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2章 老爺兵丁

字數:4566   加入書籤

A+A-


    新的一年開始了。
    雖然萬曆七年的正月,因為李文貴的事情,險些引發一場權貴與百姓的階級衝突,甚至,包括朱翊鈞都害怕,海瑞振臂一呼,來了一場自下而上的革新……
    塵埃落定之後,朝廷的一切都步入了正軌。
    禁軍三營完成了。
    在朱翊鈞的綜合考察下,他啟用了年輕的陳聞禮擔任禁軍三營的副將,許靖忠,湯震,宋懋勳擔各營參將,除此之外,由東廠提督陳矩擔任做營監軍。
    兩萬三千人的編製。
    至於禁軍三營的總兵官,朱翊鈞一直沒有合適的人選。
    陳聞禮這些人太年輕了。
    而三大營的那些夠資格的,又太老成了,讓他們過來擔任總兵官,禁軍三營就立馬成了換殼的京師三大營了,朱翊鈞這一套就白忙活了。
    朱翊鈞召見了胡宗憲。
    想讓他為自己舉薦一人。
    乾清宮中,胡宗憲深思熟慮之下,給朱翊鈞推薦了戚繼光身邊的陳大成……
    當然,此時的大明朝邊軍中,有很多練兵頗有手段的將才,胡宗憲推薦陳大成,是因為他跟戚繼光關係親密。
    在胡宗憲看來,一個兵部尚書,最好還是由當將軍的人來做 ,左右侍郎配兩個文官即可,這個想法,他已經跟皇帝談過,而天子對此,並沒有否決……
    所以,此時禁軍三大營的總兵官,用了戚繼光手下的將領,一來,禁軍前往薊鎮調撥練兵方便,二來,有朝一日,戚繼光萬一入朝為官,也好有個仰仗。
    對於胡宗憲的這點私心,朱翊鈞是清楚的。
    “這個陳大成,有何亮眼之處。”
    “他練兵獨到,也會治軍,曾在浙江治軍之時,民困兵乏之際,建議領兵屯操,每年春汛四月,照舊給糧出守,六月減糧回縣,逢五赴操,遇警聽調,其議奏準……於是各兵之食,量行裁減,年省銀近萬兩,減派山蕩稅額之半……手下士卒勇猛,是薊門諸多軍隊中,最驍勇善戰的一支。”
    朱翊鈞聽完了胡宗憲的話後,腦海中也細細的想著,自己對這個陳大成的印象,好像隻有一個抗倭英雄的稱號。
    胡宗憲看著朱翊鈞沉思,趕忙繼續將陳大成的情況稟告。
    他的年齡,籍貫,家庭情況,工作經曆,盡數道來,想來,胡宗憲也是做好了準備。
    實際上,對於總兵官的人選,胡宗憲早就覺得陳大成可以,但既是禁軍,一切的主導權在陛下,皇帝不問,他自是不會提。
    而朱翊鈞在聽完胡宗憲的話後,也有些被打動了。
    他當著胡宗憲的麵前,交代馮保擬旨,急調還在薊門一線駐守的陳大成歸京赴任。
    陳大成浙江義烏倍磊人。
    嘉靖十七年生人,嘉靖三十七年糾集族眾,殺逐來本鄉八寶山 開礦者,由是以勇悍知名。
    時倭寇侵擾浙江沿海,勢甚猖獗。
    浙江參將戚繼光鎮守台州、金華、嚴州三府,到義烏募兵,大成率族人應募,訓練後防守台州。
    嘉靖四十年四月,倭寇進犯台州花街、白水洋等處,陳大成率軍迎敵,皆獲勝利。
    隨後隨戚繼光馳援福建克複城濠,所部先後取得十二次大捷,倭寇悉平。
    因戰功顯著,授台州衛指揮僉事,繼升浙江管理中軍都司。
    而在隆慶二年,陳大成也隨著戚繼光到了薊門,擔任參將職務。
    此時四十多歲的陳大成不管是年齡,還是精力,都適合此時年輕的禁軍總兵官職務……
    八百裏加急的旨意,如同一道疾風,從北京城向著薊門飛馳而去。
    快馬加鞭,日夜兼程,終於在兩日後,終於抵達了薊鎮。
    當這道旨意送到薊鎮三屯營時,戚繼光聽聞消息,立刻派兵前去調遣陳大成,讓他速回三屯營主軍陣地。
