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3章 未獲大勝

字數:3757   加入書籤

A+A-


    從陳太後的宮殿離開後,朱翊鈞便去了李太後的宮殿請安,就像是例行公事一般,沒有多少的感情在裏麵……
    母子相處的非常別扭。
    自從李文貴的事情暴露後,兩個人對話,交流顯得很是客氣,客氣也被稱之為外套……
    兩宮皇太後都請完安了,朱翊鈞本想著去坤寧宮用膳呢,可走了半路,陳矩快步趕到,西北緊急軍情到京,兵部尚書方逢時正帶著急報在乾清宮外候著。
    朱翊鈞聞言,隻能先行返回乾清宮。
    在路上的時候,還一直想著西北能有什麽緊急軍情。
    難不成,自己讓麻貴將他兒子的頭顱交給俺答汗,惹怒了這老小子,讓他大冬天都發兵犯境了嗎。
    等到朱翊鈞趕到乾清宮的時候,便遠遠見到方逢時的身影。
    而方逢時看到皇帝帶著一眾隨從走來的時候,趕忙行禮。
    “方愛卿,免禮。”朱翊鈞到了跟前道:“說,什麽西北軍情……”
    “陛下,陝西都司八百裏加急,盤踞在河套的鄂爾多斯部在西北動兵,他的部落首領,庫圖克圖徹辰洪台吉率領著一千二百餘名蒙古騎兵突然南下,涼州數個村鎮被洗劫,嘉峪關守備寇淮委帶軍追擊,與庫圖克圖徹辰洪台吉在靈武交戰,未獲大勝,隻能任由鄂爾多斯部退回河套……”
    朱翊鈞聞言臉色驟冷:“未獲大勝,哼,說的倒是好聽,那不就是敗了嗎……陝西都司,朝廷養著八萬人啊,馬匹兩萬,一個小小的鄂爾多斯部人口不過五萬,竟然敢長驅直入……你是兵部尚書,你覺得朝廷該怎麽決策。”
    “陛下,鄂爾多斯部隻是一個小部落,若是朝廷下決心動兵的話,甘肅寧夏二衛即可,朝廷也無需調兵遣將,但……鄂爾多斯部雖不依附土默特部得俺答汗,但與他們也有千絲萬縷的關係……若是朝廷有意進軍河套,隻怕俺答此人,不會坐視不理……戰事可能曠日持久啊……”
    朱翊鈞是越聽,眉頭皺的越緊。
    這個方逢時啊,真的是一個會帶兵,會打仗的文官翹楚嗎。
    怎麽,那麽軟。
    “俺答此人,他們早就跟察哈爾部的人,一道侵犯我大明遼東了,方愛卿啊,你的腰板,要挺直一起……鄂爾多斯部必要血債血償……“
    朱翊鈞把基調定下之後,回頭看了一眼馮保:“給宣府的副總兵麻貴下旨,讓他火速入京……”
    馮保聞言,趕忙點頭應是。
    山西省內三個重鎮,兵部登記造冊的士兵有二十六萬,戰馬十萬餘匹,而陝西都司地大,包括後世的寧夏,陝西,甘肅三個省的大部,但守備兵馬才十二萬,戰馬三萬多匹,這還分散在如此龐大的邊境城池中,麵對鄂爾多斯部的突然侵擾,肯定是吃大虧的。
    而此時朱翊鈞就想著召見麻貴,讓他擔任陝西都指揮使,寧夏總兵官,此時親召,麵授軍機。
    麻貴出身西北,與此時的延綏副總兵董一元,寧夏參將馬孔英,以及一幹甘肅本地的漢人將領都相識相知,而且陝西的很多將領都是從山西鎮過去,他前往陝西擔任指揮使,寧夏總兵官,地方上也不會有什麽排斥……
    現在的河套,可已經不是大明朝的河套了。
    在另外一個時空,萬曆三大征之一的,寧夏之役,曠日持久的原因就是哱拜父子在寧夏起兵,並聯合來自河套的蒙古部落勢力,才讓這場戰爭沒有辦法在短時間內結束。
    而早一些的在寧夏做好部署,對河套的蒙古部落進行打擊,讓他們不敢再河套地區遊牧,定居,那麽這場讓大明朝傷筋動骨的戰爭,便有極大的可能得到避免,當然,造成這場寧夏之戰的罪魁禍首哱拜父子,朱翊鈞也會讓麻貴多多注意,若是察覺有了異心,直接處決……
    原本,朱翊鈞都想著對河套動手呢,沒成想,鄂爾多斯部先下手為強了,正好也給了大明一個動手的借口……
    方逢時退下後,朱翊鈞便返回乾清宮內,不久,禦政學士將這個月的考成總述送來,朱翊鈞看到了中午,正欲傳膳之時,忽然想到,他還沒有與為自己生下龍鳳胎的王喜姐說過話呢,昨夜進去探視,她太過勞累昏睡過去了……
    想著這些,朱翊鈞便離開了乾清宮,前往王喜姐的宮殿,看望自己的兩個剛剛出生的孩子,順便好好的寬慰一番大明朝後宮的”功臣“。
    朱翊鈞踏入王喜姐的寢宮,宮女們紛紛行禮,他揮了揮手,示意她們不必多禮。
    王喜姐正坐在床上,懷中抱著剛出生不久的皇子,臉上帶著溫柔的笑意。
    見到朱翊鈞進來,她想要起身。
    朱翊鈞快步上前,扶住她的手臂,柔聲道:“不必多禮,你身子還未恢複,好好休息便是。”
    他說著,目光落在她懷中的嬰兒身上,眼中滿是慈愛。
    他伸手輕輕摸了摸孩子的臉頰,低聲問道:“孩子可還安好?”
    王喜姐微微一笑,點頭道:“陛下放心,孩子一切都好,太醫剛走,說是身子骨健壯得很。”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朱翊鈞聽著,又看向一旁搖籃中的另一個孩子,那是他的女兒,他走過去,輕輕搖了搖搖籃。
    “這些日子辛苦你了,朕忙於朝政,未能時時陪在你身邊,心中實在愧疚。”
    王喜姐搖了搖頭,溫聲道:“陛下為國事操勞,臣妾怎敢有怨言,隻要陛下心中記掛著我們母子,臣妾便心滿意足了……對了,陛下……”
    朱翊鈞看向王喜姐,等待著她的下文。
    王喜姐停頓片刻後,才開口說道:“皇後,與長公主那邊,陛下可要常去,臣妾這裏,有太醫,宮人服侍就可以了。
    王喜姐內心恬靜,不喜爭鬥,此時她為皇帝生出龍鳳胎,除了高興之外,還有一些忐忑,因為她不知道該如何麵對對自己非常不錯的皇後。
    皇後沒有生出兒子,她卻生出了皇長子,而且最尷尬的是自成祖皇帝遷都北京以來,嫡長子繼承的,隻有三人,分別是,仁宗皇帝,宣宗皇帝,武宗皇帝,除此之外,全是長子繼承。英宗皇帝屬於母後彎道超車,孫太後不是大明門抬進來的原配皇後)
    朱翊鈞聽完王喜姐的話後,當然也明白她的心思,笑道:“皇後乃後宮之主,是朕的妻子,朕自然會多關懷與她,不過,你這,朕也要常來的,別多想了……”
    別多想了。
    朱翊鈞說的時候沒有什麽深意,可在王喜姐聽來,卻是暗示自己……
    按照產婆所說,女兒最先出生,皇子次之,所以,搖籃中的公主是二公主,而王喜姐懷中的孩子是老三……但卻是長子……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