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四五章 一團一營,二連連長吳明忠被扣押

字數:2863   加入書籤

A+A-


    張好古和陳其瑜一同抵達東校場,由於現場秩序井然,他們的卸車工作進行得非常迅速。完成任務後,張好古立刻找來黃祥、宋應升、成均以及袁飛等人。
    張好古簡單地向他們說明了一下接下來的任務安排。黃祥、宋應升和成均將留在潼關,等待下一個任務的指示。而袁飛則需要帶領空車前往鄭州,並負責與方以智的運糧隊取得聯係。
    張好古強調,無論接到何種任務,各營、連都必須攜帶充足的武器裝備。今天一整天,所有人都要在潼關休整,養精蓄銳,以便明天一早能夠順利執行各自的任務。
    經過這樣的安排,張好古身邊僅剩下一營的兵力,以及他的護衛隊。這支護衛隊規模較小,僅有十多個人。
    夜幕降臨,張好古帶領黃祥和宋應升參加了由陳其瑜主持的賑災討論會議。在會議上,他們討論了陝西八府的賑災事宜。由於地域廣闊,要想全麵救助所有地區是不現實的,尤其是那些位於深山之中的地方,不僅難以進入,更難以找到需要救助的人群。
    因此,會議決定以縣城為中心展開救助工作,這是最為快捷有效的方式。至於年後的春耕等事務,則屬於地方政府的職責範圍,已經超出了張好古的任務範疇。
    陝西八府之中,並非所有地區都遭受了嚴重的災害。其中,延安府,平涼府和延綏鎮的災情最為嚴重,而其他府鎮相對而言還能夠勉強自保。然而,西安的西北幾個縣的災情雖然比延安府和榆林鎮略輕一些,但卻比其他府鎮更為嚴重。
    經過一番深思熟慮和反複討論之後,最終確定了賑災糧食的分配方案。總計兩萬石糧食,其中延安府將獲得七千石,平涼府六榆林鎮可分得五千擔,而西安周邊則分配到二千石。
    張好古深知賑災糧的發放至關重要,必須確保每一斤糧食都能真正到達災民手中。為了實現這一目標,他決定以班為單位,派遣專人負責監督賑災糧的發放過程。這樣一來,不僅可以避免糧食在運輸和分發過程中出現被截留或貪汙的情況,還能保證災民們能夠及時、足額地領到應得的救濟。
    按照計劃,先期將發放五千擔糧食,其中兩千石運往延安府,兩千石運往平涼府,一千石則送往延綏鎮。這一舉措旨在迅速緩解重災區的燃眉之急,讓災民們能夠盡快得到救助,度過難關。
    隨著新的一天的破曉,袁飛率領著剩餘的二營士兵踏上了返回鄭州運糧的征程。與此同時,成均的一營則被徹底打散,以連排級為單位,分別進駐到各個縣城。
    黃祥所率領的部隊駐紮在平涼府,而宋應升則帶領他的人馬駐守在延安府。成均則肩負起延綏鎮的放糧監督的責任。他們三人各自領著一個連。
    然而,就在這個時候,張好古開始意識到兵力的不足。如此分散的部署使得一些縣城甚至連一個班的兵力都無法得到保障。麵對這一情況,張好古別無選擇,隻能繼續進行兵力的分配。
    糧食運輸的問題,這項任務全部交由地方負責,而護國軍的官兵們則主要負責監督糧食的發放過程。這樣一來,既可以確保糧食的順利運輸,又能充分利用地方的資源和人力。
    令人欣慰的是,用於賑災的糧食並未遭遇闖營人馬的劫掠,而是安然無恙地抵達了各個縣城。這一結果無疑證明了與李過的約定起到了實際效果。每一支運糧隊伍都有護國軍的將士負責押送,而護國軍的軍服與其他任何一支軍隊都大不相同——他們身著統一的草綠色軍裝,且無人穿戴盔甲。如此一來,護國軍的士兵們便極易被辨認出來。
    張好古經過深思熟慮後,決定將自己的辦公地點設立在潼關。經過一番尋覓,他終於在那裏找到了一處令人滿意的房屋。如今,他的身邊除了吳大寶外,還有護衛隊的眾人相伴左右。
    就在這一天,張好古剛剛送別了一營的人馬,正準備稍作休息時,突然有消息傳來。原來,方以智的第二批糧食已經啟程發運了。這個消息讓張好古心中稍感寬慰,但與此同時,他也不禁為之前派出的一營感到擔憂。
    按理說,一營應該早已到達目的地並傳回消息了,可現在卻遲遲沒有任何音信。這讓張好古不禁猜測,也許是因為途中遇到了什麽突發狀況,導致他們無法及時傳遞信息。
    然而幸運的是,方以智所率領的運糧隊每天都會傳來消息,這使得張好古能夠對後續的情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這一次,方以智成功地運來了三千石糧食,而且由於他精心安排的路線以及一路上的接應,他比張好古所花費的時間還要少,僅僅隻用了十四天就完成了這項艱巨的任務。
    更令人驚喜的是,方以智在卸下糧食之後,他的馬車隊立刻就啟程返回了滎陽渡口。這次返程的帶隊人是孫臨,而三營的二連和三連也一同跟隨返回。相比之下,方以智則選擇和三營的一連一起留在原地。
    這三千石糧食被平均分成了三處,每處都有一千石。當運糧隊抵達府治後,這些糧食將會由知府負責進一步向下發放,以確保它們能夠到達真正需要的地方。
    時間過得很快,第三波袁飛的運糧隊也如預期般抵達了。然而,就在這第三波糧食尚未發放之際,一個驚人的消息傳來,讓所有人都措手不及。
    袁飛帶領著二營的大部分人馬仍然滯留在潼關,而此時,一名護國軍士兵如疾風般疾馳而來。他的身上,棉衣破爛不堪,仿佛經曆了一場激烈的戰鬥,有的地方甚至還沾染著鮮血,顯得格外刺眼。
    這名士兵一路狂奔,終於抵達了張好古的麵前。他毫不猶豫地從馬鞍上滾落下來,雙膝跪地,嚎啕大哭起來。那哭聲撕心裂肺,讓人不禁為之動容。
    張好古見狀,連忙上前扶起士兵,焦急地問道:“發生了何事?快說!”
    喜歡學名張好古請大家收藏:()學名張好古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