”的姿態,很快便贏得了這些邊緣人物的信任。
他們開始向徐鋒吐露心聲,抱怨自身在家族中不受重視,以及對京城權貴子弟的嫉妒與不滿。
徐鋒不動聲色地傾聽著,將這些信息一一記在心中。他發現,
這些看似不起眼的邊緣人物,往往掌握著一些被主流圈子忽略的隱秘信息。
他們對各方勢力的恩怨情仇,以及朝堂之上的風吹草動,都有著自己的解讀和見解。
午後,崇文館的太傅開始授課。幾位老太傅,皆是飽學之士,講授經史子集,
引經據典,看似學問淵博,實則言語間,卻不時夾帶私貨。
一位須發皆白的老太傅,講到“君臣之道”時,便旁敲側擊,
盛讚當今聖上英明神武,又隱晦地貶低某些“權臣”專權跋扈,禍亂朝綱。
另一位太傅,則在講解“治國理政”時,
極力推崇儒家仁政,暗諷某些皇子“刑苛政猛”,不得民心。
徐鋒聽得津津有味,心中更是了然。這崇文館的太傅授課,表麵上是傳道授業,
實則是朝堂鬥爭的另一種體現。這些老太傅,
多半都有著各自的政治立場,借著講學的機會,為各自支持的勢力搖旗呐喊。
每日伴讀結束,徐鋒返回王府,便會將白日裏收集到的信息,詳細記錄下來,
進行分析整理。他如同一個冷靜的棋手,在腦海中構建著一張龐大的太安城權力關係網,
分析著各方勢力的優劣,尋找著可以利用的矛盾點。
自己身處太安城,如同身處一座巨大的棋局之中。
每一步都需謹慎,每一步都可能影響全局。他要做的,便是潛伏下來
,靜待時機,如同蟄伏的猛虎,等待著獵物露出破綻的那一刻。
夜幕降臨,太安城籠罩在一片幽暗之中。北涼王府,燈火闌珊,
徐鋒獨自一人坐在書房,借著昏黃的燭光,翻閱著白日裏記錄的筆記。
窗外寒風呼嘯,吹動著竹林發出沙沙聲響,更顯寂靜。
徐鋒放下筆,揉了揉眉心,嘴角露出一絲不易察覺的笑意。伴讀生涯,剛剛開始。
(www.101novel.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