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0章 薊遼會戰,西北“無”戰事 1

字數:3873   加入書籤

A+A-


    “天威浩蕩,聖德昭彰,臣李成梁謹以遼東鐵騎,千裏驅馳、蕩平漠北事,具本上聞。
    遼東精騎三千,攜百日糧秣,自廣寧衛出塞,循陰山北麓潛行七晝夜,計自出師以來,凡三十日,轉戰二千四百裏,踏破五十三部,陣斬一萬一千四百餘級,今漠北諸部震怖,
    此皆全陛下神武布於四海,將士用命,陣亡將士,六十五人,伏乞天恩,一請犒賞有功將士,陣亡者加三級撫恤……二請敕建忠烈祠於廣寧,以慰英魂……臣頓首再拜,謹將繳獲金狼頭箭囊一具、蒙古萬字甲胄三副隨本進呈。惟願聖主威加朔漠,胡塵永靖。臣不勝惶恐待命之至。
    大明萬曆七年 九月十五日……
    遼東總兵官臣李成梁謹奏。”
    整個請功奏疏上麵,李成梁沒有給自己請功,可是,不請功,才是真的請功。
    萬曆七年,九月十八。
    這封大捷奏疏快馬加鞭的趕到了北京城下。
    朝廷獲悉蒙古土默特部與察哈爾部的聯合,過了不到三個月的時間,兩個聯合的大部落準備工作還沒有完成呢,就被李成梁偷了一次老家,可見告訴世人一個道理,無時無刻都要整裝待發,隻有這樣機會來了,才能快速把握。
    乾清宮中。
    朱翊鈞坐在龍椅上……手指不斷地敲打著禦案,與往常不同,沒有節奏,也不難看出此時年輕天子有些情緒化了。
    能讓大明天子,有火不能發,有氣不敢出的,也隻有此時站在下麵侃侃而談的海瑞了。
    海瑞是真的執著……
    自從,天子開始要錢,要人,下旨備戰以後,皇帝便再也沒有其他的冒險主張,這讓張居正為代表的內閣都服軟了,戶部兵部認真的做著統籌,糧食軍械不斷地往北方送去,要打持久戰呢。
    可海瑞還是在勸阻皇帝陛下地路上。
    奏疏是三日一封,每次逢朝,都要提及一二,在最初地時候,還有諸多官員附和,可隨著時間的流逝,原本跟著海瑞一同勸阻皇帝的,也漸漸放棄了想法。
    此時的朝廷,隻有海瑞一人還在主張止戰的立場。
    換成正常人,現在朝廷銀子也備了,兵馬也調了,事情都已經做的七七八八了,都知開弓沒有回頭箭,也該放棄了,可海瑞終究不是常人,他還一味的請求皇帝陛下收回主張,簽派使臣前往土默特部,盡可能避免長期對峙……
    而自從開始部署以來,朱翊鈞便再也沒有單獨召見過海瑞,說實話,他心裏麵多少還是有些怵的,不是害怕辯不過海瑞,而是怕,海瑞把話說重了,他下不來台,自己也下不來台,造成兩難的局麵。
    這次召見,朱翊鈞也是覺得時機成熟了,才想著找海瑞開誠布公的談論一番……
    在海瑞的又一次長篇大論後,乾清宮中,氣氛如凝霜般沉重。
    站在朱翊鈞身後的馮保,陳矩兩人一直都是低著頭,做出一副今日你們君臣二人對罵起來,我們都裝看不見,聽不見的姿態來……
    朱翊鈞目光如炬,直視著海瑞,那眼神中透著不容置疑的堅定。
    海瑞卻絲毫不懼,挺直著脊背,卻在此時顯得格外有分量。
    “海愛卿,如今糧草軍械皆已籌備,兵馬也已調動,此番必能大勝,揚我大明國威,你為何還要固執己見,執意阻攔……更何況,你的阻攔,已經無用了……”
