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0章 太懂禮貌了

字數:4280   加入書籤

A+A-


    張居正走了。
    考成法還在。
    並且,越發的根深蒂固,好多官員甚至都習慣了。
    這對於一些隻想著升官發財不幹活的官員來說,可是一個不好的信號。
    要是這個考成法製度,要是持續了一二十年,那可是真的要一直存在了。
    這幫讀書讀史的官員們,清楚的知道,該如何去改變此時的政治形態。
    曆史已經給了他們答案。
    攻擊張居正,將他的罪責做實,人死政消,才能成為現實。
    但現在的情況,又有所不同。
    天子進的太深了。
    特別是這個考成法,最後的主考官是天子本人啊。
    所有,很多有想法的官員,誰也不敢去當這個出頭鳥。
    但暗中聯合,串通的事情,沒少做。
    對於這些,朱翊鈞是心知肚明的。
    當然,這個時候,朱翊鈞根本就不想管。
    串通好啊。
    有一個算一個誰都跑不了。
    當然,就是因為考成法跟皇帝牽扯太深,導致現在攻擊張居正的聲音,還沒有起來。
    主要都是在觀望,沒有人願意做出頭鳥。
    萬曆十年,正月十六日。
    新年的第一次百官參與的大朝會開始了。
    卯時三刻,晨霧未散,紫禁城端門處已是人影攢動。
    三十六名金吾衛甲胄映著熹微天光,腰間跨刀與玄色披風在寒風中獵獵作響。
    隨著第一聲晨鍾穿透雲霄,東華門緩緩開啟。
    內閣首輔申時行頭戴七梁冠,身著緋袍,手持象牙笏板,率先踏入宮門,隨後百官一同進入。
    官員們屏息穿過太和門,眼前豁然開朗。
    皇極殿前三層漢白玉台基巍峨聳立,螭首吐水的浮雕在朝陽下泛起金芒。
    台階層層遞進,中間禦道上江山萬代浮雕氣勢磅礴。
    鴻臚寺鳴讚官手持鎏金雲板,長聲唱道:“排班——”
    文官按品秩從東階,武官自西階拾級而上,緋袍紫綬、鷺補麒麟,在陽光下織就斑斕雲錦……
    待官員們在丹墀下列成十二班,鍾聲又起。
    皇極殿朱紅宮門緩緩開啟,暖黃宮燈如星河傾瀉。
    “入朝。”
    官員們開始依次進入皇極殿,列隊整齊後。
    隨著“陛下——駕到——”的唱喏聲中,朱翊鈞身著十二章紋袞服,頭戴冕旒,在十六名太監簇擁下,自金漆蟠龍柱後步出。
    冕旒間玉珠輕晃,每一步都似踏碎了滿殿晨光。
    等到皇帝剛剛坐下。
    申時行率百官深深伏拜,山呼“萬歲”之聲直衝雲霄。
    朱翊鈞垂目掃視階下群臣,而後輕擺手道:“諸卿平身……”
    百官齊呼“謝陛下”,袍袖掃過金磚地麵,窸窣聲中依次起身。
    等到官員們都起身後,申時行上前半步,象牙笏板舉至眉梢:“啟稟陛下,新春以來,四海承平,萬象更新。北直隸、南直隸春耕順利,百姓踴躍開墾荒地,今春新增良田二十萬畝,漕運河道疏浚工程提前竣工,漕船往來如織,通州糧倉新儲漕米百萬石,足保京師三年之需。”
    每年開年,先匯報糧食,漕運,春耕,當然這也是重中之重。
    “今春應天興修水利,疏浚吳淞江、白茆河,又固江南糧脈……”
    朱翊鈞一邊聽著申時行的奏報,一邊不住的點頭,很是滿意。
    而等到申時行年初政府報告做完之後。
    朱翊鈞開始給予高度的評價。
    當皇帝的時間久了。
    朱翊鈞對於用人就越發的有心得了。
    該罵得時候,要罵,該鼓勵得時候,就鼓勵。
    現在可跟之前不一樣了。
    之前得內閣首輔是他得師傅,他得年齡還小,要注意自己在百官心中光輝的形象。
    可現在的他,已然成年,下麵的大臣,也都不是在嘉靖朝,隆慶朝就已經嶄露頭角的官員了,甚至有相當一部分官員,都是萬曆朝的門生,也就是陛下的臣黨……
    用人嗎。
    強勢的下屬,就是要敲打一下,張居正是,高拱也是。
    可若是有能力,卻不願強勢,或者說,不敢強勢的,就要多給鼓勵,pua玩的好,驢子能當馬兒跑。
    更何況,申時行本就是一匹駿馬,就是有些不太自信。
    朱翊鈞不吝嗇誇獎之語。
    “申卿所奏,條理清晰若星漢列張,謀算深遠如江河奔湧,真乃‘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裏之外’的良相風範!”
    天子的聲音沉渾有力,在空曠的皇極殿內激蕩回響。
    “自入內閣以來,次輔擔任已有一年,首輔也有了兩個月,漕運暢通若禹貢再書,農事興旺似豳風重奏,國庫豐足更勝文景之時。這般經緯之才,當得起‘致君堯舜上,再使風俗淳’的讚譽!”
    “朕看好申閣老,諸位愛卿,覺得朕說的對嗎?”
    張四維的臉是紅一陣,黑一陣,特別是在聽天子誇獎申時行的時候,可現在天子詢問,張四維還是收攏情緒,出列道:“陛下聖明,所說之言,皆是至理名言……”說到此處,張四維停頓片刻,咬了咬牙:“閣老確實有經天緯地之才。”
    隨著張四維言語落後,諸多官員也紛紛出列附和。
    “陛下聖明!申閣老夙興夜寐、宵衣旰食,實乃我大明棟梁之材!昔有房玄齡籌謀帷幄,今有申時行安邦定國,此誠千古良相輝映之盛景,當然,隻有得遇明主,臣子方能一展才華,歸根到底,還是陛下英明。”
    “臣附議!申閣老倉廩實而知禮節……”
    “詩雲‘濟濟多士,文王以寧’,今有申閣老輔政,恰如眾星拱月,方能保我大明河清海晏!”
    鴻臚寺卿突然長聲唱喏:“陛下仁德,首輔賢明,此乃天賜君臣際遇!”
    這一聲令下,文武百官齊刷刷再拜,笏板相撞之聲如驟雨擊瓦。
    “吾皇萬歲萬萬歲!”
    呼聲直衝殿頂,驚起簷角棲息的白鴿,撲棱棱掠過金燦燦的琉璃瓦,在紫禁城上空盤旋。陽光穿透殿內繚繞的檀香,將群臣叩拜的身影與朱翊鈞端坐的龍椅,一並鍍上了一層煌煌金芒。
    瞧瞧,這就叫專業,本來朱翊鈞是抬高申時行呢,一句話兩句話,就又轉移到了天子的身上。
    當然,很大一部分原因也是這幫官員太懂禮貌了。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