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章 搶奪糧食的計劃
字數:10574 加入書籤
曹操來回踱步,陷入了深深的思索之中,神色凝重如霜。司馬懿則靜靜地佇立在一旁,目光緊緊鎖在曹操身上,耐心地等待著他的決斷。
時光悄然流逝,不知過了多久,曹操仍是一副難以抉擇的模樣,他輕輕捋了捋胡須,沉聲道。
“讓哪位皇子率兵去攻打蜀國,實在是一件棘手之事!恐怕他們皆難以與諸葛亮抗衡。即便蜀國如今看似兵力匱乏,但隻要有諸葛亮在,無論是曹丕還是曹植,恐怕都不是他的對手。況且,諸葛亮神機妙算、詭計多端,這極有可能是他故意拋出的虛假情報,妄圖讓我們誤以為他已陷入絕境,引誘我們出兵攻打,從而將我們一網打盡。此等誘敵之計,我們萬萬不可上當,此事還是暫緩為妙。”
聽聞曹操此言,司馬懿心中不免湧起一絲詫異。他那向來冷漠的臉上,微微動了動嘴唇,流露出一絲略帶驚訝的神情。
在司馬懿看來,蜀國如今既缺錢又缺糧,士兵們的軍心必定早已渙散,此時攻打,拿下蜀國不過是輕而易舉之事。
即便諸葛亮神機妙算、神通廣大,在無兵可用的情況下,也絕不可能戰勝他們魏國。
然而,他萬萬沒想到,曹操竟認為這是諸葛亮的誘敵之計,而不願出兵。
不過,司馬懿也不得不承認,曹操所言並非毫無道理,畢竟這也隻是他的一種推測,並不一定準確。
但見曹操一副下定決心的模樣,司馬懿也不好再勸說什麽,於是,他冷冷地、緩緩地、恭敬地說道。
“魏王英明,我未曾想到這一層,或許是我判斷失誤,又或許是我低估了諸葛亮。既然如此,那我們就先養精蓄銳,積攢錢財、囤積糧食,待元氣恢複之後,再與敵軍決一死戰。隻不過……”
司馬懿頓了頓,繼續說道。
“魏王,若是吳國的糧食運往了蜀國,那可就幫蜀國解決了糧食危機。再加上有諸葛亮執掌蜀國大權,蜀吳聯盟必定會更加穩固,到那時,我們再想拆散這個聯盟可就難如登天了,我們所麵臨的敵軍也會更多。蜀國和吳國將會同時從東方和西南兩方進攻我們北方,形成兩麵夾擊之勢,若真到了那時,敵眾我寡,局勢可就十分棘手了!”
曹操神色嚴肅地點了點頭,眼神中透露出堅毅與果敢,他以威嚴的聲音緩緩說道。
“的確如此,若不采取一些行動來阻止蜀吳聯盟,那是絕對不行的。可是,我們該如何是好呢?”
此時,曹操將目光投向司馬懿,詢問著。
“既然吳國要給蜀國送糧食,那我們何不派兵去搶奪糧食,就像上次一樣,把糧食全部換成炸藥,再給蜀國送過去,狠狠地炸死他們,仲達,你看如何?”
這個想法立刻遭到了司馬懿的否定。他冷冷地看著曹操,說道。
“魏王,此計萬萬不可行。諸葛亮精明過人,定然不會在同一個坑裏栽倒兩次。想必他上次吃了我們的虧之後,必定會加強防範。我們若再選用同樣的計謀,恐怕對他就毫無作用了。”
曹操聽後,認可了司馬懿的話,微微點了點頭。
最後,司馬懿又說道。
“不過嘛,魏王,搶奪糧食倒是可行的策略。魏王可有地圖?”
曹操點了點頭,道。
“當然有!”