    海瑞微微拱手,神情肅穆,朗聲道:“陛下,一場戰事,看似是為了彰顯國威,可戰場上,多少黎民百姓的兒郎要血灑疆場,多少家庭要支離破碎……陛下,戰爭一起,受苦的是百姓啊……陛下之前不一直秉持以民為本嗎,為何到了此時,卻如此堅定的要跟蒙古人打上一場呢。”
    朱翊鈞眉頭緊皺:“朕豈會不知……但蒙古兩部聯合,已然對我大明邊境虎視眈眈,若朝廷不做準備,任由他們發展壯大,日後邊境百姓將永無寧日……更何況戚繼光,李成梁都已給朕奏報,定能大勝……”
    “陛下,戰爭之勝負,豈是人能完全預料。即便勝了,那也是屍橫遍野,血流成河……陛下,以民為本,不是一句空談,百姓安居樂業,才是國之根本。若為了一時之勝,讓百姓陷入水深火熱,陛下日後如何麵對天下蒼生……”
    這個時候,馮保,陳矩的頭低的更厲害了。
    現在都聊到日後無顏麵對天下蒼生了嗎?
    而朱翊鈞在聽完海瑞的這句話後,火氣差點爆發,不過,他克製住了,他深深的歎了口氣,而後看向海瑞。
    “朕難道不想讓百姓安居樂業……”
    “朕難道就隻是一個隻為自己開疆拓土,建立功業,對百姓貧苦直至不管的昏君……”
    “還是朕是一個窮兵黷武,連年征戰的暴君……”
    “這次是土默特部失言無信在前,這是迫不得已之舉……”
    “之前,滿朝大臣還都在質疑戚繼光秘奏的可信度,但現在又傳來準確的軍報,蒙古大部開始調動,不出半個月,他們就兵臨遼東了……”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
    “海愛卿,你總是以聖人之言來勸朕。可你難道不知,這世間之事,並非都能如聖人所說那般簡單,蒙古人野心勃勃,若不以戰止戰,他們豈會輕易罷手……”
    這個時候,朱翊鈞的聲音略微大了一些,可能是意識到了自己此時有些著急了。
    朱翊鈞又頓了頓,放緩一些語氣繼續說道:“海卿,朕知你一心為民,以聖人之道為準則,此等忠心,朕又豈會不知?你勸朕止戰,是念著百姓疾苦,不願見他們因戰火流離失所……朕又何嚐不是如此?”
    “自登基以來,朕夙興夜寐,不敢有絲毫懈怠,隻為讓我大明子民能安居樂業,讓這萬裏河山永固……”
    “可如今蒙古兩部聯合,如豺狼環伺我邊境。他們燒殺搶掠,無惡不作,邊境百姓已飽受其苦,朕若坐視不理,任由他們壯大,日後戰火必將蔓延至中原腹地,那時受苦的百姓將何止萬千……”
    “朕覺得會勝利,這並非朕驕傲自大,盲目自信……”
    "這背後,是無數將士的也浴血奮戰,是無數能臣的殫精竭慮。朕也心疼那些即將奔赴戰場的兒郎,他們也是父母的心頭肉,是妻子的頂梁柱,是孩子的依靠。可若不戰,他們的家人、他們的家園,又如何能得以保全……”
    朱翊鈞說完之後,從龍椅上起身,慢慢的走了禦階,他到了海瑞的身旁,輕聲道:“海卿啊,朕與你一樣,都盼著這天下太平,百姓安康。但太平,不是靠退讓求來的,是靠實力打出來的。唯有一戰,方能震懾宵小,讓我大明邊境在未來的歲月裏免受侵擾,讓百姓能真正過上安穩的日子……”
    “朕身為天子,肩負著祖宗基業,要保護我們大明的宗廟,更肩負著天下蒼生的安危,也要讓天下百姓過上富足的日子,這些,朕從不會忘,也不敢忘……”
    “朕,必定從一而終……”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