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心態
字數:4236 加入書籤
送走張騫,趙延年與李陵共騎,一起回城。
想著張騫透露的秘密,他的心情再次沉重起來。
沒有增援,僅憑代郡現有的實力,未必能擋得住匈奴人的進攻。
這時候拿出馬鐙,是不是合適?
萬一被匈奴人學了去,對朝廷計劃中的大戰可不好利好。
可是不用,難道就看著代郡的邊軍將士白白犧牲?
趙延年一時難以決斷。
“趙君,你在想什麽?”李陵說道。
“沒什麽。”趙延年吐了一口氣,收回思緒。“我明天要去且如城了,你好好讀書習武,等我回來檢查。”
“我不能和你一起去嗎?”
“現在不行。我事情很多,不能分心。”
李陵“哦”了一聲,沒有再問。
趙延年知道他在想什麽,卻沒說。
他去且如不是遊玩,而是備戰。李椒為了保護秘密,將挑選出來的突擊騎兵安排在且如城,由他和趙破奴指揮、訓練。
且如城在長城之外,非常偏僻,一般人不會去。
如果伊稚邪再來,大概率要先攻且如城。
將突擊騎兵安排在那裏,有利於備戰,免得戰前再長途跋涉,浪費體力。
隻要能守住且如城,拖住伊稚邪的主力,李椒就可以及時趕到長城外增援,阻止匈奴人進入塞內劫掠,減少不必要的損失。
代郡元氣大傷,經不起匈奴人的反複蹂躪。
隻是這麽一來,且如城的壓力就非常大。在匈奴大軍的圍攻下,甚至可能全軍覆沒。
趙延年不相信李椒不知道朝廷的計劃,但他還是如此傾盡全力的備戰,隻能說李椒有自己的想法,並不打算完全跟著朝廷的規劃走。
其實這是很危險的。
雖說將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可是實際上,朝廷最反感這種不聽話的將領,尤其是漢武帝這種雄主。
隻是他勸不了李椒,隻能聽之由之。
他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盡可能的不讓一個士卒白白犧牲。
——
數日後,趙延年、李浩帶著三百騎兵,離開了代縣。
中午時分,他們在陽原附近的河穀中休息、飲馬,吃點幹糧,準備繼續趕路。
為了保密,他們不僅將長矛、甲胄都放在車上,也不去沿途各縣投宿。
不出意外的話,各個郵驛附近會有匈奴人的耳目。這些人可能是漢人,也可能是匈奴人,他們會以各種身份近距離接觸他們攜帶的物資,從而發現端倪。
為了保密,趙延年等人隻能風餐露宿,避免與任何人近距離接觸。
好在天氣尚熱,露宿也不是不能接受。
趙延年正在啃幹糧的時候,一個衣衫破舊的少年騎著一頭牛,緩緩走了過來,好奇的打量著那匹黑馬。
李浩使了個眼色,打算讓人將少年趕走。
趙延年攔住了他,又示意騎士不要動。從這個少年的模樣來看,他的注意力在這匹黑馬上,對那些蒙著布的大車並不感興趣,不像是匈奴人的細作。
“這馬真漂亮。”少年大聲說道,看了一圈,目光最後落在趙延年的身上,有些驚訝。“這馬是你的嗎?”
趙延年站了起來,走到少年麵前。“你怎麽知道是我的?”
見趙延年溫和,少年膽氣壯了些。“看起來像。”他目光一掃,看到了趙延年腰間的綬帶和裝有官印的布囊,不禁眼睛一亮。“你是個什麽官兒?”
“你叫什麽,是哪裏人?”
“我叫孟亥,亥時生的,家在陽泉城外孟裏。我有個兄長叫孟已,在高柳為卒,春天隨太守出戰,立過功,受過傷。”
趙延年訪問過郡治受傷的將士,的確聽過孟已的名字,再看向孟亥時,眼神就親近了許多。
“你在這裏放牛?”
“是啊,我年紀還小,做不了其他的事,就能放牛。你這匹馬真好,你一定是位勇士吧?”
趙延年忍不住笑了。“還可以。”
“他們應該也是勇士。”孟亥看了一下其他的騎士。“我聽兄長說,新府君是飛將軍李廣的兒子。有他做太守,匈奴人就不敢來了,今年的收成也許能保住。”
“上次匈奴人來的時候,你家的損失大嗎?”
“房子被燒了,牛羊被搶了,其他的還好。”孟亥眼中露出憤怒的火焰。“可是我家除了這些,也沒別的。這頭牛,是我特意藏起來的。沒了它,耕地就隻能用人拉犁了,出門也隻能走著去。”
他又看向趙延年。“將軍,匈奴人還會再來嗎?”
趙延年想了想。“我叫趙延年,你記住我的名字。隻要我還活著,我就會盡我所能,將匈奴人擋在長城之外,不讓他們禍害你們。”
孟亥用力地點點頭。“祝趙君立功。”騎著牛,漸漸遠去。
李浩走了過來,輕聲說道:“趙君,這樣不太好吧?萬一走漏了風聲……”
趙延年收回目光,笑了一聲。“要保密的是突擊騎兵,不是我這個人。如果伊稚邪要找我,自己送上門來,豈不更好?”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擊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麵精彩內容!
李浩一想,不禁笑出聲來。“這麽說,好像也對,省得我們到處追他。”
趙延年轉頭看向騎士們。“有人認識孟已嗎?他家是不是在附近?”
一個騎士站起身來。“校尉,我認識孟已,聽他說過有個弟弟,大概就這般年紀。”
“就是這孩子,沒錯的。”另一個騎士說道:“他長得和孟已很像。我剛才還覺得眼熟呢,他一說孟已,我就知道了。”
趙延年又問道:“孟已為人如何?”
“真正的勇士。膽大,心細,經常出塞打探消息。如果不是上次受的傷重,這次選拔,肯定有他一個。”
認識孟已的騎士們七嘴八舌,很快就將孟已的情況說了一遍,氣氛也變得熱烈起來。
李浩看在眼裏,也明白了趙延年的意思,心中慚愧。
他這是抓住機會,和這些選拔出來的代郡騎士互相了解,激勵他們的士氣。
從長安來的騎士隻想著立功,代郡本地的騎士除了立功,還有保護家鄉的責任,他們的鬥誌更加強烈,目標更加明確。
當需要決一死戰的時候,他們才是可以信任的中堅力量。
李椒傾其所有,才選出這三百騎士,當然要盡可能的發揮他們的作用。
從接受任務的那一刻開始,趙延年就進入了狀態。不僅嚴格訓練騎士們的武藝,更時刻注意激發他們的鬥誌,為隨時可能到來的戰鬥做準備。
相比之下,他們的心態還停留在和平狀態。
喜歡大漢兵王請大家收藏:()大漢兵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