隨後,他從旁邊的竹筒裏取出一卷地圖,平攤在桌子上。司馬懿快步走過來,手指著地圖上的吳國,說道。
“按照我的推斷,以吳國的特性,他們水軍發達,運糧必定會先走水路。當然,在水域裏,我們不可能與吳軍抗衡,但一旦他們上了岸,情況可就大不一樣了。”
司馬懿又指了指吳國和蜀國的一處交界點,說道。
“根據我的推測,吳軍的水軍定會因為水域問題在這裏下船,改為陸軍運糧,而這裏是他們的必經之地。由於蜀國多為山地,山路崎嶇難行,四周又極易埋伏,到時候就是我們動手的絕佳機會。我們隻需用少量兵力埋伏在山巒兩側,待吳軍深入山中,一部分兵力封住穀口,切斷他們的退路。等吳國軍隊完全進入山穀中後,我們立刻出動,萬箭齊發,記住直接用火箭,直射運糧車,射完就走,切不可戀戰。”
聽到司馬懿要用火箭去射糧食,曹操感到些許詫異,不禁問道。
“我們不是去搶糧嗎?為何要用火箭射糧食?這不是讓我們也沒得搶嗎?”
麵對曹操的質疑,司馬懿神色從容,不疾不徐地說道。
“魏王放心,吳國此次運糧,雖動用了大批糧食,但一時半會兒難以盡數焚毀。更何況,他們的主要目的乃是給蜀國輸送糧草。倘若糧草起火,為保糧草無虞,他們定會分出部分兵力前去滅火。如此一來,與我們正麵交鋒的壓力便會減輕不少。再者,我們身處狹小的山穀之中,居高臨下,占據地利之便,他們在低處,我們在高處,他們極易成為我們攻擊的目標。雖說他們的人若想跑出山穀,不過兩條腿跑幾步便能出來,但運糧車想要迅速從山穀中撤出,可就沒那麽容易了。山穀中道路崎嶇,坑窪遍布,更有數不勝數的石頭橫亙其間。加之每輛運糧車都載滿了沉重的糧食,行動必然遲緩。所以,運糧車想要從山穀中出來,絕非易事,屆時他們便會陷入兩難的境地。”
司馬懿稍作停頓,而後繼續說道。
“他們若留下來保護糧草,必然會遭受重創,搞不好便會全軍覆沒。若他們不留下來,拚了命地想要逃命,那便會失去大量的糧食。如此一來,他們不但無法與蜀國結盟,還會損失大批的糧草。反觀我們,這些糧食一時半會兒難以燒盡,我們不但能給吳國沉重一擊,還能收獲大量糧草。這一場仗,於我們而言是穩賺不賠,於他們而言則是虧本買賣。魏王,您覺得呢?”
曹操聽著司馬懿的話,目光嚴肅地落在地圖上的位置,腦海中思索著司馬懿方才所說的話語,陷入了沉思。
他覺得司馬懿所言極是,況且這不過是一次簡單的偷襲行動,半路劫糧,風險並不大。讓自己的幾個兒子前去,既能鍛煉他們,又能測試一下誰更有實力繼承自己的位置。
於是,曹操點了點頭,讚許地笑了笑,說道。
“好!妙計!當真是妙計呀!哈哈,精彩至極。”
隨後,他笑著看向司馬懿,拍了拍他的肩膀,說道。
“真不愧是我大魏的軍師,此計著實精妙啊!哈哈哈哈。”
司馬懿恭敬地給曹操行了一個禮,說道。
“魏王言重了,不過是略施小計,不足掛齒。”
曹操笑著點了點頭,說道。
“事不宜遲,現在我便要上朝,召集文武百官,商議此事。”
司馬懿立刻再次恭敬地行禮,說道。
“魏王英明。”
過了一會兒,朝堂之上,曹操身著黃袍,神色嚴肅而威嚴地坐在王位之上。即便年過半百,他依舊不失威嚴。
下方站著司馬懿、夏侯惇,而典韋因受傷未愈,不能長久站立,所以坐在一旁。此外,還有一眾文武百官。
曹操一伸手,下方的人集體對曹操恭敬地行禮,齊聲高喊。
“魏王萬歲,萬歲,萬萬歲。”
曹操嚴肅地點了點頭,將手放下,文武百官們也抬起頭來,看著曹操,心中疑惑曹操突然召集眾人上朝所為何事。
此時,曹操威嚴地開口說道。
“此次突然召集眾人前來,是有緊急軍情……”
隨後,曹操將事情詳細地給文武百官們講了一遍,在說完司馬懿的計謀之後,曹操嚴肅地詢問。
“這便是司馬軍師想出來的縱火之計,各位可有異議否?”
