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7章 明倭戰爭 14
字數:4245 加入書籤
官立蒙學也推行一年了,在這裏麵發生的問題,也是非常多的,最主要的還是整合。
不過,天子一心撲在官立蒙學上,這一點是出乎所有官員們意料外的事情。
朝鮮在打仗,寧波外海也有戰事,今年的海收要比去年遞減了兩成。
可天子一直都不急,從未催促過戚繼光,李成梁兩人。
甚至依然將官立蒙學這件事情,當作大明朝的頭等大事來做。
這一年,他不僅去了北方的各個蒙學點,甚至,還出現在了正在上課的課堂外,帶著自己家老六,跟孩子們聊天,跟先生們暢談,氣氛融洽之極。
北方的學田,這一年 ,天子都跑了七八處……都是豐收時節去的。
看收成,問佃農,深入田間。
天子與他家老六的皮膚都曬黑了不少。
就這樣說吧,皇帝登基也馬上二十年了,從來沒有在一件事情上這般上心過,好像是要當作一生的事業來做的。
對於教育,朱翊鈞是有著自己遠大的目標的。
他在今年年初的時候,曾經派遣大量使團前往西夷,在駐英格蘭國使陳平的幫助,以及在西方最親密朋友英格蘭女王的協調下與積極推動下,在萬曆十八年的九月,成功進入牛津大學。
這批使團,非常特殊。
具有官方背景的隻有三人,其他的都是十五六歲的少年郎,且大多數都是浙江人……
朱翊鈞之所以這麽用心的推動官立蒙學,就是在為未來布局。
他要在萬曆三十年前後,在國內建立數座大學堂……海事,軍事,水利,法治,農業,以及科學等學科……
朱翊鈞為此籌劃了整整一年。
大明朝在官本位的特殊國情下,想要建立這種大學堂,就必須要擁有官方背景,背景小了,都不好推進。
為此,朱翊鈞甚至想讓內閣首輔擔任以後,成立的北京大學堂的名譽山長。
而在南方設置的大學堂,也要有當地巡撫,總督擔任名譽山長。
至於關乎軍事的大學堂,就要有大都督擔任名譽山長,各個退休的將領,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中,教導學子。
萬曆三十年左右,朱翊鈞想要成立六座大學堂,現在派出去上百名十五六歲的少年前往牛津大學,就是等他們二十五六歲後,回國將經驗帶回來。
雖然,朱翊鈞對於這些高等西式教育的運行,也算了解,可他當時經曆的那些,太過超前了,現在的大明朝根本不適合,即便往後倒退,也難以找到最為合適的方式。
所以,朱翊鈞還是想要借助人民的力量。
讓浙江精心挑選的數百名聰明孩子們,發揮各自的才智,在了解完牛津的曆史,以及運轉情況下,讓他們先商討出一個可行的方案來。
而對於此時正在跟倭國進行的戰爭,朱翊鈞不是說不關注,而是,他除了給政策,設紅線外,對於戰事的進展,根本起不到太大的幫助。
並且,他從不亂指揮,即便,他是有著一定的軍事素養,可依然不亂指揮。
多少事情,是在亂指揮下壞菜的,朱翊鈞可是非常清楚。
他一直都不急。
時間還長。
小倭國就這麽大……南方能夠應付的來……
這麽長時間內,除了李成梁,戚繼光兩人奏陳上來的軍報之外,朱翊鈞幾乎不會去關注其他的信息。
而坐在禦座上的朱翊鈞,不緊不慢的展開了李成梁的奏疏。
李成梁詳細分析了當前戰局,指出對馬島倭軍已顯疲態,但其根基仍在與本土的聯係上。
他並未一味請求增派陸軍,而是提出了一個極其大膽,甚至堪稱冒險的戰略——奏請調動山東水師主力,甚至部分浙直水師,前出至對馬海峽以西,主動尋殲倭國運糧船隊和水軍護航力量,力求徹底切斷對馬島與九州本土的聯係,將十數萬倭軍困死餓死在島上!
奏疏中,李成梁極力強調此時正是天賜良機,倭國本土沿海遭寧波水師頻繁襲擊,守備空虛,士氣低落,其水軍主力被牽製在對馬方向,運輸船隊的護航力量必然減弱。
若大明水師能果斷出擊,必能事半功倍。
他甚至直言,若此策成功,快則一年,慢則兩載,倭寇必潰,朝鮮戰事可定,且能永絕後患,至少能保東海數十年安寧。
朱翊鈞的手指無意識地敲擊著光滑的紫檀木桌麵,發出細微的嗒嗒聲。
他能感受到字裏行間透出的,是一位老將渴望在暮年奠定不朽功業的迫切心情,以及對其自身年歲漸長、恐難久持的深層焦慮。
“困島……鎖海……”朱翊鈞低聲沉吟著,目光再次投向禦案一側那幅巨大的寰宇全圖。
他的視線掠過已漸趨平穩的西北,掠過中原腹地,最終定格在那片蔚藍的東海以及朝鮮、倭國列島之上……
這是一個誘惑極大的戰略。
一旦成功,確實能最快速度、以最小代價結束這場戰爭,成就他萬曆朝又一赫赫武功,也能讓李成梁功成名就,圓滿收官。
小主,這個章節後麵還有哦,請點擊下一頁繼續後麵更精彩!
比起曠日持久的消耗,無疑更符合他的期望。
但風險也同樣巨大。
大規模調動水師深入海峽作戰,勝負難料。
倭國水軍並非紙糊泥塑,萬一主力決戰失利,不僅前期戰果可能付諸東流,甚至可能威脅到朝鮮本土和山東沿海的安全。
而且,將如此重任寄托於跨海封鎖,對後勤和水師將領的決斷力是極致考驗……
不過,小規模的侵擾,這是能做到的。
朱翊鈞沉思片刻,一時半會也下不定主意。
作為天子,朱翊鈞求的無非就是一個穩,而將自己陷入危險境地得到的大勝,同樣有著一定的誘惑力。
兩種畫麵在他腦中交織。
一方麵是大勝之後,四海承平,萬國來朝的盛景……
另一方麵是萬一失利,損兵折將,戰事延長的窘境……
許久,朱翊鈞緩緩睜開眼,他提起朱筆,在那份奏疏上略作沉吟。
他並沒有立即批準李成梁的全部請求——調動浙直水師牽扯過大,暫不可行。
但他寫下批示,原則上同意了李成梁關於擴大海上破交作戰、力爭切斷對馬倭軍補給線的戰略方向。
並著重強調“著山東巡撫、登萊總兵、水師提督等官,務要同心勠力,審時度勢,選派精銳舟師,廣布哨探,伺機而動,痛擊倭奴糧道。然海戰凶險,尤須持重,不得浪戰,以保全實力為要。所需糧餉器械,兵部、戶部即議速撥,不得延誤。”
這是一道充滿了權衡的旨意。
它賦予了前線將領更大的主動權和戰術靈活性,支持他們采取更積極的進攻態勢,但也隱含了告誡,朝廷支持你們打,但要打得聰明,要確保勝利,避免不必要的損失……
喜歡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請大家收藏101novel.com大明當了三年聖孫,稱帝六十載101novel.com更新速度全網最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