    一時間,軍營中傳令聲此起彼伏,騎兵飛馳而出,揚起陣陣塵土。
    陳大成此時正在他的防區,接到主將調令後,不敢有絲毫耽擱,急忙翻身上馬,帶著幾名親隨,向著三屯營大營駐地疾馳而去。
    隻用了半日,便到了主軍陣地。
    隻見軍營中旌旗招展,士兵們整齊列隊,氣氛莊嚴肅穆,陳大成先是見到了戚繼光,了解了一下情況。
    雖然旨意還沒有宣讀。
    但胡宗憲給戚繼光的信件也到了。
    對於聖旨上的內容,戚繼光也是清楚。
    他將事情始末全部告知陳大成。
    陳大成聞言,並無太多喜悅:“帶著少爺將軍,差遣著老爺兵丁,這個總兵官啊,我還真不想去幹。”
    北京城的軍隊,都他媽都是親娘養的。
    燧發槍,火炮,上好的鎧甲都是優先派發給了北京城的軍隊,有的時候,鎧甲都放生鏽了,還沒有上過戰場呢。
    所以,邊軍對於北京城的軍隊,包括京師三大營,包括留守指揮使司的衛所兵,甚至,是這個新成立的禁軍三營,都不太感冒,稱他們為老爺兵。
    戚繼光聞言,趕忙出言製止。
    “切勿胡說,陛下有意革新,需要用你,你必要竭盡全力,怎能還沒有到任,便開始發起了牢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大成聽了戚繼光的話,微微頷首,臉上露出一絲愧色。
    “末將知道,可末將也是 一時失言,既蒙陛下聖恩,豈敢不竭力效命。隻是這京軍積弊已久,想要整肅起來,怕是困難重重,胡尚書在北京城都做了十年的兵部尚書了,他也隻是治標不治本,我一個小小的總兵官,隻怕到了北京城啊,哎……”
    戚繼光微微皺眉:“我又何嚐不知其中艱難,然陛下銳意革新,此乃大明朝之幸事。你此次赴京,肩負重任,若能將薊鎮練兵之法推行於禁軍,必能使禁軍麵貌一新……還有最為重要的一點,你啊 ,太直了,到了京師,一定要管住自己的嘴巴,那裏可不是薊門,那裏是京師,稍有不慎,便是禍從口出……”
    “是,將軍……”
    隨後,戚繼光便派人通知了北京城來的天使,讓他登點將台,頒布旨意。
    一名身著華服的內官,手持明黃色的聖旨,立於點將台上。
    戚繼光帶著一眾將領,跪在台下。
    此時,一陣微風拂過校場,旗杆上的軍旗獵獵作響,發出“呼呼”的聲音,風中夾雜著些許塵土的氣息,彌漫在空氣中,給這嚴肅的氛圍增添了一絲粗獷與豪邁。
    遠處的山巒在烈日的照耀下,呈現出一片金黃,與校場的肅殺之氣相互映襯,構成了一幅雄渾壯闊的畫麵。
    天使內官開始宣讀聖旨。
    “朕以天子之尊,君臨天下,宵旰憂勤,唯願社稷安寧,百姓安康。今禁軍三營初立,需得力之將以鎮之。聞卿陳大成,勇悍非常,自隨戚繼光將軍南征北戰以來,屢立戰功,於抗倭之役中,克敵製勝,保我沿海百姓平安,薊門駐守之時,亦恪盡職守,令外敵不敢覬覦。朕嘉卿之忠勇,念卿之辛勞,特授卿禁軍三營總兵官之職,望卿即刻啟程歸京,整飭禁軍,操練兵馬,以衛朕之社稷,護朕之臣民。欽此!”
    陳大成雙手高舉:“臣陳大成,叩謝陛下,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那內官趕忙下了點將台,將聖旨放到了陳大成的手上,而後將陳大成扶了起來。
    “陳將軍,陛下對您寄予厚望,還望您即刻啟程,回朝操辦禁軍事務。”
    陳大成恭敬地答道:“公公放心,末將定不延誤。”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