聽了曹操的話,下方的人議論紛紛,夏侯惇也和坐在一旁的典韋小聲議論著。過了一會兒之後,許多人都表示同意司馬懿的計謀。
畢竟,司馬懿以前用計向來穩健。夏侯惇帶頭扛著大刀站了出來,臉上依舊是那副不羈的笑容,說道。
“軍師此計甚妙,丞相,就讓俺去執行這奪糧之行!保證把那些糧食通通給搶來!”
此時,典韋也點了點頭,說道。
“嗯!我重傷未愈,去了也隻會成為累贅,還是讓元讓去吧。”
見大家都比較同意司馬懿的計謀,曹操點了點頭,但隨後對夏侯惇說道。
“元讓稍安勿躁,上次三國大戰之後,魏國軍事和朝政事務繁多,十分繁忙,需要你幫我一起打理。所以這一次行動,你不必去,我另有安排……”
聽到曹操用這樣的理由讓自己不去,夏侯惇頓時感到有些不服氣,他直接問曹操。
“丞相,這朝政軍事大可交給其他人來管,為何要如此呢?況且搶奪糧食如此重要之事,丞相是想讓誰去做?莫非是軍師嗎?”
隨後,夏侯惇僅剩的那隻眼睛看向司馬懿,那眼神仿佛是在質問“是不是你搶了我的任務?”一般。
司馬懿直接冷冷地搖了搖頭,說道。
“不是我,我和典將軍一樣,身上的傷勢未愈,不宜參戰,魏王另有他人安排。”曹操笑著捋了捋自己的胡須,說道:“嗬嗬嗬嗬,我的確另有安排……”
聽到曹操表明定有人來安排執行此次任務,夏侯惇頓時麵露不悅,質疑地問道。
“敢問丞相,此人是何方神聖?”
曹操捋了捋胡須,爽朗大笑。
“嗬嗬嗬嗬,此次行動,我打算讓我兒曹丕、曹植一試身手,不知諸位意下如何?”
此言一出,滿朝文武再次嘩然,紛紛交頭接耳,議論紛紛。夏侯惇與典韋麵麵相覷,滿心疑惑,不明白曹操何以要讓兒子們涉險。
夏侯惇按捺不住,疑惑地問道。
“丞相,您為何要讓兩位公子去冒此等風險?搶糧之事,派俺前往,定能馬到成功。”
曹操笑著擺了擺手。
“嗬嗬嗬,此事我自然放心,但我想借此機會,讓我的兒子們曆練一番。”
言罷,曹操從王座上起身,黃袍隨風輕揚,他緩步而出,語重心長地說。
“唉!元讓,我們有時也應給年輕人一些機會,讓他們展現自己的才華。再者,他們可是我曹操的兒子,曹家男兒,豈有懦弱之輩?我正好借此機會,看看我這倆兒子在率兵打仗上的能力,你說呢?嗬嗬嗬!”
夏侯惇一時語塞,無言以對。但既然曹操已如此決定,他也隻能遵從命令。他心中雖不爽,卻還是收起了大刀,退到一旁,一臉不悅地說。
“既是丞相之意,那俺無異議,就讓兩位貴公子去吧。”
坐在一旁的典韋也隨聲附和。
“丞相所言極是,況且此次行動並不複雜,讓兩位貴公子前去,亦是一種鍛煉,想必不會出什麽差錯。”
曹操微笑著點頭,隨後看向滿朝文武,詢問道。
“諸位可有何異議?”
