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3章 內閣班子

字數:4219   加入書籤

A+A-


    原本爪窪戰事不太明朗,朱翊鈞選擇了保密,並未將大明水師在爪窪的戰事公布出來。
    可此時,戰果已經出來,陳璘帶領的船隊也用不了多長時間便要入境。
    事成定局。
    便也沒有什麽好隱瞞的了。
    消息開始四處在官員們之間傳播。
    天子龍顏大悅,當著申閣老的麵,直言要給陳璘加太子少保,加從一品建威將軍。
    這個禦前奏對天子說的話,也傳了出來。
    談論更多的便是戰利品。
    折合下來,可是一個省整年的賦稅啊。
    當然,陳璘抄的是荷蘭東印度公司三年積累的財富,連鍋都搬回大明朝了。
    誰都愛錢。
    朝廷有了銀子,皇帝陛下對臣下,對百姓大方,那這些當官就能多領些俸祿,百姓們也能盡可能減少一些賦稅。
    大多數人都是高興的。
    包括一幹六部九卿大臣。
    當然也有很大一部分,心裏麵多少有些想法。
    而這些官員大多數都是勤勤懇懇,為官之時,心思比較直,生活較為貧苦的。
    這些人是真信聖賢書。
    他們總覺得泱泱大國,禮儀之邦,在海上給人家打仗,打贏了,把人家的財物全部搶過來自己用,這……這跟聖人的教誨,多少是有一些背道而馳吧。
    而且這是開了一個不好的頭啊。
    咱們大明朝不能關起門跟自己人講禮儀,樹新風,出了門就掄刀子,搶東西吧……
    這,這不就是典型的表麵一套,背地一套嗎。
    而且,最為重要的是,整個朝廷的風氣也多多少少會受到影響的,水師的士兵們向前看,滿朝文武向前看,誰來講理啊。
    而在這些心裏麵有其他想法的官員中。
    海瑞一個。
    李成梁也算一個。
    在海瑞看來,南邊也打仗了,北邊也不安生,皇帝陛下好像不會去約束那些想要戰功的將軍,相反,皇帝不約束,他也不願意讓都察院去約束。
    不過,海瑞雖然心裏麵不滿意,隻裝在心裏麵,並沒有去覲見天子,再去論戰。
    這麽多年,君臣二人因大明朝對外的戰事,對峙了多少次了。
    可他從來沒有真正的說服過天子。
    也可以說,他從來沒有真正的辯過天子,有的時候,甚至落了下風。
    所以,他現在多少也不願意管了,他將自己更多的精力放到民間去,放到百姓身上。
    而李成梁心裏麵不舒服,可不是管什麽禮儀之邦這些表麵的事情。
    讓他不舒服的是,傳言天子要加封陳璘加太子少保,加從一品建威將軍。
    他從隆慶,萬曆兩朝在遼東廝殺,直到萬曆九年,才加太子少保啊,現在陳璘在海的那邊贏了一小場,陛下竟然都要給他太子少保嗎。
    聽完下麵將領匯報之後,他直接開口說道:“兩三千人,本公還以為,殺了兩三萬,擒了賊寇的首領呢……"
    "就幾個小蝦米,瞧瞧京師這幫官員們傳的,還太子少保,那要多大的功,這幫官員胡說八道,沒有見過世麵的樣子。”
    當然,傳言隻是傳言。
    太子少保的加封,從消息開始,在真正的加賞旨意下來之前,皇帝陛下都沒有在人前承認過。
    官員們討論福建戰報的熱情隻持續了兩天。
    到了正月的十九日。
    在申時行的奏請下,朝廷開始廷選入閣輔臣。
    經過一次又一次的六部九卿廷選,各朝廷勢力都想著抓住這次機會。
    選了三次,遞呈禦前三次,被否了三次。
    有資格的人幾乎都過了一遍。
    而在第四次的時候,得天子允許。
    戶部左侍郎,王用汲,入閣參事……
    原太仆寺少卿司汝霖調任兵部,擔任左侍郎,入閣參事……
    兵部尚書方逢時,加東閣大學士,入閣參事……
    工部尚書潘季馴,加華蓋殿大學士,入閣參事……
    加上,張四維,張學顏,申時行三人。
    此時閣臣已經有了七個。
    但潘季馴執掌工部,雖然入閣,但並不像其他幾人一般,每日都要去內閣打卡,這是朱翊鈞給的恩典,治理黃河還是此時工部尚書的重中之重。
    實際上的內閣班子,是以內閣首輔申時行為中心,涵蓋戶部,禮部,兵部三個部衙的內閣班子六人組,四人為大學士,兩人未晉升大學士……
    張居正去世兩個多月後,內閣完成了重組,同樣也是自嘉靖始,平均年齡最小的一個班子……朝氣蓬勃。
    ………………
    二月,東南沿海的料峭春寒被正午日頭烘散。
    福寧港的商埠碼頭蒸騰著熱氣,來自呂宋的胡椒、暹羅的香米堆成小山,赤腳的挑夫們踩著跳板穿梭如蟻,竹杠壓在肩頭的吱呀聲混著南洋水手的俚語,在鹹腥的海風中翻湧……
    葡萄牙商船“聖安號”的甲板上,大胡子商人佩德羅將黃銅望遠鏡抵在眼窩,鏡片後的藍眼睛突然睜大。
    遠處海天相接處,原本澄澈的蔚藍泛起霜白,像是被誰潑灑了一斛碎銀。
    不多久,海麵上出現了密密麻麻的大明戰船。
    “聖母瑪利亞!是大明的水師,他們從爪窪回來了。“
    五十餘艘列成雁陣破浪而來,朱紅船身裹著銅釘,船舷兩側黑洞洞的火炮泛著冷光。
    當為首旗艦駛過商船群時,甲板上的明軍甲胄如同流動的赤金,船樓高處的纛旗獵獵作響,繡著“陳”字的黑底龍紋在風中舒展,仿佛一頭蘇醒的巨獸。
    碼頭上突然安靜下來。
    “去年經過馬六甲的時候,就知道明軍在跟荷蘭人打仗,荷蘭人應該吃了不少虧啊。”
    “活該!他們搶了裏斯本的商船,我們總督不敢挑起戰爭,就該讓他們嚐嚐大明火炮的滋味,被掠奪的滋味。”
    戰船經過港口,徑直的朝著十裏外的軍港駛去。
    船尾犁開的浪濤翻湧如雪,驚得近海的漁舟紛紛避讓。
    當最後一艘戰船的尾影消失在防波堤後,碼頭上突然爆發出山呼海嘯般的歡呼,挑夫們重新扛起貨物,號子聲比先前更響亮三分……
    這些在港口上討生活,賣力氣的百姓不知道自己為何要歡呼,明明大明的繁華,他們是享受不到的……可他們依然歡呼……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