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20章 明倭戰爭 27

字數:5334   加入書籤

A+A-


    “是啊!倭寇已然服軟,天威已彰,此時,停戰方是明智之舉!”
    “讓其稱臣納貢,賠償兵費,既可補虧空,又可揚國威,兩全其美!”
    “對馬島上十數萬人,真要趕盡殺絕,亦有傷天和,非聖主仁君所為啊!”
    “聽聞那倭使言辭懇切,姿態極低,若拒之門外,豈不令四夷笑我大明無容人之量?”
    主和的聲音一時間占據了上風。
    許多官員從現實利益、民生經濟、道德仁政以及傳統的“懷柔遠人”理念出發,認為接受祈和是當前最有利、最體麵的選擇……
    當然,主戰派並未退縮。
    特別是新任禮部尚書,之前的老翰林,王家屏充當了主戰派的主心骨。
    實際上,王家屏算作一個比較純粹的讀書人,隆慶二年的進士,編寫過世宗實錄。
    為人比較直。
    做事也是如此。
    隆慶年間敢彈劾高拱的狠角色。
    萬曆年間,張居正改革,王家屏雖然不積極靠攏,但也是做好自己的分內之事。
    一直到了萬曆十五年,才開始進入仕途的快車道。
    張四維在南洋府不幸去世後,其好友於慎行接任了禮部尚書,萬曆十九年年初,於慎行身體抱恙,隨後便是這個王家屏接任。
    正當主和派的一方聲勢越來越旺之時,王家屏站了起來。
    作為六部尚書,大九卿這般的人物,文華殿議事,是有座的……
    “諸公莫要忘了嘉靖年間倭亂之慘痛教訓!彼輩反複無常,今日求和,安知非緩兵之計?待其恢複元氣,必再度為患!屆時,誰又能承擔這養癰遺患之責?!”
    戶部尚書張學顏也沉聲道:“王學士所言,並非沒有道理。倭國狼子野心,覬覦神州非止一日。此番傾國之兵而來,豈會因一敗而真心臣服?若不趁此良機,重創與他,恐數十年後,我子孫後代仍要受其荼毒!”
    雙方引經據典,各執一詞,爭論得麵紅耳赤。
    兩個大佬出來站台,比較激進的一些官員,說起話來,倒也顯得更有底氣。
    但主和派的官員算是朝堂的主流,人數較多。
    文華殿內唾沫橫飛,聲浪一陣高過一陣。
    有官員激動地揮舞著手臂,有官員氣得渾身發抖,甚至有人相互指著鼻子斥責對方“迂腐”或“短視”。
    整個大殿如同一個巨大的蜂巢,嗡嗡作響,充滿了火藥味。
    若不是在莊嚴的文華殿內,有閣老重臣在場鎮著,恐怕早已有人要捋起袖子理論了……
    申時行坐在上首,看著這紛亂的場麵,眉頭緊鎖,隻是反複強調“諸公且冷靜”、“容他人說完”,但效果甚微。
    第一日的會議就在這種激烈但僵持的爭吵中,直至日落時分也未能得出任何共識,不歡而散。
    夜幕降臨,北京的各大酒樓、私宅卻比平日更加熱鬧。
    觀點相近的官員們自然而然地聚到一起,議論白天的廷議,情緒更加激動。
    在城南一家頗為雅致的酒樓包間內,十幾名東南籍官員和幾位主張盡快息兵休養的官員正在密議。
    “王家屏等人,全然不顧東南民生疾苦,隻顧著自己慷慨激昂,博取直名!實在可恨!”一名官員憤憤不平地灌了一杯酒。 “還有那張學顏,身為戶部尚書,豈不知國帑好不容易有了結餘,若是在打下去,豈不是又要讓朝堂過苦日子。”
    “明日廷議,我等必須據理力爭,務必促成和議!這不僅是為了家鄉父老,也是為了朝廷大局!”
    “對!明日若他們再敢阻撓,便與他們辯個明白!”
    兩派人物,都在摩拳擦掌,準備在第二日的廷議上進行最後的較量。
    緊繃的神經和巨大的壓力,讓所有人都處於一觸即發的狀態……
    第二日的文華殿,氣氛比前一天更加緊張。
    官員們各懷心事,臉色凝重,相互之間的眼神都帶著警惕和敵意。
    議事剛開始,雙方就直接跳過了客套,展開了更加激烈的攻訐……