眾人議論紛紛,而司馬懿則雙手環胸,站在曹操身旁,他那湛藍色的眼眸冷酷無情,緊緊盯著下方的文武百官。
大殿之內,氣氛因曹操這一決定而微妙地凝滯著。眾多文武百官,麵麵相覷,眼神中交雜著擔憂、揣測與些許的畏懼。
他們深知,在這朝堂之上,司馬懿雖沉默不語,卻猶如一座無形的大山,其智慧與謀略讓眾人不敢輕易造次。
畢竟,曹操身邊這位大紅人,向來以冷靜、睿智著稱,他的每一個眼神、每一次沉默都可能蘊含著深意。
司馬懿依舊雙手環胸,湛藍色的眼眸猶如深邃的寒潭,波瀾不驚地審視著下方。
他心中自然明白,曹操此次讓曹丕、曹植兩位公子執行搶糧任務,絕非僅僅是簡單的鍛煉。在這看似平常的決策背後,實則是曹操精心布局的一場世子之位的選拔之戰。
曹操一生縱橫捭闔,自然希望自己的繼承人也具備卓越的領導才能和軍事智慧,此次任務便是他考察兩位公子能力的重要契機。
“諸位可有異議?”
曹操的聲音再次響起,帶著不容置疑的威嚴。
片刻的寂靜後,一位文官猶豫再三,終於鼓起勇氣,向前一步,躬身行禮道。
“丞相,此次搶糧任務雖看似簡單,但戰場之上瞬息萬變,兩位公子中曹植公子從未經曆過如此實戰,萬一有所閃失,恐傷丞相之愛子,還望丞相三思啊!”
曹操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如炬地看向這位文官,卻沒有立刻說話。大殿內的空氣瞬間變得緊張起來,仿佛一根緊繃的弦,隨時都可能斷裂。
就在這時,司馬懿終於緩緩開口,聲音低沉而有力。
“丞相此舉,實乃深謀遠慮。兩位公子雖年少,但身為曹家之後,自當有擔當、有勇氣。此次任務,於他們而言,既是一次挑戰,更是一次成長的機會。況且,兩位公子素來一直接受嚴格訓練,各有所長,定能順利完成任務,彰顯我曹家之威。”
司馬懿的一番話,猶如一顆定心丸,讓原本有些躁動的大殿瞬間安靜下來。曹操聽後,臉上露出滿意的笑容,他點了點頭,說道。
“仲達所言極是,我曹家男兒,豈會懼怕這點小小的挑戰。此次任務,便由丕兒、植兒負責,諸位務必全力配合。”
“是,丞相!”
眾將齊聲應道,聲音在大殿內回蕩。
夏侯惇雖然心中仍有不甘,但此刻也隻能無奈地接受這個決定。
他看了一眼典韋,兩人相視一笑,那笑容中既有對兩位公子能否勝任的擔憂,也有對曹操決定的無奈服從。
曹操回到了王位上坐下,那身姿依舊帶著久經沙場的豪邁與威嚴。
他微微調整了一下坐姿,雙手穩穩地搭在扶手上,目光深邃而銳利,仿佛能穿透這重重宮殿,看到更遠的未來。
片刻後,他伸手一向宮殿外大喊。
“來人,傳喚我兒曹丕、曹植!”
那聲音如洪鍾般在大殿內回蕩,帶著不容抗拒的命令意味。守在殿外的侍衛聽到召喚,不敢有絲毫懈怠,立刻領命而去,腳步匆匆地朝著兩位公子所在的府邸奔去。
大殿內,眾人依舊保持著方才的肅穆,但眼神中卻多了幾分期待與好奇。
他們都在心中暗自揣測,這兩位公子麵對如此重大的任務,究竟會有怎樣的表現。是能夠憑借自身的智慧與勇氣,出色地完成任務,為世子之位增添有力的籌碼;還是會在這場考驗中暴露出自身的不足,從而在競爭的天平上失去平衡?
