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34章 欲速則不達

字數:4156   加入書籤

A+A-


    李成梁是一匹擁有極大野心的狼。
    但在朱翊鈞這裏,他已經屬於一條老狼了,按照道理來說,對於大明朝的危害,已經可以降低很多。
    但……
    話又說回來。
    老狼也是狼。
    作為皇帝,一切隱患都應該得到重視。
    所以這次朱翊鈞決定讓錦衣衛指揮同知,陳意攜帶旨意前往朝鮮……見一見這匹狼,讓他明白,朝中有老虎在,別犯渾。
    實際上,這個時期,李成梁在朝鮮的威望確實大到了朱翊鈞理應忌憚的地步,這個時候,最穩妥的方式,就是把李成梁調回大明,在換一個總督前去。
    可,朱翊鈞又不舍得放棄,這麽好一次將朝鮮納入國土的機會。
    所以,這也是一場收益與風險的衡量。
    跟後世看大盤是一樣樣的,隻不過,李成梁要是再年輕十歲,在大的收益,朱翊鈞也不會去賭,可現在,風險被降低許多。
    已經一隻腳踩進棺材裏麵了,總該活明白些了。
    自從萬曆二十年開始,朱翊鈞對於國事的治理,又上了一個嶄新的台階。
    他已經充分展現出來世宗皇帝子孫的睿智,與對權力的把控。
    唯一不同的是,他不跟自己的爺爺一樣,一心把聰明才智,放到了玩人,修道上來,他是真的把自己的智慧,放到了大明,放到了天下萬方百姓身上。
    乾清宮的琉璃瓦在暮色中泛著幽光,殿內燭火次第亮起,將朱翊鈞的身影拉得頎長。
    他剛剛批完最後一本關於河南水患的奏折,朱筆擱在青龍瓷筆山上,尚未幹透的墨跡在燈下泛著微光……
    \"陛下,六皇子求見。\"小太監的聲音在殿外響起,帶著幾分怯意。
    朱翊鈞抬起頭:“讓他進來。\"
    沉重的殿門被推開,少年逆著光走進來。
    不過十二三歲的年紀,竟已長得比尋常內侍還要高半頭。
    他穿著寶藍色織金雲紋直身袍,玉帶束出勁瘦腰身,行走時袍角翻飛,隱約露出裏頭杏黃綾褲——這是皇子常服,卻被他穿出幾分少年人的颯遝。
    “兒臣給父皇請安。”朱常澍躬身行禮時,腦後束著的青絲從肩頭滑落,露出段白玉似的脖頸。
    燭光在他眉眼間跳躍,那雙酷似林皇後的鳳眼微微上挑,鼻梁卻像極了朱翊鈞的挺拔。
    “起來說話。”朱翊鈞打量著兒子,笑著說道。
    朱常澍直起身,袖中雙手無意識地攥了攥:\"兒臣聽說朝鮮國王薨了...”
    他話說到一半忽覺失言,忙補道:\"方才在宮門前遇見馮公公,聽他提了一嘴。\"
    朱翊鈞忽然笑起來,笑聲在空闊的殿宇裏蕩出回音:\"朕的旨意才出宮門,你倒比滿朝文武大臣的消息還靈通。”
    說話間,朱翊鈞摩挲著和田玉鎮紙,語氣忽然一轉:“說,來找父皇,又有什麽事情啊。”
    \"是!兒臣想看看新羅風光...\"少年眼睛霎時亮起來,\"聽說漢城王宮依山而建,還有...”
    “你這不胡鬧嗎,不準。”朱翊鈞截斷他的話,鎮紙\"啪\"地按在奏折上。
    “京畿還不夠你野的?上月才從居庸關跑回來,你母後可是來找朕責備了,,這回又想竄到朝鮮去,你是如何作想地,你還真當朝鮮是你家啊。你想去就去……”
    朱翊鈞見兒子要辯解,他豎起三根手指:“等你什麽時候能把這皇明祖訓背全了,把洪武寶訓注疏寫滿三萬字,再提出京的事。”
    朱常澍的肩膀塌下來,睫毛在眼下投出小片陰影。
    沉默在父子間蔓延,隻聽得殿外更漏滴答作響。
    忽然他抬起頭,眼裏又燃起新的火苗:“那...兒臣能去蘇州嗎?聽說虎丘塔...”
    “不能。”
    “寧波呢?申閣老說寧波港千帆競渡,還有番邦的海船...”
    “等你十五歲,天下都能去得,\"朱翊鈞語氣放緩了些,“現在老實待在京畿,最遠不得過通州。”
    朱常澍徹底蔫了,連袍子上的金線都似暗淡幾分。
    他低著頭應\"是\",這兩年,父皇對他外出遊學,可都是準許地。
    在魏忠賢以及一幹侍衛地陪同下,朱常澍可是去了很多地方。
    宣府去過,薊門去過,甚至山海關也去過……要不是隨從實在不準,上一次都出關了。
    越跑越野了。
    這次竟然想跑到朝鮮去。
    朱翊鈞心中暗暗想到,若是李成梁不在朝鮮,弄不好他還真會心頭一熱,準了自己兒子前往呢。
    “孟子·梁惠王篇,"仁者無敵"章背來聽聽。\"
    朱常澍怔了怔,隨即流利背誦起來。
    聲音清朗如玉磬,背到\"地方百裏而可以王\"時,還自發講解了朱子注疏。
    燭火在他臉上跳動,長睫毛如蝶翅般輕顫。
    朱翊鈞靜靜聽著,指尖無意識地敲打紫檀桌麵。
    待兒子背完,他忽然道:\"過來。\"
    朱常澍遲疑的上前幾步,在禦案前三尺處停住。
    朱翊鈞卻招招手,讓他再近些。
    一股淡淡的鬆墨香飄來,這是翰林院特供的墨錠氣味,想來方才還在書房用功……
    “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裏路……父皇會讓你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不過,你不能急,記住,欲速則不達。”
    朱常澍聽著,趕忙點了點頭:“是,父皇,兒臣明白。”
    朱常澍從乾清宮退出來時,懷裏的葡萄牙懷表硌得他胸口發疼。
    暮色已濃,宮燈次第亮起,將漢白玉台階照得如同白晝。
    他站在丹陛上深深吸了口氣,初夏的風帶著槐花的甜香,稍稍驅散了心中的鬱結……
    “殿下,可是要回景陽宮?”一直在乾清宮外等待的魏忠賢躬身問道。
    朱常澍搖搖頭,眼睛忽然一亮:“去慶雲宮找大哥。”
    慶雲宮在紫禁城的東北角,原是先帝某位太妃的居所,如今賜給了皇長子朱常洛。
    才走進宮門,便聞到一股檀香混著草藥的特殊氣味。
    兩個小道童正在院中搗藥,見朱常澍來了,忙要通報,卻被他擺手製止。
    殿內沒有點燈,隻在香案上供著三清像,燭火搖曳中,但見一個身穿青色道袍的少年盤坐在蒲團上。
    十五六歲的朱常洛已經長開,眉眼清俊得近乎女相,偏生又帶著幾分超脫塵世的淡漠。
    他閉目凝神,手指掐著子午訣,道袍下擺散開如蓮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