    主和派依舊強調停戰帶來的現實利益和仁義道德,主戰派則更加尖銳地指出曆史教訓和潛在風險。
    爭論的焦點逐漸從“該不該和”偏離到了“誰才是為國為民”、“誰在沽名釣譽”甚至“誰懷有私心”上。
    言辭越來越尖銳,火氣越來越旺。
    當主和派官員嘴替周得禮再次慷慨陳詞,訴說東南商民之苦,呼籲盡快接受倭國臣服時。
    兵科給事中劉懋猛地出班,厲聲打斷了他:“你口口聲聲為了東南百姓!殊不知,今日之苟安,正是明日東南大禍之根源!爾等如此急切要與倭寇媾和,究竟是為了東南百姓,還是為了爾等家中那點海上生意?!抑或是……受了那倭使什麽不可告人的好處……”
    這誅心之論一出,滿殿嘩然……
    周得禮聽到這話,都嚇壞了,氣煞了。
    “你……你血口噴人!本官一片公心,天地可鑒!你……你這黃口小兒,安敢如此汙蔑朝廷重臣!”
    劉懋毫不退讓,冷笑道:“是否汙蔑,爾等心中自知!若非懷有私心,何以對倭寇如此溫情脈脈,對我將士浴血奮戰之成果如此輕視?!爾等行為,與賣國何異……”
    “賣國”這兩個字,如同一點火星濺入了火藥桶!
    “劉懋!你放肆!”周得禮身邊幾位官員立刻出聲嗬斥。
    “豎子安敢辱及我等清譽!”
    “分明是你們這些窮兵黷武之徒,欲陷國家於長期戰亂之中!”
    ………………
    “你們辦的,別人難道說不得嗎?爾等就是見利忘義!”
    “誤國奸臣!”
    ………………
    爭吵瞬間升級為人身攻擊和群體性的對罵。
    文華殿內秩序大亂,雙方官員情緒失控,互相指著鼻子痛斥,唾沫星子幾乎噴到對方臉上。
    一些年邁的官員氣得捂住胸口,年輕氣盛的則挽起袖子,眼看就要從文鬥變成武鬥……
    申時行、張學顏、方逢時等閣部重臣連連嗬斥“成何體統!”
    “肅靜!”,但此時他們的聲音已被淹沒在憤怒的浪潮中。
    突然,不知是誰先推搡了一把,抑或是爭吵中肢體碰撞,隻見周得禮和劉懋兩人竟然猛地扭打在了一起!
    周得禮抓住劉懋的官袍,劉懋則扯住了姚宗文的衣袖!
    旁邊的官員們有的驚呼,有的試圖拉架,有的則趁機也向對麵陣營的人動起了手!
    勸架的和打架的攪作一團,莊嚴的文華殿內,頃刻間儼然上演了一場全武行、官帽掉了一地,場麵徹底失控!
    “住手!”
    “快拉開他們!”
    “哎呀!有辱斯文!有辱斯文啊!”說著,上去踹了一腳。
    申時行看得是又急又氣,臉色鐵青,連連跺腳。
    就在這混亂不堪、幾乎難以收拾之際——
    “咳咳。”
    一聲並不響亮,卻異常清晰的咳嗽聲,從殿側傳來。
    這聲音似乎帶著某種魔力,瞬間壓過了殿內的所有喧囂。
    扭打在一起的官員們動作僵住了,互相謾罵的官員們聲音戛然而止,所有人都如同被施了定身法一般,驚恐地轉向聲音的來源。
    隻見大殿側門處,不知何時,皇帝朱翊鈞已經靜靜地站在那裏。
    他穿著一身常服,臉上看不出喜怒,目光平靜地掃視著殿內一片狼藉、衣冠不整的眾臣。
    他沒有說話,隻是那樣看著。
    然而,一股無形的、冰寒刺骨的威壓瞬間籠罩了整個文華殿。
    剛才還如同菜市場般喧鬧的大殿,此刻落針可聞,隻剩下官員們粗重而驚恐的喘息聲。
    這些人是真怕皇帝。
    所有參與鬥毆和爭吵的官員,無不麵如土色,冷汗涔涔而下,慌忙不迭地整理著自己淩亂的袍服冠帶,噗通噗通地跪倒一地……
    “臣等失儀!罪該萬死!”
    惶恐請罪之聲此起彼伏,再無方才半點囂張氣焰。
    朱翊鈞緩緩踱步,帶著陳矩,馮安等人走進了文華殿。
    他俯視著腳下匍匐一片的臣子們,沉默了片刻,才緩緩開口,聲音聽不出任何情緒:
    “諸卿……討論國事,真是盡心竭力啊。”
    ………………
    第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