司馬懿依舊靜靜地站在一旁,那湛藍色的眼眸中閃過一絲不易察覺的深意。他深知,此次任務對於兩位公子而言,不僅僅是一次軍事上的曆練,更是關乎他們未來命運的關鍵一役。
在這朝堂之上,看似平靜的表麵下,實則暗流湧動,各方勢力都在暗中觀察,等待著兩位公子交出答卷的那一刻。
司馬懿心裏所想著。
“曹丕呀!世子之位的爭奪,我就再幫你一把吧,你可別讓我失望呀。”
而夏侯惇和典韋,則在一旁小聲地交談著。夏侯惇皺著眉頭,低聲說道。
“此次任務雖然看似簡單,但也可能凶險異常,曹丕公子上過戰場不用擔心,可曹植公子從未真正上過戰場,真不知他能否應對。”
典韋點了點頭,附和道。
“是啊,不過丞相既然做出這樣的決定,想必也有他的考量。我們隻能暗中保護,希望兩位公子能夠平安歸來。”
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大殿內的氣氛愈發緊張。眾人都靜靜地等待著兩位公子的到來,仿佛整個宮殿都被這股無形的壓力所籠罩。
終於,一陣腳步聲從殿外傳來,由遠及近,越來越清晰。
曹丕和曹植並肩走進大殿,他們的步伐堅定而有力,眼神中透露出一種初生牛犢不怕虎的銳氣。
曹丕身著一襲黑色的錦袍,頭戴玉冠,麵容沉穩,透著一種與年齡不相符的成熟;曹植則穿著一身淡藍色的長衫,身姿挺拔,麵容俊朗,帶著幾分文人的儒雅之氣,但此刻眼中也閃爍著堅定的光芒。
兩人走到曹操麵前,單膝跪地,齊聲說道。
“兒臣參見父王!”
曹操看著眼前的兩個兒子,眼中閃過一絲欣慰。他點了點頭,說道。
“嗬嗬嗬,這一次叫你們前來,是有一個重要的任務要交給你們兄弟倆,不知你們可否願接此次任務。”
曹植和曹丕同時向曹操抱拳,行禮說道。
“兒臣願意。”
曹操笑著欣慰的點了點頭,捋了捋自己的胡須。
“很好,不愧是我曹家後代。”
隨後,曹操便將司馬懿針對此次搶糧任務的詳盡計劃,一五一十地向曹丕與曹植娓娓道來。言罷,他麵帶笑意,對二人說道。
“計劃便是如此,此刻,我且來部署任務。曹植!”
曹操話音剛落,曹植便迅速上前一步,恭恭敬敬地抱拳行禮,朗聲應道。
“在!”
曹操笑容可掬,說道。
“我撥給你一萬人馬,命你為先鋒,提前潛入山穀左右兩側設伏。依司馬軍師之計,待敵軍一到,便用火箭猛射敵方運糧車,切不可近戰。重點射殺運糧兵,以亂箭將敵軍困於山穀之中,直至其全軍覆沒!”
聽聞曹操如此安排,曹丕心中頓時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詫異與不悅。而曹植則暗自竊喜,心中盤算著,若此次能大放異彩,甚至奪得頭功,那在世子之位的爭奪中,自己必將對曹丕形成巨大優勢。
曹操還未等曹丕反應過來,便又對曹丕部署任務。
“曹丕!”
曹丕下意識地抱拳行禮,恭敬道。
“兒臣在!”
曹操笑著說道。
“你負責引領剩餘兵馬,封住穀口,配合你弟弟曹植,務必讓那座山穀成為吳軍的葬身之地。”
曹丕一聽,心中頓時滿是不樂意。
司馬懿也陷入了沉思,將切斷後路的任務交給曹丕,雖責任重大,但論立功之機,與曹植相比實在微乎其微。
曹操顯然將此次行動中更易立功的機會給了曹植,而將較難立功的苦差事留給了曹丕。如此看來,曹操對曹植的偏愛已昭然若揭。
這讓司馬懿心中暗自叫苦,若想輔佐曹丕上位,恐怕是難上加難。
然而,他深知不能當著曹操的麵直言不諱,看來隻能另尋他法,以圖實現心中之願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